2006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7套汇编(解析译文) 全国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 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 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 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撻②水还之。迹虽 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 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 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 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 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 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 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 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 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 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 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 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 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 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 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不取钱者,则捶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 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 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 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 抢掠侵犯的事
2006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17 套汇编(解析译文) 一、 全国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 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 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 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 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 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 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 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 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 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 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 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 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 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 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 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 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 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 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 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卷七十•列传第六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 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 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 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着名迹。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 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 数条之多。 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 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 抢掠侵犯的事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 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 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 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 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译文 【答案】 8.C(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 如…”很容易判断得出。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 出决不是爱抚之意) 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A项第 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 耿介”,D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 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 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 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 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 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得分点在“居” “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 [译文] 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 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 太守。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 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概不接受。武昌百姓的习俗都 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
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 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 而被免职还家。 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 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 说谎话的证据。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 (2)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译文: 【答案】: 8.C(这道题中的 ABD 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 C 中的固定搭配“视…… 如……”很容易判断得出。即使没看出来,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 出决不是爱抚之意) 9.C(这道题重点在表明“耿介”与“清廉”,依次我们可以判断出 A 项第一 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 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 “耿介”,D 选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于“耿介”,依次推断选择 C) 10.B(这道题难度不小,很多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提到了一个人就是泉陵 侯朗,强调是他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 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 11.(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 点在“自……为”是“从……担任……”。 (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 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得分点在“居”、 “可欲”还有“饥寒如下贫”。 [译文] 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 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 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升迁何远担任武昌 太守。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 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武昌百姓的习俗都 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
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 心。车舆服饰特别破旧普素,所用器物不上铜漆。长江下游地区的水产品非常便 宜,何远每次食用不过数片干鱼罢了。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多因细小事 情受到鞭打责罚,因此何远被人告发,查验后下交廷尉,被人弹劾罗列十几条罪 状。后来担任武康令,他更加修养节操清廉为官,去除过分的祭祀活动,以身作 则,为吏员表率,百姓十分称颂他。太守王彬巡视所管辖的各县,很多县都备办 礼品等待王彬的到来。王彬来到武康县,何远仅准备了干粮和水。梁武帝听到何 远的才能,提拔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提拔为京郊大郡的太守,近期还没有 这样的事。郡内经过寇贼的抢劫,何远尽心安抚治理,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 年后,升迁为树功将军、始兴郡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去治理桂州,沿途多 见抢劫,进入始兴郡界内,看到的是即使草木也没有收到侵犯的景象。何远在官 时喜欢开辟道路街巷,修整墙屋,百姓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库房,经 过之处如同料理自家一般。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 困的百姓,用这些钱充当他们的赋税。像这样对待百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何 远性格果断,百姓害怕他又敬爱之,所到之处当他在世时就给他立祠,他上表章 言及治政情况,皇帝总是在诏书上温厚地答复他。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 恨强富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仇人,恩待贫细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些豪右 们特别害怕他。何远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到他责罚的人诽谤,被判罪免官 归家。何远性情孤高,没有私心,在乡里生活拒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人 通书信,不论贵贱,所用的礼节都一样。何远在社交中,从未给人家脸色看,让 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被庸俗之人憎恨。他清廉公正实为天下第-。在多郡为 官,面对诱惑始终不改自己的志向,妻子儿女生活饥寒就像最下层的人。等到离
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 心。车舆服饰特别破旧普素,所用器物不上铜漆。长江下游地区的水产品非常便 宜,何远每次食用不过数片干鱼罢了。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多因细小事 情受到鞭打责罚,因此何远被人告发,查验后下交廷尉,被人弹劾罗列十几条罪 状。后来担任武康令,他更加修养节操清廉为官,去除过分的祭祀活动,以身作 则,为吏员表率,百姓十分称颂他。太守王彬巡视所管辖的各县,很多县都备办 礼品等待王彬的到来。王彬来到武康县,何远仅准备了干粮和水。梁武帝听到何 远的才能,提拔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提拔为京郊大郡的太守,近期还没有 这样的事。郡内经过寇贼的抢劫,何远尽心安抚治理,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 一年后,升迁为树功将军、始兴郡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去治理桂州,沿途多 见抢劫,进入始兴郡界内,看到的是即使草木也没有收到侵犯的景象。何远在官 时喜欢开辟道路街巷,修整墙屋,百姓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库房,经 过之处如同料理自家一般。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 困的百姓,用这些钱充当他们的赋税。像这样对待百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何 远性格果断,百姓害怕他又敬爱之,所到之处当他在世时就给他立祠,他上表章 言及治政情况,皇帝总是在诏书上温厚地答复他。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 恨强富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仇人,恩待贫细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些豪右 们特别害怕他。何远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到他责罚的人诽谤,被判罪免官 归家。何远性情孤高,没有私心,在乡里生活拒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人 通书信,不论贵贱,所用的礼节都一样。何远在社交中,从未给人家脸色看,让 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被庸俗之人憎恨。他清廉公正实为天下第一。在多郡为 官,面对诱惑始终不改自己的志向,妻子儿女生活饥寒就像最下层的人。等到离
开东阳回家,经过多年,闭口不谈荣辱之事,因此士人更加赞美他。他轻视财物 好施仁义,急人之所急,说话不虚假谬妄,大概是天性吧。他常常同别人开玩笑 说:“你能够说岀我说的句假话,我就用一匹细绢来酬谢你。”多人一起伺机 揪住他说假话,却始终无法找到 全国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 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 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 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 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 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 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 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 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 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 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 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 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僕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 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力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 陛下者
开东阳回家,经过多年,闭口不谈荣辱之事,因此士人更加赞美他。他轻视财物, 好施仁义,急人之所急,说话不虚假谬妄,大概是天性吧。他常常同别人开玩笑 说:“你能够说出我说的一句假话,我就用一匹细绢来酬谢你。”多人一起伺机 揪住他说假话,却始终无法找到。 二、全国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 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 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 “臣各为其主用,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 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 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 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 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 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 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 “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 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 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 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 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僕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 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力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 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飞 鸣,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髙祖悬赏 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 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铁证如山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 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 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 热情地赞握手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 11.把第1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 窥陛下也。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答案】 8、A(匿:隐藏在) 9、D(①朱家说的话,说季布是在履行职责:②说明季布直言;③季布介绍 当时的情况;④只能说明季布明理 10、B(季布援引历史故事,只说明出兵难以取胜,没有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11.(1)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 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 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干金悬赏捉 拿季布,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 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将他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朱家 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 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飞 鸣,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 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 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铁证如山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 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 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 热情地赞握手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 己。 11.把第 1 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 窥陛下也。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答案】 8、A(匿:隐藏在) 9、D(①朱家说的话,说季布是在履行职责;②说明季布直言;③季布介绍 当时的情况;④只能说明季布明理) 10、B(季布援引历史故事,只说明出兵难以取胜,没有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11.(1)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 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 、(2)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 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 拿季布,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 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将他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朱家 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 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