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论证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原则及要素需求曲线,说明边际生 产力理论是要素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边际生产力的有关重要概念,如边际 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及其与边际产量的区别,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关 系,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与市场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分析 不同要素供给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均衡价格决定的影响,提出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评价指标。通过本 章的学习,认识要素供给原则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关系,理解不同要素供给曲线的特点。能够结合 实际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重点与难点:P=MFC原则,效用最大化的要素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的论证,土地 供给弹性为0的特征及原因,基尼系数。 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前边已讲过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并结合企业管理中的 分配问题,分析厂商如何决定对要素需求数量的多少,为何这样确定,这对提高企业效益有何意 义,引导学生把理论分析同企业实际管理结合思考。 讲义内容: 生产要素的定价理论是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理论之外,分 配理论还包括了各生产要素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收入差异及其原因、国家对收入的调节 等内容。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收入,对于生产者来说是生产成本,因而要素价格直接 影响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行为,要素市场直接与产品市场相联系,所以本章的内容要与前面所讲的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及市场理论结合起来学习。本章主要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入手,来分析生 产要素需求的特性、需求原则和需求曲线。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即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个 人,这一点与产品市场不同。 1.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利用该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如 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就会增加对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八章 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论证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厂商对要素需求的原则及要素需求曲线,说明边际生 产力理论是要素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边际生产力的有关重要概念,如边际 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及其与边际产量的区别,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关 系,厂商要素需求曲线与市场要素需求曲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分析 不同要素供给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均衡价格决定的影响,提出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评价指标。通过本 章的学习,认识要素供给原则与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关系,理解不同要素供给曲线的特点。能够结合 实际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 重点与难点: VMP = MFC 原则,效用最大化的要素供给原则,劳动供给曲线的论证,土地 供给弹性为0 的特征及原因,基尼系数。 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前边已讲过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并结合企业管理中的 分配问题,分析厂商如何决定对要素需求数量的多少,为何这样确定,这对提高企业效益有何意 义,引导学生把理论分析同企业实际管理结合思考。 讲义内容: 生产要素的定价理论是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生产要素的价格理论之外,分 配理论还包括了各生产要素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收入差异及其原因、国家对收入的调节 等内容。生产要素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收入,对于生产者来说是生产成本,因而要素价格直接 影响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行为,要素市场直接与产品市场相联系,所以本章的内容要与前面所讲的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及市场理论结合起来学习。本章主要从生产要素的需求入手,来分析生 产要素需求的特性、需求原则和需求曲线。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即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在要素市场,需求来自厂商,供给出自个 人,这一点与产品市场不同。 1.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它取决于利用该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需求,如 果市场上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就会增加对该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下述愿望,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在一定的产 量下获得最大利润。 3.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该要素本身的价格和各种生 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该 要素的需求,则依存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替代程度的大小。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在此,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产 量乘以产品的价格,并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成本为要素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比如,劳动)的最优条件是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 际产品价值。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是追加的最后单位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出一定的产量, 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则连续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追加要素的生产力将会递减,也称之边际生 产率递减规律。 3.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要素需求曲线的移动产品价格提高,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产品价格下降,厂商的要 素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三.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通过需求同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要素的市 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四、要素供给分析 要素所有者具有非单一性,即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可以是“中间要 素(投入)”所有者一一生产向生产过程再次投入的中间要素的生产者,也可以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一一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要素的所有者。这里研究的是原始要素所有者的要素供给行为。 1.要素供给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厂商的下述愿望,即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一定的产品或者在一定的产 量下获得最大利润。 3.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该要素本身的价格和各种生 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因为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可能存在替代性,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该 要素的需求,则依存于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幅度和替代程度的大小。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 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在此,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产 量乘以产品的价格,并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成本为要素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比如,劳动)的最优条件是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 际产品价值。 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是追加的最后单位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果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出一定的产量,一 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则连续追加另一种生产要素,追加要素的生产力将会递减,也称之边际生 产率递减规律。 3.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要素需求曲线的移动产品价格提高,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产品价格下降,厂商的要 素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三.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 通过需求同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可以得到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要素的市 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四、要素供给分析 要素所有者具有非单一性,即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可以是“中间要 素(投入)”所有者——生产向生产过程再次投入的中间要素的生产者,也可以是原始要素所有者 ——向市场提供诸如劳动等要素的所有者。这里研究的是原始要素所有者的要素供给行为。 1. 要素供给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
生产者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行为是效用最大化,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的不一 致自然会影响到对要素供给的分析,会有不同的供给原则。既然研究的是作为原始要素供给的消费 者行为,所以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实际就是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问题,固这里是根据消费者(原 始资源所有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来讨论要素供给问题。 2.要素供给数量的特点 消费者拥有要素数量的有限性。如果从一个较短的时间来看,一个消费者拥有的生产要素有一 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数量是有限的。假设一个消费者拥有10亩地、每年的收入是10万元,他每 天可以支配的时间只有24小时。所以消费者的决策只能在这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进行。比如,这个消 费者每天用于劳动的时间不可能超过24小时(由于他要睡觉、吃饭,所以他能够供给给市场的时间 实际不超过16小时),他每年的新增储蓄不可能超过10万元(除非他获得别人的馈赠),他可以出 租的土地也不会超过10亩。 消费者对于他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都可以归入两大类用途中去,一是把他 拥有的生产要素提供给市场,从而获得租金、工资、利息等收入;二是把他拥有的生产要素“保留 自用”,比如把时间用于娱乐和休闲、把收入用于即时的消费、把土地修成花园、草地供自己欣赏 等。这样,所谓要素供给问题实际上成为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 在“要素供给”与“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的问题。 五、要素供给曲线 下面我们由无差异曲线来推导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在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价格是 由市场决定的,给定一个市场的要素价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消费者来说的最佳要素供给量。当 市场的要素价格变动的时候,消费者也会变动自己的要素供给量,从而我们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要 素供给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我们对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的推导,主要讲的是推导的方法,尽管多数 情况下要素的供给曲线确实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要素的供给曲线的形状都是向右 上方倾斜。具体某种要素的供给曲线如何,取决于该要素保留自用对消费者来讲,能否提高效用、 能提高多少。比如,时间如果被用作闲暇,就能够直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而土地如果没有其它用 途则保留下来就不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这样要素的特点不同,其供给曲线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下 面我们将分别予以讨论。 第二节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的供给 劳动者是劳动的供给者,但他又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可以选择消费各种商品。但同 时,消费商品又需要收入。一般而言,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痛苦,而与劳动相对应的闲暇给劳动者带
生产者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行为是效用最大化,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的不一 致自然会影响到对要素供给的分析,会有不同的供给原则。既然研究的是作为原始要素供给的消费 者行为,所以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实际就是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问题,固这里是根据消费者(原 始资源所有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来讨论要素供给问题。 2. 要素供给数量的特点 消费者拥有要素数量的有限性。如果从一个较短的时间来看,一个消费者拥有的生产要素有一 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数量是有限的。假设一个消费者拥有10亩地、每年的收入是10万元,他每 天可以支配的时间只有24小时。所以消费者的决策只能在这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进行。比如,这个消 费者每天用于劳动的时间不可能超过24小时(由于他要睡觉、吃饭,所以他能够供给给市场的时间 实际不超过16小时),他每年的新增储蓄不可能超过10万元(除非他获得别人的馈赠),他可以出 租的土地也不会超过10亩。 消费者对于他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都可以归入两大类用途中去,一是把他 拥有的生产要素提供给市场,从而获得租金、工资、利息等收入;二是把他拥有的生产要素“保留 自用”,比如把时间用于娱乐和休闲、把收入用于即时的消费、把土地修成花园、草地供自己欣赏 等。这样,所谓要素供给问题实际上成为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 在“要素供给”与“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的问题。 五、 要素供给曲线 下面我们由无差异曲线来推导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在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价格是 由市场决定的,给定一个市场的要素价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消费者来说的最佳要素供给量。当 市场的要素价格变动的时候,消费者也会变动自己的要素供给量,从而我们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要 素供给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我们对消费者的要素供给曲线的推导,主要讲的是推导的方法,尽管多数 情况下要素的供给曲线确实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要素的供给曲线的形状都是向右 上方倾斜。具体某种要素的供给曲线如何,取决于该要素保留自用对消费者来讲,能否提高效用、 能提高多少。比如,时间如果被用作闲暇,就能够直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而土地如果没有其它用 途则保留下来就不能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这样要素的特点不同,其供给曲线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下 面我们将分别予以讨论。 第二节 劳动的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的供给 劳动者是劳动的供给者,但他又是消费者,作为消费者,劳动者可以选择消费各种商品。但同 时,消费商品又需要收入。一般而言,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痛苦,而与劳动相对应的闲暇给劳动者带
来快乐。这就是说,劳动产生负效用,而闲暇产生正效用。所以,当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作出 选择时,事实上是各种商品以及闲暇之间作出选择,劳动者在要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就是 通过这种选择以便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 二.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 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 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 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 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 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 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的时 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如图,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 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率的决定 一.土地的供给 经济学中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从短期来看,土地的自然供给可以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 量,但从长期来看,人类可以改造沙漠、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等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人类也可能 由于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和污染、毁林、对土地的破坏性使用等人为因素导致土地的有效供给减 少。但从整体来看,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土地自然供给的增减在总的土地自然供给中所占的比例 毕竟非常之小,为了简化问题起见,我们把土地的自然供给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来快乐。这就是说,劳动产生负效用,而闲暇产生正效用。所以,当劳动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作出 选择时,事实上是各种商品以及闲暇之间作出选择,劳动者在要素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经济行为就是 通过这种选择以便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 二.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取决于工资率的高低(因为工资越高,闲暇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工资变动 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 的影响。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闲暇变得相对昂贵,因而,其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消费其他商 品来代替闲暇。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时间,反之则反 是。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收入提高将使得劳动者能 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减少。 三.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 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工作较少的时 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延伸。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右弯曲,如图,通过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沿着横向 相加,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率是由劳动的需求和劳动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和地租率的决定 一.土地的供给 经济学中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从短期来看,土地的自然供给可以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 量,但从长期来看,人类可以改造沙漠、移山填海、围海造田等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人类也可能 由于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和污染、毁林、对土地的破坏性使用等人为因素导致土地的有效供给减 少。但从整体来看,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土地自然供给的增减在总的土地自然供给中所占的比例 毕竟非常之小,为了简化问题起见,我们把土地的自然供给看做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综上所述,当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时候,无论土地的价格如何,土地所有者都会将他拥有的 全部土地提供给市场。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加 总而成,因此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 图8-1是土地的供给曲线的示意图。图中横轴为土地的供 R 给量Q,纵轴为土地的价格一地租,S为土地的供给曲线, Q0表示土地的自然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并非只是因 为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垂直的。土地的自然供给固定不变只是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土地用途的惟 Qo 一性(不具有保留自用的用途)、土地市场的完全竞争性相 图8-1土地的供给曲线 结合才能保证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个结论还可以进 一步扩展成一般性结论:如果一种资源的自然供给是不变 的,资源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该资源只有一种用途, 那么该资源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二、均衡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服务价格称为地租,地租的大小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如图8-一2,在完全竞争的经 济中,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D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土地的市 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E是土地供求实现均衡的均衡点,在E点的地租为RE。 R 0 R E D 0 Q 图8-2均衡地租的决定
综上所述,当土地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时候,无论土地的价格如何,土地所有者都会将他拥有的 全部土地提供给市场。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加 总而成,因此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 图8-1是土地的供给曲线的示意图。图中横轴为土地的供 给量Q,纵轴为土地的价格—地租,S为土地的供给曲线, Q0表示土地的自然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并非只是因 为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垂直的。土地的自然供给固定不变只是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土地用途的惟 一性(不具有保留自用的用途)、土地市场的完全竞争性相 结合才能保证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个结论还可以进 一步扩展成一般性结论:如果一种资源的自然供给是不变 的,资源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该资源只有一种用途, 那么该资源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二、 均衡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服务价格称为地租,地租的大小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如图8--2,在完全竞争的经 济中,土地的市场供给曲线S是垂直的,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D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土地的市 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的交点E是土地供求实现均衡的均衡点,在E点的地租为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