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 何志平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 何志平
第一部分 粮食的变质 一、粮食微生物区系的形成 ⚫ 微生物区系:一定生态条件下存在的微生物类群 (一)粮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 土壤、水、空气及运输、加工、储藏器械 (二)粮食微生物存在的部位 ⚫ 主要在外表,有些在皮层内
第一部分 粮食的变质 一、粮食微生物区系的形成 ⚫ 微生物区系:一定生态条件下存在的微生物类群 (一)粮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 土壤、水、空气及运输、加工、储藏器械 (二)粮食微生物存在的部位 ⚫ 主要在外表,有些在皮层内
二、粮食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危害性 (一)细菌 ⚫新收获的粮食中细菌数量最多 ⚫常规储粮条件下不危害粮食品质 (二)放线菌 ⚫主要存在于含泥杂较多的粮食中 ⚫可危害高水分的粮食
二、粮食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危害性 (一)细菌 ⚫新收获的粮食中细菌数量最多 ⚫常规储粮条件下不危害粮食品质 (二)放线菌 ⚫主要存在于含泥杂较多的粮食中 ⚫可危害高水分的粮食
二、粮食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危害性 (三)酵母菌 ⚫粮食中存在的数量少 ⚫对高水分、密闭储藏的粮食有危害性 (四)霉菌 ⚫主要类群有曲霉、青霉、镰刀菌等 ⚫霉菌是粮食中的主要危害菌
二、粮食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危害性 (三)酵母菌 ⚫粮食中存在的数量少 ⚫对高水分、密闭储藏的粮食有危害性 (四)霉菌 ⚫主要类群有曲霉、青霉、镰刀菌等 ⚫霉菌是粮食中的主要危害菌
二、粮食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危害性 环境条件 生态类型 典型霉菌 水活度(aW) < 0.8 干生型 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gus) 局限曲霉(Aspergillus restrictus) 0.8~0.9 中生型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棕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大多数青霉(Penicillium sp.) > 0.9 湿生型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高大毛霉 温度(℃) < 20℃ 低温型 枝孢霉(Cladosporium sp.) 20℃~40℃ 中温型 大多数青霉(Penicillium sp.) 大多数曲霉(Aspergillus sp.) > 40℃ 高温型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O2含量(%) 正常O2含量(21%) 好氧型 大多数青霉(Penicillium sp.) 大多数曲霉(Aspergillus sp.) 低O2含量(< 1%) 耐低氧型 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gus)
二、粮食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危害性 环境条件 生态类型 典型霉菌 水活度(aW) < 0.8 干生型 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gus) 局限曲霉(Aspergillus restrictus) 0.8~0.9 中生型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棕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大多数青霉(Penicillium sp.) > 0.9 湿生型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高大毛霉 温度(℃) < 20℃ 低温型 枝孢霉(Cladosporium sp.) 20℃~40℃ 中温型 大多数青霉(Penicillium sp.) 大多数曲霉(Aspergillus sp.) > 40℃ 高温型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O2含量(%) 正常O2含量(21%) 好氧型 大多数青霉(Penicillium sp.) 大多数曲霉(Aspergillus sp.) 低O2含量(< 1%) 耐低氧型 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g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