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点温度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称三基点温度。作物生长温度为5~40℃,最适发育温度 为20~30℃,维持作物生命活动的温度为-10~50℃。 光合作用三基点:最低0~5℃、最适20~25℃、最高50℃。 呼吸作用三基点:最低-10℃、最适36~40、最高50℃ 不同的植物三基点不同。见书 农业界限温度 对农业生产有指示意义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农业指标温度或界限温度。常用的界限有 0℃、5℃、10℃、15℃、20℃5个界限 、积温 1.活动积温 积温的分类及计算2.有效积温 3.正积温和负积温 3、积温在生产中的应用 (1)积温可以作为鉴定一个地区的热量的指标 (2)积温为作物的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3)积温可用于制作作物播种期、开花期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预报 (4)负积温可用作作物低温冷害的指标 (5)积温可以表示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 思考题 1.气温递减率与绝热递减率的区别。 2.环境温度与农业界限温度的区别 3.导热率与热容量的区别 4.地温(土温)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5.积温的计算。 参考书 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室编《中国农业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年 第三章水分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讲授,学生应掌握蒸发、蒸腾、蒸散、蒸腾系数、蒸腾效率、水分有效利用率的 别。掌握凝结条件和致雨条件的区别,降水的特性,生产上对水分的要求。掌握空气湿 度,降水,蒸发的测定。了解云的分类和特点。 二、教学方法采用传统课堂讲授2学时,多媒体辅助教学2学时(包括云图播放) 、本章重点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成云致雨条件,降水的特性和应用
一、三基点温度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称三基点温度。作物生长温度为 5~40℃,最适发育温度 为 20~30℃,维持作物生命活动的温度为-10~50℃。 光合作用三基点:最低 0~5℃、最适 20~25℃、最高 50℃。 呼吸作用三基点:最低-10℃、最适 36~40、最高 50℃。 不同的植物三基点不同。见书 二、农业界限温度 对农业生产有指示意义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农业指标温度或界限温度。常用的界限有 0℃、5℃、10℃、15℃、20℃5 个界限。 三、积温 1.活动积温 1、 积温的分类及计算 2.有效积温 3.正积温和负积温 3、 积温在生产中的应用 (1)积温可以作为鉴定一个地区的热量的指标。 (2)积温为作物的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3)积温可用于制作作物播种期、开花期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预报。 (4)负积温可用作作物低温冷害的指标。 (5)积温可以表示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 思考题 1.气温递减率与绝热递减率的区别。 2.环境温度与农业界限温度的区别。 3.导热率与热容量的区别。 4.地温(土温)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 5.积温的计算。 参考书 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室编《中国农业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0 年。 第 三章 水分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讲授,学生应掌握蒸发、蒸腾、蒸散、蒸腾系数、蒸腾效率、水分有效利用率的 区别。掌握凝结条件和致雨条件的区别,降水的特性,生产上对水分的要求。掌握空气湿 度,降水,蒸发的测定。了解云的分类和特点。 二、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课堂讲授 2 学时,多媒体辅助教学 2 学时(包括云图播放) 三、本章重点 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成云致雨条件,降水的特性和应用
四、本章学时数4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六讲 第一节空气湿度 水分是植物的生活因子,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大气中的水分来自江河湖海 的蒸发及植物的蒸腾,悬浮在大气中的水分称空气湿度,落下的水分称降水。首先对大气 湿度要有了解。 水汽压(e) 绝对湿度(a)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饱和水汽压(E) (定义、公式) 相对湿度(r) 饱和差(d) 露点温度(τ) 、空气的湿度变化 1.水汽压的日变化 (一)水汽压的变化 2.水汽压的年变化 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二)、相对湿度的日变 2.相对湿度的年变化 第二节蒸发、蒸腾、和蒸散 、水面蒸发 V=k (E-e)/P 二、饱和水汽压 (一)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随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减小。 (二)饱和水汽压同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在同一温度下,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纯水面。 2.饱和水汽压同蒸发形状关系凹凸面饱和水汽压最大,水分子最地易跑出:凹面饱和水 汽压最小,水分子最不易跑出:平面饱和水汽压居中,跑出的水分子次之 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四、本章学时数 4 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 六 讲 第一节 空气湿度 水分是植物的生活因子,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大气中的水分来自江河湖海 的蒸发及植物的蒸腾,悬浮在大气中的水分称空气湿度,落下的水分称降水。首先对大气 湿度要有了解。 水汽压(e) 绝对湿度(a) 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饱和水汽压(E) (定义、公式) 相对湿度(r) 饱和差(d) 露点温度( τ ) 二、 空气的湿度变化 1.水汽压的日变化 (一)水汽压的变化 2.水汽压的年变化 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二)、相对湿度的日变 2.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 第二节 蒸发、蒸腾、和蒸散 一、水面蒸发 V=k(E-e)/P 二、 饱和水汽压 (一)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随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迅速减小。 (二)饱和水汽压同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1.在同一温度下,冰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纯水面。 2.饱和水汽压同蒸发形状关系 凹凸面饱和水汽压最大,水分子最地易跑出;凹面饱和水 汽压最小,水分子最不易跑出;平面饱和水汽压居中,跑出的水分子次之。 三、土壤蒸发 1.土壤水分蒸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