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 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 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4.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 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5.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 6.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 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 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 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 任何位置 2、情景设置: (1)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2)若上题改为从A到B,再从B按反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3)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 (4)船速为AB,水速为BC,则两速度和:AB+BC=AC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 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 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4.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 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5.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 6.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 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 1、 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 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 任何位置 2、 情景设置: (1)某人从 A 到 B,再从 B 按原方向到 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 + BC = AC (2)若上题改为从 A 到 B,再从 B 按反方向到 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 + BC = AC (3)某车从 A 到 B,再从 B 改变方向到 C, 则两次的位移和: AB + BC = AC (4)船速为 AB ,水速为 BC ,则两速度和: AB + BC = AC A B C C A B A B C A B C
新授课阶段 、向量的加法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 如图,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做 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BC=AC,规定:a+0-=0+a. a+b 探究:(1)两个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当向量a与b不共线时,a+b的方向不同向,且|a+b|<a|+|b| (3)当a与b同向时,则a+b、a、b同向 且|a+b|=a|+|b|,当a与b反向时,若 a|>|b|,则a+b的方向与a相同,且 a+b|=|a|-|bl:若|a|<|b|,则a+b的方向与b相同,且|a+b=b|-|al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 个向量连加 例1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 作法
O A B a a a b b b 新授课阶段 一、向量的加法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 如图,已知向量 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 ,作 AB =a,BC =b,则向量 AC 叫做 a 与b的和,记作 a+b,即 a+b = AB + BC = AC ,规定:a + 0-= 0 + a. 探究:(1)两个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 (2)当向量 a 与 b 不共线时, a + b 的方向不同向,且| a + b |<| a |+| b |; (3)当 a 与 b 同向时,则 a + b 、a 、b 同向, 且| a + b |=| a |+| b |,当 a 与 b 反向时,若 | a |>| b |,则 a + b 的方向与 a 相同,且 | a + b |=| a |-| b |;若| a |<| b |,则 a + b 的方向与 b 相同,且| a +b|=| b |-| a |.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 n 个向量连加 例 1 已知向量 a 、b ,求作向量 a + b . 作法: A B C a+b a+b a a b b a b b a + b a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上题中b+a的结果与a+b是否相同?验证结果相同 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 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b=b 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证:如图:使AB=a,BC=b,CD=c, y(a+b)+c=AC+CD= AD, a+(b+c)=AB+BD=AD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 、向量的减法 1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 (1)“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2)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a)=0 如果a、b互为相反向量,则=b,b=B,a+b=0. (3)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加上b的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 即:ab=a+(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 若b+x=a,则x叫做a与b的差,记作ab 3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 (ab)+b=a+(b)+b=B+0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问题:上题中 b + a 的结果与 a + b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 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 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 a + b = b + a, 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 a + b ) + c = a + ( b + c ), 证:如图:使 AB = a , BC = b , CD = c , 则( a + b ) + c = AC +CD = AD , a + ( b + c ) = AB BD AD + = . ∴( a + b ) + c = a + ( b + c ).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 二、向量的减法 1 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 (1)“相反向量”的定义:与 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 (2)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 a) = 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 a) = 0. 如果 a、b 互为相反向量,则 a = b, b = a, a + b = 0. (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 a 加上 b 的相反向量,叫做 a 与 b 的差. 即:a b = a + ( 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2 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 若 b + x = a,则 x 叫做 a 与 b 的差,记作 a b. 3 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 a、b,求作向量 a b. ∵(a b) + b = a + ( b) + b = a + 0 = a,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 O, O a b B a b a b
作OA=a,AB=b, 则BA= b 即a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 注意:1AB表示ab.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 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b=a+(b) 显然,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统 B 4探究: 1)如果从向量a的终点指向向量b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 b 2)若a∥b,如何作出ab? 例2已知向量a、b、c、d,求作向量ab、cd 解:
作 OA = a, AB = b, 则 BA = a b, 即 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 b 的终点指向向量 a 的终点的向量. 注意:1 AB 表示 a b.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 2 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b = a + ( b). 显然,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统一. 4 探究: 1) 如果从向量 a 的终点指向向量 b 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 b a. 2)若 a∥b, 如何作出 a b? 例 2 已知向量 a、b、c、d,求作向量 a b、c d. 解: O A a B B’ b b b B a a+ ( b) b a b A A B B B’ O a a b a b b O A O B a b a b A B O b
例3平行四边形ABCD中,AB=a,AD=b 用a、b表示向量AC、DB 解: 变式一: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与ab垂直? 变式二:当a,b满足什么条件时,|ab=|ab? 变式三:a+b与ab可能是相当向量吗? 三、向量数乘运算 1.定义: 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结合教材思考) 可根据小学算术中3+3+3+3+3=3?5的解释,类比规定:实数λ与向量a的积就 是λa,它还是一个向量,但要对实数λ与向量a相乘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 实数A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a.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AaF=|A‖al (2)4>0时,A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A<0时,A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 特别地,当A=0或a=0时,A=0 2.运算律: 问:求作向量2(3a)和6a(a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2(a+b)与向量2a+2b 相等吗?(引导学生从模的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生:2(3a)=6a,2a+2b=2(a+b) 师:设a、b为任意向量,、为任意实数,则有: (1)(+1)a=Aa+;a;(2)A(ua)=(ua);(3)(a+b)=Aa+2
例 3 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AB = a, AD = b, 用 a、b 表示向量 AC 、 DB . 解: 变式一:当 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b 与 a b 垂直? 变式二:当 a,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b| = |a b|? 变式三:a+b 与 a b 可能是相当向量吗? 三、向量数乘运算 1.定义: 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结合教材思考) 可根据小学算术中 3 3 3 3 3 3 5 + + + + = ? 的解释,类比规定:实数 λ 与向量 a 的积就 是 λa ,它还是一个向量,但要对实数 λ 与向量 a 相乘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 实数 λ 与向量 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λa .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 | | | || | λa = λ a . (2) λ> 0 时, λ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同;当 λ < 0 时, λ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反; 特别地,当 λ = 0 或 a = 0 时, λa = 0 . 2.运算律: 问:求作向量 2(3 ) a 和 6a ( a 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 2( ) a b + 与向量 2 2 a b + 相等吗?(引导学生从模的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生: 2(3 ) 6 a a = , 2 2 2( ) a b a b + = + . 师:设 a 、b 为任意向量, λ 、 μ 为任意实数,则有: (1) ( ) λ+ = + μ a λa μa ; (2) λ( ) ( ) μa = λμa ; (3) λ( ) a b + = + λa λb . A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