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qiao)咆啸长途跋涉(ba)热泪涟涟 B.澎湃(bdi)默掣浩瀚无垠(han)意趣盎然 C.桅杆(wi)蹒跚相形见绌(chu)刀剑入鞘 D.凛冽(1in)游逛风光绮丽(yi)微不足到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 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中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 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猫,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安全焦虑的体现。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 ①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③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④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智 呢?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
江西省赣州市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翘.首(qiào) 咆啸 长途跋.涉(bá) 热泪涟涟 B.澎湃.(bài) 默掣 浩瀚.无垠(hàn) 意趣盎然 C.桅.杆(wéi) 蹒跚 相形见绌.(chù) 刀剑入鞘 D.凛.冽(lǐn) 游逛 风光绮.丽(yǐ) 微不足到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 ....还挺 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中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 ....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 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猫,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 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 ....;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 分)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安全焦虑的体现。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 ① 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③ 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④ 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智” 呢?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 个崭新的世界。(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 发读者思考。) B.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 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 带来的惬意感受。) D.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 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张少府(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赠友诗。由题目中的“酬”字推断,应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 酬 B.首联是说自己一直喜欢清净,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这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C.当时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同流合污, 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 D.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诗人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 照下独坐弹琴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万事不关心”表现了自己消极之至的生活态度 B.颔联“空”是“徒然”的意思。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 个崭新的世界。(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 发读者思考。) B.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 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 带来的惬意感受。) D.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 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4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6—7 题。(4 分)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是一首赠友诗。由题目中的“酬”字推断,应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 酬。 B.首联是说自己一直喜欢清净,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这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C. 当时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 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同流合污, 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 D.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诗人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 照下独坐弹琴。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万事不关心”表现了自己消极之至的生活态度。 B.颔联“空”是“徒然”的意思。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 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
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的隐痛 与感慨。 C.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居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做结,故作玄解,以不管做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 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若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 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买混沌为业,以百钱雇 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 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 越陌度阡,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着颇不俗,拉与冋饮。游人 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 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携盒/而往 B.街头/有鲍姓者 C.是时/风和日丽 D.令人不饮/自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殊( )觅()团坐(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2)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1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趣事?(3分) (三)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共8分) (1)牧人驱犊返 (2)最爱湖东行不足 (3)单车欲问边 (4) 瑟瑟谷中风 狐兔翔我羽。 (6)怀民亦未寝 (7)夕阳欲颓, (8) 天下独绝
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的隐痛 与感慨。 C.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居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D.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做结,故作玄解,以不管做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 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12 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若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 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买混沌为业,以百钱雇 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 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 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 越陌度阡,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着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 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 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 A.携盒/而往 B.街头/有鲍姓者 C.是时/风和日丽 D.令人不饮/自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 殊( ) 觅( ) 团坐(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 分) (1)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2)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1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趣事?(3 分) (三)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共 8 分) (1) 牧人驱犊返, 。 (2) 最爱湖东行不足, 。 (3) 单车欲问边, 。 (4) ,瑟瑟谷中风。 (5) ,狐兔翔我羽。 (6)怀民亦未寝, 。 (7) 夕阳欲颓, 。 (8) ,天下独绝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7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 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 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 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 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 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 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 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 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 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 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 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 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 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 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3~17 题。(17 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 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 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 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 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 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 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 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 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 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 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 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 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 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 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 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 存在 13.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4.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 15.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16.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 17.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3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 存在! 13.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4.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 分) 15.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 分)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16.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 分) (1) (2) 17.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1 题。(13 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