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碘值(Iodine value) ▪ 油脂分子中的双键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从加成 反应中所消耗的碘量可以衡量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每100g油脂所消耗碘的克数为碘值(或碘价)。 ▪ 根据碘值的大小,油脂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 不干性油。 (6)不皂化物(Unsaponifiable matter) ▪ 不皂化物是指油脂中所含脂肪酸以外的脂肪成分, 如萜烯类(维生素A等),这些物质不会中和皂 化,以杂质状态存在于肥皂中,通常不皂化物含 量大于1%不可直接制皂
(5)碘值(Iodine value) ▪ 油脂分子中的双键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从加成 反应中所消耗的碘量可以衡量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每100g油脂所消耗碘的克数为碘值(或碘价)。 ▪ 根据碘值的大小,油脂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 不干性油。 (6)不皂化物(Unsaponifiable matter) ▪ 不皂化物是指油脂中所含脂肪酸以外的脂肪成分, 如萜烯类(维生素A等),这些物质不会中和皂 化,以杂质状态存在于肥皂中,通常不皂化物含 量大于1%不可直接制皂
(二)油脂的预处理 ➢ 油脂的预处理的原因:天然动植物油脂中,除了 含脂肪酸甘油酯外,还含有不少在油脂中呈悬浮 或沉淀状态的沙泥、料胚粉末等不溶性的固体杂 质,以及在油脂中呈溶解或乳化状态的游离脂肪 酸、磷脂、色素、蛋白质等杂质
(二)油脂的预处理 ➢ 油脂的预处理的原因:天然动植物油脂中,除了 含脂肪酸甘油酯外,还含有不少在油脂中呈悬浮 或沉淀状态的沙泥、料胚粉末等不溶性的固体杂 质,以及在油脂中呈溶解或乳化状态的游离脂肪 酸、磷脂、色素、蛋白质等杂质
1、脱胶 ▪ 脱胶是指去除油脂中磷酯、蛋白质以及其他胶质 和粘液质。 ▪ 胶质的存在降低了油脂的使用价值和稳定性,且 在精炼中影响其他工艺,导致肥皂产品质量下降。 ▪ 现代化的脱胶方法是用磷酸处理油脂,胶质被磷 酸凝聚,同时油中重金属还能与磷酸形成磷酸盐 沉淀
1、脱胶 ▪ 脱胶是指去除油脂中磷酯、蛋白质以及其他胶质 和粘液质。 ▪ 胶质的存在降低了油脂的使用价值和稳定性,且 在精炼中影响其他工艺,导致肥皂产品质量下降。 ▪ 现代化的脱胶方法是用磷酸处理油脂,胶质被磷 酸凝聚,同时油中重金属还能与磷酸形成磷酸盐 沉淀
2、脱酸 ▪ 脱酸是指去除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和色素的处理过 程。 ▪ 游离脂肪酸可以用碱炼法除去,也可以在油脂脱 臭的同时蒸馏除去。 ▪ 油脂碱炼脱酸的基本原理是: RCOOH + NaOH RCOONa + H2O
2、脱酸 ▪ 脱酸是指去除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和色素的处理过 程。 ▪ 游离脂肪酸可以用碱炼法除去,也可以在油脂脱 臭的同时蒸馏除去。 ▪ 油脂碱炼脱酸的基本原理是: RCOOH + NaOH RCOONa + H2O
3、脱色 ▪ 为什么要进行脱色? ▪ 脱色的方法分为两类:化学法和物理吸附法。 ▪ 化学脱色法是用氧化、还原剂漂去油脂中的色素, 仅用于处理生产洗衣皂的低质油脂。 ▪ 物理吸附法是用活性白土等吸附油脂中的色素,适 用于处理制造香皂用的高质量油脂。 ▪ 脱色的温度视油脂品种和脱色要求而定,一般在 105~130℃之间。 ▪ 脱色操作时先将油脂加热到规定温度
3、脱色 ▪ 为什么要进行脱色? ▪ 脱色的方法分为两类:化学法和物理吸附法。 ▪ 化学脱色法是用氧化、还原剂漂去油脂中的色素, 仅用于处理生产洗衣皂的低质油脂。 ▪ 物理吸附法是用活性白土等吸附油脂中的色素,适 用于处理制造香皂用的高质量油脂。 ▪ 脱色的温度视油脂品种和脱色要求而定,一般在 105~130℃之间。 ▪ 脱色操作时先将油脂加热到规定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