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 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机械制图》、《算法语言》 《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化工原理实 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 程》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化工原理》是研究和探讨化工生产中大规模改变物质 物理性质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研究物理 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规 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单元操作。《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这一学科 中最早形成、基础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学科分支。 2.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自学、设备实物或模型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 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 (1)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理论。通过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理 论知识:掌握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和典型设备结构与设计:掌 握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数学模型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2)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 点,进行“单元过程和设备”选择的能力、过程的计算和设备设计的能力:具 备进行单元过程的操作和调节以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具备单元过程在操 作中发生故障时如何寻找故障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 单元操作辅助计算的能力: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1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 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机械制图》、《算法语言》、 《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化工原理实 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 程》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化工原理》是研究和探讨化工生产中大规模改变物质 物理性质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研究物理 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这些规 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单元操作。《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这一学科 中最早形成、基础性最强、应用面最广的学科分支。 2.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自学、设备实物或模型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 学为辅。 3.课程学习目标与基本要求 (1)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 理论。通过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理 论知识;掌握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工艺计算和典型设备结构与设计;掌 握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数学模型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2)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 点,进行“单元过程和设备”选择的能力、过程的计算和设备设计的能力;具 备进行单元过程的操作和调节以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具备单元过程在操 作中发生故障时如何寻找故障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 单元操作辅助计算的能力;具备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
(3)通过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良好素质。一是针 对现有生产过程单元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动脑分析、动手解决:二是针对现有单元操作中技术上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发 现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目的。 4.课程总学时: 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制药类专业110学时,其中化工原理(一)A55学时, 化工原理(一)B55学时。 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90学时,其中化工原理(二)A45学时,化工原理(二) B45学时。 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及环境工程类专业90学时,其中化工原理(三)A45 学时,化工原理(三)B45学时。 化学专业54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6学时。 5。课程类型:必修课 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械制图、物理、算法语言、数值方 法、物理化学 7.后续课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 二、课程结构 [(一)A的内容为16点、(一B的内容为7~13(除去11)点 [(二)A的内容为16点、(仁B的内容为712(除去11)点] 生物化工、食品工程类专业[(三)A的内容为1、2、3、6点、(三)B的内容 为4、5、7、9、12、13点] 环境工程类专业[(三)A的内容为1、4、5、6、7、12点、(三)B的内容为 8-11点]
2 (3)通过课程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良好素质。一是针 对现有生产过程单元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动脑分析、动手解决;二是针对现有单元操作中技术上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发 现并提出改进措施,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效率的目的。 4.课程总学时: 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制药类专业 110 学时,其中化工原理(一)A 55 学时, 化工原理(一)B 55 学时。 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 90 学时, 其中化工原理(二)A 45 学时,化工原理(二) B 45 学时。 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及环境工程类专业 90 学时, 其中化工原理(三)A 45 学时,化工原理(三)B 45 学时。 化学专业 54 学时,其中授课 48 学时,实验 6 学时。 5.课程类型:必修课 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械制图、物理、算法语言、数值方 法、物理化学 7.后续课程:化工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 二、课程结构 [(一)A 的内容为 1~6 点、(一)B 的内容为 7~13(除去 11)点] [(二)A 的内容为 1~6 点、(二)B 的内容为 7~12(除去 11)点] 生物化工、食品工程类专业[(三)A 的内容为 1、2、3、6 点、(三)B 的内容 为 4、5、7、9、12、13 点] 环境工程类专业[(三)A 的内容为 1、4、5、6、7、12 点、(三)B 的内容为 8~11 点]
1.绪论(1学时) 知识点:课程性质、内容、特点及研究学习方法: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重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难点:热量衡算:单位换算。 2.流体流动(18学时) 知识点:流体主要物性(粘度、密度)与压强定义、单位与换算:流体静 力学平衡方程及其应用: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稳定流 动与不稳定流动:层流和湍流的基本特征与判别:雷诺准数计算;流体管内流 速分布:湍流特性与边界层概念:当量直径概念与计算:圆管与非圆管内流动 阻力计算;局部阻力计算;简单管路与复杂管路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的定 量计算: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管路设计型及操作型问题的计算机辅助 计算:变截面、变压头流量计基本结构、特点、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最优管 径的确定。 重点: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及其应用: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柏努利方 程及其应用:层流和湍流的基本特征与判别:流动阻力计算:简单管路与复杂 管路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难点:复杂管路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 性分析。 新知识点: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管路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计算 机辅助计算;最优管径的确定。 3.流体输送机械(8学时) 知识点:离心泵基本原理、构造: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离心泵主要特性参
3 1.绪论(1 学时) 知识点:课程性质、内容、特点及研究学习方法;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重 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难 点:热量衡算;单位换算。 2.流体流动(18 学时) 知识点:流体主要物性(粘度、密度)与压强定义、单位与换算;流体静 力学平衡方程及其应用;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稳定流 动与不稳定流动;层流和湍流的基本特征与判别;雷诺准数计算;流体管内流 速分布;湍流特性与边界层概念;当量直径概念与计算;圆管与非圆管内流动 阻力计算;局部阻力计算;简单管路与复杂管路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的定 量计算;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管路设计型及操作型问题的计算机辅助 计算;变截面、变压头流量计基本结构、特点、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最优管 径的确定。 重 点: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及其应用;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柏努利方 程及其应用;层流和湍流的基本特征与判别;流动阻力计算;简单管路与复杂 管路设计型问题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难 点:复杂管路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 性分析。 新知识点:管路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管路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计算 机辅助计算;最优管径的确定。 3.流体输送机械(8 学时) 知识点:离心泵基本原理、构造;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离心泵主要特性参
数、特性曲线、安装高度、工作点与流量调节:离心泵选用、安装与操作:流 体输送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流体输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往 复泵、旋涡泵、旋转泵等其他类型泵的结构原理、特点与应用:离心式风机、 旋转式鼓风机、往复式压缩机、真空泵等气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及应用。 重点:离心泵主要特性参数:特性曲线:安装高度: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离心泵选用、安装与操作;流体输送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流体输 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难点:安装高度:工作点与流量调节:流体输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新知识点:流体输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4.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7学时) 知识点:过滤基本理论及基本参数:过滤基本方程及其应用:板框过滤机 叶滤机与转鼓真空过滤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计算: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 分析:间歇过滤机的最佳生产周期的定量计算:连续过滤机最佳转速的确定: 滤饼的可压缩性:恒速过滤:离心分离原理与离心机:其他分离设备构造、原 理。 重点:过滤基本方程及其应用:板框过滤机、叶滤机与转鼓真空过滤机 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间歇过滤机的 最佳生产周期的定量计算。 难点:过滤基本方程及其应用:板框过滤机、叶滤机与转鼓真空过滤机 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新知识点:连续过滤机最佳转速的确定: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5.颗粒的沉降(3学时)
4 数、特性曲线、安装高度、工作点与流量调节;离心泵选用、安装与操作;流 体输送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流体输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往 复泵、旋涡泵、旋转泵等其他类型泵的结构原理、特点与应用;离心式风机、 旋转式鼓风机、往复式压缩机、真空泵等气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及应用。 重 点:离心泵主要特性参数;特性曲线;安装高度;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离心泵选用、安装与操作;流体输送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流体输 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难 点:安装高度;工作点与流量调节;流体输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新知识点:流体输送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4.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7 学时) 知识点:过滤基本理论及基本参数;过滤基本方程及其应用;板框过滤机、 叶滤机与转鼓真空过滤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计算;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 分析;间歇过滤机的最佳生产周期的定量计算;连续过滤机最佳转速的确定; 滤饼的可压缩性;恒速过滤;离心分离原理与离心机;其他分离设备构造、原 理。 重 点:过滤基本方程及其应用;板框过滤机、叶滤机与转鼓真空过滤机 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间歇过滤机的 最佳生产周期的定量计算。 难 点:过滤基本方程及其应用;板框过滤机、叶滤机与转鼓真空过滤机 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新知识点:连续过滤机最佳转速的确定;过滤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 5.颗粒的沉降(3 学时)
知识点: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基本公式:降尘室、沉降槽、旋风分离器的 结构、工作原理及降尘室生产能力,旋风分离临界直径的计算:颗粒分级概念: 粒级效率的概念。 重点: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基本公式;旋风分离器结构、工作原理。 难点:颗粒分级概念:粒级效率的概念。 6.传热(18学时) 知识点:傅立叶定律:平壁和圆筒壁定常热传导的计算:传热推动力与热 阻的概念:对流给热方程及对流给热系数:传热速率方程:热量衡算方程:总 传热系数:平均温差: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强制对流、自然对流、冷凝和 沸腾给热系数的计算;热辐射基本概念:波尔兹曼定律:克希霍夫定律:固体 间热辐射:传热的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定量计算;传热操作型问题定性分析: 壁温的计算: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工艺计算与选型:换热器优化设计概 念;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其他各种类型传热器的结构与特点。 重点:傅立叶定律;对流给热方程及对流给热系数:传热速率方程:热 量衡算方程:总传热系数:传热的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定量计算:传热操作型 问题定性分析:换热器优化设计概念: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列管换热器结构、 工艺计算与选型。 难点:总传热系数;传热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强化传热 过程的途径。 新知识点:传热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换热器优化设计概念: 7.蒸发(8学时) 知识点:蒸发过程基本原理;溶液沸点升高与杜林规则:液柱静压对溶液 沸点的影响:温差损失:单效蒸发计算(包括水分蒸发量、蒸汽消耗量、有效 5
5 知识点: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基本公式;降尘室、沉降槽、旋风分离器的 结构、工作原理及降尘室生产能力,旋风分离临界直径的计算;颗粒分级概念; 粒级效率的概念。 重 点: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基本公式;旋风分离器结构、工作原理。 难 点:颗粒分级概念;粒级效率的概念。 6.传热(18 学时) 知识点:傅立叶定律;平壁和圆筒壁定常热传导的计算;传热推动力与热 阻的概念;对流给热方程及对流给热系数;传热速率方程;热量衡算方程;总 传热系数;平均温差;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强制对流、自然对流、冷凝和 沸腾给热系数的计算;热辐射基本概念;波尔兹曼定律;克希霍夫定律;固体 间热辐射;传热的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定量计算;传热操作型问题定性分析; 壁温的计算;列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工艺计算与选型;换热器优化设计概 念;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其他各种类型传热器的结构与特点。 重 点:傅立叶定律;对流给热方程及对流给热系数;传热速率方程;热 量衡算方程;总传热系数;传热的设计型和操作型问题定量计算;传热操作型 问题定性分析;换热器优化设计概念;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列管换热器结构、 工艺计算与选型。 难 点:总传热系数;传热操作型问题的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强化传热 过程的途径。 新知识点:传热操作型问题的定性分析;换热器优化设计概念; 7.蒸发(8 学时) 知识点:蒸发过程基本原理;溶液沸点升高与杜林规则;液柱静压对溶液 沸点的影响;温差损失;单效蒸发计算(包括水分蒸发量、蒸汽消耗量、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