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传诵,其中的“闹”字确实好,它使人想到鲜花怒放,甚至想到蜂飞蝶舞.总之,一切生 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和想象都会被调动起来,用以丰富诗的意境。无怪乎清末文论家王国维赞 叹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现代作品同样讲求形象生动。例如: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钩勒, 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内蒙风光》) 文中写到的草原上的白色羊群,人们很容易平平淡淡地直说,而作家却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下面写到辽阔的草原,人们也容易用“一望无边”一类词语描写,作家却写作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描写,使人浮想联翩,像被带入了那如诗如画的内蒙大草原。 不只是景色描写要求形象生动,就是表示一般叙事的词语人们也追求做到这一点。例如: (2)不能这样一句对一句地叮当下去了,祝同康先自软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蒋子龙《赤 橙黄绿青蓝紫》】 (3)孩子们的妈才收早工进家,前脚张罗给我们沏红糖茶,后手急忙从柜子里找出藏着 的柿饼、核桃:一边点火做饭 ,一边把几个月来当队干部的丈夫受气、受累,大儿 子的对象,小姑娘的老师,以及娘家母、舅舅、表叔.三亲六邻家里屋外的事 嘟噜一嘟噜地往外端。(黄宗英《大雁情》) (4)但是,被查处的50多个违法毁林者中,都是平民,问题性质严重的干部和他们的子 女,全都安然无事。群众感叹说:“抓了穿草鞋的,放了穿皮鞋的。”(《文摘报) (5)上去不坐“铁交椅”下来不坐“冷板凳”武钢解决干部能上难下问题(《人民日 报》) (6)少寄贺卡多留绿色(《每周文摘》) 例(2)“叮当”,象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表示激烈的争吵。例(3)“嘟鸣”量词,常用于连成 一簇的东西,如葡萄,这里表示话语多。例(4)“穿草鞋的”、“穿皮鞋的”,分别指平民和干部、 领导子女。例(5)“铁交椅”、“冷板凳”,分别指职务不会变动和不受重视,不被重用。例(6)“绿 色”,指用作造纸原料的树木。以上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给人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五)和谐匀称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 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做到这一点。 汉语的节奏是怎样的?陆志韦先生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 文,老是会觉得句子里的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汉语的并立四字格》) 确实如此。我们从四个字的成语或其他四字词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不论其语法结构关系从哪 里分开,都可以两字一顿。例如“我为人人”(中间的竖线是对词组的语法切分,下同)和“人人 为我”,从语法结构关系来分,前者是1+3,后者是2+2:可是说的时候,这些都不管,统统从中间
人们所传诵,其中的“闹”字确实好,它使人想到鲜花怒放,甚至想到蜂飞蝶舞.总之,一切生 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和想象都会被调动起来,用以丰富诗的意境。无怪乎清末文论家王国维赞 叹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现代作品同样讲求形象生动。例如: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钩勒, 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内蒙风光》) 文中写到的草原上的白色羊群,人们很容易平平淡淡地直说,而作家却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下面写到辽阔的草原,人们也容易用“一望无边”一类词语描写,作家却写作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描写,使人浮想联翩,像被带入了那如诗如画的内蒙大草原。 不只是景色描写要求形象生动,就是表示一般叙事的词语人们也追求做到这一点。例如: (2)不能这样一句对一句地叮当下去了,祝同康先自软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蒋子龙《赤 橙黄绿青蓝紫》) (3)孩子们的妈才收早工进家,前脚张罗给我们沏红糖茶,后手急忙从柜子里找出藏着 的柿饼、核桃;一边点火做饭,一边把几个月来当队干部的丈夫受气、受累,大儿 子的对象,小姑娘的老师,以及娘家母、舅舅、表叔.三亲六邻家里屋外的事一 嘟噜一嘟噜地往外端。(黄宗英《大雁情》) (4)但是,被查处的 50 多个违法毁林者中,都是平民,问题性质严重的干部和他们的子 女,全都安然无事。群众感叹说:“抓了穿草鞋的,放了穿皮鞋的。”(《文摘报》)) (5)上去不坐“铁交椅” 下来不坐“冷板凳” 武钢解决干部能上难下问题(《人民日 报》) (6)少寄贺卡 多留绿色(《每周文摘》) 例(2)“叮当”,象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表示激烈的争吵。例(3)“嘟噜”,量词,常用于连成 一簇的东西,如葡萄,这里表示话语多。例(4)“穿草鞋的”、“穿皮鞋的”,分别指平民和干部、 领导子女。例(5)“铁交椅”、“冷板凳”,分别指职务不会变动和不受重视,不被重用。例(6)“绿 色”,指用作造纸原料的树木。以上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给人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五)和谐匀称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 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做到这一点。 汉语的节奏是怎样的?陆志韦先生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 文,老是会觉得句子里的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汉语的并立四字格》) 确实如此。我们从四个字的成语或其他四字词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不论其语法结构关系从哪 里分开,都可以两字一顿。例如“我|为人人”(中间的竖线是对词组的语法切分,下同)和“人人| 为我”,从语法结构关系来分,前者是 1+3,后者是 2+2;可是说的时候,这些都不管,统统从中间
断开。成语里面这种情况很多。例如 不从心万列无一失木已成舟今非夕比形于色 死有余卓自1圆其说过犹不及切肤之痛 一衣带水 关于节奏和音节的问题,周有光先生有一段论述:“把单音节的补充成双音节,把超过两个音 节的减缩为双音节.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周先生讲的这种“补充”和“减缩” 的情况,成语里也不少,这里不谈,另外举个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例子:“吃请受礼”。从语法结构说, 它是由两个述宾结构并列构成的联合词组。其中第二个述宾结构“受礼”好理解,第一个“吃请 呢?显然,“请”,“宴请”之意,但是说成“吃宴请受礼”就成了3+2了,显得不整齐,不平稳 所以用一个单音节的“请”来表示, 汉语里双音词占优势,但同时有很多单音词,这就给我们安排调整节泰的音节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在组词造句的时候,也要注意语音的修辞要求,使能具有和谐匀称之美。下面的例子值得学习: (1)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 齐失踪。(鲁迅《孔已己》) “书籍纸张笔砚”中,“书倍”、“纸张”均为双音词,“砚”按习惯说法也应为双音节的“现台”, 可那样音节数就成2+2+1+2了,所以把最后的两件紧缩成“笔砚”,与前两件并列,均可两字一顿 如果连同上文的两个单音词“连”、“人”也放在一起作为一可领处,全句念起来就十分上口了。 (2)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鲁迅《狂人日记》) “劝转”“劝告使回心转意”之意,这里择取两个关键语素临时组合在一起,就与下文的“吃人的 人”构成两字一顿:特别是可与上文相应位置上的“诅咒”一致,均为两个音节,显得整齐而流畅。 (3) 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 天命.(夏衍《包身工》) “生死疾病”中,“生死”为两个单音词,“疾病”为双音词,按说也应该用一个单音词“病”,可 那样就不匀称了。而补成四个音节,可两字一顿,且可与下文“一听天命”音节数一致。 (4)不久,我国政府组成了一个文化代表团,应邀赴印度和须甸访间。这是新中国开国 后第一个比较大型的出访代表团。团员中烦有一些声誉卓著、有代表性的学者、文 学家和艺术家。芝生先生是团员,我也滥竿其中。(季羡林《晚节善约大节不亏 一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潘竽”,“溢竽充数”之意,这里取其前二字,活用作动词,构成两个音节,从而与下文“其中” 构成四个音节的语言段落,中间可稍顿。 下面的例子有缺点 (1)*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以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争取完成。(报) (2)*大学问家写“小文章”176位院士签协议写科普书(报) (3)*老师讲课时应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觉得学习并非苦事,而是挺有兴趣 的。(报) (4)这个中医学院并不是缺人才,而是人不能尽其才,人才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最
断开。成语里面这种情况很多。例如: 力|不从心 万|无一失 木|已成舟 今|非夕比 喜|形于色 死|有余辜 自|圆其说 过|犹不及 切肤之|痛 一衣带|水 关于节奏和音节的问题,周有光先生有一段论述:“把单音节的补充成双音节,把超过两个音 节的减缩为双音节.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周先生讲的这种“补充”和“减缩” 的情况,成语里也不少,这里不谈,另外举个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例子:“吃请受礼”。从语法结构说, 它是由两个述宾结构并列构成的联合词组。其中第二个述宾结构“受礼”好理解,第一个“吃请” 呢?显然,“请”,“宴请”之意,但是说成“吃宴请受礼”就成了 3+2 了,显得不整齐,不平稳, 所以用一个单音节的“请”来表示。 汉语里双音词占优势,但同时有很多单音词,这就给我们安排调整节奏的音节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在组词造句的时候,也要注意语音的修辞要求,使能具有和谐匀称之美。下面的例子值得学习: (1)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 齐失踪。(鲁迅《孔已己》) “书籍纸张笔砚”中,“书籍”、“纸张”均为双音词,“砚”按习惯说法也应为双音节的“砚台”, 可那样音节数就成 2+2+1+2 了,所以把最后的两件紧缩成“笔砚”,与前两件并列,均可两字一顿。 如果连同上文的两个单音词“连”、“人”也放在一起作为一可顿处,全句念起来就十分上口了。 (2)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鲁迅《狂人日记》) “劝转”“劝告使回心转意”之意,这里择取两个关键语素临时组合在一起,就与下文的“吃人的 人”构成两字一顿;特别是可与上文相应位置上的“诅咒”一致,均为两个音节,显得整齐而流畅。 (3).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 天命.(夏衍《包身工》) “生死疾病”中,“生死”为两个单音词,“疾病”为双音词,按说也应该用一个单音词“病”,可 那样就不匀称了。而补成四个音节,可两字一顿,且可与下文“一听天命”音节数一致。 (4)不久,我国政府组成了一个文化代表团,应邀赴印度和缅甸访问。这是新中国开国 后第一个比较大型的出访代表团。团员中颇有一些声誉卓著、有代表性的学者、文 学家和艺术家。芝生先生是团员,我也滥竽其中。(季羡林《晚节善约 大节不亏— —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滥竽”,“滥竽充数”之意,这里取其前二字,活用作动词,构成两个音节,从而与下文“其中” 构成四个音节的语言段落,中间可稍顿。 下面的例子有缺点: (1)*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以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争取完成。(报) (2)*大学问家写“小文章” 176 位院士签协议写科普书(报) (3)*老师讲课时应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觉得学习并非苦事,而是挺有兴趣 的。(报) (4)*这个中医学院并不是缺人才,而是人不能尽其才,人才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