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课程教学大纲(倨中、小二号、宋体、加粗) (正文均为小四号、宋体、行距:2磅。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为小四号、宋体、加粗 表格要求:五号、宋体、行距:20磅,文字居中)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实贱学时: 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 个,其中,必修()个,选修()个(不 含实验(上机)项目请填0)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 开课教研室: (内容应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严格一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说明该课程是何种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 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 作用,该课程是侧重理论还是重在技能培养,或者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本课程 教学的基本任务及应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字数要求:200字左右。请勿使用 自动编号!) 示例: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运用化学,物 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 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七大类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鉴别、检查、 含量测定的方法,能从药物的结构出发,结合其理化性质,掌握结构、性质与药 物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以及分析方 法之间的评价与选取上具有初步的能力。使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制药工程专业中 的重要地位,树立全面药品质量管理观念。 二、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目标(请勿使用自动编号!) 1110
1 / 10 附件 1 《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小二号、宋体、加粗) (正文均为小四号、宋体、行距:22 磅。首行缩进 2 字符。标题为小四号、宋体、加粗。 表格要求:五号、宋体、行距:20 磅,文字居中。)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 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实践学时: 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 个,其中,必修( )个,选修( )个(不 含实验(上机)项目请填 0)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 开课教研室: (内容应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严格一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说明该课程是何种课程性质,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 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 作用,该课程是侧重理论还是重在技能培养,或者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本课程 教学的基本任务及应达到的主要教学目的。(字数要求:200 字左右。请勿使用 自动编号!) 示例: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运用化学,物 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 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七大类典型药物的结构、性质、鉴别、检查、 含量测定的方法,能从药物的结构出发,结合其理化性质,掌握结构、性质与药 物分析方法间的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以及分析方 法之间的评价与选取上具有初步的能力。使学生明确药物分析在制药工程专业中 的重要地位,树立全面药品质量管理观念。 二、课程培养目标 1.课程目标(请勿使用自动编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成以下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L.xxxxxxxxxxxxxxKx 课程目标2.XXXXXXXXXXXXXXXX 课程目标3.XXXXXXXXXXXXXXXX 课程目标4.XXXXXXXXXXXXXXXX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毕业 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关系 3.1[数学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号 课程目标1:能够正确表述极限、 3.学科 科基本知识、 基木理论,掌探数 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利 学科体系结构,了解数学的发展历 分学和无穷级数中的基本概念 素养 H 史、现状和趋势,理解数学核心素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各熟练的 养内函,只有数学宙关能力。 云算能力与技巧 32「数学思维1理解粉学思维特 课程目标2:获得逻辑推理能力尔、 征,初步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思 具备较强的 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严的数学诗 言表达能力。 素养 力、抽等 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H 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融入数学思 维的养成。 7.2[反思研究]具有反思意识和 课程目标3:激发探索与求知的欲 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有教 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有反 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管路,具有 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7.学 定别新意识,能铭话应时代和数百 思 发展需求,能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相 M 有教学研 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 解决中学数学教有教学问题,初 具有撰写数学教研论文的能力 6.2[学科育人]理解数学学科育人 课程目标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价值,掌握数学学科殖含的情感和 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提升育人 价值观。能够挖据课程思政元素 能力。 6.综合 在学物学中将知识学习、能力月 有人 养成相结合进行有人 宗合素质评价,体现教 与有人的统一。 说明:H(高)、M(中)、L(低)表示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强度等级。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2110
2 / 1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成以下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XXXXXXXXXXXXXXXX 课程目标 2.XXXXXXXXXXXXXXXX 课程目标 3.XXXXXXXXXXXXXXXX 课程目标 4.XXXXXXXXXXXXXXXX 2.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支撑矩阵 毕业 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关系 3.学科 素养 3.1[数学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学 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数学 学科体系结构,了解数学的发展历 史、现状和趋势,理解数学核心素 养内涵,具有数学审美能力。 课程目标 1:能够正确表述极限、 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 分学和无穷级数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熟练的 运算能力与技巧。 H 3.学科 素养 3.2[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思维特 征,初步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思想 和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 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了 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融入数学思 维的养成。 课程目标 2:获得逻辑推理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数学语 言表达能力。 H 7.学会 反思 7.2 [反思研究]具有反思意识和 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 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具有一 定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 发展需求,能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相 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 解决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初步 具有撰写数学教研论文的能力。 课程目标 3:激发探索与求知的欲 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反 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M 6.综合 育人 6.2[学科育人]理解数学学科育人 价值,掌握数学学科蕴含的情感和 价值观。能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数学教学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 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进行育人活 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 与育人的统一。 课程目标 4: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提升育人 能力。 L 说明:H(高)、M(中)、L(低)表示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强度等级。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1一?学时(按照章学时)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支撑课程目标第*、*条) 1.教学目标(含思政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方法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直接评价 平时成绩 毕业题求课程 期末 折合 指标点 考核内容 作分组习题课课堂 综合 目标 老试 业 任务演示及反思 成绩 极限、 一元函数微积分 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 3.1 1 无穷级数中的基本概念 40 10 50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 其简单应用。 极限 元函数微积 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 3.2 2 无穷级数中基木概念、基 40 20 36 33.6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端 合应用。 对于极 元函数微积 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号 7.2 3 10 30 % 10 和无穷级数基本理论和 基木方法的总结与反思 极限 ·元函数微积分 6.2 学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不 无穷级数基本理论和基 10 40 30 4 10.4 本方法的应用。 各环节原始分合计 100100 100 100100 各环节成绩占综合成绩比例(%) 248 8 60100 (2)间接评价 学生评学:课程进行中或者结束后发布学生评学调查问卷,进行学生座谈 问卷数据和座谈内容用于持续改进: 3110
3 / 10 第 1—?学时(按照章学时) 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支撑课程目标第*、*条) 1.教学目标(含思政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方法 四、课程考核 (一)考核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1)直接评价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目标 考核内容 平时成绩 期末 考试 折合 综合 成绩 作 业 分组 任务 习题课课堂 演示及反思 3.1 1 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 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 无穷级数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 其简单应用。 40 10 20 50 42 3.2 2 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 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 无穷级数中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综 合应用。 40 20 10 36 33.6 7.2 3 对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 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和无穷级数基本理论和 基本方法的总结与反思。 10 30 40 10 14 6.2 4 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 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 无穷级数基本理论和基 本方法的应用。 10 40 30 4 10.4 各环节原始分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各环节成绩占综合成绩比例(%) 24 8 8 60 100 (2)间接评价 学生评学:课程进行中或者结束后发布学生评学调查问卷,进行学生座谈, 问卷数据和座谈内容用于持续改进;
督导、同行评教:评课建议用于后续教学方法、手段改进。 (二)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办法: 平时成绩 课程目标 期末 作业 分组习题课课堂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考试 任务 演示及反思 课程目标1 、0 10 20 课程目标240 20 10 36 一(占总减的此 课程目标310 30 40 10 课程目标410 40 30 合计100 100 100 100 (三)考核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1)作业评分标准 作业共有三类: 作业1类:计算证明类作业:作业2类:综述类作业作业3类:应用类作 业。 作业1类支撑课程目标1:作业2类支撑课程目标3,4:作业3类支撑课程 目标2. ①作业1类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1评量表。 ②作业2类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2评量表。 ③作业3类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3评量表, (2)分组任务评分标准 每组以所学数学分析内容,自己编辑、导演、参演、后期制作一个数学小剧 场活动,最后需要提交脚本和视频各一份。 最终得分=教师评价得分60%+组间互评平均分*20%+组内互评平均分*20%。 ①教师评价、组间互评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4评量表。 ②组内互评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5评量表。 (3)习题课课堂演示及反思评分标准,见附件6评量表。 2.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 期末试卷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为100分。期末试卷成绩评分标准见闭 4110
4 / 10 督导、同行评教:评课建议用于后续教学方法、手段改进。 (二)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办法: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期末 考试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作业 分组 任务 习题课课堂 演示及反思 课程目标 1 40 10 20 50 课程目标 的考核环节占总成绩的 比例总和 占 ) 课程 环节目标分值) 课程目标 的考核成绩) i J j 1 ( 总成绩的比例 N ( 目标i考核 N n 1 ( i Pi = = = 课程目标 2 40 20 10 36 课程目标 3 10 30 40 10 课程目标 4 10 40 30 4 合计 100 100 100 100 (三)考核标准 1.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1)作业评分标准 作业共有三类: 作业 1 类:计算证明类作业;作业 2 类:综述类作业;作业 3 类:应用类作 业。 作业 1 类支撑课程目标 1;作业 2 类支撑课程目标 3,4;作业 3 类支撑课程 目标 2。 ①作业 1 类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 1 评量表。 ②作业 2 类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 2 评量表。 ③作业 3 类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 3 评量表。 (2)分组任务评分标准 每组以所学数学分析内容,自己编辑、导演、参演、后期制作一个数学小剧 场活动,最后需要提交脚本和视频各一份。 最终得分=教师评价得分*60%+组间互评平均分*20%+组内互评平均分*20%。 ①教师评价、组间互评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 4 评量表。 ②组内互评得分评量标准,见附件 5 评量表。 (3)习题课课堂演示及反思评分标准,见附件 6 评量表。 2.期末考试成绩评分标准 期末试卷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为 100 分。期末试卷成绩评分标准见闭
卷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五、课程资源 1.课程教材 张振秋,马宁.药物分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 2.参考书目 (1)张振秋,马宁.药物分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年 (2) (3) (4) 3.辅助学习资源 注:课程资源库包括知识包、优秀学生作品、参考著作、教学指导书、指定 的需要复印的资料、网络学习资源、相关学术刊物、近2年的前沿文章等。每门 课程需推荐优秀专著5本以上(不包括教材),国内本专业顶尖级或国际知名期 刊10种以上(至少包括外文期刊2种),网络资源5项以上。 六、有关说明 是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 实习、实训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有实习、实训环节的请填写此部分,无 实习、实训环节的请填写“无实习、实训环节”。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如没有列入教学内容的部分章节,为自学内容,等。 大纲执笔人:(执笔人签字,打印时别除) 大纲审核人:(教研室主任签字,打印时删除)》 大纲审定人:(教学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 打印时删除) 日期: 5110
5 / 10 卷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五、课程资源 1. 课程教材 张振秋,马宁. 药物分析[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年. 2. 参考书目 (1)张振秋,马宁. 药物分析[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年. (2) (3) (4) 3. 辅助学习资源· 注:课程资源库包括知识包、优秀学生作品、参考著作、教学指导书、指定 的需要复印的资料、网络学习资源、相关学术刊物、近 2 年的前沿文章等。每门 课程需推荐优秀专著 5 本以上(不包括教材),国内本专业顶尖级或国际知名期 刊 10 种以上(至少包括外文期刊 2 种),网络资源 5 项以上。 六、有关说明 是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 实习、实训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有实习、实训环节的请填写此部分,无 实习、实训环节的请填写“无实习、实训环节”。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如没有列入教学内容的部分章节,为自学内容,等。 大纲执笔人: (执笔人签字,打印时删除) 大纲审核人:(教研室主任签字,打印时删除) 大纲审定人:(教学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 打印时删除)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