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2年中考二模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 Ⅱl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 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签字笔) 或圆珠笔填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第I卷(选择题共29分) (本大题共11小题,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共29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菜畦q1 锲而不舍qie B.踌躇ch 阔绰chuo惟妙惟肖xido C.朔方suo 芳馨ⅹin 戛然而止ga D.娴熟xdn拮据j 气冲斗牛du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此就看到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这里指讲课的内容。)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形容非常巧妙) C.这一张脸,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有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显得突出。 D.姚明是中国男篮的中流砥柱,每场比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喻起到支柱作用。) 3.下面句子中横线处衔接的合理得当的一项是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薄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
天津市南开区 2012 年中考二模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第 II 卷(综合题)两部分。第 I 卷第 1 页至第 4 页,第 II 卷第 5 页至第 8 页。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签字笔) 或圆珠笔填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9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 1~4 小题,每题 2 分;5~11 小题,每题 3 分,共 29 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菜畦. qí 妖娆. ráo 锲.而不舍 qiè B.踌躇. chú 阔绰. chuò 惟妙惟肖. xiào C.朔.方 suò 芳馨. xīn 戛.然而止 ɡá D.娴.熟 xián 拮据. jū 气冲斗.牛 dǒu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从此就看到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这里指讲课的内容。)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形容非常巧妙) C.这一张脸,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有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的可能。(显得突出。) D.姚明是中国男篮的中流砥柱 ....,每场比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喻起到支柱作用。) 3.下面句子中横线处衔接的合理得当的一项是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薄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
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着 C.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 D.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4.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气刚一暖和,苇塘里就有了动静。锥子般尖锐的苇芽,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 水,脱颖而出。 B.北国的落叶染作黄金色,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五 彩蝴蝶 C.这些人是君子,他们淡定,他们心静。因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 也是一辈子。 D.红叶是山间的隐士,绿色流动的时候,你看不到它的身影,即使看到了,又有谁为它 谦虚的身材所注目?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作者以肯定的语气描绘想象中的世界, 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自比冯唐,希望朝廷能够派来冯唐赦免自己,表达 了诗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赞美了泰 山神奇秀丽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登上山顶,俯瞰群山的气概。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是水边成双成对雎鸠鸟的鸣和, 让人们唤起无限情思,美丽贤淑的姑娘,一定是君子追求的理想配偶。 阅读《敬畏自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 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这个宇宙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
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 九年级语文第 1 页(共 8 页) A.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着 C.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 D.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4.下面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天气刚一暖和,苇塘里就有了动静。锥子般尖锐的苇芽,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 水,脱颖而出。 B.北国的落叶染作黄金色,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五 彩蝴蝶。 C.这些人是君子,他们淡定,他们心静。因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 也是一辈子。 D.红叶是山间的隐士,绿色流动的时候,你看不到它的身影,即使看到了,又有谁为它 谦虚的身材所注目?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作者以肯定的语气描绘想象中的世界, 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自比冯唐,希望朝廷能够派来冯唐赦免自己,表达 了诗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赞美了泰 山神奇秀丽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登上山顶,俯瞰群山的气概。 D.“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是水边成双成对雎鸠鸟的鸣和, 让人们唤起无限情思,美丽贤淑的姑娘,一定是君子追求的理想配偶。 阅读《敬畏自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 6——8 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 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这个宇宙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
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种存在形式 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 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 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 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 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对“敬畏自然”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B.敬畏自然就要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敬畏自然就要屈服于自然,不要存在改造自然的妄想 D.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 7.对下面的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那永恒的运动和演化的过程,正是宇宙生命力的体现 B.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理解:你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C.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理解:用假设来证明宇宙中根本就没有生命
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 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 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九年级语文第 2 页(共 8 页)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 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 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 对“敬畏自然”的含义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B.敬畏自然就要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敬畏自然就要屈服于自然,不要存在改造自然的妄想。 D.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 7.对下面的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那永恒的运动和演化的过程,正是宇宙生命力的体现。 B.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理解:你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C.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理解:用假设来证明宇宙中根本就没有生命
D.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理解:没有人说宇宙是有生命的 8.选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宇宙是有生命的,我们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D.物质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9—11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林尽水源,便得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间。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岀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遺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D.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理解:没有人说宇宙是有生命的。 8. 选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B.宇宙是有生命的,我们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D.物质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 9——11 题。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九年级语文第 3 页(共 8 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要求) B.便扶向路(搀扶) C.诣太守,说如此(到) D.未果,寻病终(寻找) 10.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忘路/之远近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渔人甚异之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抓住生活细节来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交谈,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C.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再现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社会现实。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接,一气呵成,结构严谨 九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 第II卷(综合题共91分)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3)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遂无问津者。 9.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便要.还家(要求) B.便扶.向路(搀扶) C.诣.太守,说如此(到) D.未果,寻.病终(寻找) 10.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武陵人 / 捕鱼为业 B.忘路 / 之远近 C.率 / 妻 / 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D.渔人/甚异之 11.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抓住生活细节来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交谈,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C.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再现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社会现实。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接,一气呵成,结构严谨。 九年级语文第 4 页(共 8 页) 第 II 卷 (综合题 共 91 分) 二、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 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3)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