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NA的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实验依据 DM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1958年 M. Meselson等用实验加 亲代DNA分子 以证实 DNA(N) 第一代DA分子 DNA (N/N) 双螺旋结构是半保留复制的分子基 础 DNA (N) DNA (N/N) 深 第二代DNA分子
2.DNA的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实验依据 1958年M.Messelson 等用实验加 以证实 双螺旋结构是半保留复制的分子基 础
3.DNA的复制过程 3.1与复制有关的酶和因子 (以原核生物大肠杆菌为例 1.原料:dNTP,Mg+ 2.双链DNA模板 3.引物( primer),小片段的DNA或RNA,常是 RNA,有游离的30H。 4.引物酶( primase,DnaG),用于合成复制所必 需的RNA引物
(以原核生物 大肠杆菌为例) 1. 原料: dNTP,Mg++ 2. 双链DNA模板 3. 引物(primer),小片段的DNA或RNA,常是 RNA,有游离的 3’OH。 4. 引物酶(primase,DnaG),用于合成复制所必 需的RNA引物 3.DNA的复制过程 3.1 与复制有关的酶和因子
5.解螺旋酶( helicase),DnaB,由DnaA和DnaC协助在 复制的起始点(OriC)上解开双螺旋。 Tanden array Binding sites for dnaA protein of 13-mer sequences GATCINTINTTT 6.单链结合蛋白(SSB, single stranded binding protein) 稳定已经解开成两股的DNA单链,防止其退火复性
5. 解螺旋酶 ( helicase ) , DnaB, 由DnaA和DnaC协助在 复制的起始点(Ori C)上解开双螺旋。 6. 单链结合蛋白(SSB,single stranded binding protein) 稳定已经解开成两股的DNA单链,防止其退火复性
7.拓扑异构酶( DNA topoisomerase) 拓扑一词的含义是指物体或图象做弹性移位而又保持物体不 变的性质 DNA分子中存在打结,缠绕、连环的现象。 I型酶:切开双链中的一股,使DNA不致打结,切口的3端可 通过自由转动一周再与5端磷酸连接, 不需ATP。 I型酶:切断处于超螺旋状态中双股链中的某个部位,通过切口 使超螺旋松弛,利用ATP使DNA恢复复制所要求的负超螺旋 状态
7. 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 拓扑一词的含义是指物体或图象做弹性移位而又保持物体不 变的性质。 DNA 分子中存在打结,缠绕、连环的现象。 I 型酶: 切开双链中的一股,使DNA不致打结,切口的3’端可 通过自由转动一周再与5’端磷酸连接, 不需ATP。 II 型酶:切断处于超螺旋状态中双股链中的某个部位,通过切口 使超螺旋松弛,利用ATP使DNA恢复复制所要求的负超螺旋 状态
8.DNA聚合酶( DNApolymerase) 聚合酶Ⅲ主要的复制酶,并有校读、纠错的功能 武是息贴的转课息帮静幢的件瘦 时释出一个 3——5’外切酶切除可能错配的核苷酸 聚合酶I用于切除引物RNA并填补留下的空隙 5-—3延伸多核苷酸链, 3——5外切酶的作用,切除可能错配的核苷酸 5—3外切酶的作用是切除引物 聚合酶I活性弱 5·—3’延伸多核苷酸链 3—5外切酶
8. 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 聚合酶III 主要的复制酶,并有校读、纠错的功能 5’——3’ 延伸多核苷酸链,活性很强,有模板依赖性,其延伸的方 式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将原料dNTP与游离的3’ OH上连接, 同时释出一个PPi 。 3’——5’ 外切酶切除可能错配的核苷酸 聚合酶 I 用于切除引物RNA,并填补留下的空隙 5’——3’延伸多核苷酸链, 3’——5’ 外切酶的作用,切除可能错配的核苷酸 5’——3’ 外切酶的作用是切除引物 聚合酶II 活性弱 5’——3’延伸多核苷酸链 3’——5’ 外切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