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Pathophysiology(供五年制医学专业本科使用)2004年3月
病 理 生 理 学 教学大 纲 Pathophysiology (供五年制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2004 年 3 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033160开课学期:第二年第四学期本课程课内总学时(讲课):54学时(理论:54)本课程课外总学时(讲课、实验):22学时(理论:16实验6)学分:3一、教学对象五年制医学专业本科二、教学目的(一)基础理论知识1.概述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及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学。概述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调节、细胞调亡过程与调控、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细胞调亡与疾病。概述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应激与疾病。概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概述肝功能不全病因、分类及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2.论述病理生理学、健康、疾病、细胞调亡、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论述水钠、钾代谢障碍、酸碱平衡紊乱、缺氧、休克、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3.简要解释钙、镁、磷代谢障碍、发热、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功能、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功能障碍、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了解细胞增殖分化概念、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主要发病机制。(二)基本技能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能科学的安排课外自学时间。2.运用理论知识,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要求(一)性质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它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理论知识与技能1.绪论、疾病概论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任务、性质和内容。掌握疾病、健康的概念、病因学、疾病的转归。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了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及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基本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Pathophysiology) 课程编号:1033160 开课学期:第二年第四学期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讲课):54 学时(理论:54) 本课程课外总学时(讲课、实验):22 学时(理论:16 实验 6) 学分:3 一、教学对象 五年制医学专业本科 二、教学目的 (一)基础理论知识 1.概述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及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学。概述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调节、 细胞凋亡过程与调控、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细胞凋亡与疾病。概述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 应、细胞体液反应)、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应激与疾病。概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机体 的功能代谢变化。概述肝功能不全病因、分类及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 2.论述病理生理学、健康、疾病、细胞凋亡、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论述水钠、钾代谢障 碍、酸碱平衡紊乱、缺氧、休克、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3.简要解释钙、镁、磷代谢障碍、发热、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功能、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功能障碍、 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了解 细胞增殖分化概念、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 疾病。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主要发病机制。 (二)基本技能 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 能科学的安排课外自学时间。 2.运用理论知识,通过科学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三、 教学要求 (一)性质和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 发展及转归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它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病理生理 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理论知识与技能 1.绪论、疾病概论 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任务、性质和内容。掌握疾病、健康的概念、病因学、疾病的转归。熟悉疾 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了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及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2.基本病理过程
(1)要求掌握正常水钠代谢,钟代谢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钟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掌握水肿的概念及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能够解释常见水肿类型的发病机制。熟悉水、钠、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了解镁、钙磷代谢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制。(2)要求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学、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运用各项指标对简单病例进行判定、分析。(3)要求掌握缺氧的概念,四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血氧特点,理解组织缺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析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了解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简要解释发热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变化。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了解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6)了解细胞增殖分化概念、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7)要求掌握细胞调亡及相关概念、细胞调亡过程及调控的主要因素、细胞调亡与疾病,理解发生机制中主要观点。(8)要求掌握应激的概念,熟悉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了解应激与疾病。(9)简要解释DIC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理解分析DIC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10)要求掌握休克的概念、病因、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熟悉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了解休克器官功能变化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念、发病经过、发病机制及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常见原因和影响因素,理解发生机制中主要学说的观点,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病理生理学各论(1)要求掌握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原因、诱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机制。熟悉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了解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要求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发病机制,熟悉主要功能、代谢变化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要求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熟悉肝功能不全病因、分类及临床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了解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和肝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要求掌握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与类型、临床经过及病程中的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发病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尿毒症的概念,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熟悉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了解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主要发病机制。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学时授课内容理论实验(课内)(课外)(课外)11.绪论22.疾病概论
(1)要求掌握正常水钠代谢,钾代谢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钾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机体 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掌握水肿的概念及水肿发生的基本机制。能够解释常见水肿类型的发病机制。熟悉水、 钠、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了解镁、钙磷代谢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 制。 (2)要求掌握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学、发病学和机体变化的规律,运用各项指标对简单病例进 行判定、分析。 (3)要求掌握缺氧的概念,四种类型缺氧的病因及血氧特点,理解组织缺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 理解分析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了解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简要解释发热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变化。了解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5)了解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主要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 (6)了解细胞增殖分化概念、细胞增殖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 (7)要求掌握细胞凋亡及相关概念、细胞凋亡过程及调控的主要因素、细胞凋亡与疾病,理解发生 机制中主要观点。 (8)要求掌握应激的概念,熟悉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及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了解应激与疾病。 (9)简要解释 DIC 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理解分析 DIC 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机 制。 (10)要求掌握休克的概念、病因、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熟悉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了解休克 器官功能变化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概念、发病经过、发病机制及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1)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常见原因和影响因素,理解发生机制中主要学说的观点,了解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病理生理学各论 (1)要求掌握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原因、诱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机制。熟悉心功能不全时机 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了解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要求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概念、分类和常见原因,发病机制,熟悉主要功能、代谢变化和防治 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要求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熟悉肝功能不全病因、分类及临床综合征的发生 机制。了解肝肾综和征的概念、发病机制和肝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要求掌握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与类型、临床经过及病程中的功 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发病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尿毒症的概念,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 发病机制,熟悉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了解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 础。 (5)了解脑疾病的表现特征、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病因和主要发病机制。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 授 课 内 容 学时 理论 实验 (课内) (课外) (课外) 1. 绪论 1 2. 疾病概论 2
29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734.酸碱平衡紊乱45.缺氧26.水肿27.细胞凋亡与疾病28.应激39.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510.休克211.缺血-再灌注损伤53心功能不全12.4呼吸功能不全13.414.肝功能不全5315.肾功能不全216.发热217.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218.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219.脑功能不全合计54616五、理论教学与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要求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性质与任务。2.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及特点。3.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教学重点及难点1.病理生理学概念。2.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任务。3.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3.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9 2 4. 酸碱平衡紊乱 7 3 5. 缺氧 4 6. 水肿 2 7. 细胞凋亡与疾病 2 8. 应激 2 9.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3 10. 休克 5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 2 12. 心功能不全 5 3 13. 呼吸功能不全 4 14. 肝功能不全 4 15. 肾功能不全 5 3 16. 发热 2 17.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2 18.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2 19.脑功能不全 2 合 计 54 16 6 五、理论教学与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要求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性质与任务。 2.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及特点。 3.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病理生理学概念。 2.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3.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 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二章疾病概论教学目标掌握疾病、健康的概念、病因学、疾病的转归。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教学内容1.健康的观点、疾病、病理过程的概念。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4.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教学重点及难点1.相关概念。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3.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4.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测试内容与方式内容相关的教学内容方式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素乱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正常水钠代谢,钾代谢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钾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熟悉水、钠、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了解镁、钙磷代谢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 教学目标 掌握疾病、健康的概念、病因学、疾病的转归。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健康的观点、疾病、病理过程的概念。 2.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疾病的经过与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4.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相关概念。 2. 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 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4. 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实验、考试。 2.组织部分课堂讨论,典型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思维能力。 3.开展临床病理生理学讲座,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兴趣。 4.对部分课程内容,提出基本要求,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自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 思考能力。 5.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课题,查资料,从事部分科研活动,以利学生综合能 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临床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 础。 测试内容与方式 内容 相关的教学内容 方式 作业、课堂提问、期末考试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正常水钠代谢,钾代谢及其调节。基本掌握水、钠、钾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机体变化规 律及其机制。熟悉水、钠、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了解镁、钙磷代谢障碍的病因学、发病学、 机体变化规律及其机制。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