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模块诊断 语文试题 2010年10月20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2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3-23题写在答卷纸上。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倾圮(pi)一椽( chuan) 肄(yi)业 青青子衿(jn) B.蜉蝣( fuyou)踯躅( chichu)着(zhuo6)衣游目骋(pin)怀 C.眷(juan)属 蔬(shu)菜 绯(fei)红 迷惘(mang D.百舸(ge) 瞋(zhen)目 彷(pang)徨惆怅( ch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芳菲雨雪霏霏快捷中南捷径B.雄鹰义愤填膺契约契而不舍 C.针灸脍灸人口槁暴暴跳如雷D.鼓励就砺则利枸杞不拘于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_的鱼盼等着雨水 民族英雄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亲笔在府衙内题了一副堂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历来为人 赞不绝口 ③美国没有 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④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了。 A、涸辙传诵履行风致 B、干渴传颂执行风韵 C、干渴传诵执行风韵 D、涸辙传颂履行风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 挥而就。 B、罗木森由于工作疲劳,营养不良,一病不起,多亏陈云光及时将他送到医院去治疗,不 然罗木森不会痊愈得这样快 C、得不到队友的有力支持,姚明一个巴掌拍不响,火箭队摆脱不了连战连败的厄运。 D、年过八旬的抗日战士郭光说,我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听了总书记的讲话,真 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 源利用率。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 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室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 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 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1 2010——2011 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模块诊断 语 文 试 题 2010 年 10 月 20 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23 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1—12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3—23 题写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3分) 1、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倾圮.(pǐ) 一椽.(chuán) 肄.(yì)业 青青子衿.(jīn) B. 蜉蝣..(fúyóu) 踯躅..(chíchú) 着.(zhuó)衣 游目骋.(pìn)怀 C. 眷.(juàn)属 蔬.(shū)菜 绯.(fēi)红 迷惘.(mǎng) D. 百舸.(gě) 瞋.(zhēn)目 彷.(páng)徨 惆怅.(ch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芳菲 雨雪霏霏 快捷 中南捷径 B.雄鹰 义愤填膺 契约 契而不舍 C.针灸 脍灸人口 槁暴 暴跳如雷 D.鼓励 就砺则利 枸杞 不拘于时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 ①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 的鱼盼等着雨水! ②民族英雄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亲笔在府衙内题了一副堂联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历来为人 ,赞不绝口。 ③美国没有 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④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了。 A、涸辙 传诵 履行 风致 B、干渴 传颂 执行 风韵 C、干渴 传诵 执行 风韵 D、涸辙 传颂 履行 风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 一挥而就 ....。 B、罗木森由于工作疲劳,营养不良,一病不起 ....,多亏陈云光及时将他送到医院去治疗,不 然罗木森不会痊愈得这样快。 C、得不到队友的有力支持,姚明一个巴掌拍不响 .......,火箭队摆脱不了连战连败的厄运。 D、年过八旬的抗日战士郭光说,我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听了总书记的讲话,真 是心潮澎湃 ....,激动不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A、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 源利用率。 B、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 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 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 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 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6——8题。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內心修养, 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 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 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 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 具有丰富儒学內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 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 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 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人的房 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 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 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 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 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 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戶,立如斋”,透出来 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 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 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 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 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佀日常的修为做早晩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 专心—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 持敬也是专心于—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 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 守持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 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 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 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 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 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6.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 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
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6——8 题。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 “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 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所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 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 “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 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 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 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 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 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 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的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 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 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 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 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 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 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 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 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 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 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 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 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 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 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 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 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 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 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 (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6.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 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
共”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7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 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 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 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 专心致志的益处。 8.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 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 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 出轻慢之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 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衔觞赋诗(酒杯) 10.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点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7 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 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 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 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 专心致志的益处。 8.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 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 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 出轻慢之心。 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 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 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9.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酒杯) 10.对下面两组句子加点词意思、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11.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曾不吝情去留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12.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 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 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翻译句子(10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干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4分)
4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A.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得”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得”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得”也不同 11.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 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 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 12.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 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 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 第Ⅱ卷(114 分) 四(24 分) 13,翻译句子(10 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 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4 分)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名句默写(6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2)既窈窕以寻壑, 木欣欣以向荣, (3) 鸟倦飞而知还 扶孤松而盘桓 五、(12分) 16、把最恰当的排序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4分)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①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④并且是知识进 化的源泉 17、读下面一句话,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溪流”或“春笋”为讯问对象,完成 它的续写。(4分) 我问翱翔的雄鹰:怎样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雄鷹拍打着翅膀告诉我:坚定信心,努 力向上,放远眼光,让视野更加开阔! (1)、我问潺潺的溪水: (2)、我问破土的春笋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分)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 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岀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 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 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上文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 点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孟庙的树 孙继权 ①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②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 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
5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5,名句默写(6 分) (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2)既窈窕以寻壑,—————。木欣欣以向荣,—————。 (3)——————鸟倦飞而知还。——————,扶孤松而盘桓。 五、(12 分) 16、把最恰当的排序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4 分) 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想象力,他说:“ ________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①想象力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②因为知识是有限的③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④并且是知识进 化的源泉 17、读下面一句话,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溪流”或“春笋”为讯问对象,完成 它的续写。(4 分) 我问翱翔的雄鹰:怎样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雄鹰拍打着翅膀告诉我:坚定信心,努 力向上,放远眼光,让视野更加开阔! (1)、我问潺潺的溪水: (2)、我问破土的春笋: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4 分)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 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 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 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上文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 点。 ① ②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孟庙的树 孙继权 ①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 ②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 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