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卓然/船棹 庇佑/毗邻 巢穴/蜂窠 掇将/点缀 B.窈窕/眺望踹水/遄飞 央浼/怏快 埋怨/埋没 C.遐观/不暇 纡回/吁气 逋慢/照浦 奉诏/昭然 D.筹划/田畴 累积/连累 漂泊/停泊拮据/诘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李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 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 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 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引导,为企业内部薪酬分配 和调整分配关系搭建信息平台,国资委决定自2008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开展职位薪酬调 查工作 B.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那最危急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 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的良知,用鲜血甚至生命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铸就了伟 大的师魂! C.今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容易 形成气旋,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气压偏强,导致 台风西行,频频在我国沿海登陆 D.在新形势下,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 4.选出填入横线处上下应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 咬文嚼字,在表
1 2010-2011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卓.然/船棹. 庇.佑/毗.邻 巢.穴/蜂窠. 掇.将/点缀. B.窈窕./眺.望 踹.水/遄.飞 央浼./怏.快 埋.怨/埋.没 C.遐.观/不暇. 纡.回/吁.气 逋.慢/照浦. 奉诏./昭.然 D.筹.划/田畴. 累.积/连累. 漂泊./停泊. 拮.据/诘.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 ....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高三同学安然无恙 ....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 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边城》描写了秀色可餐 ....的湘西自然风光,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切如 梦一般宁静美好。 D.在已经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 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引导,为企业内部薪酬分配 和调整分配关系搭建信息平台,国资委决定自 2008 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开展职位薪酬调 查工作。 B.在汶川大地震中,有那么一群普通人,他们在那最危急的一刻,用自己的无私 无畏向世人展示着他的良知,用鲜血甚至生命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铸就了伟 大的师魂! C.今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容易 形成气旋,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气压偏强,导致 台风西行,频频在我国沿海登陆。 D.在新形势下,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 4. 选出填入横线处上下应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 咬 文 嚼 字 有 时 是 一 个 坏 习 惯 , 所 以 这 个 成 语 的 含 义 通 常 不 很 好。 , , 。 , 。咬文嚼字,在表
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①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②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④情感还没有凝炼 ⑤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⑤④③②①D.⑤④③①② 、本大题7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 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 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 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 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 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 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 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 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B.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往 C.绝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D.彼且恶乎待哉 待:凭借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 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①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 ②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④情感还没有凝炼 ⑤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A. 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 ⑤④③②① D. ⑤④③①② 二 、本大题 7 小题 共 3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 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 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 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 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 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 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 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 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 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B.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往 C.绝云气,负青天 绝:断绝 D.彼且恶乎待哉 待:凭借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B.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而御六气之辩 ①抢榆枋而止 ②三餐而反 D.①彼且奚适也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7.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而后(鹏)乃今培风 B.(大椿)以八千岁为春 C.(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 D.(列子、宋荣子)犹有所待者也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B.第二段以冥灵、大椿等为例,说明物的寿命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第三段作者认为宋荣子还是“有所待”,而列子达到了真正逍遥的境界。 D.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9.(1)翻译下列语句(6分) 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分)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2)用斜线(/)给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太祖克采石,诸将见粮畜,各欲资取而归。因令悉断舟缆推置急流中舟皆 顺流东下诸军惊问故太祖日成大事者不规小利今举军渡江 幸而克捷当乘胜径取太平若各取财物以归再举必难大事去 矣于是率诸军进取太平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3分) (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4分) 11.按原文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3 A.①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B.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而御六气之.辩 C.①抢榆枋而.止 ②三餐而.反 D.①彼且.奚适也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7.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而后(鹏)乃今培风 B.(大椿)以八千岁为春 C.(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 D.(列子、宋荣子)犹有所待者也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B.第二段以冥灵、大椿等为例,说明物的寿命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第三段作者认为宋荣子还是“有所待”,而列子达到了真正逍遥的境界。 D.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9.⑴翻译下列语句(6 分) ①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 分) 译文: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 分) 译文: ⑵用斜线( / )给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断句(4 分) 太祖克采石,诸将见粮畜,各欲资取而归。因 令 悉 断 舟 缆 推 置 急 流 中 舟 皆 顺 流 东 下 诸 军 惊 问 故 太 祖 曰 成 大 事 者 不 规 小 利 今 举 军 渡 江 幸 而 克 捷 当 乘 胜 径 取 太 平 若 各 取 财 物 以 归 再 举 必 难 大 事 去 矣 于 是 率 诸 军 进 取 太 平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泊歙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⑴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3 分) ⑵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4 分) 11.按原文填空。(共 10 分,每空 1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 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 (3)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 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本大题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 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 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 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 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 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 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 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 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 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 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 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 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 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 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 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 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12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 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 计理念。 B.古典建筑体系都是从木材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材结构,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 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用语言和文学打比方。 E.各民族的建筑之间存在相通之处 13.作者打算提出一个各名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3分)
4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6)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本大题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小题。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 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 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 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 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 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 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 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 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 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 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 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 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 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 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 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 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12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 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两项是( )(5 分)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 计理念。 B.古典建筑体系都是从木材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材结构,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 筑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者巧妙地用语言和文学打比方。 E.各民族的建筑之间存在相通之处。 13.作者打算提出一个各名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3 分)
14.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 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 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 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 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 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 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 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 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圊。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 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 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 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 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 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 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5 14.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 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做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 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 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 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 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 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 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 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 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 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 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 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 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 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 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个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