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兽医病理解剖学 任课班级: 任课老师:柳建新 学院动科院教研室基础 2011年2月
1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兽医病理解剖学 任课班级: 任课老师: 柳建新 学院 动科院 教研室 基础 2011 年 2 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柳建新职称副教授总学时40 使用敦材兽医病理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课 《兽医病理学》是兽医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之一,它是研究动物在疾病中生 程 命活动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动物医学向临床医学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件 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医学哲学观点 教 学会应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患病机体在疾病的发 学 生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及其这些变化的发生发展机 制,从而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学习后 的 期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兽医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章次 章 名 学时 绪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 细胞和组织损伤 4 局部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3 四 炎症 6 五 肿瘤 学 3 心脏病理 2 时 七 肺脏病理 2 分 八 肝脏病理 九 肾脏病理 2 十一 病理实验课 10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2 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姓 名 柳建新 职 称 副 教 授 总 学 时 40 使 用 教 材 兽 医 病 理 学 (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年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兽医病理学》是兽医专业重要的基础专业课之一,它是研究动物在疾病中生 命活动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动物医学向临床医学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 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医学哲学观点 学会应用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及患病机体在疾病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及其这些变化的发生发展机 制,从而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学习后 期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兽医临床诊断和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一 绪论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 二 细胞和组织损伤 4 三 局部组织的适应与修复 3 四 炎 症 6 五 肿 瘤 3 六 心脏病理 2 七 肺脏病理 2 八 肝脏病理 2 九 肾脏病理 2 十一 病理实验课 10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要求掌握本节中所有基本概念、发生机理及充血、出血在临床上的基本 病理变化,尤以肝肺淤血,并了解对机体的影响。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充血(Hyperemia) 一、充血的概念二、分类三、发生原因、机理四、病理变化 学 五、举例肺淤血、肝淤血六、对机体的影响 动 第二节出血(Hemorrhage)一、概念二、原因、机理、类型 三、病理变化四、影响 教学重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2、充血、出血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 点、难 3、充血、出血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眼观、镜下) 点及 4、举例:肝淤血、肺淤血 教学 教学难点:1、充血、淤血的发生机理,本节病理学术语较多,难以记忆 2、病理学变化,尤以镜下变化 方法 教学方法: 1、什么是充血,淤血,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 2、描述慢性肝淤血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特点 作业 思考题3、动脉性充血分为几种类型?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课后记 3
3 要求掌握本节中所有基本概念、发生机理及充血、出血在临床上的基本 病理变化,尤以肝肺淤血,并了解对机体的影响。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Hyperemia) 一、充血的概念 二、分类 三、发生原因、机理 四、病理变化 五、举例 肺淤血、肝淤血 六、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节 出血(Hemorrhage)一、概念 二、原因、机理、类型 三、病理变化 四、影响 教 学 重 点、难 点 及 教 学 方 法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 2、充血、出血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 3、充血、出血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眼观、镜下) 4、举例: 肝淤血、 肺淤血 教学难点:1、充血、淤血的发生机理 ,本节病理学术语较多,难以记忆 2、病理学变化,尤以镜下变化 教学方法: 作 业 思考 题 (讨论 题)、阅 读 材料 1 、什么是充血,淤血,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 2、描述慢性肝淤血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特点 3、动脉性充血分为几种类型? 课后记
学 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发生条件及发生机理,并理解血栓形成的过程 目的 了解它对机体产生的后果。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血栓形成(Thrombosis) 教 一、概念 二、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内 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发生机理(一)心脏、血管内膜的损伤 容 (二)血流状态的改变(三)血流性质的改变 四、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特点(一)血栓头部(白色血栓) (二)血栓体部(混合)(三)尾部 五、对机体的影响及结局 教学重点: 教学重 1、本节中的基本概念2、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 点、难 3、血栓在形成中的过程及病理学变化 点 及 4、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数 学 教学难点: 方法 1、血栓发生的机理 2、血栓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学变化 业 思考 (讨论 公
4 教 学 目 的 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发生条件及发生机理,并理解血栓形成的过程, 了解它对机体产生的后果。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节 血栓形成(Thrombosis) 一、概念 二、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三、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一)心脏、血管内膜的损伤 (二)血流状态的改变 (三)血流性质的改变 四、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特点 (一)血栓头部(白色血栓) (二)血栓体部(混合) (三)尾部 五、对机体的影响及结局 教学重 点 、 难 点 及 教 学 方 法 教学重点: 1、本节中的基本概念 2、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 3、血栓在形成中的过程及病理学变化 4、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血栓发生的机理 2、血栓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学变化 作 业 思考 题 (讨论 题)、阅 读 材料 课 后 记
教学 要求掌握梗死、栓塞的基本概念、发生机理、病理变化以及对机体所 目的 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节栓塞(Embolidm) 教 一、概念二、栓子运行的途径三、分类及发生机理 内 四、对机体的影响 容 第五节梗死(Infarct) 一、概念 二、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三、类型及病理变化四、结局和影响 教学重点: 1、栓塞,梗死的基本概念2、栓塞,梗死发生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教学重 3、梗死的分类及病理变化 点、难 教学难点: 点及 1、栓子运行的途径2、梗死、栓塞的发病机理 学 3、白色、红色梗死的区别要点以及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学变化 方法 教学方法: 作 业 1、什么是梗死,栓塞,红色梗死,白色梗死、 思考题 (讨论 2、栓子在体内运行的途径如何运行? 题)、阅 3、简述红色梗死,白色梗死的病理变化 读材料 课后记
5 教 学 目 的 要求掌握梗死、栓塞的基本概念、发生机理、病理变化以及对机体所 产生的影响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四节 栓塞(Embolidm ) 一、概念 二、栓子运行的途径 三、分类及发生机理 四、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Infarct) 一、概念 二、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三、类型及病理变化 四、结局和影响 教学重 点、难 点 及 教 学 方 法 教学重点: 1、栓塞,梗死的基本概念 2、栓塞,梗死发生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3、梗死的分类及病理变化 教学难点: 1、栓子运行的途径 2、梗死、栓塞的发病机理 3、白色、红色梗死的区别要点以及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学变化 教学方法: 作 业 思考 题 (讨论 题)、阅 读 材料 1、什么是梗死,栓塞,红色梗死,白色梗死、 2、栓子在体内运行的途径如何运行? 3、简述红色梗死,白色梗死的病理变化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