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胡适
人物简介 胡适(1891.12.17一1962.2.24),原名胡嗣糜, 学名洪骍,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上庄村 人。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3岁到上海就读于梅溪学 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1910年留学美国, 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哲学家约 翰·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 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 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 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 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 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1923年与徐志 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 《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丁文江创办《独 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 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人物简介 胡适(1891.12.17一1962.2.24),原名胡嗣糜, 学名洪骍,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上庄村 人。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3岁到上海就读于梅溪学 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 1910年留学美国, 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哲学家约 翰·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 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 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 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 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 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徐志 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 《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丁文江创办《独 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 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 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学术研究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诸多领域均有不小 的造诣: 胡适文集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 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1939年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 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 方法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 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 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 白話文學史社 胡適养 《 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 》 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 《 《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 史》等英文论著。 468
学术研究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诸多领域均有不小 的造诣: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 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1939年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 是提倡“大胆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 方法。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 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 《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选》 《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 《胡适日记》《齐白石年谱》,以及《先秦名学 史》等英文论著
文坛中的胡适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 化运褻的领袖之左 影长。949E恋量 为总统 府 曾担任中华国驻美 厨长合2平央册 。 运 随是潮表美国下国 着思在 澎文 实的定 兴是学 的中起主9流文是 推国的义世派化 进,一在纪 和 实股中末它 各验国产是教道 地道 B 学
文坛中的胡适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 大学校长。1949年被聘为总统府 资政,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 究院院长等。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各 种外来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实验 主义是在美英等国兴起的一股哲 学思潮,胡适是实验主义在中国 的代表。实验主义是19世纪末产 生于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它是 在美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宗教 背景下生长起来的,是地地道道 的美国哲学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取得重大进展的突破口 过程: (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提 出改良文学的“八事”,这显然是针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而发。 (2)“文学革命”初期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用白话文作文作诗”,这一主 张目的是建立一种“活的文学”,所以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建 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胡适将自己的“文学革命”目标归纳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十个大字,他的主张如石击水,迅即产生强烈反响,钱玄同、刘丰农、傅斯 年等人先后著文,从不同角度阐发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 (4)新文化运动在创作上最先获得成功的是诗歌和小说,1920年胡适出版 了第一本诗集《尝试集》,开始尝试“以白话入诗” (5)1921年以后,新文学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新文学的发展 和繁荣提供了新的生长园地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取得重大进展的突破口 过程: (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提 出改良文学的“八事”,这显然是针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而发。 (2)“文学革命”初期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用白话文作文作诗”,这一主 张目的是建立一种“活的文学”,所以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 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胡适将自己的“文学革命”目标归纳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十个大字,他的主张如石击水,迅即产生强烈反响,钱玄同、刘丰农、傅斯 年等人先后著文,从不同角度阐发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 (4)新文化运动在创作上最先获得成功的是诗歌和小说,1920年胡适出版 了第一本诗集《尝试集》,开始尝试“以白话入诗”。 (5)1921年以后,新文学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新文学的发展 和繁荣提供了新的生长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