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别
李大钊
回录 ·人物生平 ·王要成就 ·名人评价 ·个人故事 ·家庭关系
目录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名人评价 •个人故事 •家庭关系
人物生平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 省乐亭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求学。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郭 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 活动。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 李大钊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 津绅士孙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 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 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 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人物生平 •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 省乐亭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求学。 •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郭 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 活动。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 李大钊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 津绅士孙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 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 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 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 锌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 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 动共产主义。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 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 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 中央委员。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 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 执委。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 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李大钊李大钊代表中共立场,公开向北京政府请愿,要求 正式承认苏联政府,并且支持苏军驻兵外蒙古。据北洋政 府外长顾维钧回忆李激昂地声称“即使把外蒙置于苏俄统 治下,那里的人民也可以生活得更好
•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 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 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 动共产主义。 •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 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 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 中央委员。 •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 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 执委。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 “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 李大钊李大钊代表中共立场,公开向北京政府请愿,要求 正式承认苏联政府,并且支持苏军驻兵外蒙古。据北洋政 府外长顾维钧回忆李激昂地声称“即使把外蒙置于苏俄统 治下,那里的人民也可以生活得更好
925年五州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 万余人的示威。李大钊因“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 肇事端”而被北洋政府下令通缉,遂逃入东交民巷俄国兵 营。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 和北洋军阀”的。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 钊全家同时在苏联大使馆被捕,李大钊接受军法审判。在 此期间李大钊著有《狱中自述》。由于李大钊是北京大学 教授,各方都有人试图营救,张作霖面临很大压力。为此 他给政府前方将领如张学良、张宗昌、孙传芳等六位发电 征询意见,除阎锡山没有回复,其余将领都主张立即正法。 方的蒋介石发来密电,建议“速行处决,以免后 。 ”4 月 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 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20名遇难者中,第一个受刑 的就是李大钊,最后一名为张挹兰(女)。为了折磨李大 钊,竟绞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一说48分钟)。另说, 李大钊要求对自己实施绞刑而非枪决,为此,张作霖还自 掏腰包从欧洲进口了一具绞刑架,但是,刽子手因为不熟 悉新刑具性能而把李大钊绞了三次。]
• 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 万余人的示威。李大钊因“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 肇事端”而被北洋政府下令通缉,遂逃入东交民巷俄国兵 营。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 和北洋军阀”的。 •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 钊全家同时在苏联大使馆被捕,李大钊接受军法审判。在 此期间李大钊著有《狱中自述》。由于李大钊是北京大学 教授,各方都有人试图营救,张作霖面临很大压力。为此 他给政府前方将领如张学良、张宗昌、孙传芳等六位发电 征询意见,除阎锡山没有回复,其余将领都主张立即正法。 南方的蒋介石发来密电,建议“速行处决,以免后患。”4 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 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20名遇难者中,第一个受刑 的就是李大钊,最后一名为张挹兰(女)。为了折磨李大 钊,竟绞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一说48分钟)。另说, 李大钊要求对自己实施绞刑而非枪决,为此,张作霖还自 掏腰包从欧洲进口了一具绞刑架,但是,刽子手因为不熟 悉新刑具性能而把李大钊绞了三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