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物介绍 梁启超 02 政治贡献 03 学术研究 04 人物评价
梁启超 01 人物介绍 02 政治贡献 03 学术研究 04 人物评价
人物介绍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 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 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 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 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 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 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 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 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 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 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 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 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人物介绍
政治贡献 1919年1月18日,巴黎世界和平大会召开。时刻关注着中国命运 的梁启超,放下手头的学术研究,作为胜利方协约国的一员, 前去旁听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 会上,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但英、法、意 却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 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 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
政治贡献 1919年1月18日,巴黎世界和平大会召开。时刻关注着中国命运 的梁启超,放下手头的学术研究,作为胜利方协约国的一员, 前去旁听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 会上,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主权,但英、法、意 却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 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 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
政治贡献 但提案被否决。5月2日, 《晨报》和《国民公报》发表梁启超 电文,电报中提及:“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全权代 表),万勿署名”。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 前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 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在梁启超的发动下,旅法的华侨华人也 组织和平促进会,反对中国代表在合约上签字,作为首席代表 的外交总长陆徵祥,在接到北洋政府电令签字的情况下,仍然 拒绝了在和约上签字
但提案被否决。5月2日,《晨报》和《国民公报》发表梁启超 电文,电报中提及:“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全权代 表),万勿署名”。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 前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 口号,五四运动爆发。在梁启超的发动下,旅法的华侨华人也 组织和平促进会,反对中国代表在合约上签字,作为首席代表 的外交总长陆徵祥,在接到北洋政府电令签字的情况下,仍然 拒绝了在和约上签字。 政治贡献
学术研究 新史学: 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 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前期发表的《中国史叙论》, 《新史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 封建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学革命”。 目录学: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 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 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 种。 文学成就: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 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 得学习和研究。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 汉魏六朝碑刻
学术研究 新史学: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是20世纪前期创建我国近代史 学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前期发表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 封建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猛烈的批判,并且大呼“史学革命”。 目录学:目录学著作有《西书提要》、《东籍月旦》、《国学入门书要目及 其读法》、《读书分月课程》、《东原著书纂校书目考》、《要籍解题及其读 法》、《佛经目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汉书·艺文志渚子略考释》等10余 种。 文学成就: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 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 得学习和研究。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 汉魏六朝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