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及阅读书目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思考题 1.概述古代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2.分析评述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4.反侵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 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 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 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 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 解体一样。” 一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 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 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一一《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回答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书目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 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单行本或《陈旭麓文集》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及阅读书目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思考题 1. 概述古代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 2. 分析评述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3. 鸦片泛滥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4. 反侵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5.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1841 年 12 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 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 家平等交往。 材料 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 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 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 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692 页。 材料 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 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 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30 页。 回答问题: (1)材料 1 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 2 和材料 3 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书目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 徐凤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年。 李侃、龚书铎《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5 年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年。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 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年。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单行本或《陈旭麓文集》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题 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2.百日维新述评 3.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4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及局限性 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1 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 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 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 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 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2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 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3 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 请回答: (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 (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书目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李时岳《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 人民出版社1988 汤志均《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 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宛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1 丁俊贤《洋务运动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邢超《致命的倔强-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思考题 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 2.百日维新述评 3.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4 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及局限性 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 材料 1 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 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 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 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 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 2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 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 3 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 请回答: (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 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 (3)结合材料 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书目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9 李时岳《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 人民出版社 1988 汤志均《戊戌变法史》 人民出版社 1984 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宛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 1991 丁俊贤《洋务运动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邢超《致命的倔强-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近代社会巨大变革 2论述辛亥革命中革命与保皇派论战焦点与意义 3论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影响 4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材料分析 材料1 “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 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一一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487页。 材料2 “孙中山的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战斗的、真诚的民族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 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问题,或者说,丝毫没有轻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 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 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 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这样的人民 不仅会为自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痛心,不仅会向往自由和平等,而且会同中国历来的压迫者 作斗争。” 一一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第3版,第291页。 材料3 “旧三民主义在旧时期内是革命的,它反映了旧时期的历史特点。” 一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93页。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2)、(3)试述三民主义纲领的内容,评述其革命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阅读书目 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1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中华书局1994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中山大学出版社1984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尚明轩《孙中山传》,西苑出版社2013 3
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近代社会巨大变革 2 论述辛亥革命中革命与保皇派论战焦点与意义 3 论述三民主义的内容与影响 4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材料分析 材料 1 “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 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 年 5-6 月),《列宁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3 版,第 487 页。 材料 2 “孙中山的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战斗的、真诚的民族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 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问题,或者说,丝毫没有轻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 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 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 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这样的人民 不仅会为自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痛心,不仅会向往自由和平等,而且会同中国历来的压迫者 作斗争。” ——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 第 3 版,第 291 页。 材料 3 “旧三民主义在旧时期内是革命的,它反映了旧时期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 年 1 月)《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2 版,第 693 页。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1)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2)、(3)试述三民主义纲领的内容,评述其革命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阅读书目 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 1981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中华书局 1994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4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尚明轩《孙中山传》,西苑出版社 2013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题: 1论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启蒙意义。 2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作用,分析为什么说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 3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与使命。 4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材料1三、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 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其他类似党派的 一切联系。一一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在政治斗争中,在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 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 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一一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材料2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 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 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 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A)先行邀请国民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适宜地点开一代表会议,互商如何加邀其他各革 新团体,及如何进行。 (B)运动倾向共产主义的议员,在国会联络真正民主派的议员,结合民主主义左派联盟。 (C)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 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 一一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有何变化? (3)统一战线方针确定的意义所在。 阅读书目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12月)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下半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 朱文华《陈独秀传》红旗出版社2009易竹贤《胡适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思考题: 1 论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启蒙意义。 2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作用,分析为什么说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 3 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与使命。 4 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材料 1 三、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 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其他类似党派的 一切联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在政治斗争中,在反对军阀主义和官僚制度 的斗争中,在争取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 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材料 2 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之下,在中国的无产阶级现状之下,我们认定民主的革 命固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 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 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 (A)先行邀请国民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适宜地点开一代表会议,互商如何加邀其他各革 新团体,及如何进行。 (B)运动倾向共产主义的议员,在国会联络真正民主派的议员,结合民主主义左派联盟。 (C)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 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 2、3,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有何变化? (3)统一战线方针确定的意义所在。 阅读书目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12 月)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1919 年 9 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年下半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 年 7 月) 朱文华《陈独秀传》 红旗出版社 2009 易竹贤《胡适传》,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思考题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小块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 2.试述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实行的路线和政策。 3分析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思想观点及一再出现的原因。 4论述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其对革命的危害。 5.试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材料分析 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 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 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 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一一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2 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 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 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到一个地方,到 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 杀土豪吃鸡,打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一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材料3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 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 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 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一一武装暴动。所以忽 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一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1930年5月15日)》 材料4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 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 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 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 疑义的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然这 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在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 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一一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
5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思考题 1 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小块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 2.试述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实行的路线和政策。 3.分析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思想观点及一再出现的原因。 4.论述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及其对革命的危害。 5.试论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材料分析 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 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 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 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摘自 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 2 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 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 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到一个地方,到 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 杀土豪吃鸡,打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材料 3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 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 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 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所以忽 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1930 年 5 月 15 日) 材料 4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 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 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 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 疑义的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然这 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在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 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