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临床麻醉学 年级2006级 授课专业麻醉学系 教师杨晓秋 职称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3 题目章节第十七章胸科手术的麻醉 教材名称《临床麻醉学》 作者徐启明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第2版 学目 掌握开胸,体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2.熟悉胸科手术病人麻醉前评估,准备。 3.熟悉胸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要 了解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处理(主要是肺、食道、纵隔) 学 1,剖胸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2.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3.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 教学 1.剖胸及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2.麻醉前评估及准备。 重 3.胸科手术麻醉特点及管理(包括单肺通气呼吸管理)。 外语 掌握常见基本概念的英文paradoxical respiration;aerothorax hypoxic pulmonan 要求 vasoconstriction,lung cancer 教学 方法 授及多媒体教学。 手段 参考 资料 1.《现代麻醉学》第二版。 2.《Textbook of Anesthesia》第三版 室意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见 2009年9月1日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1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临床麻醉学 年级 2006 级 授课专业 麻醉学系 教 师 杨晓秋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3 题目章节 第十七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 教材名称 《临床麻醉学》 作者 徐启明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第 2 版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掌握开胸,体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2.熟悉胸科手术病人麻醉前评估,准备。 3.熟悉胸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4.了解常见胸科手术的麻醉处理(主要是肺、食道、纵隔)。 教 学 难 点 1.剖胸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2.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3.单肺通气的生理变化。 教 学 重 点 1.剖胸及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2.麻醉前评估及准备。 3.胸科手术麻醉特点及管理(包括单肺通气呼吸管理)。 外语 要求 掌 握 常 见 基 本 概 念 的 英 文 paradoxical respiration; aerothorax;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lung cancer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及多媒体教学。 参考 资料 1.《现代麻醉学》第二版。 2.《Textbook of Anesthesia》第三版 教研 室意 见 同意 教学组长:闵苏 教研室主任:闵苏 2009 年 9 月 1 日
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素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多媒体 胸科手术特点:病情复杂一涉及三大系统 病理生理变化大一剖胸、体位 麻醉管理难度大一呼吸、循环 ·胸科手术麻醉关键问题:解决呼吸、循环紊乱 。 胸科手术领域的扩大,安全性的提高,得益于麻醉学的发展 第一节:剖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一、剖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剖胸一胸腔内压力失衡:一神经血管反射 (一)剖胸对呼吸影响: 10min *剖胸侧肺萎陷 *纵隔移位和摆动 *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豪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W/Q)失调 1.剖胸侧肺菱陷:肺泡通气面积!:肺循环阻力1 2.纵隔移位和摆动: *正常状态:胸内压 两侧相等,纵隔一 一中间位 后侧:肉内质式气压吸、时) (1)纵隔移 (2)纵隔摆动 双侧内正力差的安化 使纵。 回摆动 ●纵隔摆动→呼吸闲难、低氧 ·呼吸动作愈大,摆动愈明显:胸腔粘连,摆动较轻 3.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1)摆动气 往返于两侧肺之间的反常性气流。 *摆动气未与大气进行交换一缺氧,C0,蓄积 *摆动气量大小与胸壁开口的大小成正比 ,气道阻力成正比 剖胸侧:肺泡通气!:肺血流正常一V,Q比值!,肺内分流↑,静脉血搀杂 一→缺氧,C0,蓄积。 肺血流正常原因:麻醉状态下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机制减弱或受抑制。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2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 胸科手术特点:病情复杂 — 涉及三大系统 病理生理变化大— 剖胸、体位 麻醉管理难度大— 呼吸、循环 ⚫ 胸科手术麻醉关键问题:解决呼吸、循环紊乱 ⚫ 胸科手术领域的扩大,安全性的提高,得益于麻醉学的发展 第一节:剖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一、剖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剖胸 → 胸腔内压力失衡; → 神经血管反射 (一)剖胸对呼吸影响: * 剖胸侧肺萎陷 * 纵隔移位和摆动 * 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VA/Q)失调 1.剖胸侧肺萎陷: 肺泡通气面积↓;肺循环阻力↑ 2.纵隔移位和摆动: * 正常状态:胸内压——两侧相等,纵 隔——中间位 * 剖 胸 后:剖胸侧: 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吸、呼时) 健 侧: 胸内压随呼、吸呈↑or↓交替变化 (1)纵隔移位—— 双侧胸内压力差将纵隔推向低压侧。即吸气→健侧;呼气→剖胸侧。 (2)纵隔摆动 —— 双侧胸内压力差的变化,使纵隔随呼吸周期的变动向左右两侧来 回摆动 ⚫ 纵隔摆动→呼吸困难、低氧 ⚫ 呼吸动作愈大,摆动愈明显;胸腔粘连,摆动较轻 3.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1)摆动气—— 往返于两侧肺之间的反常性气流。 * 摆动气未与大气进行交换 → 缺氧,CO2蓄积 * 摆动气量大小与胸壁开口的大小成正比 (2)反常呼吸( Paradoxical respiration ) —— 肺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时完全相反。即剖胸侧肺吸气时萎陷、呼气时膨胀 的现象。 * 反常呼吸的严重度与摆动气量、气道阻力成正比 4.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VA/Q)失调 剖胸侧:肺泡通气↓; 肺血流正常→VA/Q 比值↓,肺内分流↑,静脉血搀杂 →缺氧,CO2 蓄积。 肺血流正常原因:麻醉状态下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机制减弱或受抑制。 多媒体 10min
置庆医科大学酷床半院载末讲满 教学内容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y) 人体肺因急性低氧产生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发生机理不明,体液机制起重要作用。 低氧手肺组织细胞(血管内皮、肥大细胞等) 、血管活性物质一肺动脉收缩,阻力增高。 ·PV对提高麻醉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减少肺内分流) ·吸入麻醉药、肺血管扩张药等抑制PV机制。 (二)剖胸对循环的影响: 10min 1、心排出量降低 ·剖胸侧负压消失一回心血量 ·纵隔摆动·回心血量↓ ·剖胸侧肺菱缩一肺血管阻力↑一左心回流! ·纵隔N受牵拉 一反射性血流动力学改变 2、心律失常 ·BP↓ ·缺氧,C0蓄积 ·手术操作 二.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隔肌抬高→FRC! ·纵隔下移→卧侧肺RC】 ·重力作用→卧侧肺血流1 ·麻醉:药物(肌松剂):机械通气均可使VA/Q比值失调(卧侧肺!,剖胸肺1) 三.单肺通气对呼吸的影响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导管只利 10min 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 1.单肺通气对呼吸生理影响:低氧血症 (1)非通气肺(手术侧):肺菱陷,无通气:肺血流正常:V/Q比值!→肺内分流1 (2)通气肺(下侧):通气量↓,肺血流量1,V,/Q异常 ·影响肺内分流量因素: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即V):萎陷肺组织情况 2.单肺通气安全性保证: ·支气管导管的改进 纤支镜的应用(定位、吸引)》 ·认识的深入(生理改变) 第二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胸科手术麻醉危险性高: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高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3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 HPV) ——人体肺因急性低氧产生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 发生机理不明,体液机制起重要作用。 低氧 作用于 肺组织细胞(血管内皮、肥大细胞等) 合成、释放 血管活性物质→肺动脉收缩,阻力增高。 • HPV 对提高麻醉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减少肺内分流) • 吸入麻醉药、肺血管扩张药等抑制HPV机制。 (二)剖胸对循环的影响: 1、心排出量降低 • 剖胸侧负压消失→回心血量↓ • 纵隔摆动→回心血量↓ • 剖胸侧肺萎缩→肺血管阻力↑→左心回流↓ • 纵隔N受牵拉→反射性血流动力学改变 2、心律失常 • BP↓ • 缺氧,CO2蓄积 • 手术操作 二.侧卧位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 膈肌抬高→FRC↓ • 纵隔下移→卧侧肺 FRC↓ • 重力作用→卧侧肺血流↑ • 麻醉:药物(肌松剂);机械通气均可使 VA/Q 比值失调(卧侧肺↓,剖胸肺↑) 三.单肺通气对呼吸的影响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 —— 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导管只利 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 1. 单肺通气对呼吸生理影响:低氧血症 (1)非通气肺(手术侧): 肺萎陷,无通气;肺血流正常 ;VA/Q 比值↓→肺内分流↑。 (2)通气肺 (下侧):通气量↓,肺血流量↑,VA/Q 异常。 ⚫ 影响肺内分流量因素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萎陷肺组织情况 2. 单肺通气安全性保证: ⚫ 支气管导管的改进 ⚫ 纤支镜的应用(定位、吸引) ⚫ 认识的深入(生理改变) 第二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胸科手术麻醉危险性高;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高 10min 10min
重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案讲满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原因: ·慢性肺部疾病,肺功能异常 ·手术影响:肺泡有效通气面积减少:残留肺组织出血、水肿 术后疼痛:致分泌物坠积:肺不张 麻醉前评估: 重点关注呼吸系统情况 目的: 10min ·判断患者呼吸系统的病理状态: 判断患者手术麻醉的耐受性: ·判断患者术后能否维持正常肺功能: ·制定一套围术期改善肺功能计划。 一殷情况评估: PPCs(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高危因素: 1.吸烟:C0b↑,氧离曲线左移:分泌物1,气道激惹性↑:抑制支气管纤毛运动 2.年龄>60岁(FEY,↓,FRC1:咳嗽反射迟钝) 3.肥胖 4.糖尿病 5。手术范围广、时间长 (二)病史、体征: ·病史:呼吸困难(程度):哮喘(发作、治疗):咳嗽、咳痰(量)、咯血(量) 肺部感染(急性、慢性):吞咽困难。 ·体检:紫绀、杵状指:气管位置:胸部望、触、叩、听 ·辅杳:X片、CT (三)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 1、肺功能测定 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必要时分侧肺功能测定。 常用指标: ·时间肺活量(TVC) ·时间最大呼气率(FEV,%) ·最大自主通气量(MWW) (1)时间肺活量(TVC) ·用力呼出气量与时间相关的参数,主要反映支气管有无阻 (2)时间最大呼气率(FEV%) lOmin -用力呼出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VC) 正常值:FEV%=8085% FEV%意义:能够较完整反映呼吸系统功能状态。评估患者对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的耐 号能力。 COPD (Chronic ob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EV!,FVC可正常,FEY,%↓<70% CRPD (Chronic re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EV,FVC!,FEV%正常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4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原因: • 慢性肺部疾病,肺功能异常 • 手术影响:肺泡有效通气面积减少;残留肺组织出血、水肿 术后疼痛:致分泌物坠积;肺不张 一、麻醉前评估:重点关注呼吸系统情况 目的: ⚫ 判断患者呼吸系统的病理状态; ⚫ 判断患者手术麻醉的耐受性; ⚫ 判断患者术后能否维持正常肺功能; ⚫ 制定一套围术期改善肺功能计划。 (一) 一般情况评估: PPCs (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 高危因素: 1. 吸烟: CO-Hb↑,氧离曲线左移; 分泌物↑,气道激惹性↑; 抑制支气管纤毛运动。 2. 年龄 > 60岁(FEV1↓,FRC↑;咳嗽反射迟钝 ) 3. 肥胖 4. 糖尿病 5. 手术范围广、时间长 (二)病史、体征: • 病史:呼吸困难(程度);哮喘(发作、治疗);咳嗽、咳痰(量)、咯血(量); 肺部感染(急性、慢性);吞咽困难。 • 体检:紫绀、杵状指;气管位置;胸部望、触、叩、听 • 辅查:X片、CT (三)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 1、肺功能测定 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必要时分侧肺功能测定。 常用指标: • 时间肺活量(TVC) • 时间最大呼气率(FEVT%) • 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1)时间肺活量(TVC)—— 用力呼出气量与时间相关的参数,主要反映支气管有无阻 塞 (2)时间最大呼气率(FEVT%)——用力呼出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FVC) 正常值:FEV1% = 80~85% FEV1%意义:能够较完整反映呼吸系统功能状态。评估患者对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的耐 受能力。 COPD(Chronic ob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FEV1↓, FVC可正常, FEV1%↓< 70% CRPD (Chronic restra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FEV1↓, FVC↓, FEV1% 正常 10min 10min
庆医科大学脑床半院载末讲满 教学内容 铺助手段 时间分配 2、动脉血气分析: (1)静息状态测定, 可提供较有价值的肺功能评估 (2)指标及意义: 肺通气功能 肺换 判断机体氧供与氧耗关系 二、麻醉前准备: 重点改善心、肺功能 ·停止吸烟 ·控制气道感染,尽量减少痰量 ·保持气道通畅,防治支气管痉挛 ·呼吸功能锻炼 ·低浓度吸氧 ·治疗并存的心血管疾病 1.停止吸烟:(早) 停吸烟24-48小时:C0-,氧离曲线右移 停吸烟>4周:效果好 2.控制气道感染,减少痰量:抗生素: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减少痰量:控制气道感 染:鼓励咳痰、扣击背部:气道湿化:体位引流, 3.保持气道通畅,防治支气管痉李:控制气道感染:避免、去除诱因解痉药:茶碱类(氨 茶碱)、肾上腺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药、色甘酸钠。 第三节、胸科手术麻醉特点与处理 麻醉特点:解决几大问题 Omin ·剖胸、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不良影响 ·手术刺激导致强烈应激反应 ·肺部手术导致感染扩散,气道梗阻、室息 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支气管内插管):全麻+硬膜外麻醉 麻醉基本要求 呼吸管理要求高,避免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血症 (一)消除或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 1.确保气道通畅 2。适当麻醉深度 3.良好肌松,控制呼吸 4.减少手术操作的不良刺激(局麻药阻滞敏感区) (二) 避免肺内物质扩散 1.及时吸引(吸引时机、时间、管径、吸引力) 2.支气管插管,分侧肺通气(纤支镜应用) (三)保持Pa02、PaC02基本正常 1,较高浓度吸氧,通气量足够 适当增加吸气正压、吸入气流、吸气时间 定时膨胀塌陷肺 4.PaC02↑时,适当增加呼吸频率而非潮气量 制表时间:2004年8月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 制表时间:2004 年 8 月 5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2、动脉血气分析: (1)静息状态测定,可提供较有价值的肺功能评估 (2)指标及意义: PaO2 —— 肺氧合情况 PaCO2 ——— 肺通气功能 A-aDO2(肺泡-动脉血氧差)— 肺换气功能 动脉血 + 中心混和静脉血血气—— 判断机体氧供与氧耗关系 二、麻醉前准备: 重点改善心、肺功能 • 停止吸烟 • 控制气道感染,尽量减少痰量 • 保持气道通畅,防治支气管痉挛 • 呼吸功能锻炼 • 低浓度吸氧 • 治疗并存的心血管疾病 1.停止吸烟: (早) 停吸烟24-48小时:CO-Hb↓,氧离曲线右移。 停吸烟> 4周:效果好 2.控制气道感染,减少痰量:抗生素: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减少痰量:控制气道感 染;鼓励咳痰、扣击背部;气道湿化;体位引流。 3.保持气道通畅,防治支气管痉挛:控制气道感染;避免、去除诱因解痉药:茶碱类(氨 茶碱)、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β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抗胆碱药、色甘酸钠。 第三节、胸科手术麻醉特点与处理 麻醉特点:解决几大问题 • 剖胸、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不良影响 • 手术刺激导致强烈应激反应 • 肺部手术导致感染扩散,气道梗阻、窒息 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支气管内插管);全麻+硬膜外麻醉 一、 麻醉基本要求: 呼吸管理要求高,避免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血症 (一)消除或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 1. 确保气道通畅 2. 适当麻醉深度 3. 良好肌松,控制呼吸 4. 减少手术操作的不良刺激(局麻药阻滞敏感区) (二) 避免肺内物质扩散 1.及时吸引(吸引时机、时间、管径、吸引力) 2.支气管插管,分侧肺通气(纤支镜应用) (三)保持 PaO2、 PaCO2 基本正常 1. 较高浓度吸氧,通气量足够 2. 适当增加吸气正压、吸入气流、吸气时间 3. 定时膨胀塌陷肺 4. PaCO2↑时,适当增加呼吸频率而非潮气量 10min 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