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绯闻(fei)苗圃(p)亲家母(qing)相形见绌(zhuo) B.信笺(jan)叨扰(tao)间奏曲(jian)解甲归田(ji) C.剽窃(piao)尽管(jin)软着陆(zhao)悄无声息(qio) D.档次(dang)盥洗(guan)黄骠马(biao)汗流浃背(j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尺牍文身渡假村纵横捭阖 B.收讫粗犷水龙头一如继往 C.胡诌震撼挖墙脚唉声叹气 D.博弈辐射亲和力真知卓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15年央视春晚,8名主持人穿得流光溢彩,为我们奉献了一份热情的年夜 饭 B.在强调环保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 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在眉睫。 C.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 为学术界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D.在美国的黄金期货市场上,中国大妈撸起袖子准备血拼一番,不一会儿,黄 金就被买空卖空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庆丰包子铺由于习近平主席一次偶然的光顾,他们的包子一时间声名鹊 起,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老店迎来新发展 B.电视剧《新天龙八部》因其夸张的造型、离奇的剧情以及众多的穿帮镜头, 引起观众狂批,被称为又一部“毁经典”的作品 C.天津地铁六号线的建成对于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加快近郊地区的发展 实现中心城区向南、北方向的延伸有重要意义 D.南非总统曼德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为新南非开创 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他也因此深受世界人民所赞誉。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天津市河北区 2015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绯闻(fēi) 苗圃(pǔ) 亲家母(qìnɡ) 相形见绌(zhuō) B. 信笺(jiān) 叨扰(tāo) 间奏曲(jiān) 解甲归田(jiě) C. 剽窃(piāo) 尽管(jǐn) 软着陆(zháo) 悄无声息(qiǎo) D. 档次(dǎnɡ) 盥洗(ɡuàn) 黄骠马(biāo) 汗流浃背(ji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尺牍 文身 渡假村 纵横捭阖 B.收讫 粗犷 水龙头 一如继往 C.胡诌 震撼 挖墙脚 唉声叹气 D.博弈 辐射 亲和力 真知卓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5 年央视春晚,8 名主持人穿得流光溢彩,为我们奉献了一份热情的年夜 饭。 B.在强调环保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 环境意识的启蒙如此迫在眉睫。 C.自去年《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提出建立社会科学规范化以来,“规范化”成 为学术界一个炙手可热的论题。 D.在美国的黄金期货市场上,中国大妈撸起袖子准备血拼一番,不一会儿,黄 金就被买空卖空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庆丰包子铺由于习近平主席一次偶然的光顾,他们的包子一时间声名鹊 起,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老店迎来新发展。 B.电视剧《新天龙八部》因其夸张的造型、离奇的剧情以及众多的穿帮镜头, 引起观众狂批,被称为又一部“毁经典”的作品。 C.天津地铁六号线的建成对于解决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加快近郊地区的发展, 实现中心城区向南、北方向的延伸有重要意义。 D.南非总统曼德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为新南非开创 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他也因此深受世界人民所赞誉。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⑥当然,这里说的教育是广义的,不限于学习教育
A.③②⑥④①⑤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D.③②④⑤⑥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 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 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 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 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 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 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 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做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 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 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 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 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 家所继承和发展了。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 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 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 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 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 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 人们常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即表现为他人必须遵守约束。这类义务论 结构可能不大适用于对道德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等类复杂问题的解释。例 如,甲侵犯了乙的权利,那么丙有义务去制止吗?丙有权利,但不一定出于义务。 如果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去解释某丙的行为,可能更有利。用福利主义的根据 事物状态的好坏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又用结果主义的根据效用结果来判断事物状 态好坏的原则,那么丙去制止甲,因其结果是好的,他便有道德权利去行事。评 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 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由此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 经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 行为本身相互关联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 和技术水平,也取决于是否肯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 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而这种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6.下列表述,与第一段中阿马蒂亚·森的看法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A.人类研究经济学,既是由于对财富的关注,也源于更深层次的目标追求。 B.理性的逻辑方法和伦理的方法,都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方法。 C.现代经济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者却不能像那些经典的研究专家那 样,始终注意两种根源和方法的平衡。 D.历史上某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尚未能引起现代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 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 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 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 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 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 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 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 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做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 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 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 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 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 家所继承和发展了。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 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 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 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 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 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 人们常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即表现为他人必须遵守约束。这类义务论 结构可能不大适用于对道德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等类复杂问题的解释。例 如,甲侵犯了乙的权利,那么丙有义务去制止吗?丙有权利,但不一定出于义务。 如果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去解释某丙的行为,可能更有利。用福利主义的根据 事物状态的好坏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又用结果主义的根据效用结果来判断事物状 态好坏的原则,那么丙去制止甲,因其结果是好的,他便有道德权利去行事。评 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 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由此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 经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 行为本身相互关联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 和技术水平,也取决于是否肯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 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而这种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6.下列表述,与第一段中阿马蒂亚·森的看法不相吻合的一项是( ) A.人类研究经济学,既是由于对财富的关注,也源于更深层次的目标追求。 B.理性的逻辑方法和伦理的方法,都是研究经济学的有效方法。 C.现代经济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研究者却不能像那些经典的研究专家那 样,始终注意两种根源和方法的平衡。 D.历史上某些著名经济学家的经典论述,尚未能引起现代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7.关于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承认同情心、伦理考虑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人们在追求 自利时不违背伦理正当的原则。 B.使伦理学不离开经济学,因而避免空洞;使经济学不离开伦理学,因而避免 贫困 C.使人们提高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潜能,提高 创造能力。 D.发掘出人的社会性中属于伦理因素的一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 利,还能达到互利 8.依据原文的论证分析,以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第一段所说的“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应当包括注重经济活 动中理想、道德的影响,注重人在内在价值方面的自我完善等项内容。 B.我们还不大习惯借助经济学原理来阐释伦理学问题,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分 析道德权利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 C.依据某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而肯定他具有完成这一行为的道德权 利,这是将经济学原理引入伦理行为判断的一个尝试。 D.因为人的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因此用经济原理来分析 道德权利,也是理由充分、十分必要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 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 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 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 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 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 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传讲华光殿。迁侍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 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颜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 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 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 骂言畜产,辱熟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 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有相类,事容脱误脱:错误 B.何为谢之谢:道歉 C.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辟:征召 D.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盥:古代洗手的器皿
7.关于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承认同情心、伦理考虑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人们在追求 自利时不违背伦理正当的原则。 B.使伦理学不离开经济学,因而避免空洞;使经济学不离开伦理学,因而避免 贫困。 C.使人们提高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潜能,提高 创造能力。 D.发掘出人的社会性中属于伦理因素的一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 利,还能达到互利。 8.依据原文的论证分析,以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第一段所说的“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应当包括注重经济活 动中理想、道德的影响,注重人在内在价值方面的自我完善等项内容。 B.我们还不大习惯借助经济学原理来阐释伦理学问题,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分 析道德权利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 C.依据某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而肯定他具有完成这一行为的道德权 利,这是将经济学原理引入伦理行为判断的一个尝试。 D.因为人的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因此用经济原理来分析 道德权利,也是理由充分、十分必要的。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 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 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 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 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 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 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传讲华光殿。迁侍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 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颜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 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 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 骂言畜产,辱熟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 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脱:错误 B.何为谢之 谢:道歉 C.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 辟:征召 D.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 盥:古代洗手的器皿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宽无所言/某所,而母立于兹 C.民免而无耻/泉涓涓而始流 D.乃徐言曰/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11.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多次谪迁调任地方官员,在任职期间,对百姓和气仁慈多行宽恕。 B.刘宽治理有方,但不贪功。又很节俭,到下面巡视,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 C.刘宽一向认为不能单靠刑罚来整治百姓,还要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 D.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穿好官服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故意用肉汤 弄脏朝服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共12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3分) 译文: (2)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3分) 译文 (3)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2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 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2)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情?(2分) (3清人姚范评论这首诗的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2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宽无所言/某所,而母立于兹 C.民免而无耻/泉涓涓而始流 D.乃徐言曰/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11.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宽多次谪迁调任地方官员,在任职期间,对百姓和气仁慈多行宽恕。 B.刘宽治理有方,但不贪功。又很节俭,到下面巡视,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 C.刘宽一向认为不能单靠刑罚来整治百姓,还要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 D.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穿好官服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故意用肉汤 弄脏朝服。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共 12 小题,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⑴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3 分) 译文: ⑵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3 分) 译文: ⑶此人也,骂言畜产,辱熟甚焉!(2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做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 州都督。 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 分) ⑵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情?(2 分) ⑶清人姚范评论这首诗的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2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荀子·劝学》) (2),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渔舟唱晩,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王勃《腾王阁序》) (4),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错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 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 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 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事 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 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一一想 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 成为必须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 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 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 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 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 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 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 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 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 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 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奧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 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 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了,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 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 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 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 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二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 零八个魔王… 《小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 分) 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⑵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⑶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腾王阁序》) ⑷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⑸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 错 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 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 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 时民间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 使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事 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 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 想如果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 成为必须了。如果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 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 三万六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 明,她心里其实是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 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 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 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 了这块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 轨迹,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 每每不错误,惟独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 好奇,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 盒子”复杂得多。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 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悬着“伏魔之殿”四个了,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 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 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 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散成金光,激 射而出。仅此一念之差,他放走了三十二座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合共一百 零八个魔王…… 《小浒传》里一百零八个好汉便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