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目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土地管理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土地管理的职能和管理方法 重点难点 土地管理的方法 主要内容 土地管理活动过程就是管理者行使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职能、组织 职能和控制职能,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这三项基本职能相互关联交叉,形成连续往复的动态 管理过程 、土地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为实现土地管理目标而拟定方案和措施的过程。包括4个过程: 1、预测:主要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2、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他是从多个方案中做出选择,对某问题作出最后的处理决定 决策的前提是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决策的方法有组合排列法、方面排除法、角色互换法 决策树法等。决策的程序: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与评价决策等 3、计划的编排 4、计划的实施:通过计划的执行,使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 二、土地管理的组织职能 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二是作为一种活动过 程,它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协调人群活动的一切工作的总称。所以,组织职能一般包括建 立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领导、监督、激励、协调部署的行动,为实现整体目标而 努力 、土地管理的控制职能 控制过程:就是将现实工作与计划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纠正偏差的过程。土地管理控制的 基本过程有三个步骤组成,即确定标准、衡量级效、偏差的分析与纠正 控制的类型:通常采用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后果控制三种类型相结合的方法 四、土地管理方法 1、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管理 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 2、经济方法:是指管理者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 动,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 土地管理方面常采用的经济杠杆有:地租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 3、法律方法:主要使应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 4、技术方法:是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科技手段(如3S技术、系统工 程、土地规划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课目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土地管理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土地管理的职能和管理方法 重点难点 土地管理的方法 主要内容: 土地管理活动过程就是管理者行使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职能、组织 职能和控制职能,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这三项基本职能相互关联交叉,形成连续往复的动态 管理过程。 一、土地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为实现土地管理目标而拟定方案和措施的过程。包括 4 个过程: 1、预测:主要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2、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他是从多个方案中做出选择,对某问题作出最后的处理决定。 决策的前提是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决策的方法有组合排列法、方面排除法、角色互换法、 决策树法等。决策的程序: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与评价决策等。 3、计划的编排 4、计划的实施:通过计划的执行,使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 二、土地管理的组织职能 管理学意义上的组织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二是作为一种活动过 程,它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协调人群活动的一切工作的总称。所以,组织职能一般包括建 立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领导、监督、激励、协调部署的行动,为实现整体目标而 努力。 三、土地管理的控制职能 控制过程:就是将现实工作与计划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纠正偏差的过程。土地管理控制的 基本过程有三个步骤组成,即确定标准、衡量级效、偏差的分析与纠正。 控制的类型:通常采用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后果控制三种类型相结合的方法。 四、土地管理方法 1、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管理 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 2、经济方法:是指管理者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 动,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 土地管理方面常采用的经济杠杆有:地租地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 3、法律方法:主要使应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 4、技术方法:是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科技手段(如 3S 技术、系统工 程、土地规划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课目 地籍管理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籍的含义和分类 2、掌握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重点难点 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主要内容: 地籍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概述 1、地籍的涵义: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 况的薄册(含图)。 2、地籍的作用 (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2)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3、地籍的分类: (1)依据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二)地籍管理概述 1、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 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2、地籍管理的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制定有关土地政 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内容 1、土地调査:是以査清土地位置(界线、四至),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状况而进行 的调查。根据土地调查的内容侧重面不同,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 件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在土地利用条件调查与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地租、 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所确定的各类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 3、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登记 4、土地统计:是对土地数量、质量等级、权属、利用类型和分布等进行统计、汇总与分析, 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5、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査、分等定级估价、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 数据、图册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工作, (二)地籍管理原则 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课目 地籍管理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籍的含义和分类 2、掌握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重点难点 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主要内容: 一、地籍与地籍管理 (一)地籍概述 1、地籍的涵义: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 况的薄册(含图)。 2、地籍的作用: (1)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2)为维护土地产权权益等提供基础资料 (3)为改革与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资料 (4)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3、地籍的分类: (1)依据地籍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区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2)依据地籍的特点和任务不同,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4)依据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不同,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 (二)地籍管理概述 1、地籍管理的概念: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 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2、地籍管理的任务: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制定有关土地政 策、法律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规方面的信息。 二、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一)内容: 1、土地调查:是以查清土地位置(界线、四至),利用类型、数量、质量和权属状况而进行 的调查。根据土地调查的内容侧重面不同,可分为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地籍调查和土地条 件调查。 2、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是在土地利用条件调查与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地租、 地价理论为主要依据所确定的各类土地等级和基准地价。 3、土地登记: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他项权利的登记 4、土地统计:是对土地数量、质量等级、权属、利用类型和分布等进行统计、汇总与分析, 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5、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估价、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 数据、图册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工作。 (二)地籍管理原则 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课目 土地调查 目的要求 l、了解地籍调查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2、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査和土地条件调查的 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査和土地条件调查的内 主要内容 、地籍调査: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査和地籍测量,查清 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薄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 登记。 (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 地籍调査的单元是一宗地。所谓一宗地是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地籍调 查的基本单位。 地籍调査的基本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方面,其中权属调査又分为宗地权属状况调 査、界址点认定调査、土地利用类型调査等三项工作;地籍测量又分为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基本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四项工作。 (二)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收集、物质准备和技术设计 2、土地权属调查:以一宗地为单位,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每宗地的位置、界址、权 属、权源、利用类型、有无地权纠纷等进行实地核定、调查、丈量、记录,并绘制宗地草图, 为地籍测量和权属审核发证提供文书凭据 3、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调査中对确定宗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数量的地籍要素 的水平投影的需要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 4、面积量算: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 5、绘制地籍图:地籍图的主要内容是地籍要素和地物要素两部分。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 1、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 2、外业工作阶段: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 3、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形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 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査报告的编写等四个相续步骤。 4、验收归档阶段:成果检査验收及成果资料归档。 三、土地条件调査:是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调查,并据此评定土地质量,进行 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 在自然条件方面,主要调査收集以下资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主要农作 物生物学特性、自然资源:在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地理位置 与交通运输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劳动力情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水平、耕地(林地、牧草 地)的投入产出水平
课目 土地调查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籍调查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2、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的 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的内 容 主要内容: 一、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 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薄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 登记。 (一)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 地籍调查的单元是一宗地。所谓一宗地是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是地籍调 查的基本单位。 地籍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两方面,其中权属调查又分为宗地权属状况调 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等三项工作;地籍测量又分为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基本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四项工作。 (二)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收集、物质准备和技术设计 2、土地权属调查:以一宗地为单位,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每宗地的位置、界址、权 属、权源、利用类型、有无地权纠纷等进行实地核定、调查、丈量、记录,并绘制宗地草图, 为地籍测量和权属审核发证提供文书凭据。 3、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调查中对确定宗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数量的地籍要素 的水平投影的需要而进行的测量工作,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 4、面积量算: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 5、绘制地籍图:地籍图的主要内容是地籍要素和地物要素两部分。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八大步骤: 1、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 2、外业工作阶段: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 3、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形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 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等四个相续步骤。 4、验收归档阶段:成果检查验收及成果资料归档。 三、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调查,并据此评定土地质量,进行 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 在自然条件方面,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主要农作 物生物学特性、自然资源;在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主要调查收集以下资料:地理位置 与交通运输条件、土地资源、人口、劳动力情况、土地利用的经济水平、耕地(林地、牧草 地)的投入产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