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程:农业化学 学时:50 班级:园艺2002 教师:张兴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教 案 课程:农业化学 学时:50 班级:园艺 2002 教师:张兴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农业化学(总论)教学进度计划 (园艺2002)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第一节植物营养元素 第二节一、根系的基本结构与养分吸收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的叶部营养 四、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因 第三节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 第二章土壤营养与施肥第一节植物的根际营养 第二节土壤是作物养分的基本来源 第三章氮肥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 第二节土壤中氮素含量与转化 第三节氮肥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第四节氮肥利用率和提高肥效的途径 9 第四章磷肥第一节植物的磷素营养 第二节土壤中磷素含量与转化 10 第三节磷肥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第四节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第五章钾肥第一节植物的钾素营养 第二节土壤中钾素含量与转化 第三节钾肥性质及施用 第四节提高钾肥肥效的途径 第六章微量元素肥料第一节铁肥 第二节锌肥 第三节锰肥 132 第四节铜肥 第五节硼肥 第六节钼肥 第七章钙镁硫肥料第一节植物的钙营养与钙肥 第二节植物的镁营养与镁肥 第七章钙镁硫肥料第三节植物的硫营养与硫肥 第八章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及其发展方向 162 第二节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性质 第九章有机肥料第一节有机肥料概述 172 第二节粪尿肥和厩肥 第三节秸秆还田和堆肥 第四节泥炭与腐殖酸类肥料 第五节绿肥
农业化学(总论)教学进度计划 (园艺 2002) 周次 学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 绪论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 第一节 植物营养元素 2 2 第二节 一、根系的基本结构与养分吸收 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3 2 三、植物的叶部营养 四、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4 2 第三节 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 5 2 第二章 土壤营养与施肥 第一节 植物的根际营养 6 2 第二节 土壤是作物养分的基本来源 第三章 氮肥 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 7 2 第二节 土壤中氮素含量与转化 第三节 氮肥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8 2 第四节 氮肥利用率和提高肥效的途径 9 2 第四章 磷肥 第一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 第二节 土壤中磷素含量与转化 10 2 第三节 磷肥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第四节 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11 2 第五章 钾肥 第一节 植物的钾素营养 第二节 土壤中钾素含量与转化 第三节 钾肥性质及施用 第四节 提高钾肥肥效的途径 12 2 第六章 微量元素肥料 第一节 铁肥 第二节 锌肥 第三节 锰肥 13 2 第四节 铜肥 第五节 硼肥 第六节 钼肥 14 2 第七章 钙镁硫肥料 第一节 植物的钙营养与钙肥 第二节 植物的镁营养与镁肥 15 2 第七章 钙镁硫肥料 第三节 植物的硫营养与硫肥 第八章 复合肥料 第一节 复合肥料及其发展方向 16 2 第二节 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性质 第九章 有机肥料 第一节 有机肥料概述 17 2 第二节 粪尿肥和厩肥 第三节 秸秆还田和堆肥 18 2 第四节 泥炭与腐殖酸类肥料 第五节 绿肥
课目:绪论 目的要求:明确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发展概况以及肥料 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发展概况,肥料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农业化学的含义 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三、肥料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课目:第一章植物营养与肥料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为肥料学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讲授植物必需元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作物吸收养分的外部因素。难点是 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营养元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C、H、O、N、P、K、Ca、Mg、S、Fe、Mn、Gu、zn、Mo、B、Cl 二、植物的有益元素 Na、Si、Co、V、Sr、Rb、Al、Ni 三、植物的有害元素 Al、Cu、Co、Zn、Ni、Mn、Hg、Cd、Pb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根系的基本结构与养分吸收 二、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及机理 (一)被动吸收 (二)主动吸收 三、植物的叶部营养 (一)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二)叶部营养的特点 (三)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 四、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温度通气土壤反应养分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 植物营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课目:绪论 目的要求:明确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发展概况以及肥料 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发展概况,肥料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一、农业化学的含义 二、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三、肥料学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课目: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肥料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为肥料学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讲授植物必需元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作物吸收养分的外部因素。难点是 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C、H、O、N、P、K、Ca、Mg、S、Fe、Mn、Cu、Zn、Mo、B、Cl 二、植物的有益元素 Na、Si 、Co、V、Sr、Rb、Al、Ni 三、植物的有害元素 Al、Cu、Co、Zn、Ni、Mn、Hg、Cd、Pb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根系的基本结构与养分吸收 二、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及机理 (一) 被动吸收 (二) 主动吸收 三、植物的叶部营养 (一) 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二) 叶部营养的特点 (三) 影响叶部营养的因素 四、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温度 通气 土壤反应 养分浓度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 一、植物营养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二、植物营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1.植物营养期 2.植物营养临界期 3.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三、合理施肥的原则 1.平衡施肥 2.最小养分律 3.肥料效益 4.综合因素 课目:第二章土壤营养与施肥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系的形成、分布与代谢及生长条件,根系在作物营养中 的意义,我国土壤养分的含量、类型及有效化。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类型及有效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根际营养 、植物根系的形成、分布、与代谢 二、影响根系生长及代谢土壤条件 三、根际在作物营养中的意义 第二节土壤是作物养分的基本来源 、我国土壤养分的含量概况 、土壤中养分的类型及有效化 课目:第三章氮肥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氮素的营养作用及氮肥的成分、性质、转化和施用,使学生了解植物 土壤、肥料中氮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及提高氮肥肥效的途径 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 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氮的营养功能 三、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四、作物氮素丰缺与产量品质 第二节土壤中氮的含量与转化 、土壤中氮素含量与来源 、土壤中氮素形态和转化
1. 植物营养期 2. 植物营养临界期 3.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三、合理施肥的原则 1. 平衡施肥 2. 最小养分律 3. 肥料效益 4. 综合因素 课目:第二章 土壤营养与施肥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系的形成、分布与代谢及生长条件,根系在作物营养中 的意义,我国土壤养分的含量、类型及有效化。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类型及有效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根际营养 一、植物根系的形成、分布、与代谢 二、影响根系生长及代谢土壤条件 三、根际在作物营养中的意义 第二节 土壤是作物养分的基本来源 一、我国土壤养分的含量概况 二、土壤中养分的类型及有效化 课目:第三章 氮肥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氮素的营养作用及氮肥的成分、性质、转化和施用,使学生了解植物、 土壤、肥料中氮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及提高氮肥肥效的途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 二、氮的营养功能 三、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四、作物氮素丰缺与产量品质 第二节 土壤中氮的含量与转化 一、土壤中氮素含量与来源 二、土壤中氮素形态和转化
第三节、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铵态氮肥 二、硝态氮肥 三、酰胺态氮肥 四、缓效氮肥 第四节氮肥利用率和提高肥效的途径 、氮肥利用率及其损失途径 、提高氮肥肥效的途径 课目:第四章磷肥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磷素的营养作用及磷肥的成分、性质、转化和施用,使学生了解植物、 土壤与肥料中磷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主要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磷素营养 、植物体内磷的含量与分布 二、磷的营养功能 三、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同化 四、作物磷素丰缺与产量品质 第二节土壤中磷素含量与转化 、土壤中磷素含量和来源 二、土壤中磷素形态和转化 第三节、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水溶性肥 二、弱酸溶性肥 三、难溶性磷肥 第四节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氮肥利用率现状分析 二、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课目:第五章钾肥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钾素的营养作用及钾肥的成分、性质、转化和施用,使学生了解植物 土壤与肥料中钾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钾肥有效施用的条件。 主要内容
第三节、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一、铵态氮肥 二、硝态氮肥 三、酰胺态氮肥 四、缓效氮肥 第四节 氮肥利用率和提高肥效的途径 一、氮肥利用率及其损失途径 二、提高氮肥肥效的途径 课目:第四章 磷肥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磷素的营养作用及磷肥的成分、性质、转化和施用,使学生了解植物、 土壤与肥料中磷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与分布 二、磷的营养功能 三、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同化 四、作物磷素丰缺与产量品质 第二节 土壤中磷素含量与转化 一、土壤中磷素含量和来源 二、土壤中磷素形态和转化 第三节、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一、水溶性肥 二、弱酸溶性肥 三、难溶性磷肥 第四节 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一、氮肥利用率现状分析 二、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课目:第五章 钾肥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钾素的营养作用及钾肥的成分、性质、转化和施用,使学生了解植物、 土壤与肥料中钾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讲授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钾肥有效施用的条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