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 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郡昌平县人,世代是望族。光武帝(刘秀)南下平定 河内,而更始帝(刘玄)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光武帝为太守的人选 感到为难,询问邓禹说:“各位将领谁可以派去戍守河内?”邓禹说:“从前汉 高祖任用萧何守关中,最终成就大业。现在河内靠着黄河天险,地势险要,居民 殷富,人口众多,北边直通上党,南边紧靠洛阳。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 统帅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再无人可派遣。”于是任命寇恂担任河内太守,代 理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把犯人抓获关进监狱 当时还属创业阶段,军营的人犯法,大多能得到宽容,寇恂却在闹市处死了犯人。 贾复觉得很羞耻,从汝南回来经过颖川,对左右的人说:“我和寇恂同做将帅, 但现在被他陷害,大丈夫难道有被人欺负而不与他一决高下的吗?这次见到寇 恂,我定用剑亲手杀掉他!”寇恂得知贾复的阴谋,不想同他见面。谷崇说 谷崇是将领,可以带剑陪在旁边。如果突然有变故,也足以抵挡。”寇恂说 “不对。以前蔺相如不怕秦王而屈服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小小的赵国, 尚且有人懂得这个道理,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个呢?”于是命令所属各县大设酒食 器具,准备酒浆,执金吾的军队进入郡界,一个人都有两份酒食。寇恂于是出城 在路上迎接,半路称病返回。贾复带兵要追寇恂,但将土都醉了,于是过境而去。 寇恂派遣谷祟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于是召见寇恂。寇恂到后被引入接见
(l)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 守河内的人?” (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 (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译文] 寇恂,字子翼,是上谷郡昌平县人,世代是望族。光武帝(刘秀)南下平定 河内,而更始帝(刘玄)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洛阳。光武帝为太守的人选 感到为难,询问邓禹说:“各位将领谁可以派去戍守河内?”邓禹说:“从前汉 高祖任用萧何守关中,最终成就大业。现在河内靠着黄河天险,地势险要,居民 殷富,人口众多,北边直通上党,南边紧靠洛阳。寇恂文武兼备,具有管理百姓、 统帅军队的才能,除这个人外再无人可派遣。”于是任命寇恂担任河内太守,代 理大将军事务。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在颖川杀人,寇恂把犯人抓获关进监狱。 当时还属创业阶段,军营的人犯法,大多能得到宽容,寇恂却在闹市处死了犯人。 贾复觉得很羞耻,从汝南回来经过颖川,对左右的人说:“我和寇恂同做将帅, 但现在被他陷害,大丈夫难道有被人欺负而不与他一决高下的吗?这次见到寇 恂,我一定用剑亲手杀掉他!” 寇恂得知贾复的阴谋,不想同他见面。谷崇说: “谷崇是将领,可以带剑陪在旁边。如果突然有变故,也足以抵挡。”寇恂说: “不对。以前蔺相如不怕秦王而屈服于廉颇的原因,是为了国家。小小的赵国, 尚且有人懂得这个道理,我怎么可以忘记这个呢?”于是命令所属各县大设酒食 器具,准备酒浆,执金吾的军队进入郡界,一个人都有两份酒食。寇恂于是出城 在路上迎接,半路称病返回。贾复带兵要追寇恂,但将士都醉了,于是过境而去。 寇恂派遣谷崇把情况报告光武帝,光武帝于是召见寇恂。寇恂到后被引入接见
当时贾复已经在场,想起身回避。光武帝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两虎怎能私自 争斗?今天我来和解。”于是一同入座,极尽欢乐。 高峻占据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守不降,大将军耿弇等人包围高峻,一年没有 攻下。建武十年,光武帝商议派遣使者招降高峻,于是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 走一趟。如果高峻不肯马上投降,就带领耿弇等五营攻打他。”寇恂带着诏书到 第一城(第—,高平城名),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岀城谒见,很礼貌地推辞,不 肯投降。寇恂动怒,要杀掉皇甫文。各位将领劝道:“高峻拥有精兵万人,大多 执硬弓,连年都不能攻下。现在要招降却反而杀他的使者,大概不好吧?”寇恂 没有答话,于是杀了皇甫文。派他的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被我 们杀了。想投降,赶快投降;不想投降,就死守。”高峻害怕了,当日打开城门 投降。各位将领都来祝贺,就问:“请问杀了他的使者却使他们全城投降,是什 么道理?”寇恂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是帮他拿主意的人。这次来,言 辞之中不肯屈服,定没有投降的心意。保全他的命那么皇甫文的计谋就成功了, 杀了他高峻就丧失了胆量,所以投降了。”各位将领都说:“这是我们无法想到 的。 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给朋友、 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他常常说:“我靠土大夫而得到这一地位,怎么可以一个 人享受呢!’,当时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 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 六、(重庆卷)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 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当时贾复已经在场,想起身回避。光武帝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两虎怎能私自 争斗?今天我来和解。”于是一同入座,极尽欢乐。 高峻占据高平,害怕被杀而坚守不降,大将军耿弇等人包围高峻,一年没有 攻下。建武十年,光武帝商议派遣使者招降高峻,于是对寇恂说:“你现在替我 走一趟。如果高峻不肯马上投降,就带领耿弇等五营攻打他。”寇恂带着诏书到 第一城(第一,高平城名),高峻派遣军师皇甫文出城谒见,很礼貌地推辞,不 肯投降。寇恂动怒,要杀掉皇甫文。各位将领劝道:“高峻拥有精兵万人,大多 执硬弓,连年都不能攻下。现在要招降却反而杀他的使者,大概不好吧?”寇恂 没有答话,于是杀了皇甫文。派他的副使回去告诉高峻说:“军师无礼,已被我 们杀了。想投降,赶快投降;不想投降,就死守。”高峻害怕了,当日打开城门 投降。各位将领都来祝贺,就问:“请问杀了他的使者却使他们全城投降,是什 么道理?” 寇恂说:“皇甫文,高峻的心腹,是帮他拿主意的人。这次来,言 辞之中不肯屈服,一定没有投降的心意。保全他的命那么皇甫文的计谋就成功了, 杀了他高峻就丧失了胆量,所以投降了。”各位将领都说:“这是我们无法想到 的。” 寇恂通晓经书,修养操行,在朝廷名气很大,所得到的俸禄,多送给朋友、 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他常常说:“我靠士大夫而得到这一地位,怎么可以一个 人享受呢!’,当时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寇恂于建武 十二年去世,谥号威侯。 六、(重庆卷)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 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 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 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 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 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 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 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二, 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 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刚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 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 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 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 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粜,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 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 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締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 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 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 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 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 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 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二, 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 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刚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 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 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 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 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粜,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 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 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 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 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 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 如同失去父母。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4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4分) 【答案】 8.C(【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 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此处讲为“授职、任命”。应该说四个加点词均 是与中学课本知识有直接联系,出自教材。 9.B(【解析】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B.项均讲为“就 A.项讲为:前者指示代词“这、那”:后者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C.项,前 者讲为副词“才”;后者讲为转折连词“却”。D.项,前者是介词“为了、因为”, 后者表被动“被”) 10.D(【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A项前者属“行义” 后者只是行为,并非“直言”。B项前者写张养浩破除迷信之举,还能算是仗“义”; 后者是“直言”。C项,两句都不能回答题干。而D项前句说把自己家里的财产 都分给村里的穷人,当然是行为仗“义”;后一句皇帝已经点明“非张希孟不敢 言”,这说明张养浩敢于“直言”,所以是正确的。) 11.B(【解析】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项属张冠李 戴的错误。张养浩并没有“直接”给皇帝上疏,而是通过左丞相拜住上疏,属 间接给皇帝上疏。) 12.(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 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重点词:“加”“目”“绝”和状语后置“加之以刑”,其中“目” 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同时要求句子通顺)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 乐作为警戒。 【解析】此句整体看并不难,但要翻译准确不容易。其中“伏”“愿”和 整句的通顺是关键) [译文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 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 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 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 如同失去父母。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4 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4 分) 【答案】 8.C(【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 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此处讲为“授职、任命”。应该说四个加点词均 是与中学课本知识有直接联系,出自教材。) 9.B(【解析】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B.项均讲为“就”。 A.项讲为:前者指示代词“这、那”;后者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C.项,前 者讲为副词“才”;后者讲为转折连词“却”。D.项,前者是介词“为了、因为”, 后者表被动“被”) 10. D(【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A 项前者属“行义”, 后者只是行为,并非“直言”。B 项前者写张养浩破除迷信之举,还能算是仗“义”; 后者是“直言”。C 项,两句都不能回答题干。而 D 项前句说把自己家里的财产 都分给村里的穷人,当然是行为仗“义”;后一句皇帝已经点明“非张希孟不敢 言”,这说明张养浩敢于 “直言”,所以是正确的。) 11. B(【解析】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 项属张冠李 戴的错误。张养浩并没有“直接” 给皇帝上疏,而是通过左丞相拜住上疏,属 间接给皇帝上疏。) 12. (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 改过自新的路。 (【解析】重点词:“加”“目”“绝”和状语后置“加之以刑”,其中“目” 是名词作动词的活用,同时要求句子通顺)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 乐作为警戒。 (【解析】此句整体看并不难,但要翻译准确不容易。其中“伏”“愿”和 整句的通顺是关键) [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从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 小心把楮币丢失在路上,那人已离开,他追上去,把楮币归还给失者。他学习刻 苦勤奋,从不懈怠,白天默默地记诵,晚上关上门窗,点上灯悄悄地读书。 任堂邑县尹时,首先毁掉了淫祠三十多所,罢免了在朔日和望日专门对过去 做了强盗的人进行弹劾的官吏,并说道:“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万不得已才 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它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 自新的路。”所有过去做了强盗的人都很感激,互相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 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和他的同党凶狠残暴,为害一方,老 百姓实在不能忍受他们的胡作非为而告发他们,以前的县尹不敢过问。养浩任职 后,把他们全部依法处治了,老百姓为此拍手称快。养浩离开这个地方十年后, 老百姓仍然立碑颂扬他。 英宗即位后,让养浩参与中书省议事。碰上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用灯彩堆 叠成巨鳌一样的山养浩得知后立即上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疏藏在袖里进谏, 他大概说道:“世祖在位三十多年,每到了元宵节,民间严禁张灯结彩;何况是 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应当慎重考虑。现在用灯彩堆叠成巨鳌一样的山, 我认为事情虽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令人担忧的多。我希望皇上把 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英宗大怒,等到 他看完上疏,却高兴地说道:“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停止了这件 事,赏赐给张养浩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二匹帛,用来表扬他的敢于直 言进谏。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互抢夺,朝廷特授他陕西行台中丞官职。不久 听到任命,立即疏散了家里的所有财产给乡里的贫困者,然后急忙坐车去上任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从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 小心把楮币丢失在路上,那人已离开,他追上去,把楮币归还给失者。他学习刻 苦勤奋,从不懈怠,白天默默地记诵,晚上关上门窗,点上灯悄悄地读书。 任堂邑县尹时,首先毁掉了淫祠三十多所,罢免了在朔日和望日专门对过去 做了强盗的人进行弹劾的官吏,并说道:“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万不得已才 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它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 自新的路。”所有过去做了强盗的人都很感激,互相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 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和他的同党凶狠残暴,为害一方,老 百姓实在不能忍受他们的胡作非为而告发他们,以前的县尹不敢过问。养浩任职 后,把他们全部依法处治了,老百姓为此拍手称快。养浩离开这个地方十年后, 老百姓仍然立碑颂扬他。 英宗即位后,让养浩参与中书省议事。碰上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用灯彩堆 叠成巨鳌一样的山,养浩得知后立即上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疏藏在袖里进谏, 他大概说道:“世祖在位三十多年,每到了元宵节,民间严禁张灯结彩;何况是 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应当慎重考虑。现在用灯彩堆叠成巨鳌一样的山, 我认为事情虽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令人担忧的多。我希望皇上把 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英宗大怒,等到 他看完上疏, 却高兴地说道:“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停止了这件 事,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二匹帛,用来表扬他的敢于直 言进谏。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互抢夺,朝廷特授他陕西行台中丞官职。不久 听到任命,立即疏散了家里的所有财产给乡里的贫困者,然后急忙坐车去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