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 李的态 度是 。(2分) 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 【答案】 17.(4分)(1)居于首位(1分)(2)晋升(1分)(3)装满(1分)(4)排挤 (1分) 18.(2分)B 19.(6分)(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分)(大意连贯1分; 不足”1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 没有读过(4分) (大意连贯、省略部分补全,2分;“累”1分;“披”1分) 20.(2分)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1分)委婉拒绝(1分) 21.(3分)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 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译文] 少傅(官名)白居易,他的文章在当时位居第一—,却没有晋升重要官职。在 这之前,唐文宗大和年间刘禹锡担任太子宾客时(宾客,官名,唐始置,全称为 太子宾客,为太子官属中之最高级,官阶正三品仅备高级官员之升转,无实职), 太尉李德裕与刘禹锡一同在分司(唐宋之制,中央职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职务 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者有实职外,其他分司者,多仅以优待退闲之官, 并不在职冻嘏洛阳λ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近来是否看过白居易的文集? 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今天因为你我看看他的文章。”等到取白居易的文章来看,白的文章装满了他的
20.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李的态 度是___________。(2 分) 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 分) 【答案】 17.(4 分)(1)居于首位(1 分)(2)晋升(1 分)(3)装满(1 分)(4)排 挤 (1 分) 18.(2 分)B 19.(6 分)(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2 分)(大意连贯 1 分; “不足”1 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 没有读过(4 分) (大意连贯、省略部分补全,2 分;“累”1 分;“披”1 分) 20.(2 分)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1 分)委婉拒绝(1 分) 21.(3 分)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 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译文] 少傅(官名)白居易,他的文章在当时位居第一,却没有晋升重要官职。在 这之前,唐文宗大和年间刘禹锡担任太子宾客时(宾客,官名,唐始置,全称为 太子宾客,为太子官属中之最高级,官阶正三品,仅备高级官员之升转,无实职), 太尉李德裕与刘禹锡一同在分司(唐宋之制,中央职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职务 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者有实职外,其他分司者,多仅以优待退闲之官, 并不在职)东都(洛阳)。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近来是否看过白居易的文集?” 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今天因为你我看看他的文章。”等到取白居易的文章来看,白的文章装满了他的
书箱,却被灰尘覆盖。打开白居易的文章后却又卷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这 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绝,又何必要看呢!但我担心改变 对他的看法,所以不想读了。”他就这样被官员们压制。衣冠(借指土大夫,官 绅)之士,全妒忌他,都说:“他有学士的才能,没有担任宰臣的本领。”有见 识的人从他们的答对中可以看出如何对筹划国家大事的官员的任用,白居易被官 员排挤,同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类似,不被卿相知遇,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 2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 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 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 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 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倩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 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 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 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 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judn剥削)民之生而 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 可也! 22.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 和 (2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G分)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粵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24.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话(2分) 2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口口口口。(2分) 26.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股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揉 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 【答案】 22.(2分)半野园的概况(1分)文章写作缘由(1分) 23.(3分)C 24.(2分)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 贵生活
书箱,却被灰尘覆盖。打开白居易的文章后却又卷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这 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绝,又何必要看呢!但我担心改变 对他的看法,所以不想读了。”他就这样被官员们压制。衣冠(借指士大夫,官 绅)之士,全妒忌他,都说:“他有学士的才能,没有担任宰臣的本领。”有见 识的人从他们的答对中可以看出如何对筹划国家大事的官员的任用,白居易被官 员排挤,同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类似,不被卿相知遇,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 2 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 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 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 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 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倩余文以为之记。 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 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 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 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 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 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 可也! 22.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 和 。(2 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 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24.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话)(2 分) 2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2 分) 26.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股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揉 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 分) 【答案】 22.(2 分)半野园的概况(1 分)文章写作缘由(1 分) 23.(3 分)C 24.(2 分)希望陈君能够像陈相国那样,努力建功立业,而不要一味贪恋富 贵生活
25.(2分)如:委婉含蓄、借题发挥等 26.(3分)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 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对一点给2分, 答对两点给3分) [译文] 半野园,是前相国(官名,相当于丞相、宰相)陈说岩先生的别墅(指本宅 外另置的园林游息处所)。陈相国已经过世,距今有十多年了,半野园已受破坏 改做别的房舍。可是园中聚集的花木,足以悦目;弯曲回绕的栏槛,足以回避暑 雨而兴起清风;高远的楼阁,足以抑制西山的爽气(清眀之气),像陈相国在世 时一样 庚戌年的春天,我的朋友杭大宗来到京师(国都),寄居在半野园里。余与 杭君多次互相往来,因此记得半野园的概貌。当时,杭君的同乡中有陈君,也寄 居在半野园里。不久陈君将要到粤西做官只是对半野园不能忘情不为情所动) 让擅长画画的人画一幅半野园图,且通过杭君请我写一篇文章把它作为“半野园 天下的山水,密集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方,而京师车马喧嚣,客居在此的人往 往萦纡(迂回不同)郁闷,情不自禁地思念故土。陈君的老家在杭州,西子湖的 美景天下第一,陈君却离开家乡来到京师,他应该对半野园不屑一顾;可他徘徊 留连之极不忍心离去,那么陈君为官,一定与一般的官吏有所不同。虽然这样, 土人贫贱的时候,住在破旧狭小的巷子里,用破瓮砌成窗户,用绳子系住门板, 也心满意足;间或到了富贵人的家,看到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情愉悦而羨慕他 们。如果有一天得行其志,就考虑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到了剥削百姓维持生 计之物而不顾惜的地步,这和抢劫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呢?然而,陈君如果羡慕陈 说岩先生担任相国的功业却不羡慕他置办半野园,是完全可以的!
25.(2 分)如:委婉含蓄、借题发挥等 26.(3 分)应有辩证认识:不要置民生于不顾,这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积极意 义;“得志”的“志”从历史的角度讲,有一定的局限性。(答对一点给 2 分, 答对两点给 3 分) [译文] 半野园,是前相国(官名,相当于丞相、宰相)陈说岩先生的别墅(指本宅 外另置的园林游息处所)。陈相国已经过世,距今有十多年了,半野园已受破坏 改做别的房舍。可是园中聚集的花木,足以悦目;弯曲回绕的栏槛,足以回避暑 雨而兴起清风;高远的楼阁,足以抑制西山的爽气(清朗之气),像陈相国在世 时一样。 庚戌年的春天,我的朋友杭大宗来到京师(国都),寄居在半野园里。余与 杭君多次互相往来,因此记得半野园的概貌。当时,杭君的同乡中有陈君,也寄 居在半野园里。不久陈君将要到粤西做官,只是对半野园不能忘情(不为情所动), 让擅长画画的人画一幅半野园图,且通过杭君请我写一篇文章把它作为“半野园 记”。 天下的山水,密集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方,而京师车马喧嚣,客居在此的人往 往萦纡(迂回不同)郁闷,情不自禁地思念故土。陈君的老家在杭州,西子湖的 美景天下第一,陈君却离开家乡来到京师,他应该对半野园不屑一顾;可他徘徊 留连之极不忍心离去,那么陈君为官,一定与一般的官吏有所不同。虽然这样, 士人贫贱的时候,住在破旧狭小的巷子里,用破瓮砌成窗户,用绳子系住门板, 也心满意足;间或到了富贵人的家,看到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情愉悦而羡慕他 们。如果有一天得行其志,就考虑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到了剥削百姓维持生 计之物而不顾惜的地步,这和抢劫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呢?然而,陈君如果羡慕陈 说岩先生担任相国的功业却不羡慕他置办半野园,是完全可以的!
五、(天津卷)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 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 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 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 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 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 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 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 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 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 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 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岀谒,辞礼不屈。恂怒, 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 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 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 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 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 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大欢喜 恂乃戮之于市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五、(天津卷)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 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 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 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 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 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 “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 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 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 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 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 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 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 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 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 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 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 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 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 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 . . .的一项是 ( ) A.南迫.洛阳 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 12 . 下 列 句 子 中 加 点 的 词 的 意 义 和 用 法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大 欢 喜 ( ) 恂乃.戮之于市 A.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询遣谷崇以状闻 B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卿今为吾行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3④⑥ 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文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 文 【答案】:11.A 13.D 15.(9分)
询遣谷崇以.状闻 B.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卿今为.吾行也 C.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 . 下 列 句 子 中 反 映 寇 恂 机 智 有 谋 略 的 一 组 是 ( )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 . .的一项是 (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文: (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 译 文: (3)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 文: 【答案】:11. A 12. B 13. D 14. C 15. (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