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说:注意通过与西医相对疾病的理解来认识本病的实质。 2、病因病机:病因有先天后天之分, 对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3、诊断:注意既往病史:局部主要为红肿之阳证表现疮口内所流内容物对于判断病 因具有极大帮助. 台、流防与搭理证治疗。待红肿热痛消失后,应根据不间满国进行根为 第五节发 [要求] 掌握发的概念及临床特点;掌握锁喉痈、臀痈的诊断与治疗 2、熟悉锁喉痈、臀痈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手法背、足发背的概念、病因病机、诊 断及其治疗。 了解各种发的预防与护理 [内容] 、发的概念及分类。 二、 锁喉痈 1、概说。 2、病因病机:风温毒邪:痧痘之后,余毒未清;口腔、齿龈、咽喉糜烂染毒蔓延。 3、诊断:除了表现为发的一般临床特点外,应特别强调本病可以合并喉风、重舌,引 起严重后果。 4、治疗:除了疏风清热,化痰解毒之内治,局部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风发生而室 5、预防与护理。 、痈 1、概说 病因病机:常因注射染毒,内因湿热火毒而发为急性者;慢性常因多次局部注射, 药液吸收不良而生。 3、诊断:急性者多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大,中央渍烂化脓,收口较一般轻浅阳 证为慢,初起即可有明显的全身热毒症状,注意应与臀部有头痘、流注相鉴别。慢性 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硬块,并有疼痛与压痛,全身症状不明显。 4、治疗:急性臀痈多以解毒利湿活血为大法;慢性臀痈主以活血化痰散结。局部按阳 证之深部疮疡处理 手法背、足发背 1、概说 2、病因病机:病均可由外伤染毒而发。手法背主要责于风火湿毒;足发背责于湿热下 3、诊断:符合发的一般临床表现。手法背应注意与托盘疗相鉴别。 4、治疗:内治根据病因治疗。外治按阳证处理。 5、预防与护理。 第六节 有头疽 [要求 掌握诊断及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预防与护理及别名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总因外感风温风热,内有脏腑蕴毒而发。体虛更易发病,尤其是消渴病 最易合并本病
1、概说:注意通过与西医相对疾病的理解来认识本病的实质。 2、病因病机:病因有先天后天之分,对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3、诊断:注意既往病史;局部主要为红肿之阳证表现;疮口内所流内容物对于判断病 因具有极大帮助. 4、治疗:按阳证治疗。待红肿热痛消失后,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根治。 5、预防与护理。 第五节 发 [要求] 1、掌握发的概念及临床特点;掌握锁喉痈、臀痈的诊断与治疗。 2、熟悉锁喉痈、臀痈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手法背、足发背的概念、病因病机、诊 断及其治疗。 3、了解各种发的预防与护理。 [内容] 一、发的概念及分类。 二、锁喉痈 1、概说。 2、病因病机:风温毒邪;痧痘之后,余毒未清;口腔、齿龈、咽喉糜烂染毒蔓延。 3、诊断:除了表现为发的一般临床特点外,应特别强调本病可以合并喉风、重舌,引 起严重后果。 4、治疗:除了疏风清热,化痰解毒之内治,局部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风发生而窒 息。 5、预防与护理。 三、臀痈 1、概说。 2、病因病机:常因注射染毒,内因湿热火毒而发为急性者;慢性常因多次局部注射, 药液吸收不良而生。 3、诊断:急性者多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大,中央溃烂化脓,收口较一般轻浅阳 证为慢,初起即可有明显的全身热毒症状,注意应与臀部有头疽、流注相鉴别。慢性 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硬块,并有疼痛与压痛,全身症状不明显。 4、治疗:急性臀痈多以解毒利湿活血为大法;慢性臀痈主以活血化痰散结。局部按阳 证之深部疮疡处理。 四 手法背、足发背 1、概说 2、病因病机:病均可由外伤染毒而发。手法背主要责于风火湿毒;足发背责于湿热下 注。 3、诊断:符合发的一般临床表现。手法背应注意与托盘疔相鉴别。 4、治疗:内治根据病因治疗。外治按阳证处理。 5、预防与护理。 第六节 有头疽 [要求] 1、掌握诊断及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预防与护理及别名、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总因外感风温风热,内有脏腑蕴毒而发。体虚更易发病,尤其是消渴病 最易合并本病
3、诊断:局部红肿热痛,并有多个脓头,溃后状如蜂窝,全 身热毒症状明显,易于合并内陷。有头疽独特的分期方法与三陷的诊断有着密切的关 4、治疗:实症宜清解火毒湿热:虚症宜滋阴清热托毒或扶正托毒。外治应注意切开方 式以清除坏死组织,尽量保留健康皮肤。 预防与护理: 一般与其他阳证疮疡相同外,应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提高机体抵 抗力。 第七节 流注 [要求] 1、掌握流注的诊断与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及其鉴别诊断。 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 1、概说。 2、病因病机:常多由化脓性疾病、创伤染毒、跌打损伤、产后瘀露停滞、感受暑湿等 因素而致毒热扩散所发。总因正 气不足,毒热扩散随气血流注而成。 3、诊断:除讲授普通流注的临床特点外,应强调流注的合并症及髂窝流注的临床表 现 治疗:内治应根据病因辨证论治。外治切开排脓应按深部脓肿处理 5、预防与护理。 第八节 今 [要求 1、熟悉发颐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 2、了解发颐的概念、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由热性病后余毒未清,或因脾胃积热而成。 3、诊断:颐颌间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可以化脓,全身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合并内 陷· 与痄腮同为腮腺的病变,应注意鉴别。 4、治疗:大致与阳证疮疡相同。 5、预防与护理。 第九节丹毒 〔要求) 1、掌握丹毒的诊断与治疗 2、熟悉丹毒的概念、病因病机、鉴别诊断。 3、 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概说 2、病因病机:总为血热火毒所成,常由皮肤破损染毒而发。病变部位不同,病因也有 所侧重。 3、诊断:皮肤颜色突然发红,颜色鲜红。需要强调的是在局部症状出现前就有高热寒 战。 4、治疗:内治宜凉血解毒:外治按阳证敷用箍围药或新鲜草药。 5、预防与护理:因其具有接触传染性,注意床边隔离。 第十节无头痘 〔要求) 1、掌握附骨疽、环跳疽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3、诊断:局部红肿热痛,并有多个脓头,溃后状如蜂窝,全 身热毒症状明显,易于合并内陷。有头疽独特的分期方法与三陷的诊断有着密切的关 系。 4、治疗:实症宜清解火毒湿热;虚症宜滋阴清热托毒或扶正托毒。外治应注意切开方 式以清除坏死组织,尽量保留健康皮肤。 5、预防与护理:一般与其他阳证疮疡相同外,应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提高机体抵 抗力。 第七节 流注 [要求] 1、掌握流注的诊断与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及其鉴别诊断。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常多由化脓性疾病、创伤染毒、跌打损伤、产后瘀露停滞、感受暑湿等 因素而致毒热扩散所发。总因正气不足,毒热扩散随气血流注而成。 3、诊断:除讲授普通流注的临床特点外,应强调流注的合并症及髂窝流注的临床表 现。 4、治疗:内治应根据病因辨证论治。外治切开排脓应按深部脓肿处理。 5、预防与护理。 第八节 发 颐 [要求] 1、熟悉发颐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 2、了解发颐的概念、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由热性病后余毒未清,或因脾胃积热而成。 3、诊断:颐颌间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可以化脓,全身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合并内 陷。与痄腮同为腮腺的病变,应注意鉴别。 4、治疗:大致与阳证疮疡相同。 5、预防与护理。 第九节 丹 毒 〔要求〕 1、掌握丹毒的诊断与治疗 2、熟悉丹毒的概念、病因病机、鉴别诊断。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总为血热火毒所成,常由皮肤破损染毒而发。病变部位不同,病因也有 所侧重。 3、诊断:皮肤颜色突然发红,颜色鲜红。需要强调的是在局部症状出现前就有高热寒 战。 4、治疗:内治宜凉血解毒;外治按阳证敷用箍围药或新鲜草药。 5、预防与护理:因其具有接触传染性,注意床边隔离。 第十节 无头疽 〔要求〕 1、掌握附骨疽、环跳疽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2、熟悉无头疽的概念、临床特点;附骨疽、环跳疽的概念、病因病机。 了解预防与护理, 无头疽含义的历史沿革,附骨疽的西医疗法及研究进展 [内容 1、概说:无头疽的概念、临床特点、涵义的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常因疔疮疖肿等化脓性疾病、或温热病后(麻疹、猩红热、伤寒)余毒 流窜, 或开放性骨折染毒而成。 3、诊断:先高热寒战,后患部局限性持续性剧痛,病变骨端具有深压痛和扣击痛是本 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本病一旦形成软组织脓肿多转为慢性 治疗 除积极内治外, 应强调的是应早期诊新,不待形成软组织脓肿,只要骨髓 腔、骨膜有脓肿就应切开转孔或开窗引流,以防止转入慢性期。注意与流痰、流注、 环跳疽相鉴别。 5、预防与护理 第十一节走黄与内陷 [要求 堂握诊断与治疗 尤其是急救措施。 2、熟悉走黄与内陷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二者在原发疾病、病因病机、临床临床、 预后的不同。 3、预防与护理 [内容] ,概说:概念以及二者在原发病、病因病机、虚实辩证、预后的方面的区别。 走黄 1、概说 2、病因病机:疗疮发生之后,火毒炽盛或其他原因,致使疗毒走散并发本病。 3、诊断:疔疮原发病灶存在,疮顶突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全身症状严重。 治疗 由于本病是化脓性疾病的严重合并症,应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 5、预防与护理。 内陷 概说 2、病因病机:根本原因在于除疔疮之外的其他阳证疮疡,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或治疗 失当所致。 3、诊断:除疗疮之外的其他阳证疮疡原发病灶存在,尤其是有头疽,局部情况不佳 并有全身正气虚弱甚至阴阳两竭之证。根据原发病的病理阶段、临床表现对火陷、干 陷、虚陷进行辩证,以使内治有证可依。 4、治疗:本病后果严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5、预防与护理:基本同走黄。 第十二节流溺 [要求] 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治疗。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病因病机:总由肾亏络空,寒痰或痰浊乘虚凝聚而成。 3 诊断:起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 减则关节活动受限,周围肌肉萎缩,关节肿 胀,日久形成寒性脓肿。特别应强调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体征与寒性脓肿发生部位 也有所不同。应与骨肉瘤等病相鉴别。 4、治疗:内治以调补肝肾。外治按阴证处理处理
2、熟悉无头疽的概念、临床特点;附骨疽、环跳疽的概念、病因病机。 3、了解预防与护理,无头疽含义的历史沿革,附骨疽的西医疗法及研究进展。 [内容] 1、概说:无头疽的概念、临床特点、涵义的历史沿革。 2、病因病机:常因疔疮疖肿等化脓性疾病、或温热病后(麻疹、猩红热、伤寒)余毒 流窜,或开放性骨折染毒而成。 3、诊断:先高热寒战,后患部局限性持续性剧痛,病变骨端具有深压痛和扣击痛是本 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本病一旦形成软组织脓肿多转为慢性。 4、治疗:除积极内治外,应强调的是应早期诊断,不待形成软组织脓肿,只要骨髓 腔、骨膜有脓肿就应切开转孔或开窗引流,以防止转入慢性期。注意与流痰、流注、 环跳疽相鉴别。 5、预防与护理。 第十一节 走黄与内陷 [要求] 1、掌握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急救措施。 2、熟悉走黄与内陷的概念、病因病机;熟悉二者在原发疾病、病因病机、临床临床、 预后的不同。 3、预防与护理 [内容] 一、概说:概念以及二者在原发病、病因病机、虚实辩证、预后的方面的区别。 二、走黄 1、概说。 2、病因病机:疔疮发生之后,火毒炽盛或其他原因,致使疔毒走散并发本病。 3、诊断:疔疮原发病灶存在,疮顶突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全身症状严重。 4、治疗:由于本病是化脓性疾病的严重合并症,应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 5、预防与护理。 三、内陷 1、概说。 2、病因病机:根本原因在于除疔疮之外的其他阳证疮疡,正气内虚,火毒炽盛或治疗 失当所致。 3、诊断:除疔疮之外的其他阳证疮疡原发病灶存在,尤其是有头疽,局部情况不佳, 并有全身正气虚弱甚至阴阳两竭之证。根据原发病的病理阶段、临床表现对火陷、干 陷、虚陷进行辩证,以使内治有证可依。 4、治疗:本病后果严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5、预防与护理:基本同走黄。 第十二节 流痰 [要求] 1、掌握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治疗。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总由肾亏络空,寒痰或痰浊乘虚凝聚而成。 3、诊断:起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减则关节活动受限,周围肌肉萎缩,关节肿 胀,日久形成寒性脓肿。特别应强调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体征与寒性脓肿发生部位 也有所不同。应与骨肉瘤等病相鉴别。 4、治疗:内治以调补肝肾。外治按阴证处理处理
5、预防与护理。 第十三节瘰疠 [要求] 1、掌握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常规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其他治疗。 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气痰郁结,或肝肾阴亏,痰火郁结。 3、诊断:多发于颈前耳后,起病缓慢,结块肿大、融合等等,日久形成寒性脓肿。应 与所有具有颈部淋巴结慢性肿块的疾病相鉴别,如馨核、失荣等。 4、治疗:内治应根据病因和具体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外治按阴证处理 5、预防与护理。 第十四节每疮 [要求] 1、熟悉治疗预防与护理。 2、了解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 [内容] 可以交由学生自学。特别强调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 第十五节送 [要求] 掌握本病的诊断及其治疗。 2、熟悉窦道概念、病因病机、治疗。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继发于化脓性疾病,也可以由异物、先天畸形或恶性肿瘤渍破引起。 3、诊断。 4、治疗:主要以外治包括手术治疗为主。 5、预防与护理。 第八章乳房疾病 第一节概论 [要求] 掌握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及治疗。 2、熟悉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内容 1、 概说。 2、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关系:乳汁的生成分泌与控 制机理。 检查方法:以触诊最为重要。 4、治疗:内治着眼于肝、胃、肾经、冲任、气血,着眼于气郁、毒热、痰凝肝肾不 足,尤其是要讲透治疗乳房疾病离不开一个气字的含义。外治以化脓性疾病、肿块疾 病统而论之。 第二节乳痈 〔要求) 1、掌握病因病机、诊断及其治疗
5、预防与护理。 第十三节 瘰疠 [要求] 1、掌握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常规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其他治疗。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气痰郁结,或肝肾阴亏,痰火郁结。 3、诊断:多发于颈前耳后,起病缓慢,结块肿大、融合等等,日久形成寒性脓肿。应 与所有具有颈部淋巴结慢性肿块的疾病相鉴别,如臖核、失荣等。 4、治疗:内治应根据病因和具体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外治按阴证处理。 5、预防与护理。 第十四节 褥疮 [要求] 1、熟悉治疗预防与护理。 2、了解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 [内容] 可以交由学生自学。特别强调预防与护理的重要性。 第十五节 窦道 [要求] 1、掌握本病的诊断及其治疗。 2、熟悉窦道概念、病因病机、治疗。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继发于化脓性疾病,也可以由异物、先天畸形或恶性肿瘤溃破引起。 3、诊断。 4、治疗:主要以外治包括手术治疗为主。 5、预防与护理。 第八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概论 [要求] 1、掌握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及治疗。 2、熟悉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内容] 1、概说。 2、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有密切关系;乳汁的生成分泌与控 制机理。 3、检查方法:以触诊最为重要。 4、治疗:内治着眼于肝、胃、肾经、冲任、气血,着眼于气郁、毒热、痰凝肝肾不 足,尤其是要讲透治疗乳房疾病离不开一个气字的含义。外治以化脓性疾病、肿块疾 病统而论之。 第二节 乳痈 〔要求〕 1、掌握病因病机、诊断及其治疗
2、熟悉概念、鉴别诊断。 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各种原因引起的乳汁瘀积,是最常见的病因。 、 诊断:初起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继则皮色变红、化脓。注意乳房深部脓 肿、传囊之变、后位脓肿的诊断。应注意与乳癌中的炎性癌相鉴别。 4、治疗:内治以疏肝解郁,通乳消肿为大法。外治按阳证处理。注意手术切开排脓肿 时切口的选择 5、预防与护理。 第三节乳发 (要求) 1、熟悉诊断及其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 [内容] 1、概说:与乳痈概念上的不同。 2、病因病机:多因火毒外侵及肝胃郁热所成。 3、诊断:注意与乳痈的鉴别。 4、治疗:大致与乳痈相同。 5.预防与护理。 第四节粉刺性乳痈 (要求) 1、熟悉粉刺性乳痈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概念。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乳头内陷、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气血凝滞而成。 3 诊断 :乳头内陷,乳晕肿块,可以化脓,形成乳晕部漏。 、治疗:内治、外治、手术。形成乳漏者按乳漏处理。 第五节乳痨 「要求】 1、熟悉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 2、了解概念、病因病机。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因肝肾阴虚、痰火凝结或情志不畅,痰气郁结而成。 3、诊断:与其他外科痰证,如流痰、瘰疠的临床表现相似。本病初期应与其他乳房慢 性肿块疾病相鉴别 4、治疗:内治或行气化痰,或养阴化痰。外治按外科阴证处理。 第六节乳漏 〔要求) 1、熟悉诊断、及其一般治疗。 2、 了解概念、病因病机、预防与护理及其乳漏的手术和挂线疗法。 [内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由不同原因引起乳房局部化脓,溃后引流不畅,日久成漏而成。 3、诊断:以乳房部漏、乳晕部漏为纲,分别阐述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乳漏之临床表现
2、熟悉概念、鉴别诊断。 3、了解预防与护理。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各种原因引起的乳汁瘀积,是最常见的病因。 3、诊断:初起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继则皮色变红、化脓。注意乳房深部脓 肿、传囊之变、后位脓肿的诊断。应注意与乳癌中的炎性癌相鉴别。 4、治疗:内治以疏肝解郁,通乳消肿为大法。外治按阳证处理。注意手术切开排脓肿 时切口的选择。 5、预防与护理。 第三节 乳发 〔要求〕 1、熟悉诊断及其治疗。 2、熟悉概念、病因病机。 [内容] 1、概说:与乳痈概念上的不同。 2、病因病机:多因火毒外侵及肝胃郁热所成。 3、诊断:注意与乳痈的鉴别。 4、治疗:大致与乳痈相同。 5、预防与护理。 第四节 粉刺性乳痈 〔要求〕 1、熟悉粉刺性乳痈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了解概念。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乳头内陷、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气血凝滞而成。 3、诊断:乳头内陷,乳晕肿块,可以化脓,形成乳晕部漏。 4、治疗:内治、外治、手术。形成乳漏者按乳漏处理。 第五节 乳痨 〔要求〕 1、熟悉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 2、了解概念、病因病机。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因肝肾阴虚、痰火凝结或情志不畅,痰气郁结而成。 3、诊断:与其他外科痰证,如流痰、瘰疠的临床表现相似。本病初期应与其他乳房慢 性肿块疾病相鉴别。 4、治疗:内治或行气化痰,或养阴化痰。外治按外科阴证处理。 第六节 乳漏 〔要求〕 1、熟悉诊断、及其一般治疗。 2、了解概念、病因病机、预防与护理及其乳漏的手术和挂线疗法。 [内容] 1、概说。 2、病因病机:多由不同原因引起乳房局部化脓,溃后引流不畅,日久成漏而成。 3、诊断:以乳房部漏、乳晕部漏为纲,分别阐述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乳漏之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