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生两仪”解日,太极者无之称,则两仪者有之称可言,而此也 全一的体运用而分别为二、三…万有之程序。但决不能误会,这 生成不是母生子那样既生之后,母子为截然分二体者。上面已说 过“即体即用”,比如说:“朴散而成器”朴散了乃成为器。并非朴 与器成为对立存在,而只是体用之别而已,朴之与器恒一者也。 其次“几者动之微”注曰: “几者去无入有、遨而未形,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者 也 此解很有忞思,道家常言,有无境界,即“有生于无”未尝 说出,有生于无的情形与缘由。王弼《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 观其妙”注中曾有解释“衫”说:“仞之极微者也。”此是“几 说话。且无象之象,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皆可说是“几”来代 替,此则逻辑上言,是有与无中问的东西,故“去无入有”这句 话妙得很了。 又“阳卦奇,阴卦幕”注曰: “夫少者多之所宗,一者众之所归。阳卦二阴故奇为之君 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 此则《老子》所谓“事有君,言有主”之义来解者 “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注曰: 夫彖者,举立象之统论,中爻之义约以存博,简以兼众。 杂物撰德而一以贯之。形之所宗者道,众之所归者一。其事 弥繁,则愈滞乎形,其理弥约,则转近乎道。彖之为义,存 乎一也。一之为用,同乎道矣 盖深得王弼《周易略例·明彖》思想者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注曰: 情以感物,则得利。伪以感物,则致害也。《易》之情 刚柔相摩,变动相通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或 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顺而皆凶者乖于时也,存事 236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以考之则义可见矣。” 这是受到王弼之情伪以应时变思想的影响,盖取自《明卦适变通 爻》文义入注者。 总而言之,王弼《周易略例》与韩康伯《系辞传》与《说卦》 注,为孔子《系辞传》的思想与《老子》思想,巧妙地运用,作 一套玄学理论来开新学风,扫除汉《易》之积弊者。 其重要理论骨子,是1.“体用”与“宗支”。2.适时应变 学《易》方法学“忘象得意”。 玄学家的本体论,是即体即用,其体起时空。而汉学家则此 物生彼的母子关系,未尝说出体的概念。依王、韩,则物皆有系 有待,但无体则无所系待。因为用者依体而起,体外无用,万有 由无以始以成,离无亦不能别有群有存在。故万品万形以一为其 宗,为其真相。如万物各居成而舍全逐偏则未能获俱存。此为王 弼事有宗,物有君之“宗主”观念,宇宙之全体盖为一大秩序,故 物无妄然,必有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繁而不乱,众而不 惑。如此万理全整中,物顺自然之变化流出而各得其分位。此则 圣人设卦而表示者,依分位则能辨其吉凶之由,明其变化之理。于 是王弼很重视“时位”(适时应变)。依王弼看,万变之背面必有宗 主(本体),故作《明彖》变化生于情伪,并且乘时位而异,故作 《明爻通变》,又作《明卦适变通爻》吾人明白变化之理,吉凶之 由。则利有攸往,修其常道,用行舍藏,无非是避苦就乐,以简 御繁。王弼虽早死,他却明通人事世故,吉凶祸福,天道变化,而 未尝不劝人修道归正。 乾坤卦注 《乾凿度》云:“三画以下为地,四画以上为天,物感以动类相 应也。《易》气从下生,动于地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 应于天之中。劢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初以四,二以五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以上.此之谓应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 王弼深得此启示。盖从下向上说明万物之始、壮、究之象状。乃 以龙与君子来比喻:龙者变化之物,君子健而自强不息者,都表 示万物运动变化之过程,与人事变化的关系。其六爻运作与意义, 盖《易》道广大无所不昌,一爻一辞之义蕴象征,宜从各方面去 理会。 今先就《乾》卦(皆阳爻)六爻而言: “初九潜龙勿用。” 王弼日:“《文言》备矣”。《文言》云:“龙德而隐者也,不易 乎世,不成乎名,遜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 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又云:“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是备 万理,含万德,藏万化,其本具无限势用的可能性,尚未显现以 前的状态。但此潜藏是为了显现而有的,故如无显现之一日,则 何能其潜藏不潜藏可言?《象》日:“潜藏勿用,阳在下。”初九在 卦之下,从其在下潜藏向上发泄,其“始”者象日: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壮”者象日: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其“究”者象日: “上九亢龙有悔。” 王弼注曰:“(九二)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日在田,德 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灲不彰,三则乾乾, 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九三)处下之极,居 上体之下,在不中之位,履重刚之险,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 也。下不在田,未可以宁其居也。纯修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修上 道则处下之礼旷。故终日乾乾,至于夕惕犹若厉也。居上不骄,在 238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下不忧,因时而惕,不失其几,虽危而劳,可以无咎。乾三以处 下卦之上,故免亢龙之悔……。(九四)去下体之极,居上体之 下,乾道革之时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履重刚之 险,而无定位所处。斯诚进退无常之时也近乎尊位欲进其道,迫 乎在下非跃所及,欲静其居,居非所安,持疑犹与,未敢决志,用 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应,不谬于果,故无咎也。(九五)不 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如俪?故日飞龙也,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 享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 宜乎。” 王弼对“上九亢龙有侮”句注,此与“初九潜龙勿用”句 一样,皆从《文言》之解。其言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 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又日“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盖上九对初九而言,六爻之最后上卦之最上。九五得中而盛,此 爻则过此得中之正位,故过而有悔也。夫乾元为万物之所资始,健 行不已,其德如是,故无亢可言,而其亢有悔者,乃指事物之生 灭程序与人事之兴亡盛衰而言。 凡是万事万物之起灭现象,可分始、壮、究三阶段而说。亢 者就是究。万千事物从始(潜)发展到壮(见、跃、飞)再到究 (亢)终点,则不得不毁灭。所谓毁灭,即是复始,回到生成以前, 由于大道不息,乃又复始运行,而新的循环机数又随之开展。故 《系辞》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之理就是健动而适时变 化之故。 今再就坤德成物之凝聚情形而言。《坤》卦亦如《乾》卦六爻 之运作。分别言之。 “初六履霜坚冰至。” 王注曰:“始于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 于卑弱而后积著者也。故取履箱以明其始,阳之为物,非基于始 以至于著者也。故以出处明之,则以初为潜。”此与潜龙之象可比。 239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就其坚冰至,有始可知,必有壮,如气渐凝为液体后凝成固体,无 形中渐至有形之说。夫生命冲动之发挥,不得不有资具,故阴之 凝聚乃若生命隐有鸽的。若无所凝聚而成形成体则生命冲动根本 为浮虚无据而无生命可言。一阴初动于下,其势将盛,且阴之性 为凝聚,故言凝聚之端,以霜喻阴之始凝,故《象》日“履霜坚 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坚冰至也。”坚冰喻阴之凝聚极盛者。如吾 人履霜而知其岁将坚冰之势来临是自然之法则矣。但,凡是万事 万物,其始端为重要,如始端善、纯、精而驯致其道则其结果自 然更见发扬光大。故见今日之某一结果,非其一朝一夕之故,其 由来者渐。《文言》日:“舍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 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其 此之谓欤!故明通事理者履霜就知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王注曰:“居中得正,极于地质,任其自然而物自生,不假脩营而 功自成。故不习焉而无不利。”六二之爻出于地上,且六二《坤》下 卦之中,此《坤》之盛,位皆中。如《乾》五得天之正位而飞至 天,龙飞云阔无涯之天而自由自在。牝马之驰骋得直、方、大的 大地旷野而得意。所以《坤》卦莫盛于六二之爻,恰巧与九五之 爻对应,龙在上马在下,龙得长天而飞翔自在,马得大地而驰骋 无碍。“习”守故之意,不习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 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二章)之意同,故任其自然而 物自生,不假脩营而功自成。盖顺承《乾》德新新故故创新不息 之变化而不执着于现成之义。喻以草木言,在地下之种子拆甲出 芽于地上,则日新不狃故习,日有所长,此皆《坤》德配《乾》德 之妙,故日“不习无不利,地道光。”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三之爻,处下卦之极,人卦之下,故不能作主,而是作从为务 240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 fineprint,com,cn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