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时举行第三次结集约在公元前250年,会后派 大德(佛家对年长德高僧人或佛、菩萨的敬称。梵 语为“婆檀陀”bhadanta)赴各国传教,前来中国 很有可能。 ·另外,也有认为宋玉《高唐赋》和《史记·始皇本 纪》中的“羡门”即沙门的,但因无译述学说传世, 无从确考
• 阿育王时举行第三次结集约在公元前250年,会后派 大德(佛家对年长德高僧人或佛、菩萨的敬称。梵 语为“婆檀陀”bhadanta)赴各国传教,前来中国 很有可能。 • 另外,也有认为宋玉《高唐赋》和《史记·始皇本 纪》中的“羡门”即沙门的,但因无译述学说传世, 无从确考
·史籍记载,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派遣使者 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 ·公元67年他们同两位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 法兰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了 一部分佛经,相传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 是《阿含经》的节要译本
• 史籍记载,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派遣使者 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 • 公元67年他们同两位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 法兰回到洛阳,带回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了 一部分佛经,相传就是现存的《四十二章经》, 是《阿含经》的节要译本
0 汉明帝在洛阳建造了中 国第一个佛教寺院,就 是今天还存在的白马寺 ·白马寺据说是以当时驮 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 名 中国古制白ww.ihemin.com
• 汉明帝在洛阳建造了中 国第一个佛教寺院,就 是今天还存在的白马寺 • 白马寺据说是以当时驮 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 名
·根据这个传说来看,佛教的传入中国虽不始于 汉明帝,而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得到了政府的 承认崇信,在中国初步建立了它的基础和规模, 可以说是始于汉明帝年代。 ·公元73年班超使西域,以后三十六国内属,西 域道路畅通 ·张衡78-139写的《西京赋》就提到“桑门即沙 门”,可见那时佛教僧徒的存在已开始成为引 起文人学士注意的社会现象了
• 根据这个传说来看,佛教的传入中国虽不始于 汉明帝,而佛教作为一个宗教,得到了政府的 承认崇信,在中国初步建立了它的基础和规模, 可以说是始于汉明帝年代。 • 公元73年班超使西域,以后三十六国内属,西 域道路畅通 • 张衡78-139写的《西京赋》就提到“桑门即沙 门”,可见那时佛教僧徒的存在已开始成为引 起文人学士注意的社会现象了
·佛教在中国的广大流行,开始于四世纪 ·当时中国僧界道安法师是一位重要人物 道安(312-385),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 者,今河北省冀州的一个读书人家里 ·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 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 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 “年十二出家”)
• 佛教在中国的广大流行,开始于四世纪 • 当时中国僧界道安法师是一位重要人物 • 道安(312-385),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 者,今河北省冀州的一个读书人家里 • 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 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 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 “年十二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