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选(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 比如鹰,比如高山,比如天空 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 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 成长 是必须仰望的 像纯洁、像崇高、像伟大 仰望纯洁,脱离庸俗;仰望崇高,拋却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 仰望使头颅更有分量 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这首小诗让你想到了什么?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 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 答:选( ) 七、(6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 比如鹰,比如高山,比如天空…… 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 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 成长 是必须仰望的 像纯洁、像崇高、像伟大…… 仰望纯洁,脱离庸俗;仰望崇高,抛却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 仰望使头颅更有分量 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 这首小诗让你想到了什么?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 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拟试题(二)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恬不知耻tia 拈轻怕重nin前倨后恭j徇私枉法xun B.怏怏不乐yang忍俊不禁jn天遂人愿sui如法炮制pao C.渎于职守du时乖命蹇jan矫揉造作jao差强人意cha D.忐忑不安te 咫尺天涯zhi 解甲归田xie养尊处优ch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的语言描写生动流畅,如同行云流水:人物刻画个性分明,栩栩如生,它真不愧为一本古典名著 B.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当时高考制度开始恢复,曾经甚嚣尘上的“读书无用论”已宣告彻底破产,校园内弥漫着勤学苦读的气氛 D.实现“人机对话”已是指日可待——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B.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C.朝鲜副外相朴吉渊9月28日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表演说称朝鲜是否弃核“取决于美国的(对朝)核政策。 D.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带着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B.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C.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D.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诗人谢无逸(属江西)《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大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就本不可 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 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 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 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 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丶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 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 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 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 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ξ 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 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ˆ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 家、释家、道家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艺术、类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 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其中蕴含着祖国医学的大量宝藏,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7 模拟试题(二)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恬.不知耻 tián 拈.轻怕重 niān 前倨.后恭 jù 徇.私枉法 xùn B. 怏.怏不乐 yàng 忍俊不禁.jīn 天遂.人愿 suí 如法炮.制 páo C. 渎.于职守 dú 时乖命蹇.jiǎn 矫.揉造作 jiāo 差.强人意 chā D. 忐忑.不安 tè 咫.尺天涯 zhǐ 解.甲归田 xiè 养尊处.优 chǔ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语言描写生动流畅,如同行云流水 ....;人物刻画个性分明,栩栩如生,它真不愧为一本古典名著。 B. 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C. 当时高考制度开始恢复,曾经甚嚣尘上 ....的“读书无用论”已宣告彻底破产,校园内弥漫着勤学苦读的气氛。 D. 实现“人机对话”已是指日可待 ....——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谁能否认中国没有进入国际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能力? B. 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C. 朝鲜副外相朴吉渊 9 月 28 日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表演说称朝鲜是否弃核“取决于美国的(对朝)核政策。” D.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带着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 发展。 4.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B. 电视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健将、商界名人等等。 C.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D. 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诗人谢无逸(属江西)《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大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就本不可 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 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 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 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 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 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 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 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 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 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 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 家、释家、道家十四类,涵盖了哲学、宗教、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艺术、类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 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 13000 余种,其中蕴含着祖国医学的大量宝藏,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 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国学中除了有小学、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包括 攻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历法、算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农学、水利工艺、建筑等实用技术科学的 内容。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 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 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这个概念有人认为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不可用。 狭义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教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科学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可以与文、史、哲并列。 D.广义的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学界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B.广义的国学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 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晢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史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 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 的新国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韩林,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 制诰。岀为號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 执论,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诡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 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 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岀伯献,臣不敢奉 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 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日: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 “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毎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 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 日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8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 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国学中除了有小学、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包括 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军事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历法、算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农学、水利、工艺、建筑等实用技术科学的 内容。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 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 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 下列有关“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学”这个概念有人认为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不可用。 B. 狭义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教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 C.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科学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可以与文、史、哲并列。 D. 广义的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6.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学界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B. 广义的国学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C.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 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D. 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7. 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史部。 B. 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 高,影响力更大。 C. 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 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 的新国学。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韩林,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 制诰。出为號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 执论,吏白恐尾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敞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诡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 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 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 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 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 “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 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 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室宅舆马僭法度僭:超越B.吏白恐尾宰相意尾:违反 C.帝不能夺夺:使…改变D.吾用休,社稷计耳计:计策 9.以下各级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休严肃正直、不求名利的一组是()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②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③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④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⑤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已而疏辄至 A.①②⑥ 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蒿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讠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l.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5分) 译文: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5分) 12.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常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什么思想?(4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孰能无惑? 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凇松间明月ˆ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 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 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再后来深入
9 8.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室宅舆马僭.法度 僭:超越 B. 吏白恐尾.宰相意 尾:违反 C. 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 D. 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9. 以下各级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休严肃正直、不求名利的一组是( ) ①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②嵩以休柔易,故荐之。 ③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④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 ⑤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⑥已而疏辄至。 A. 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③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 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虢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 韩休因萧蒿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 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 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5 分) 译文: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5 分) 译文: 12.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常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2)词的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什么思想?(4 分) 答: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 ,孰能无惑? , ,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2)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2 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 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 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的赞许。再后来深入
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 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ˆ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 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 ③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 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廷。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 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ν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 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拋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菱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干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 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毎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皇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 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 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 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 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 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ˆ是-种胸襟,新雨ˆ是一 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晩来ˆ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 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能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ˇ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 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舂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庯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 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4.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6分) 答 15.请简要说明画线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4分) (2)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2分) 请简要分析第4段语文表达的特点。(6分) 答 17.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精神的明月清泉”的理解。(4分) 、(15分) 18.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 。(只填序号)(4分)
10 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的((山 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 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谈笑古今。 ③真正进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 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 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 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 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皇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 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 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 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 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 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 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 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能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 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 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4. 请简要概括作者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6 分) 答: 15. 请简要说明画线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 分) (1)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4 分) 答: (2)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2 分) 答: 16. 请简要分析第 4 段语文表达的特点。(6 分) 答: 17.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精神的明月清泉”的理解。(4 分) 答: 六、(15 分) 18. 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