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眼眶( kuang)券商(quan) 狩猎(shou) 溘然长逝(ke) B.弭谤(mi 僧恶(zeng) 逮捕(dai) 瑕不掩瑜(yu) C.绮丽(qi) 市侩(kuai) 雪橇(qiao) 盛筵难再 (yan) D.荫庇(yin) 沏茶(qi) 脖颈(geng) 身陷囹圄(y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麋集 蛰伏 见风驶舵 成群结队 B.平添 赎职 秘而不宣 宁缺毋滥 C.荣膺 熨贴 激浊扬清 节外生枝 D.黏液 鬈发 前倨后恭 岌岌可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夜幕降临了,沱江依旧 地流淌。此时的凤凰城别有 番 份神秘,多了一份迷离,而江面上,那一盏盏被寄予了祝福和希望的河灯,默默 向远方。暮色中的凤凰,四处弥漫着古老而浪漫的气息,让人忘 了 今夕何夕。 A.哗哗韵味 汤 身处其间 B.悄 悄 滋味流亲临其境 C.静静风味 置身何处 D.快 乐 趣味飘时过境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来自驻鄂广空航空兵某师的两架伊尔-76运输机将赴南印度洋疑似发现马航 失联客机残骸的海域进行空中搜救、侦査取证,并为中国海上搜救舰船提供信息。 B.作为史上投资最大的一届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不仅是大国间“斗法”的舞台 更是各国体育健儿展示实力的竞技场 C.仅3月24日一天,上10万人进入武汉大学,东湖樱园也接待了近4万余 名游客,其中外地游客占据相当比例。 D.舆论普遍认为,米歇尔访华开展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将极 大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中有不少论述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如:“虽有天下易生之物 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则要求读书人敢疑善疑,独立思考问题 B.《雷雨》中,繁漪勉强喝了一口四凤端来的药,因为嫌苦,把碗摔在地上。 这时二少爷周冲冲进屋向母亲请安。他告诉母亲,自己爱上了年轻美丽的四凤, 并希望父亲能把他的教育费分一半给四凤上学。 C.国王想试探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请来一个剧团演岀。哈姆雷特借此修改了 剧情,把弑君篡位的情节编入进去,演给国王和王后看,自己从旁察言观色。国 王、王后果然心中有鬼,不等戏演完便匆匆退场,哈姆雷特据此证实了鬼魂的话, 决定替父报仇
湖北省天门市 2014 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眼眶(kuàng) 券商(quàn) 狩猎(shòu) 溘然长逝(kè) B.弭谤(mǐ) 憎恶(zèng) 逮捕(dài) 瑕不掩瑜(yú) C.绮丽(qǐ) 市侩(kuài) 雪橇(qiāo) 盛筵难再 (yàn) D.荫庇(yìn) 沏茶(qì) 脖颈(gěng) 身陷囹圄(y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麇集 蛰伏 见风驶舵 成群结队 B.平添 赎职 秘而不宣 宁缺毋滥 C.荣膺 熨贴 激浊扬清 节外生枝 D.黏液 鬈发 前倨后恭 岌岌可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夜幕降临了,沱江依旧 地流淌。此时的凤凰城别有一 番 ,多了一 份神秘,多了一份迷离,而江面上,那一盏盏被寄予了祝福和希望的河灯,默默 地 向远方。暮色中的凤凰,四处弥漫着古老而浪漫的气息,让人忘 了 ,今夕何夕。 A.哗哗 韵味 荡 身处其间 B. 悄 悄 滋味 流 亲临其境 C.静静 风味 漂 置身何处 D. 快 乐 趣味 飘 时过境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来自驻鄂广空航空兵某师的两架伊尔-76 运输机将赴南印度洋疑似发现马航 失联客机残骸的海域进行空中搜救、侦查取证,并为中国海上搜救舰船提供信息。 B. 作为史上投资最大的一届冬奥会,索契冬奥会不仅是大国间“斗法”的舞台, 更是各国体育健儿展示实力的竞技场。 C. 仅 3 月 24 日一天,上 10 万人进入武汉大学,东湖樱园也接待了近 4 万余 名游客,其中外地游客占据相当比例。 D. 舆论普遍认为,米歇尔访华开展了中美之间“夫人外交”的新风尚,将极 大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中有不少论述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如:“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 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尽信《书》则不 如无《书》”则要求读书人敢疑善疑,独立思考问题。 B.《雷雨》中,繁漪勉强喝了一口四凤端来的药,因为嫌苦,把碗摔在地上。 这时二少爷周冲冲进屋向母亲请安。他告诉母亲,自己爱上了年轻美丽的四凤, 并希望父亲能把他的教育费分一半给四凤上学。 C.国王想试探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请来一个剧团演出。哈姆雷特借此修改了 剧情,把弑君篡位的情节编入进去,演给国王和王后看,自己从旁察言观色。国 王、王后果然心中有鬼,不等戏演完便匆匆退场,哈姆雷特据此证实了鬼魂的话, 决定替父报仇
D.高尔基的《丹柯》所塑造的丹柯这一形象是人民英雄、杰出领袖的代表,他 具有人性的一面,又具有神性的一面。作者较多地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 辞手法,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关于大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 朱良志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 系,它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 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 放。工具的发达,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 的迷恋,却造成了对人自然真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 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就像在工具、理性发达的今天,人 们有一种“文明空荒感”一样。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让人从知识的跃跃 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回到深 心的体悟。 大巧若拙反对技术至上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人为世界立法。在人为世 界立法的关系中,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在人的知识谱系 中存在,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大巧若拙哲学,是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一一不是 人所给予的意义 大巧若拙,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秩序观,不是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 界,而是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 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 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 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 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这才是中国园林的 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 性;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 方传统的园林都强调外在整饬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 中国园林则重视无秩序的美丽,力求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 藏着深层的秩序。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把花 卉种得成行成列,这是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而中国园林强调的是“天然图画”。 中国园林是造“曲”的艺术,多用曲线而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亭翼然,小丘 耸然,加之以灌木丛生,绿草满径,云墙,回廊,潺潺的小溪,体现的、强调的 是野趣一一自然本来的趣味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 艺术是心灵的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 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举绳墨,按形涂抹,倾心雕刻,计妍媸,较工拙,这样 便会现笔墨之痕,难掩破碎之相,人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法度的奴隶、传统的 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了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 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
D.高尔基的《丹柯》所塑造的丹柯这一形象是人民英雄、杰出领袖的代表,他 具有人性的一面,又具有神性的一面。作者较多地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 辞手法,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关于大巧若拙美学观的若干思考 朱良志 大巧若拙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思考的中心问题是人工技巧和自然天全之间的关 系,它是中国哲学中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性观点。 在道家哲学看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性灵解 放。工具的发达,技巧的凝聚,技术方式的变革,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 的迷恋,却造成了对人自然真性的压抑。庄子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巧的过程, 但在这一过程中,人常常会忘记,巧只是工具上的便利,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 本的问题,物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就像在工具、理性发达的今天,人 们有一种“文明空荒感”一样。道家提倡大巧若拙哲学,就是让人从知识的跃跃 欲试回到天全的懵懂,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从外在感官的捕捉回到深 心的体悟。 大巧若拙反对技术至上的思想,其核心是反对人为世界立法。在人为世 界立法的关系中,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握有世界的解释权,世界在人的知识谱系 中存在,这是一种虚假的存在。大巧若拙哲学,是要还世界以真实意义——不是 人所给予的意义。 大巧若拙,作为中国美学的独特秩序观,不是依人的理性秩序去解释世 界,而是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如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世 界具有最美妙的秩序,人的一切努力就是悉心体会这样的秩序,去除心灵的黏滞, 去契合它。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 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工刻画痕迹,做得就像自然固有的一样,做得就像 没有做过一样,这就是天工。不是“人饰”,而是“天饰”,这才是中国园林的 立园之本。 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内隐的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 性;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密合成为造园的根本原则。西 方传统的园林都强调外在整饬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 中国园林则重视无秩序的美丽,力求体现大自然的内在节奏,表面上的无秩序隐 藏着深层的秩序。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把花 卉种得成行成列,这是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而中国园林强调的是“天然图画”。 中国园林是造“曲”的艺术,多用曲线而少用直线,一湾流水,小亭翼然,小丘 耸然,加之以灌木丛生,绿草满径,云墙,回廊,潺潺的小溪,体现的、强调的 是野趣——自然本来的趣味。 排斥技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是占主流的。在中国美学看来, 艺术是心灵的游戏,而不是技术,技术乃艺术创作之手段,但创作者不能成为技 术的奴隶,动辄操规矩,举绳墨,按形涂抹,倾心雕刻,计妍媸,较工拙,这样 便会现笔墨之痕,难掩破碎之相,人最终成为技巧的奴隶、法度的奴隶、传统的 奴隶。 中国美学中这悠长的反技巧传统,强化了美学中重体验的思想,但也造 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在绘画中,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已成风气,高明者自臻
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 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 (有删改) 6.下列关于“大巧若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大巧若拙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主要思考人工技巧和自 然天全之 间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它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了批判。 B.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反对技术至上,反对人为世界立法,主张还世界以真 实的意义 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 C.与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相呼应,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反对依人的理性 秩序去解 释世界,而主张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 D.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强化了美学中重心灵体验的思想,但也对诸如技术 功夫等过 度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西 方传统园林都 强调外在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 B.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中国园林则 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C.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是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得笔 直,把花卉种 得整齐,它们重视人工的作用而不太重视环境保护 D.中国园林虽然是人的创造,但却强调尽量隐藏人工的痕迹,体现自然本 来的面貌和趣 味,体现大自然内在的节奏和秩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给人的性灵带来解放 在工具 发达、技巧凝聚、技术方式变革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对人的自然真 性造 成了压抑。 B.庄子认为,人类在追求巧的过程中,常常忘记巧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 本的问题,物 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因此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 文 明空荒感”。 C.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它以契合世界固有的秩序为 最高技巧,而不 是夸耀人工之美胜过天然之美 D.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强调艺术是心灵的游戏,技术乃艺术创作 之手段,创作
高致,至其末流,则演变为胡乱涂鸦,以色貌色、以形写形之风全然抛弃,不从 功夫中进入,而一味等待着妙悟,阻碍了绘画艺术的正常发展。 (有删改) 6.下列关于“大巧若拙”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巧若拙思想属于道家思想,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主要思考人工技巧和自 然天全之 间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它较早对技术主义进行了批判。 B.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反对技术至上,反对人为世界立法,主张还世界以真 实的意义, 由欲望的追求返归性灵的恬淡。 C.与大巧若拙的哲学思想相呼应,大巧若拙作为一种美学观,反对依人的理性 秩序去解 释世界,而主张以天地的秩序为秩序。 D.大巧若拙的美学思想,强化了美学中重心灵体验的思想,但也对诸如技术、 功夫等过 度轻视,从而妨碍了艺术的正常发展。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传统园林有一个原则,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重人工,重理性。西 方传统园林都 强调外在的秩序,要求对称、整齐,符合其追求理性的趣味。 B.如果说西方传统园林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那么中国园林则 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合,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C.西方园林的创造方式是铲平山丘,排尽湖水,砍伐树木,把道路修得笔 直,把花卉种 得整齐,它们重视人工的作用而不太重视环境保护。 D.中国园林虽然是人的创造,但却强调尽量隐藏人工的痕迹,体现自然本 来的面貌和趣 味,体现大自然内在的节奏和秩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给人的性灵带来解放。 在工具 发达、技巧凝聚、技术方式变革基础上产生的对技术主义的迷恋,对人的自然真 性造 成了压抑。 B.庄子认为,人类在追求巧的过程中,常常忘记巧并不能解决人心灵中根 本的问题,物 质的巧并不能代替生命的体验,因此在工具、理性发达的社会里,人们会有一种 “文 明空荒感”。 C.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它以契合世界固有的秩序为 最高技巧,而不 是夸耀人工之美胜过天然之美。 D.中国传统美学排斥技术主义,强调艺术是心灵的游戏,技术乃艺术创作 之手段,创作
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种反技巧的传统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 影响。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君讳思,字希圣,青州人也。曾祖讳庭实,不仕。祖讳昂,赠尚书职方郎中。父 讳从化,尚书驾部员外郎,赠秘书少监。母河南县太君朱氏 君天禧四年举进士及第,为潍州司理参军、青州益都县主簿、开封府仓 曹参军,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再迁秘书丞、太常博士,通判阆州、权 知兴元府。景祜四年九月十七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四 君世以明经仕宦,至君,始为辞章举进士。官虽卑,事亲能尽其养,不 知其禄之薄也。退与妻子恶衣蔬食,无难色。为吏所至有能名。京东岁大饥,所 在盗贼起,独君所治益都无盜。而赈恤饥人,比他县尤多。安抚使以为言,诏书 褒美。在阆州,治嘉陵江石堤,民至今赖之 君为博士时,其弟愈犹为布衣。君尝叹曰:“吾年四十有七,始以进士 及第,今且老,吾志其衰矣。”顾其三子曰:“是必大吾门。”因独念其弟愈, 先君之所爱也,乃欲致其仕以冀一子恩,得以命其弟,顾贫,未能去禄什,每以 为恨。已而其子唐卿举进士第一,君闻之喜且泣曰:“吾志其就矣。”乃上书求 致仕,且欲官其弟愈,未及而卒。 君娶王氏,冯翊县君,后君二十二年以卒。子男三人:唐卿将作监丞, 通判陕州,唐辅孟州济源县尉,皆早卒;唐民,今为秘书丞。女二人,长适屯田 员外郎任沆,次早卒。孙男二人,日危行、果行;孙女二人,皆尚幼。君以子恩 赠尚书度支员外郎,夫人王氏亦以子恩封长寿县太君。以嘉祜四年十月十二日 葬君、夫人于青州益都县仁德乡之南原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祖讳庭实,不 仕 仕 做官 B.顾其三子日:“是必大吾门 顾:回头 看 C.吾志其就 就:靠近 D.长适屯田员外郎任 适:出嫁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思注重亲情的一组是(3分) ①官虽卑,事亲能尽其养②独君所治益都无盗,而赈恤饥人,比他县 尤多③治嘉陵江石堤,民至今赖之④乃欲致其仕以冀一子恩,得以命其 弟⑤乃上书求致仕,且欲官其弟愈⑥君以子恩赠尚书度支员外郎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祖父张庭实没有做过官,祖父张昂做过尚书职方郎中,张思的三个儿子个 个做过官,大女婿任沆也是一名官员
者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这种反技巧的传统既具有积极意义,也造成了一些负面 影响。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君讳思,字希圣,青州人也。曾祖讳庭实,不仕。祖讳昂,赠尚书职方郎中。父 讳从化,尚书驾部员外郎,赠秘书少监。母河南县太君朱氏。 君天禧四年举进士及第,为潍州司理参军、青州益都县主簿、开封府仓 曹参军,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再迁秘书丞、太常博士,通判阆州、权 知兴元府。景祜四年九月十七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四。 君世以明经仕宦,至君,始为辞章举进士。官虽卑,事亲能尽其养,不 知其禄之薄也。退与妻子恶衣蔬食,无难色。为吏所至有能名。京东岁大饥,所 在盗贼起,独君所治益都无盗。而赈恤饥人,比他县尤多。安抚使以为言,诏书 褒美。在阆州,治嘉陵江石堤,民至今赖之。 君为博士时,其弟愈犹为布衣。君尝叹曰:“吾年四十有七,始以进士 及第,今且老,吾志其衰矣。”顾其三子曰:“是必大吾门。”因独念其弟愈, 先君之所爱也,乃欲致其仕以冀一子恩,得以命其弟,顾贫,未能去禄仕,每以 为恨。已而其子唐卿举进士第一,君闻之喜且泣曰:“吾志其就矣。”乃上书求 致仕,且欲官其弟愈,未及而卒。 君娶王氏,冯翊县君,后君二十二年以卒。子男三人:唐卿将作监丞, 通判陕州,唐辅孟州济源县尉,皆早卒;唐民,今为秘书丞。女二人,长适屯田 员外郎任沆,次早卒。孙男二人,日危行、果行;孙女二人,皆尚幼。君以子恩 赠尚书度支员外郎,夫人王氏亦以子恩封长寿县太君。以嘉祜四年十月十二日, 葬君、夫人于青州益都县仁德乡之南原。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曾祖讳庭实,不 仕 仕: 做官 B.顾其三子日:“是必大吾门。” 顾:回头 看 C.吾志其就 矣 就:靠近 D.长适屯田员外郎任 沆 适:出嫁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思注重亲情的一组是(3 分) ①官虽卑,事亲能尽其养 ②独君所治益都无盗,而赈恤饥人,比他县 尤多 ③治嘉陵江石堤,民至今赖之 ④乃欲致其仕以冀一子恩,得以命其 弟 ⑤乃上书求致仕,且欲官其弟愈 ⑥君以子恩赠尚书度支员外郎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曾祖父张庭实没有做过官,祖父张昂做过尚书职方郎中,张思的三个儿子个 个做过官,大女婿任沆也是一名官员
B.京东有一年闹大饥荒,各处盗贼蜂起,唯独张思治理的益都没有盜贼,救济 抚恤饥民的数量,比其他各县都多 C.张思竭尽孝道,所到之处为官也有好名声;张思在天禧四年考中进士,他的 大儿子张唐卿也是进士出身。 D.张思曾经想辞官回乡,但因家境贫困,未能辞官。后来,他的儿子考中进士 后,张思便上书辞官,还未能实现,便去世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退与妻子恶衣蔬食,无难色。(3分) (2)安抚使以为言,诏书褒美。(3分) (3)顾贫,未能去禄仕,每以为恨。(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君(袁枚)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 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 皆遍。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致虚庵:书房名。②籯:竹笼。③明月:这里指珠。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2)本诗的颈联脍炙人口,被前人评述为“奇语”。你认为奇在哪里?(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 (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 门歌》) (3) ,浑欲不胜簪。(杜甫《秋兴八首》) (4)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 美人》)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 壁赋》) (8)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 遥游》)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历史的流沙 雷抒雁 ①北京三环路畔有一家书店,叫“知不足”。好名字!是要人去买书、 读书。读,然后知不足。古人的话大体是对的,不读书时,侃侃而论,似乎天文
B.京东有一年闹大饥荒,各处盗贼蜂起,唯独张思治理的益都没有盗贼,救济 抚恤饥民的数量,比其他各县都多。 C.张思竭尽孝道,所 到之处为官也有好名声;张思在天禧四年考中进士,他的 大儿子张唐卿也是进士出身。 D.张思曾经想辞官回乡,但因家境贫困,未能辞官。后来,他的儿子考中进士 后,张思便上书辞官,还未能实现,便去世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退与妻子恶衣蔬食,无难色。(3 分) (2)安抚使以为言,诏书褒美。(3 分) (3)顾贫,未能去禄仕,每以为恨。(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君(袁枚)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 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 皆遍。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①致虚庵:书房名。②籯:竹笼。③明月:这里指珠。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 分) (2)本诗的颈联脍炙人口,被前人评述为“奇语”。你认为奇在哪里?(4 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小题作答)(5 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 (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 门歌》) (3) ,浑欲不胜簪。(杜甫《秋兴八首》) (4)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 美人》)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 壁赋》) (8)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 遥游》)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历史的流沙 雷抒雁 ①北京三环路畔有一家书店,叫“知不足”。好名字!是要人去买书、 读书。读,然后知不足。古人的话大体是对的,不读书时,侃侃而论,似乎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