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 仙桃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潜江 高二语文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根基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灵魂虽然意象美学对中国文论影响深远, 但中国的古典小说似乎不太注意对这一美学精神的传承和使用,《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是重 视讲述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忽视情绪、意象、内心这类精神性的软性结构,基本在讲故事 的层面来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红楼梦》外在叙事形态遵循的是话本小说的套路,但内核 却是韵文美学理想的实践,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细节运用方面化用了意象美学的精髓 因而生发出小说的新气象 《红楼梦》的结构采用非线性化的方式,通过意象化方式来完成。一般说来,阅读长篇 小说需要从头按照顺序看起,因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不一样,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或人 生的—个横断面,通过这个横断面来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和历史的侧面,长篇小说则往往通过 时间的流逝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进程,因而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赞为“史诗"。 在叙述的层面上,长篇小说往往注重关联,故事情节的连续和人物命运的发展,是很多长篇 小说的基本结构。讲究情节的连贯、讲究故事的悬念,前后联系必须环环相扣,缺少某个环 节,可能就不知所云 《红楼梦》的结构可以说是反长篇小说的,至少是反话本小说结构的,虽然《红楼梦》 在外在的结构形态上运用的是传统章回体,但缺少传统话本小说的悬念感。《红楼梦》没有 选取历史上的大事件,主要展现贾府的日常生活,甚至家长里短,用今天的话说,属于“小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 二 语 文 本试题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根基,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灵魂。虽然意象美学对中国文论影响深远, 但中国的古典小说似乎不太注意对这一美学精神的传承和使用,《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是重 视讲述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忽视情绪、意象、内心这类精神性的软性结构,基本在讲故事 的层面来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红楼梦》外在叙事形态遵循的是话本小说的套路,但内核 却是韵文美学理想的实践,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细节运用方面化用了意象美学的精髓, 因而生发出小说的新气象。 《红楼梦》的结构采用非线性化的方式,通过意象化方式来完成。一般说来,阅读长篇 小说需要从头按照顺序看起,因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不一样,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或人 生的一个横断面,通过这个横断面来表现人物性格命运和历史的侧面,长篇小说则往往通过 时间的流逝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进程,因而优秀的长篇小说常常被称赞为“史诗”。 在叙述的层面上,长篇小说往往注重关联,故事情节的连续和人物命运的发展,是很多长篇 小说的基本结构。讲究情节的连贯、讲究故事的悬念,前后联系必须环环相扣,缺少某个环 节,可能就不知所云。 《红楼梦》的结构可以说是反长篇小说的,至少是反话本小说结构的,虽然《红楼梦》 在外在的结构形态上运用的是传统章回体,但缺少传统话本小说的悬念感。《红楼梦》没有 选取历史上的大事件,主要展现贾府的日常生活,甚至家长里短,用今天的话说,属于“小 天门 仙桃 潜江
叙事”的范畴。虽然有研究者说《红楼梦》是写四大家族兴衰的,但实际上正面写的也只是 贾家的兴衰,其他家族的兴衰几乎没有正面描写,都是在贾家的兴衰中侧面“带”出来的,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贾家衰败的几次重大变故,比如元春病逝,贾政被革职的 腐败案,也没有去正面写,只是写这种变故对贾府人物命运的影响。 《红楼梦》无疑是写兴衰的,而兴衰往往与时间的流动有关。《红楼梦》里确实写到很多 节令已经有硏究者对其中的民俗作了认真的硏究而且有些人物的生日也交代的清凊楚楚, 但是在具体到年份时,往往用“又一年"、“第二年”这样模糊的概念,已经有研究者发现, 主人公在年龄上出现讹错,比如贾宝玉和元春年龄的前后矛盾,黨玉到贾府之后的年龄停滞 等等,都说明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时间的意义。倒是高鹗在续作中反复明确地点明时间 的存在,因为高鹗认为“白茫茫大地好干净”的结局,必须借助时间才能完成。 高鹗只是按照—一般长篇小说的结构去从时间上理解兴衰违背了曹雪芹的以空间换时间 的初衷。也就是说《红楼梦》是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替代以往长篇小说常用的时间流逝的纵向 结构。通过那些实实在在的空间来结构小说,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亭台楼阁、斋庵院 轩,形成了小说的块状结构 (摘编自王干《红楼梦》的意象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象美学对中国文论影响深远,但《三国演义》采用重视讲述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 基本没有传承和使用这一美学精神。 B.长篇小说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进程。故事情节的连续和人物 命运的发展,是长篇小说的基本结构 C.《红楼梦》里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着重正面写贾家的兴衰,其他家族的兴 衰在贾家的兴衰中侧面“带”出来 D.曹雪芹通过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亭台楼阁等实实在在的空间形成小说的块状 结构,来替代必须借助时间才能完成的纵向结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忽视情绪、意象、内心这类精神性的软性结构,但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
叙事”的范畴。虽然有研究者说《红楼梦》是写四大家族兴衰的,但实际上正面写的也只是 贾家的兴衰,其他家族的兴衰几乎没有正面描写,都是在贾家的兴衰中侧面“带”出来的,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贾家衰败的几次重大变故,比如元春病逝,贾政被革职的 腐败案,也没有去正面写,只是写这种变故对贾府人物命运的影响。 《红楼梦》无疑是写兴衰的,而兴衰往往与时间的流动有关。《红楼梦》里确实写到很多 节令,已经有研究者对其中的民俗作了认真的研究。而且有些人物的生日也交代的清清楚楚, 但是在具体到年份时,往往用“又一年”、“第二年”这样模糊的概念,已经有研究者发现, 主人公在年龄上出现讹错,比如贾宝玉和元春年龄的前后矛盾,黛玉到贾府之后的年龄停滞 等等,都说明作者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时间的意义。倒是高鹗在续作中反复明确地点明时间 的存在,因为高鹗认为“白茫茫大地好干净”的结局,必须借助时间才能完成。 高鹗只是按照一般长篇小说的结构去从时间上理解兴衰,违背了曹雪芹的以空间换时间 的初衷。也就是说《红楼梦》是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替代以往长篇小说常用的时间流逝的纵向 结构。通过那些实实在在的空间来结构小说,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亭台楼阁、斋庵院 轩,形成了小说的块状结构。 (摘编自王干《红楼梦》的意象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意象美学对中国文论影响深远,但《三国演义》采用重视讲述故事情节的硬性结构, 基本没有传承和使用这一美学精神。 B. 长篇小说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进程。故事情节的连续和人物 命运的发展,是长篇小说的基本结构。 C.《红楼梦》里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着重正面写贾家的兴衰,其他家族的兴 衰在贾家的兴衰中侧面“带”出来。 D. 曹雪芹通过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亭台楼阁等实实在在的空间形成小说的块状 结构,来替代必须借助时间才能完成的纵向结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红楼梦》忽视情绪、意象、内心这类精神性的软性结构,但在小说结构、人物塑造
细节运用方面化用了意象美学的精髓。 B.《红楼梦》主要展现贾府的日常生活,甚至家长里短,而元春病逝,贾政被革职的腐 败案这些重大变故反而没有去正面写 C.《红楼梦》写的兴衰与时间流动的关系不大,比如贾宝玉和元春年龄的前后矛盾,黛 玉 到贾府之后的年龄停滞等等。 D.《红楼梦》的结构反长篇小说,以空间换时间,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替代以往长篇小 说常用的时间流逝的纵向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采用非线性化的的结构,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时间的意义。而高鹗不同,他 在续作中反复明确地点明时间的存在。 B.短篇小说往往通过生活或人生的横断面来表现历史的侧面,而不是历史的进程,因 而这类短篇小说不会被称赞为“史诗”。 C.《红楼梦》在外在的结构形态上运用的是传统章回体,但缺少传统话本小说的悬念感, 所以其结构是反长篇小说的。 D.高鹗理解的兴衰与曹雪芹不同,他按照一般长篇小说的结构,从时间的流逝来展现 人物的命运和家族兴衰的历史进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宝物 李聿钟 勤俭知道,那件被爷爷视作宝物的东西,如果向爷爷讨,爷爷是断然不会给他的 勤俭只有自己找,趁爷爷不在的时候,翻箱倒柜地找。每一个可以藏物的地方他都找遍 了 勤俭终于找着了:一个用红绸布包裹着的小木匣子里,它静静地躺着,上面还覆盖着一 层塑料纸。勤俭小心翼翼地将它揣进口袋,木匣子仍用红绸布包裹起来放回原处,然后松了 口气。有了这“宝物”,勤俭要去县里办一件大事。 第二天一清早,勤俭就揣着“宝物”上路了。到了县城,勤俭直奔县政府,他要找县 长。 警卫拦住了他,问他:你是什么人?认识县长
细节运用方面化用了意象美学的精髓。 B.《红楼梦》主要展现贾府的日常生活,甚至家长里短,而元春病逝,贾政被革职的腐 败案这些重大变故反而没有去正面写。 C.《红楼梦》写的兴衰与时间流动的关系不大,比如贾宝玉和元春年龄的前后矛盾,黛 玉 到贾府之后的年龄停滞等等。 D. 《红楼梦》的结构反长篇小说,以空间换时间,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替代以往长篇小 说常用的时间流逝的纵向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曹雪芹采用非线性化的的结构,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时间的意义。而高鹗不同,他 在续作中反复明确地点明时间的存在。 B. 短篇小说往往通过生活或人生的横断面来表现历史的侧面,而不是历史的进程,因 而这类短篇小说不会被称赞为“史诗”。 C.《红楼梦》在外在的结构形态上运用的是传统章回体,但缺少传统话本小说的悬念感, 所以其结构是反长篇小说的。 D. 高鹗理解的兴衰与曹雪芹不同,他按照一般长篇小说的结构,从时间的流逝来展现 人物的命运和家族兴衰的历史进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宝 物 李聿钟 勤俭知道,那件被爷爷视作宝物的东西,如果向爷爷讨,爷爷是断然不会给他的。 勤俭只有自己找,趁爷爷不在的时候,翻箱倒柜地找。每一个可以藏物的地方他都找遍 了。 勤俭终于找着了:一个用红绸布包裹着的小木匣子里,它静静地躺着,上面还覆盖着一 层塑料纸。勤俭小心翼翼地将它揣进口袋,木匣子仍用红绸布包裹起来放回原处,然后松了 口气。有了这“宝物”,勤俭要去县里办一件大事。 第二天一清早,勤俭就揣着“宝物”上路了。 到了县城,勤俭直奔县政府,他要找县 长。 警卫拦住了他,问他:你是什么人?认识县长?
勤俭说:不认识 不认识找什么县长?县长忙着呢,不是随便可以找的 勤俭说:我有要紧事,再忙也得找。 警卫瞪起了眼睛:走开,别在这儿瞎胡闹。 正嚷嚷间,门口走过一个穿白衬衣的人,见状,把勤俭叫进县政府大楼底层的-间小屋 子里,问他:找县长什么事,告诉我就可以了。 勤俭见此人和颜悦色,挺有涵养的样子,估摸是个不小的官,就放胆说:县长欠帐 白衬衣笑着问:他什么时候欠下了你什么? 勤俭说:我有县长亲手写的欠条。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只大纸袋来。 纸袋里有一沓欠条,估计有八九张,写欠条的叫秦福,是本县解放后第一任县长。 原来,秦福解放前夕在这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常在一个叫石明山的人家吃、住,还跟石 明山借了几十斗粮食。解放后,秦福当了县长,后来调走了。而石明山从未拿这些欠条找人 民政府兑现,却把它们当作宝物珍藏了起来,从不示人。这石明山,就是勤俭的爷爷。 白衬衣看了看后说:你今天就为了这些欠条而来 勤俭说:不知人民政府认不认帐。 白衬衣说:废话,当然认帐 勤俭说:我爷爷借给秦福的粮食,即使利滚利,也值不了多少。但那时借粮食给共产党 是要杀头的,这样的情义怎么计算呢? 白衬衣说: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革命的成功。今天的经济建设仍然如此。我们 的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 勤俭说:就是有人忘记了 勤俭见白衬衣专注着听他说,便谈起了乡里村里的一些情况。说有些干部乱集资、乱摊 派,事事向农民伸手,农民负担太重等等。 白衬衣的表情严峻起来。 这天下午,勤俭是被一辆小车送回村的 坐在车上,勤俭兴奋异常。回到村里,他有那么多的话要告诉大家他今天不仅见着了
勤俭说:不认识。 不认识找什么县长?县长忙着呢,不是随便可以找的。 勤俭说:我有要紧事,再忙也得找。 警卫瞪起了眼睛:走开,别在这儿瞎胡闹。 正嚷嚷间,门口走过一个穿白衬衣的人,见状,把勤俭叫进县政府大楼底层的一间小屋 子里,问他:找县长什么事,告诉我就可以了。 勤俭见此人和颜悦色,挺有涵养的样子,估摸是个不小的官,就放胆说:县长欠帐。 白衬衣笑着问:他什么时候欠下了你什么? 勤俭说:我有县长亲手写的欠条。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只大纸袋来。 纸袋里有一沓欠条,估计有八九张,写欠条的叫秦福,是本县解放后第一任县长。 原来,秦福解放前夕在这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常在一个叫石明山的人家吃、住,还跟石 明山借了几十斗粮食。解放后,秦福当了县长,后来调走了。而石明山从未拿这些欠条找人 民政府兑现,却把它们当作宝物珍藏了起来,从不示人。这石明山,就是勤俭的爷爷。 白衬衣看了看后说:你今天就为了这些欠条而来? 勤俭说:不知人民政府认不认帐。 白衬衣说:废话,当然认帐。 勤俭说:我爷爷借给秦福的粮食,即使利滚利,也值不了多少。但那时借粮食给共产党 是要杀头的,这样的情义怎么计算呢? 白衬衣说: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革命的成功。今天的经济建设仍然如此。我们 的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 勤俭说:就是有人忘记了。 勤俭见白衬衣专注着听他说,便谈起了乡里村里的一些情况。说有些干部乱集资、乱摊 派,事事向农民伸手,农民负担太重等等。 白衬衣的表情严峻起来。 这天下午,勤俭是被一辆小车送回村的。 坐在车上,勤俭兴奋异常。回到村里,他有那么多的话要告诉大家:他今天不仅见着了
县长(他的眼光不错,那个穿白衬衣的就是县长),跟县长谈了话,而且县长还请他吃了饭, 还派小车送他 勤俭还要告诉大家,他向县长反映的那些情况,县长很重视,都在笔记本上——记了下 来,并且决定立即召开—个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解决的方法。 车驶到村口,勤俭下了车,立即被村里人围了起来。有人还上前摸摸捏捏,仿佛不信 眼前站着的真是勤俭… 勤俭向大家讲述着自己去见县长的经历,回答着大家的询问。正说得兴起,勤俭的爷爷 来到了跟前,一声喝:小子,我那匣子里的东西你拿了? 勤俭说:在我这儿呢。幸亏有了它,不然,恐怕县长不会听我的。 没等勤俭把话说完,爷爷已经举起拐杖朝他揍来。但拐杖还没落到勤俭的身上,爷爷已 经颓然倒地。 勤俭的爷爷没有再站立起来。临终前他指着木匣子对勤俭说:那里面装着的宝物,你不 该拿去卖弄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一开始,勤俭遇到的警卫态度恶劣,而后来真正的县长却和蔼可亲,作者用这种对 比的写法,表现百姓地位之卑微 B.勤俭遇到县长时,并不敢肯定其身份,作者一直用“白衬衣”来指代他,更形象生动 地刻画了一个心系百姓的正直父母官形象 C.勤俭回村后,百姓都不相信他竟然坐着县长的车回来,这体现了村民们自轻自贱的奴 性 D.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叫勤俭,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爷爷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现出作 品对官员坚持勤俭廉政作风的美好希冀。 小说的开头开门见山,点出宝物在爷爷心中的分量,同时也设置了悬念,让读者好奇 这个宝贝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勤俭的形象特点。(4分)
县长(他的眼光不错,那个穿白衬衣的就是县长),跟县长谈了话,而且县长还请他吃了饭, 还派小车送他…… 勤俭还要告诉大家,他向县长反映的那些情况,县长很重视,都在笔记本上一一记了下 来,并且决定立即召开一个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解决的方法。 小车驶到村口,勤俭下了车,立即被村里人围了起来。有人还上前摸摸捏捏,仿佛不信 眼前站着的真是勤俭…… 勤俭向大家讲述着自己去见县长的经历,回答着大家的询问。正说得兴起,勤俭的爷爷 来到了跟前,一声喝:小子,我那匣子里的东西你拿了? 勤俭说:在我这儿呢。幸亏有了它,不然,恐怕县长不会听我的。 没等勤俭把话说完,爷爷已经举起拐杖朝他揍来。但拐杖还没落到勤俭的身上,爷爷已 经颓然倒地。 勤俭的爷爷没有再站立起来。临终前他指着木匣子对勤俭说:那里面装着的宝物,你不 该拿去卖弄……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一开始,勤俭遇到的警卫态度恶劣,而后来真正的县长却和蔼可亲,作者用这种对 比的写法,表现百姓地位之卑微。 B.勤俭遇到县长时,并不敢肯定其身份,作者一直用“白衬衣”来指代他,更形象生动 地刻画了一个心系百姓的正直父母官形象。 C.勤俭回村后,百姓都不相信他竟然坐着县长的车回来,这体现了村民们自轻自贱的奴 性。 D.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叫勤俭,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爷爷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现出作 品对官员坚持勤俭廉政作风的美好希冀。 E.小说的开头开门见山,点出宝物在爷爷心中的分量,同时也设置了悬念,让读者好奇 这个宝贝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勤俭的形象特点。(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