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指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3、储备受体(sparerecepter):配体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时尚未被占领的受体。4、解离常数(kD):和亲和力一样,反应配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5、亲和力指数(PD2):产生50%Emax时激动药浓度的负对数。6、拮抗参数(PA2):能使产生50%Emax的激动药剂量增加一倍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三)三种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1、竞争性拮抗药:1)阈剂量增加2)量效曲线平行右移3)Emax不变。2、非竞争性拮抗药:1)阈剂量增加2)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3)Emax变小。3、部分拮抗药:1)阅剂量减小2)在达部分拮抗药的Emax之前,与激动药协同,曲线左上移位:在达部分拮抗药的Emax之后,与激动药拮抗,曲线右移位3)Emax不变。(四)三种学说(受体占领、二态模型、速率学说)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与受体结合,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强弱与结合的受体数目成正比,当所有受体被占领则达最大效应。E/Emax=LR/TR=[D]/Kp+[D](LR:结合受体TR:总受体[D]:激动药浓度KD:解离常数)(五)受体调节1、受体增敏(receptorhypersensitization):长期使用拮抗剂使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增加。2、受体脱敏(receptordesensitization):长期使用激动剂使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降低。若受体增敏和脱敏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则分别称之为受体上调和下调。(六)第二信使(secondarymessenger):能把激素或神经递质的信息传到细胞内,并引起相应生理效应。1、G蛋白2、cAMP3、cGMP4、IP35、Ca2+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个体差异(interindividualvariation):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个体产生血药浓度不同,相同的血药浓度在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效应,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性不同称个体差异。(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不同。)一、药物方面的影响(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二)药物的相互作用(druginteraction)1、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直接配伍发生理化反应而影响疗效或毒性反应。2、药动学方面(1)影响药物的吸收(2)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3)影响药物代谢(4)影响药物排泄。3、药效学方面(1)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用药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有相加、增强、增敏。(2)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的效果小于单用效果之和。有竞争性(药理性拮抗)、生理性、生化性、化学性拮抗。二、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二)性别。(三)遗传因素。1、遗传多态性(geneticpolymorphism)2、药物反应种族差异(racialdifferencesindrugresponse)(四)特异质反应。6
6 2、 (intrinsic activity):指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3、 (spare recepter):配体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时尚未被占领的受体。 4、解离常数(kD):和亲和力一样,反应配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5、亲和力指数(PD2):产生 50%Emax 时激动药浓度的负对数。 6、拮抗参数(PA2):能使产生 50%Emax 的激动药剂量增加一倍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三)三种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 1、 :1)阈剂量增加 2)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3)Emax 不变。 2、 :1)阈剂量增加 2)量效曲线非平行右移 3)Emax 变小。 3、 :1)阈剂量减小 2)在达部分拮抗药的 Emax 之前,与激动药协同,曲线左 上移位;在达部分拮抗药的 Emax 之后,与激动药拮抗,曲线右移位 3)Emax 不变。 (四)三种学说(受体占领、二态模型、速率学说) (occupation theory): 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与受体结合,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强弱与结合的受体数 目成正比,当所有受体被占领则达最大效应。 E/Emax=LR/TR=[D]/KD+[D](LR:结合受体 TR:总受体[D]:激动药浓度 KD:解离常数) (五)受体调节 1、受体增敏(receptor hypersensitization):长期使用拮抗剂使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增加。 2、受体脱敏(receptor desensitization):长期使用激动剂使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降低。 若受体增敏和脱敏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则分别称之为 和 (六)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能把激素或神经递质的信息传到细胞内,并引起相应生理效应。的细胞内的某 1、G 蛋白 2、cAMP 3、cGMP 4、IP3 5、Ca2+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个体产生血药浓度不同,相 同的血药浓度在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效应,这种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性不同称个体差异。 ( ) 一、药物方面的影响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二)药物的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1、 :药物在体外直接配伍发生理化反应而影响疗效或毒性反应。 2、药动学方面 (1)影响药物的吸收(2)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3)影响药物代谢(4)影响药物排泄。 3、药效学方面 (1) (synergism): 联合用药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 有相加、增强、增敏。 (2) (antagonism):联合用药的效果小于单用效果之和。 有竞争性(药理性拮抗)、生理性、生化性、化学性拮抗。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 (二)性别。 (三)遗传因素。 1、遗传多态性 (genetic polymorphism) 2、药物反应种族差异(racial differences in drug response) (四)特异质反应
(五)疾病状态(肝、肾功能不全)。(六)心理因素一安慰剂(placebo):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七)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1、耐受性(tolerance):反复用药导致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2、耐药性(drugresistance):反复用药导致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现象。3、依赖性(dependence):长期用药导致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需求。可分为生理依赖性(驱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习惯性)。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述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1、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一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1)交感神经(2)副交感神经2、运动神经(主要支配骨骼肌)。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1、突触前膜2、突触间隙3、突出后膜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1、主要递质:Z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A)2、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1)胆碱能神经。(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绝大多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3、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与消除。(1)去甲肾上腺素:(2)乙酰胆碱四、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一)胆碱受体1、M胆碱受体MiR:主要分布在自主神经节、胃壁细胞、CNS。M2R:主要分布在心脏、神经末梢、突触前膜、CNS。M,R:主要分布在外分泌腺、平滑肌、血管内皮、CNS。M4R:主要分布在外分泌腺、平滑肌、CNS。MsR:主要分布在CNS。M样作用:M受体激动以后产生的效应,如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心脏抑制等。2、N胆碱受体:NiR:主要分布在神经节、肾上腺髓质。N2R: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N样作用:N受体激动以后的效应,如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兴奋、骨骼肌兴奋收缩等。(二)肾上腺素受体1、α受体αiR: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内脏血管、虹膜辐射肌、小汗腺。a2R:主要分布在NA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2、β受体βR:主要分布在心脏、肾小球旁细胞上。β2R: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脉血管、NA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β3R: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三)多巴胺受体DiR:主要分布在冠脉、肠系膜血管、肾动脉。7
7 (五)疾病状态(肝、肾功能不全)。 (六)心理因素— (placebo):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 (七)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1 (tolerance):反复用药导致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 2 (drug resistance):反复用药导致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现象。 3、依赖性(dependence):长期用药导致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需求。 可分为生理依赖性(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习惯性)。 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1、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1)交感神经(2)副交感神经 2、运动神经(主要支配骨骼肌)。 二、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1、突触前膜 2、突触间隙 3、突出后膜 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1、主要递质: (ACh)和 (NA) 2、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1)胆碱能神经。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3、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与消除。 (1)去甲肾上腺素; (2)乙酰胆碱 四、 (一) 1、M M1R:主要分布在自主神经节、胃壁细胞、CNS。 M2R:主要分布在心脏、神经末梢、突触前膜、CNS。 M3R:主要分布在外分泌腺、平滑肌、血管内皮、CNS。 M4R:主要分布在外分泌腺、平滑肌、CNS。 M5R:主要分布在 CNS。 M :M 受体激动以后产生的效应,如瞳孔缩小、腺体分泌增加、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心脏抑制等。 2、N N1R:主要分布在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2R: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 N 样作用:N 受体激动以后的效应,如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兴奋、骨骼肌兴奋收缩等。 (二) 1、 α1R: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血管、内脏血管、虹膜辐射肌、小汗腺。 α2R:主要分布在 NA 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 2、 β1R:主要分布在心脏、肾小球旁细胞上。 β2R: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冠脉血管、NA 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上。 β3R: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 (三) D1R:主要分布在冠脉、肠系膜血管、肾动脉
D2R:主要分布在中枢黑质-文状体通路、中脑-皮质通路、中脑-边缘叶、结节-漏斗。(四)突触前膜受体一一a2R、β2R、MiR、NiR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增加时,激动a2R负反馈使NA释放减少。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减少时,激动βR正反馈使NA释放增加。(五)受体共存现象与优势受体置肠道平滑肌、腺体、血管和肝细胞等组织有、β及M受体共存,但有主次之分,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称优势受体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一)作用于受体(二)影响递质1、影响递质的释放2、影响递质的贮存与转运3、影响递质的转化六、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拟似药拮抗药1、胆碱受体激动药1、胆碱受体阻断药(1)M,N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1)M受体阻断药(2)M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①非选性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②M1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3)N受体激动药:烟碱③M2受体阻断药:戈拉碘胺M3受体阻断药:hexahydrosiladifenidol2、抗AchE药:新斯的明2、AchE复活药:解磷定3、肾上腺受体激动药3、肾上腺受体阻断药(1)a受体激动药(1)a受体阻断药①ala2受体激动药:NA①a1a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②a1受体激动药:新福林②a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③a2受体激动药:可乐定③a2受体阻断药:育亨宾(2)BR阻断药(2)a、B受体激动药:AD①B1、B2R阻断药:普萘洛尔(3)B受体激动药①B1、B2受体激动药:ISOP②BR阻断药:阿替洛尔③B2R阻断药:布他沙明②B1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③B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3)a1a2BB2阻断药:拉贝洛尔4、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胍乙啶)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能与胆碱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可分为:1、M、N胆碱受体激动药。2、M胆碱受体激动药。3、N胆碱受体激动药。第一节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匹鲁卡品)【药理作用】能选择性激动MR,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作用最明显。缩瞳-.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调节挛--近视(副作用)。腺体汗腺、睡液腺分泌(副作用)。8
8 D2R:主要分布在中枢黑质-文状体通路、中脑-皮质通路、中脑-边缘叶、结节-漏斗。 (四) ——α2R、β2R、M1R、 N1R 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增加时,激动α2R 负反馈使 NA 释放减少。 当突触间隙的递质含量减少时,激动β2R 正反馈使 NA 释放增加。 (五)受体共存现象与优势受体 胃肠道平滑肌、腺体、血管和肝细胞等组织有α、β及 M 受体共存,但有主次之分,其 中占主导地位的称 。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一)作用于受体 (二)影响递质 1、影响递质的释放 2、影响递质的贮存与转运 3、影响递质的转化 六、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拟 似 药 拮 抗 药 1、胆碱受体激动药 1、胆碱受体阻断药 (1)M,N 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 (1) M 受体阻断药 (2)M 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① 非选性 M 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3) N 受体激动药:烟碱 ② M1 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③ M2 受体阻断药:戈拉碘胺 ④ M3 受体阻断药:hexahydrosiladifenidol 2、抗 AchE 药:新斯的明 2、AchE 复活药:解磷定 3、肾上腺受体激动药 3、肾上腺受体阻断药 (1) a受体激动药 (1) a受体阻断药 ① a 1 a 2 受体激动药:NA ① a 1 a 2 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 ② a 1 受体激动药:新福林 ② a 1 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③ a 2 受体激动药:可乐定 ③ a 2 受体阻断药:育亨宾 (2) a 、ß 受体激动药:AD (2) ßR 阻断药 (3) ß 受体激动药 ① ß1、ß2R 阻断药: 普萘洛尔 ① ß1、ß2 受体激动药:ISOP ② ß1 R 阻断药:阿替洛尔 ② ß1 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③ ß2 R 阻断药:布他沙明 ③ ß2 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 (3) a 1 a 2 ß1ß2 阻断药:拉贝洛尔 4、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胍乙啶) 能与胆碱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可分为: 1、M、N胆碱受体激动药。 2、M胆碱受体激动药。 3、N胆碱受体激动药。 (pilocarpine,匹鲁卡品) 【药理作用】 能选择性激动MR,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作用最明显。 缩 瞳- 治疗虹膜睫状体炎。 降低眼内压- 治疗青光眼。 调节痉挛- 近视(副作用)。 腺 体- 汗腺、唾液腺分泌(副作用)
【临床应用】1、青光眼。2、虹膜睫状体炎。3、抗胆碱药物过量解救。第二节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nicotine,尼古丁)作用于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对神经节具有双向作用。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抗AChE药的一般特性眼:瞳孔括约肌收缩--缩瞳。促进房水回流,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睫状肌收缩-调节控挛(近视)--不良反应。胃肠平滑肌:胃肠端动胃酸分泌-治腹气胀。泌尿道平滑肌: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治疗尿潴留。骨骼肌神经接头:骨骼肌收缩---治重症肌无力。腺体:支气管腺体、汗腺、睡液腺,消化腺等分泌1。【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2、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3、青光眼。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时解毒(常用药物: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加兰他敏)。6、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治疗药物:donepezil,rivastigmine)【不良反应】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支气管哮喘。新斯的明(neostigmine)(1)对腺体、眼、心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2)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兴奋作用:(3)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原因:a、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发挥作用:b、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2R;c、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主要用于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非去极化肌松药过量。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依色林eserine)药理作用与新斯的明相似,结构属叔胺类,故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明显。主要用于青光眼,作用较新斯的明强而持久。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与新斯的明作用类似,起效慢而维持时间长,应用及不良反应与新斯的明类似。依酚氯铵(edrophoniumchloride,滕喜龙)抗胆碱酯酶作用弱,对骨骼肌作用较强,起效快而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诊断肌无力。安贝氯铵(ambenoniumchloride)作用类似于新斯的明,但较持久。主要治重症肌无力。加兰他敏(galanthamine)作用类似新斯的明,用于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中毒。地美溴铵(demecariumbromide)对胆碱酯酶抑制时间较长,主要用于青光眼的治疗。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敌百虫(dipterex)、乐果(rogor)、马拉硫磷(malathion)、敌敌畏(DDVP)、内吸磷(systoxE1059)、对硫磷(parathion605)、沙林(sarin)、梭曼(soman)、塔崩(tabun)等。9
9 【临床应用】 1、青光眼。2、虹膜睫状体炎。3、抗胆碱药物过量解救。 N (nicotine,尼古丁) 作用于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对神经节具有双向作用。 一、易逆性抗 AChE 药的一般特性 :瞳孔括约肌收缩-缩瞳。 促进房水回流,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 睫状肌收缩- 调节痉挛(近视)-不良反应。 :胃肠蠕动↑,胃酸分泌↑-治腹气胀。 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括约肌松弛-治疗尿潴留。 骨骼肌收缩-治重症肌无力。 支气管腺体、汗腺、唾液腺,消化腺等分泌↑。 【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 2、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3、青光眼。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5、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时解毒(常用药物:新斯的明、依酚氯铵、加兰他敏)。 6、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治疗药物:donepezil,rivastigmine) 【不良反应】 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支气管哮喘。 (neostigmine) ⑴ 对腺体、眼、心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 ⑵ 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有较强兴奋作用; ⑶ 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 :a、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发挥作用;b、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 N2R; c、促进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physostigmine,依色林 eserine) 药理作用与新斯的明相似,结构属叔胺类,故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明显。主要用 于青光眼,作用较新斯的明强而持久。 (pyridostigmine) 与新斯的明作用类似,起效慢而维持时间长,应用及不良反应与新斯的明类似。 (edrophonium chloride,滕喜龙) 抗胆碱酯酶作用弱,对骨骼肌作用较强,起效快而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诊断肌无力。 (ambenonium chloride) 作用类似于新斯的明,但较持久。主要治重症肌无力。 (galanthamine) 作用类似新斯的明,用于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及竞争性神经肌肉阻滞药过量中毒。 (demecarium bromide) 对胆碱酯酶抑制时间较长,主要用于青光眼的治疗。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敌百虫(dipterex)、乐果(rogor)、马拉硫磷(malathion)、敌敌畏(DDVP)、内吸磷(systox E1059)、对硫磷(parathion,605)、沙林(sarin)、梭曼(soman)、塔崩(tabun)等
【药动学】有机磷酸酯类易挥发,脂溶性高,可经以下途径吸收进入体内:1、呼吸道2、消化道3、皮肤粘膜。【中毒机制】有机磷酸脂+AchE一磷酰化AchE一酶失活一ACh堆积,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中毒症状】1、轻度中毒,以M样症状为主。2、中毒中毒,M样+N样症状。3、重度中毒,M样+N样+CNS。【中毒诊断及救治】1、诊断。2、预防为主。3、急性中毒的治疗。1)人毒分离。2)及时、足量、反复、交替使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药。3)其他措施:如气管吸引、人工呼吸、吸氧、地西洋抗惊厥等。3、慢性中毒;劳动保护,定期检查。【注意事项】1、使用阿托品解救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注意用药剂量“阿托品化”即可,以免过量中毒:(1)孔较前散大:(2)颜面潮红:(3)肺部罗音减少:(4)口干、皮肤干燥:(5)心率加快。2、监测胆碱酯酶活性,防止解磷定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达60%即可考虑停用解磷定。三、胆碱酯酶复活药一一解磷定(pralidoximeiodide)、氯磷定(pralidoximechloride)1、解毒原理(①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结合,释放胆碱酯酶;②直接与血液游离有机磷结合)。2、解毒特点(半衰期短,需反复用药)。3、解救效果:(1)对内吸磷、马拉硫磷、对硫磷中毒疗效好。(2)对敌百虫、敌敌畏中毒疗效稍差。(3)对乐果中毒无效。第八章M胆碱受体阻断药一、M受体阻断药(一)阿托品(atropine)【药理作用】1、抑制腺体分泌(汗腺、泪腺、睡液腺、支气管腺、消化腺分泌减少)。2、眼(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3、松弛内脏平滑肌(对轻奎、收缩的平滑肌松弛效果最好)。4、心脏1)心率:小剂量心率减慢,大剂量加快。2)房室传导:加快房室传导速度。5、血管与血压:大剂量扩张微循环血管,血压降低。6、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可出现中枢兴奋的表现。【临床应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内脏绞痛,胆绞痛、肾绞痛必须合用吗啡类药物)。2、抑制腺体分泌(麻醉前给药、盗汗、小而流涎)。3、眼科(1、虹膜睫状体炎2、检查眼底3、验光配镜)。10
10 【药动学】 有机磷酸酯类易挥发,脂溶性高,可经以下途径吸收进入体内: 1、呼吸道 2、消化道 3、皮肤粘膜。 【中毒机制】 有机磷酸脂+AchE—磷酰化 AchE—酶失活—ACh 堆积,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以 M 样症状为主。 2、中毒中毒,M 样+N 样症状。 3、重度中毒,M 样+N 样+CNS。 【中毒诊断及救治】 1、诊断。 2、预防为主。 3、急性中毒的治疗。 1)人毒分离。 2)及时、足量、反复、交替使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3)其他措施:如气管吸引、人工呼吸、吸氧、地西泮抗惊厥等。 3、慢性中毒;劳动保护,定期检查。 【注意事项】 1、使用阿托品解救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注意用药剂量“阿托品化”即可,以免过量中毒: (1)孔较前散大; (2)颜面潮红; (3)肺部罗音减少; (4)口干、皮肤干燥; (5)心率加快。 2、监测胆碱酯酶活性,防止解磷定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达 60%即可考虑停用解磷定。 三、胆碱酯酶复活药—— (pralidoxime iodide)、 (pralidoxime chloride) 1、解毒原理(①与磷酰化胆碱酯酶结合,释放胆碱酯酶;②直接与血液游离有机磷结合)。 2、解毒特点(半衰期短,需反复用药)。 3、解救效果: ⑴ 对内吸磷、马拉硫磷、对硫磷中毒疗效好。 ⑵ 对敌百虫、敌敌畏中毒疗效稍差。 ⑶ 对乐果中毒无效。 M 一、M 受体阻断药 (一) (atropine) 【药理作用】 1、抑制腺体分泌(汗腺、泪腺、唾液腺、支气管腺、消化腺分泌减少)。 2、眼(散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3、松弛内脏平滑肌(对痉挛、收缩的平滑肌松弛效果最好)。 4、心脏 1) :小剂量心率减慢,大剂量加快。 2)房室传导:加快房室传导速度。 5、血管与血压:大剂量扩张微循环血管,血压降低。 6、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可出现中枢兴奋的表现。 【临床应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内脏绞痛,胆绞痛、肾绞痛必须合用吗啡类药物)。 2、抑制腺体分泌(麻醉前给药、盗汗、小而流涎)。 3、眼科(1、虹膜睫状体炎 2、检查眼底 3、验光配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