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d 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U2= 3.0×10-2 特别提醒 m/s= △t2 0.11 因为人们经常在地面上活动,所以习惯选 0.27m/s。 地面为参考系来描述运动,但这样会始终通过“地面观察 【跟踪训练1】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用照相机每隔 者”这个“中介者”的眼睛和大脑去观察和思考,有时会把 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 问题复杂化,而如果抛开这个“中介者”,选择研究对象中 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的一个为参考系,然后去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反而会化 m/s:C点的瞬时速度为 m/s:在整个运 繁为简。 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跟踪训练2】某商场内由底层到二楼有一个电动扶 梯以恒定的速度在运行着,某人在电动扶梯上以一不变的速 率由底层走到二楼的过程中数得扶梯有N,级,用相对电梯 同样的速率由二楼走到底层的过程中数得扶梯有N2级,则 电动扶梯停止不动时,从底层至二楼之间可以看到的扶梯级 答案0.30.10.12大 数N为( A.N+N2 B.N2-N1 解析由题图知A与D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点 运动到D点的时间tD=3X0.1s=0.3s C.NI+N: 2 D.2NN, N1+N2 由题图可知,A与D间的距离sD=3cm,则平均速度 答案D u=5、3 t0-0.3cm/s=10cm/s=0.1m/s 解析设1为人的速度,2为电梯的速度,电梯总级数 C点的速度可由B、D间的平均速度代替,B、D间的位 为N,自动扶梯每级长度为l。 移sm=xD-xB=(3.00-0.65)X10-2m=2.35X10-2m, 设上楼时用时为,上楼时以电梯为参考系有 所以C点的瞬时速度为0=迎=235X10 0.2 m/s= h=Nil v1 0.12m/s 以地面为参考系有t1= NI 题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t相等,由图可知, v1十U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相邻小球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 下楼时用时为?,下楼时以电梯为参考系有2=N 1 =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以地面为参考系有红一-2 NI 专题二巧选参考系解题 2N1N2 运动学问题的研究必须选取参考系,而参考系的选取原 联立解得N=N,十N2° 则上是任意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取地面或相对地 专题三估算题的求解 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在研究有相对运动的两个以上物 物理估算题,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 体间的运动时,如果能够巧妙地选取另一相对运动的物体作 物理方法或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 为参考系,那将会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从而达到化难为易、事 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合理的推算。 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例题3】下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射过扑 【典型例题2】一列长为1的队伍,行进速度为1,通 克牌的照片,已知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大约为6.25× 信员从队伍尾以速度2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2返回队 10一5s,试估算子弹穿过扑克牌的平均速度约为() 尾。求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x。 答案201 22-1 解析若以队伍为参考系,则通信员从队尾赶到排头这 一过程中,相对速度为(2一1),再从排头返回队尾的过程 中,相对速度为(2十v1)。则整个过程运动时间 +I t=n十02一 ① A.10 m/s B.1×102m/s 则队伍在这段时间内相对地面前进的距离 C.1×103m/s D.1×10m/s x=vt ② 答案C 2v1v2l ①@得x=2-2 解析由于扑克牌宽度约5cm,子弹头长度约1.5cm, 子弹头穿过扑克牌所走位移为x=5cm十1.5cm=6.5cm 36
物 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经过光电门 2 的速度v2 = d Δt2 = 3.0×10-2 0.11 m/s= 0.27m/s。 【跟踪训练1】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用照相机每隔 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 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C 点的瞬时速度为 m/s;在整个运 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 答案 0.3 0.1 0.12 大 解析 由题图知A 与D 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 点 运动到D 点的时间tAD=3×0.1s=0.3s 由题图可知,A 与D 间的距离sAD =3cm,则平均速度 v= sAD tAD = 3 0.3 cm/s=10cm/s=0.1m/s C 点的速度可由B、D 间的平均速度代替,B、D 间的位 移sBD=xD-xB=(3.00-0.65)×10-2 m=2.35×10-2 m, 所以C 点 的 瞬 时 速 度 为vC = sBD tBD = 2.35×10-2 0.2 m/s= 0.12m/s 题图上每相邻两幅照片的时间间隔t相等,由图可知,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相邻小球间的距离s 越来越大,由 v= s t 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专题二 巧选参考系解题 运动学问题的研究必须选取参考系,而参考系的选取原 则上是任意的,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取地面或相对地 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在研究有相对运动的两个以上物 体间的运动时,如果能够巧妙地选取另一相对运动的物体作 为参考系,那将会大大简化解题过程,从而达到化难为易、事 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例题2】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 信员从队伍尾以速度v2 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v2 返回队 尾。求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x。 答案 2v1v2l v2 2-v1 2 解析 若以队伍为参考系,则通信员从队尾赶到排头这 一过程中,相对速度为(v2-v1),再从排头返回队尾的过程 中,相对速度为(v2+v1)。则整个过程运动时间 t= l v1+v2 + l v2-v1 ① 则队伍在这段时间内相对地面前进的距离 x=v1t ② 由①②得x= 2v1v2l v2 2-v1 2。 因为人们经常在地面上活动,所以习惯选 地面为参考系来描述运动,但这样会始终通过“地面观察 者”这个“中介者”的眼睛和大脑去观察和思考,有时会把 问题复杂化,而如果抛开这个“中介者”,选择研究对象中 的一个为参考系,然后去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反而会化 繁为简。 【跟踪训练2】某商场内由底层到二楼有一个电动扶 梯以恒定的速度在运行着,某人在电动扶梯上以一不变的速 率由底层走到二楼的过程中数得扶梯有N1 级,用相对电梯 同样的速率由二楼走到底层的过程中数得扶梯有N2 级,则 电动扶梯停止不动时,从底层至二楼之间可以看到的扶梯级 数N 为( ) A.N1+N2 B.N2-N1 C. N1+N2 2 D. 2N1N2 N1+N2 答案 D 解析 设v1为人的速度,v2 为电梯的速度,电梯总级数 为N,自动扶梯每级长度为l。 设上楼时用时为t1,上楼时以电梯为参考系有 t1= N1l v1 以地面为参考系有t1= Nl v1+v2 下楼时用时为t2,下楼时以电梯为参考系有t2= N2l v1 以地面为参考系有t2= Nl v1-v2 联立解得N= 2N1N2 N1+N2 。 专题三 估算题的求解 物理估算题,一般是指依据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运用 物理方法或近似计算方法,对所求物理量的数量级或物理量的 取值范围进行大致的、合理的推算。 【典型例题3】下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射过扑 克牌的照片,已知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大约为6.25× 10-5s,试估算子弹穿过扑克牌的平均速度约为( ) A.10m/s B.1×102 m/s C.1×103 m/s D.1×104 m/s 答案 C 解析 由于扑克牌宽度约5cm,子弹头长度约1.5cm, 子弹头穿过扑克牌所走位移为x=5cm+1.5cm=6.5cm 36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所以子弹头穿过扑克牌的平均速度为”= 方法规律 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题的步骤 6.5×10-2 6.25X10m/s=1X10m/s,故选项C正确。 (1)选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画出运动示意图: 方法规律 (3)根据物体间位移、时间、速度关系列出方程: (4)统一单位,求解方程; 解答估算问题的方法 (5)对结果进行讨论。 (1)突出主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2)挖掘隐含条 件,寻找解决依据。(3)适当选取数据,合理近似计算。 【跟踪训练4】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 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d=3.0km处 【跟踪训练3】有一高度为1.70m的田径运动员正在 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 进行100m短跑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边的 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6.0s,试估算云层下表 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刺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 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面的商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一弓k如/, 0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17×102m,胸 答案2.0km 解析如图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 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2×10-3m,由以上数据可以 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 知道运动员冲刻时高内的位移是 :冲刺时的速 所用时间,则有d=t1 ① 度大小是 …云层 答案0.2m12m/s 解析根据比例关系,运动员冲刺时0。内的位移x二 大地 会=02 用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用的时间,因 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 x0.2 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为v= t 1m/s=12m/s。 2√()'+=: ② 60 专题四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已知t2-t1=△t ⊙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1,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h=2.0km。 如果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说明物 专题五x-t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 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x=t。 1.物理意义不同。x一t图像描述的是物体的位移随时 【典型例题4】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 间变化的规律。v~t图像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 2.反映的物理量不同。x-t图像反映了物体在任意时 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后听到回声: 刻的位置,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其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 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3s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 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 对应时刻的速度。v-t图像反映了物体任意时刻的速度, 任意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 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 加速度。 速为12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在x-t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为倾斜直线,静 答案客车的速度为72km/h,小于最高限速,所以客 止的图像为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x-t图像中的两条线 车未超速。 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此点相遇,如图甲所示。在?-t图像 解析设车速为1,声速为2,第一次鸣笛时汽车与悬 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如 崖处隧道口之间的距离为1。 图乙所示。 在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应有2l一11= v2t1,即2l-5sXw1=5sX2 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L v1(t1十t2),即1'=l-(5s十13s)Xv1 同理有21′-w1t3=v2ta,即21'-3s×1=3sXv2 将v2=340m/s代入上述方程,解得v1=20m/s= 72km/h<120km/h,故客车未超速。 3>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所 以 子 弹 头 穿 过 扑 克 牌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v= x t = 6.5×10-2 6.25×10-5 m/s=1×103 m/s,故选项C正确。 解答估算问题的方法 (1)突出主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2)挖掘隐含条 件,寻找解决依据。(3)适当选取数据,合理近似计算。 【跟踪训练3】有一高度为1.70m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 进行100m短跑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边的 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刺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 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1 60 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1.7×10-2 m,胸 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2×10-3 m,由以上数据可以 知道运动员冲刺时 1 60 s内的位移是 ;冲刺时的速 度大小是 。 答案 0.2m 12m/s 解析 根据比例关系,运动员冲刺时 1 60 s内的位移x= h人 h像 d=0.2m 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为v= x t = 0.2 1 60 m/s=12m/s。 专题四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如果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里通过的位移相等,则说明物 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x=vt。 【典型例题4】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 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 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后听到回声; 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3s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 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 超速行驶,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 速为120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答案 客车的速度为72km/h,小于最高限速,所以客 车未超速。 解析 设车速为v1,声速为v2,第一次鸣笛时汽车与悬 崖处隧道口之间的距离为l。 在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应有2l-v1t1= v2t1,即2l-5s×v1=5s×v2 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l'=lv1(t1+t2),即l'=l-(5s+13s)×v1 同理有2l'-v1t3=v2t3,即2l'-3s×v1=3s×v2 将v2=340m/s代入上述方程,解得v1=20m/s= 72km/h<120km/h,故客车未超速。 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题的步骤 (1)选定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画出运动示意图; (3)根据物体间位移、时间、速度关系列出方程; (4)统一单位,求解方程; (5)对结果进行讨论。 【跟踪训练4】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 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d=3.0km处 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 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 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 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1 3 km/s。 答案 2.0km 解析 如图所示,A 表示爆炸处,O 表示观测者所在处, 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 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 处 所用时间,则有d=vt1 ① 用t2 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 处所用的时间,因 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 2 d 2 2 +h2 =vt2 ② 已知t2-t1=Δt 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 h=2.0km。 专题五 x t图像与v t图像的比较 1.物理意义不同。x t图像描述的是物体的位移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v t图像描述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2.反映的物理量不同。x t图像反映了物体在任意时 刻的位置,任意时间内的位移,其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 对应时刻的速度。v t图像反映了物体任意时刻的速度, 任意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 加速度。 3.在x t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为倾斜直线,静 止的图像为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x t图像中的两条线 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此点相遇,如图甲所示。在v t图像 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如 图乙所示。 37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x-t图像 U-t图像 答案C 解析0~1时间内物体匀速正向运动,选项A错误;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且此时离出发,点有一定距离,选项 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斜率表示加速度a) BD错误:2~t,时间内,物体反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 即x-t图像中,0~t1和t2~t3两段时间内,图线斜率大小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相等,选项C正确。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跟踪训练5】(多选)下图是一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 匀速直线运动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 关系图像,根据此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 体的共同速度 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 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阴影面 位移 积表示图中0~t1时间内的位 ⑥t1时刻物体位移为x 移,下章将学到) A.物体在0一t1内做加速运动,在t1~t2内做减速运动 【典型例题5】图甲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 B.物体t1时刻前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像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 C.物体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图乙中描述正确的是(,) D.物体在0~t1的平均加速度小于在t1~t2的平均加 速度 答案AD 解析由题图知0~t1时间内,物体加速,t1一t2时间内 减速,故选项A正确:速度都为正,说明速度方向未变,故选 项B错误:速度方向未变,物体运动方向未变,物体位移 直增大,故选项C错误:从题图可知在0~t1与1~t2时间 内的速度变化量的数值相同,而前段时间大于后段时间,由 a=Av 是可知,0~h内的平均加速度小于1一2内的平均加 速度,故选项D正确。 第一章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 解析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说明甲、乙两车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运动情况相同:以甲车内的人为参考系,树向东运动,则以 符合题目要求,第8~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 树为参考系,甲车向西运动,所以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 向西运动,选项D正确。 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2.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A.广州开往北京的T30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广州出发 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 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表示( D.某场足球赛在开赛80分钟时,甲队才攻入一球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答案B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解析选项A、C、D中的数据都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指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的都是时刻:而B中15s与跑完100m这一运动过程相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对应,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B正确。 答案D 38
物 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x t图像 v t图像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 匀速直线运动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 个运 动 物 体 相 遇 时 的 位移 ⑥t1 时刻物体位移为x1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 体的共同速度 ⑥t1 时刻物体速度为v1(阴影面 积表示图中0~t1 时间内的位 移,下章将学到) 【典型例题5】图甲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 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图像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 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图乙中描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答案 C 解析 0~t1 时间内物体匀速正向运动,选项 A 错误; t1~t2 时间内,物体静止,且此时离出发点有一定距离,选项 B、D错误;t2~t3 时间内,物体反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 即x t图像中,0~t1 和t2~t3 两段时间内,图线斜率大小 相等,选项C正确。 【跟踪训练5】(多选)下图是一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 关系图像,根据此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t1 内做加速运动,在t1~t2 内做减速运动 B.物体t1 时刻前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C.物体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0~t1 的平均加速度小于在t1~t2 的平均加 速度 答案 AD 解析 由题图知0~t1 时间内,物体加速,t1~t2 时间内 减速,故选项 A正确;速度都为正,说明速度方向未变,故选 项B错误;速度方向未变,物体运动方向未变,物体位移一 直增大,故选项C错误;从题图可知在0~t1 与t1~t2 时间 内的速度变化量的数值相同,而前段时间大于后段时间,由 a= Δv Δt 可知,0~t1 内的平均加速度小于t1~t2 内的平均加 速度,故选项D正确。 第一章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8~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旅客 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 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表示(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答案 D 解析 乙车内的旅客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说明甲、乙两车 运动情况相同;以甲车内的人为参考系,树向东运动,则以 树为参考系,甲车向西运动,所以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 向西运动,选项D正确。 2.下列有关时间的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广州开往北京的T30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广州出发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D.某场足球赛在开赛80分钟时,甲队才攻入一球 答案 B 解析 选项 A、C、D中的数据都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指 的都是时刻;而B中15s与跑完100m 这一运动过程相 对应,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B正确。 38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 答案B 的是() 解析某时刻的速度为3m/s,物体在1s内运动的位移 A蚂蚁很小,因此一定可以把蚂蚁看成质点 不能确定:但如果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 B.研究自行车车轮转动情况时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 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C,研究汽车通过道路上的斑马线需多少时间时可以把汽 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 车看成质点 3m:物体在发生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D.研究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运动轨迹时,可把它看成质点 并不是说物体以3m/s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在发生这段位 答案D 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是3m/s。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 4.对于各种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 A.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7.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 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m/s2,乙的加速度恒 C.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 为一3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A.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答案A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解析遠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 C.乙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 度的大小,它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移的方向一致,而物体运动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 答案C 一致。 解析因为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即速度方向相同,加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 速度一正一负,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反,两者只有一个是做 山的平均速率为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2,则往返的平均 加速运动,选项A错误。加速度的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 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向与所取的正方向相反,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时,应比较加 A十,十u 速度的绝对值。乙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所以它的速度变 22 化快,选项B、D错误。所以本题应选C。 B.4一-2 8.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2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C0,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 v1十2 是相同的 D0,202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U1十V2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答案D 答案BC 解析假设从山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5,因为他最后又回 解析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没有往复运动,只能说位移 到了原点,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往返的平 均速率为0,由题意可知,这个人一共走的路程为2s。 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位移是矢 量,路程是标量:若有往复运动时,其大小也不相等,在有 从山脚爬到山项用的时间1=三 往复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是小于路程 的。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与路 从山项返回山脚用的时间t,= V2 径有关的。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率就等于总的路程除以总共用的 9.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 2s 由图可知( 时间,即v= t+t红点+3 VI V2 然后化简可得)= 2u1V2 v1十v29 6.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 运动了3m 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在t2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 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 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答案AC D.物体在发生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 解析在)-t图像中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 物体在发生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也是3m/s 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 39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蚂蚁很小,因此一定可以把蚂蚁看成质点 B.研究自行车车轮转动情况时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 C.研究汽车通过道路上的斑马线需多少时间时可以把汽 车看成质点 D.研究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运动轨迹时,可把它看成质点 答案 D 4.对于各种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 D.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并不是平均速 度的大小,它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 移的方向一致,而物体运动的方向与瞬时速度的方向 一致。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 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 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v1+v2 2 , v1+v2 2 B. v1-v2 2 , v1-v2 2 C.0, v1-v2 v1+v2 D.0, 2v1v2 v1+v2 答案 D 解析 假设从山脚爬上山顶的路程为s,因为他最后又回 到了原点,所以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往返的平 均速率为v,由题意可知,这个人一共走的路程为2s。 从山脚爬到山顶用的时间t1= s v1 从山顶返回山脚用的时间t2= s v2 所以往返的平均速率就等于总的路程除以总共用的 时间,即v= 2s t1+t2 = 2s s v1 + s v2 然后化简可得v= 2v1v2 v1+v2 。 6.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 运动了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 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 物体在发生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也是3m/s 答案 B 解析 某时刻的速度为3m/s,物体在1s内运动的位移 不能确定;但如果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 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 3m;物体在发生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并不是说物体以3m/s匀速运动,所以物体在发生这段位 移一半时的速度不一定是3m/s。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 正确。 7.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 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m/s2,乙的加速度恒 为-3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C.乙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答案 C 解析 因为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即速度方向相同,加 速度一正一负,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反,两者只有一个是做 加速运动,选项 A 错误。加速度的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 向与所取的正方向相反,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时,应比较加 速度的绝对值。乙的加速度的绝对值大,所以它的速度变 化快,选项B、D错误。所以本题应选C。 8.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 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 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答案 BC 解析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没有往复运动,只能说位移 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位移是矢 量,路程是标量;若有往复运动时,其大小也不相等,在有 往复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是小于路程 的。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与路 径有关的。 9.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 t图像如图, 由图可知( ) A.在t1 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 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2 时刻,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t2 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 答案 AC 解析 在v t图像中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 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 39
物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加速度。由题图可知,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 解析点迹均匀,说明做匀速运动:点迹越来越密,说明 等,图像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都为正,则速度方向相同,所 速度越来越小:点迹越来越稀疏,说明速度越来越大。 以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B错误;在t2时刻,甲与乙的速 12.(9分)下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 度方向都为正,速度方向相同,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加速 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度为正,乙的加速度为负,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C 0.1s,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的瞬时速度: 正确,D错误。 UB- m/s,uc= m/s,Up= m/s。 10.下图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x/m 24.00mm 60 52.00mm 50H 84.00mm 40 30 120.00mm 20 10 答案0.260.300.34 01234561s 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 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A.0~2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 B.0~2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数值和单位) C.在前5s内,A的平均速率比B的平均速率小 13.(11分)某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10s内速 D.在前5s内,A走的位移比B走的位移大 度从5m/s增加到25m/s,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s 答案CD 内速度减为零,求这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位移一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答案见解析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02s内A的斜率为负 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值,即速度沿负方向:B的斜率为正值,即速度沿正方向, vo=5 m/s.v=25 m/s,t=10 s 所以两人的运动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0~2s内A的 速度队=-0与”m/=-12m/,A的建度大小为 则a=-0=25-5 10m/s2=2m/s △t α为正值,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x60-0 12m/s:B的速度vs= 2m/s=30m/s,故A 对于刹车阶段:v=25m/s,v'=0,t'=2s 的速度比B的速度小,选项B错误。在前5s内,B正向 则a--0m/g-12.5me t' 运动60m,静止2s后又反向运动30m,B走的总路程为 a'为负值,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90m,而A走的路程为60m,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 14.(10分)据报道,我国空军研究人员在飞机零高度、零速 程少,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则A的平均速率比B 度的救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报道称:由于飞机发 的平均速率小,选项C正确。在前5s内,A的位移大小 生故障大多数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是 为xA=60m,B的位移大小为xB=30m,A的位移大于 零高度。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突然停机现象,在这 B的位移,故选项D正确。 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必须在0.1s的时间内向上脱离飞机,若飞行员脱离飞 11.(6分)如图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 机的速度为20m/s,试计算脱离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 多大。 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 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 答案200m/s 器的,纸带 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纸带 解析飞行员在脱离过程中时间为△=0.1s,速度由0 的速度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的。 变为20m/s。 △20-0 加速度a==0.1 m/s2=200m/s2 15.(12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试根 据v-t图像判断: t2/m,s-) C. D(···1.20-1.50…2.201.401.20cm··· 答案A,CBD 40
物 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加速度。由题图可知,在t1 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 等,图像都在时间轴的上方,都为正,则速度方向相同,所 以速度相同,选项 A正确,B错误;在t2 时刻,甲与乙的速 度方向都为正,速度方向相同,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加速 度为正,乙的加速度为负,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 C 正确,D错误。 10.下图为 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2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B.0~2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C.在前5s内,A的平均速率比B的平均速率小 D.在前5s内,A走的位移比B走的位移大 答案 CD 解析 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0~2s内 A 的斜率为负 值,即速度沿负方向;B的斜率为正值,即速度沿正方向, 所以两人的运动方向相反,选项 A错误。0~2s内 A的 速度vA= Δx Δt = 0-60 5 m/s=-12m/s,A的速度大小为 12m/s;B的速度vB= Δx Δt = 60-0 2 m/s=30m/s,故 A 的速度比B的速度小,选项B错误。在前5s内,B正向 运动60m,静止2s后又反向运动30m,B走的总路程为 90m,而A走的路程为60m,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 程少,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则A的平均速率比B 的平均速率小,选项C正确。在前5s内,A的位移大小 为xA=60m,B的位移大小为xB=30m,A的位移大于 B的位移,故选项D正确。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 11.(6分)如图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 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 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 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 器的,纸带 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纸带 的速度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的。 答案 A、C B D 解析 点迹均匀,说明做匀速运动;点迹越来越密,说明 速度越来越小;点迹越来越稀疏,说明速度越来越大。 12.(9分)下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 为 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s,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C、D 各点时的瞬时速度: vB= m/s,vC= m/s,vD= m/s。 答案 0.26 0.30 0.34 三、计算题(共4小题,共4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 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 数值和单位) 13.(11分)某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10s内速 度从5m/s增加到25m/s,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s 内速度减为零,求这两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有v0=5m/s,v=25m/s,t=10s 则a= v-v0 t = 25-5 10 m/s2=2m/s2 a为正值,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对于刹车阶段:v=25m/s,v'=0,t'=2s 则a'= v'-v t' = 0-25 2 m/s2=-12.5m/s2 a'为负值,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4.(10分)据报道,我国空军研究人员在飞机零高度、零速 度的救生脱险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报道称:由于飞机发 生故障大多数是在起飞、降落阶段,而此时的高度几乎是 零高度。另外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突然停机现象,在这 种情况下,飞行员脱险非常困难。为了脱离危险,飞行员 必须在0.1s的时间内向上脱离飞机,若飞行员脱离飞 机的速度为 20 m/s,试计算脱离过程中的加速度为 多大。 答案 200m/s2 解析 飞行员在脱离过程中时间为Δt=0.1s,速度由0 变为20m/s。 加速度a= Δv Δt = 20-0 0.1 m/s2=200m/s2。 15.(12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 t图像如图所示,试根 据v t图像判断: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