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为什么会是人类呢? 当我们这个行星上的生命具有领悟和理解自身存在的能力 时,它才算真正成熟。假如有一些宇宙空间的高级生命莅临地 球访问的话,为了评估我们的文明水准,他们可能提出的第一 个问题就是:“这些人们是否发现了生物进化规律?”30多亿 年来,地球上一直存在着各种生命有机体,但对生命之所以存 在的道理,生物体自身始终一无所知。后来,有-一位名叫达尔 文的人终于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公正而论,其他人对事实真相 也曾有过一些模糊的认识,但是达尔文第一个对生命之所以存 在的道理进行了能够站得住脚的理论和逻辑阐述。达尔文使我 们能够对于好奇的孩子提出的、像本文题目那样的问题,作- 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答复。生命有意义吗?人的生命目的何在? 人是什么?面对这些深刻的问题时,我们无需再求助于迷信。 在涉及到“人是什么?”的问题时,著名动物学家辛普森 (G.G.Simpson)曾经指出:“现在我要申明的一点是,所有在 1859年之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发行的那一年)试 图回答这一问题的一切尝试都是徒劳无益的,如果我们将其全 部置诸脑后的话,我们的境遇会更好些。”1
2 自私的基因 今天,人们怀疑进化论,如同当年怀疑地球围绕太阳运转 的“日心说”一样,但是,整个博大精深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内 容和含义仍然有广阔的空间有待于人们去认识。在大学,动物 学仍然是属于少数人研究的学科,甚至决定选修该科目的学 生,往往也不是出于明白它的意义而抉择的。在哲学以及其他 人文学科里迄今所讲授的内容,好像世界上未曾有过达尔文似 的。毫无疑问,时间将会改变这一切。尽管如此,本书并无意 去全面倡导达尔文主义,而是探讨进化论关于某一特殊问题及 其后果的具体影响。我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自私”与“利他” 行为的生物学本质。 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学术上的兴趣如何,“人类”这一主 题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它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 面,从爱和恨、斗争与合作、施舍给与与巧取豪夺到贪婪与慷 慨。这些都是在劳伦兹(K.Lorenz,1903~1989,与廷伯根共 享1973年诺贝尔生物与医学奖金)的《争斗论》、安德烈的 《社会契约》和爱伯一艾伯斯菲尔德的〈爱与恨》等著作中的 主题。然而,这些著作误解了进化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引起了 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他们进行了错误的猜测,人为地认为在进 化过程中物种(或群体)的利益比个体(或基因)的利益更重 要。蒙塔古就曾经讽刺过劳伦兹是一个“天生的红爪牙”般的 19世纪思想家的嫡系子孙。然而,就我们所了解的劳伦兹在 进化论的观点上,过于强调“丁尼生名言”(丁尼生是19世纪 著名的英国诗人)所包含的隐喻了,这正是蒙塔古激烈反对他 的原因。与两人观点相反,我认为“天生的红爪牙”这个词正 好反映了我们对“自然选择”的理解。 我们在这本书里讨论的主题是,我们及其所有的动物,都 是由基因制造的一部机器。在讨论这一主题之前,我要简要地
第一章为什么会是人类呢? 3 界定一下哪些是我们将要讨论的,哪些是我们不准备讨论的。 这里我先打个比方,假如有一个生活在芝加哥帮派里的 人,既富有又长命百岁的话,我们一定会猜想他可能拥有以下 几个特征:心黑手辣、枪法既快又准,且善于与忠贞不贰的人 交朋友。这些都不是望风扑影的猜测,但是,如果你知道了一 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迹的,那你就有能力对他的性格做某些 正确的推断。同理,我们的基因在个高度竞争的世界上,有 的已经存活了长达几百万年。这一事实使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 能够发现基因的某些特性。我的观点是,成功的基因的一个最 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常常 会导致个体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有些基因为了更有 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会滋生出一 种有限的利他主义。我们要在这里强调的是,“在特殊的情况 下”和“有限的”的字眼。尽管我们在理性上感到这是难以置 信的事情,但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共同的利益” 等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 现在,我再谈一谈本书不准备论证的内容。我并不提倡以 进化论为基础的道德观,我们讨论的只是事物是如何进化的, 而不是讲人类应该怎样做才符合道德规范和准则。2我之所以如 此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有被人误解的危险。有些人无法把阐 述对事物的认识和倡导事物应该如何这两件事区分开来,这一 类人尚不在少数。我自己也感到,一个人生活在纯粹以基因的 这种普遍的和无情的自私性法则为主的社会里,肯定是令人厌 恶之极的事情。然而,不论我们如何厌恶它和为它感到惋惜, 事实毕竟是真的。本书十分注意怎样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果你 希望从阅读过程中吸取某些教益的话,你完全可以将它们看成 是一个警省。假如你和我一样也希望建立一个博爱、利益共享
自私的基因 和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么你就不会再指望从什么生物属性中得 到帮助,因为我们的本性生来就是自私的。让我们设法通过教 育把慷慨大度和克己利人的精神灌输到人们的头脑当中去吧。 让我们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基因是如何自私的,这样我们至少可 以找到打乱它们的计划的机会,而这是其他物种永远做不到 的。 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论及这一问题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 个误解,即从遗传学角度看来,遗传继承下来的本性是稳固不 变的。这是一个极为常见的误解。基因可以驱使我们的行为自 私,但是我们也可以不做它的终身奴隶。假如我们的基因生来 就是克己利他的话,那么我们学习利他主义就不再如此之难 了。在所有的动物中,人类是惟一受文化即后天获得和遗传下 来的事物影响的物种。有人可能会这样说文化无比重要,以至 于即使基因是自私的,它和我们也是旁不相干的事情。也有人 可能会那样说,这是不可能的。总之,不论赞成的还是反对 的,在关于人类的本性与教养的关系的辩论中,这主要取决于 你所采取的立场观点如何。我在本书中还不准备探讨的另外一 点是,在自然属性与教养培育的论辩中,本书不打算参加任何 一方或支持任何一方的观点。我们有自己的观点,这里就暂付 阙如了。仅仅在最后一章,我把我的一些观点包含在关于文化 的论述当中。如果事实确实证明基因同现代人类的行为没有关 系,如果人类同动物相比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那么研究一下人 类在这一点上成为例外的规律性原因,肯定是饶有风趣的事 情。相反,如果我们人类也并不例外的话,那么研究这一规律 就更加显得重要无比了。 本书并不打算在描述人类或动物行为的细节上花太大的气 力。只是在举例说明时,才使用有具体事实根据的细节。我们
第一章为什么会是人类呢? 5 不会这样说:“假如你去看一看狒狒的行为,你就会发现它是 极端自私的,所以人类的行为也可能完全是自私的。”这种论 证方式与我提出的“芝加哥强盗”的逻辑分析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的逻辑推理是,人类和狒狒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出现 的产物。如果你认真地研究了自然选择的方式,你就会得出结 论,凡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产生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自私 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预期:当我们观察狒狒、人类或者其 他所有的生物行为时,这些行为应该都是自私的。 假如我们的这些预期被证明是错误的,也许我们观察到的 人类行为确实是利他的话,那么我们就要面临着一些令人感到 迷惑和需要阐明的事情了。 我们先要有一个定义,然后再进一步探讨有关内容。如果 一个实体例如狒狒,其行为的结果确实是牺性自己的利益,从 而增进了另一部分的利益,这就是利他的行为。自私行为与利 他行为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这里的所谓“利益”是指“生 存的机会”。虽然,这一点对生与死的影响有时是微不足道的, 有时也是可以忽略的。不过,在新达尔文主义理论里,有一个 令人吃惊的结论:对生存几率影响很小的变化,也可能对生物 进化产生重大的作用,因为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世界有足够 的时间可以使这些变化发挥其影响。 我们定义利他或自私,主要是指行为上的意义,而不是指 主观上的意义。弄清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研究的兴趣并 不在于心理学的动机方面,当我们谈论人们在做利他行为时, 我们对他的动机是真诚地发自内心还是真诚地出于自私的动机 不感兴趣。也许这两种情况都对,也可能都错,或许我们永远 不会确切地知道。不管怎样说,这些都不是我们探讨的重点内 容。我们关于自私或利他的定义只是针对生物行为的效果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