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数有发展质量报告 士生均获高水平学术创新成果项数由1.02项/生提升至1.66项/生,增 幅62%。近五年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一流水准”占比由10.6%提升 至29.6%。 项/生 2 1.66 40.0% 29.6% 1.5 30.0% 1.02 20.0% 10.6% 0.5 10.0% 0.0% 2017年 2021年 2017年 2021年 图13博士生均获高水平学术创新成果 图14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一流水淮”占比 学校组织评选2021年重庆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0篇、2021年重 庆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1篇。获得2021年重庆市优秀博土学位论 文25篇、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2篇。2021年学校4篇学位论文获 国家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中:1篇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筒获中国声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 篇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五)研究生就业情况 1.研究生去向落实率 2021届硕士生和博士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8%,研究生去向落实 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 合度有所提升。详见表4。 表4近三年研究生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毕业年份 硕士生 博士生 研究生感体 2019届 9766韩 96.57% 97.54线 2020属 9757% 90024 97.614 2021属 9801% 9887% 9810% -13
-13-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士生均获高水平学术创新成果项数由 1.02 项/生提升至 1.66 项/生,增 幅 62.7%。近五年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一流水准”占比由 10.6%提升 至 29.6%。 图 13 博士生均获高水平学术创新成果 图 14 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一流水准”占比 学校组织评选 2021 年重庆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0 篇、2021 年重 庆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01 篇。获得 2021 年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 25 篇、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2 篇。2021 年学校 4 篇学位论文获 国家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其中:1 篇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 篇获中国声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 篇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五) 研究生就业情况 1.研究生去向落实率 2021 届硕士生和博士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 98%,研究生去向落实 率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 合度有所提升。详见表 4。 表 4 近三年研究生去向落实率统计表 毕业年份 硕士生 博士生 研究生总体 2019 届 97.66% 96.57% 97.54% 2020 届 97.57% 98.02% 97.61% 2021 届 98.01% 98.87% 98.10%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2.毕业研究生去向 毕业生主要进入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 台、社会建设新领域、重点项目第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才智, 从研究生毕业去向看,2021届毕业研究生去向以企业就业为主 (58.15%),主要覆盖先进制造(16%)、信息服务(15%)、智能建造 (13%)、科研和技术服务(12%)等多个行业领域。进入高新技术、 先进服务业就业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呈逐年增长趋势。近三届研究生 毕业去向分布详见表5。 表5近三属研究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2019属 2020届 2021属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企量单位 2573 6273% 2918 580g满 2849 5815线 事业单位 70@ 17114 967 1924% 851 17.37% 选调生 25 549% 403 8.024 459 9.3% 觉数机美 17月 436 235 4.68% 239 488m 境内升学/澜后进站 160 390% 26位 522% 240 4.90% 出国(] 106 256倍 6的 134 58 1.18% 部队 25 061W 13 02w 9 Q18% 从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型看,学校研究生教育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 展的能力和契合度进一步提升,应届毕业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到基层、 艰苦地区工作的人数持续增长。2021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大型国防军 工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党委组织部门选调的比例较2020年提升23个 百分点;202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到大型国防军工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 党委组织部门选调的比例较2020年提升3个百分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 高水平科研院所、国内外大型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选调的人数比例较 2020年有所下降;202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高水平 科研院所、国内外大型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选调的人数比例较2020年 -14
-14-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2.毕业研究生去向 毕业生主要进入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 台、社会建设新领域、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贡献才智。 从研究生毕业去向看,2021 届毕业研究生去向以企业就业为主 (58.15%),主要覆盖先进制造(16%)、信息服务(15%)、智能建造 (13%)、科研和技术服务(12%)等多个行业领域。进入高新技术、 先进服务业就业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呈逐年增长趋势。近三届研究生 毕业去向分布详见表 5。 表 5 近三届研究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2019 届 2020 届 2021 届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企业单位 2573 62.73% 2918 58.09% 2849 58.15% 事业单位 702 17.11% 967 19.25% 851 17.37% 选调生 225 5.49% 403 8.02% 459 9.37% 党政机关 179 4.36% 235 4.68% 239 4.88% 境内升学/博后进站 160 3.90% 262 5.22% 240 4.90% 出国(境) 105 2.56% 68 1.35% 58 1.18% 部队 25 0.61% 13 0.26% 9 0.18% 从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型看,学校研究生教育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 展的能力和契合度进一步提升,应届毕业生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到基层、 艰苦地区工作的人数持续增长。2021 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大型国防军 工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党委组织部门选调的比例较 2020 年提升 2.3 个 百分点;2021 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到大型国防军工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 党委组织部门选调的比例较 2020 年提升 3 个百分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 高水平科研院所、国内外大型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选调的人数比例较 2020 年有所下降;2021 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高水平 科研院所、国内外大型企业就业和参加各省选调的人数比例较 2020 年
千大 研究生教有发展质最报雪 上升1.8个百分点。总体上,应届毕业研究生到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有 所增长,研究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近两年,博士、硕士应届毕业生重 点单位就业情况详见表6。 表6博士、硕士应属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年份 薄士应属棒业生重点单位就业古比 颈士应属棒业生重点单位就业占比 2020年 30腾 371W 2021年 280 389线 3.就业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通过“使命行”“时代先锋大讲堂”“龙骨行动”“嘉陵之子” “学长学姐引领计划”五位一体等品牌活动,建立了高质量就业有人体 系,引导重大学子围绕服务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投身重点地区、 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国际组织等领域,担当时代使命,贡献聪明才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毕业研究生进入重点领域就业规模增长态势明显,2021届进入世 界500强、央企、军工、选调生、行业领先头部企业等重点单位就业规 模达到61%。 2021届研究生中,近500人加入选调生行列,近400名研究生投身 国防军工建设,10余人进入国际机构就业,多名学生进入中共中央直 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信访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中心、人民日报、 重庆日报等国家部委及主流媒体就业。经过多年培有,重大学子把个人 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自愿投身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 的地方建功立业。 4,毕业生能力素质与雇主需求匹配度高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产学研合作办学人才培 养模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能力素质与雇主需求匹配 度较高。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92%的毕业研究生对当前工作整体 15
-15-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上升 1.8 个百分点。总体上,应届毕业研究生到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有 所增长,研究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近两年,博士、硕士应届毕业生重 点单位就业情况详见表 6。 表 6 博士、硕士应届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年份 博士应届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占比 硕士应届毕业生重点单位就业占比 2020 年 30.8% 37.1% 2021 年 28.6% 38.9% 3.就业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学校通过“使命行”“时代先锋大讲堂”“龙骨行动”“嘉陵之子” “学长学姐引领计划”五位一体等品牌活动,建立了高质量就业育人体 系,引导重大学子围绕服务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投身重点地区、 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国际组织等领域,担当时代使命,贡献聪明才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毕业研究生进入重点领域就业规模增长态势明显,2021 届进入世 界 500 强、央企、军工、选调生、行业领先头部企业等重点单位就业规 模达到 61%。 2021 届研究生中,近 500 人加入选调生行列,近 400 名研究生投身 国防军工建设,10 余人进入国际机构就业,多名学生进入中共中央直 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信访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中心、人民日报、 重庆日报等国家部委及主流媒体就业。经过多年培育,重大学子把个人 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自愿投身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 的地方建功立业。 4.毕业生能力素质与雇主需求匹配度高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产学研合作办学人才培 养模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能力素质与雇主需求匹配 度较高。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显示,92%的毕业研究生对当前工作整体
研究生数有发展质量报告 情况感到满意。85%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用 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超过了98%,对毕业生能力素质满足度达到了 98.68%,尤其对毕业生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认可度较高。 (六)研究生导师状况 俄止2021年底,我校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教师1241人,较上年度 增长82%,师均招生0.62生/师,相较2020年(0.65生/师)略有降低, 博士生研究生导师队伍对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得到提升,队伍建设取得 一定成效;具有学术学位硕士生招生资格教师2029人,较上年度增加 1.8%,师均招生1.19生/师,相较2020年(120生/师)保持稳定;具 1400 1241 1200 1147 1069 101 B00 0 0 400 200 学术学位等导 量学位博甲 ■025■2021 图15我较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教师规模 2060 15别 200 19 1390w 159 1 17 1758 1710 1380 15 100 1550 学术学位碳号 专业学龙明号 ■2920■821 图16我校具有硕士生招生资格教师规模 -16
-16-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情况感到满意。85%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用 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超过了 98%,对毕业生能力素质满足度达到了 98.68%,尤其对毕业生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认可度较高。 (六) 研究生导师状况 截止 2021 年底,我校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教师 1241 人,较上年度 增长 8.2%,师均招生 0.62 生/师,相较 2020 年(0.65 生/师)略有降低, 博士生研究生导师队伍对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得到提升,队伍建设取得 一定成效;具有学术学位硕士生招生资格教师 2029 人,较上年度增加 1.8%,师均招生 1.19 生/师,相较 2020 年(1.20 生/师)保持稳定;具 图 15 我校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教师规模 图 16 我校具有硕士生招生资格教师规模 1147 1016 1241 1089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学术学位博导 专业学位博导 我校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教师规模 2020 2021 1993 1710 2029 1777 1550 1600 1650 1700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2000 2050 学术学位硕导 专业学位硕导 我校具有硕士生招生资格教师规模 2020 2021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有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资格教师1777人,较上年度增长3.8%,师均招 生1.52生/师,相较2020年(1.50生/师)略有升高,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队伍建设尚待进一步加强,以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有发展。 从年龄分布看,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 占比26%,较上年度提升3个百分点;40-60岁的教师占比60%,较上 年度下降1个百分点,但0岁以上教师仍然保持较大的占比(14%)。 具有硕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比24%,较上年度 提升1个百分点;40-60岁的教师占比64%,较上年度下降1个百分点, 60岁以上教师占比12%,较上年度保持稳定。全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年 龄结构优化成效尚不十分显著。 事0 图172020年博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图182021年博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公-有停 传0下h ■到约 的到带 图192020年硕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图202021年顿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从专业技术职务来看,2021年具有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中, 拥有高级技术职称占比99.2%,其中正高级占比77.5%;具有硕士研究 -17-
-17-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有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资格教师 1777 人,较上年度增长 3.8%,师均招 生 1.52 生/师,相较 2020 年(1.50 生/师)略有升高,专业学位研究生 导师队伍建设尚待进一步加强,以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 从年龄分布看,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中,40 岁以下的教师 占比 26%,较上年度提升 3 个百分点;40-60 岁的教师占比 60%,较上 年度下降 1 个百分点,但 60 岁以上教师仍然保持较大的占比(14%)。 具有硕士生招生资格的教师中,40 岁以下的教师占比 24%,较上年度 提升 1 个百分点;40-60 岁的教师占比 64%,较上年度下降 1 个百分点, 60 岁以上教师占比 12%,较上年度保持稳定。全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年 龄结构优化成效尚不十分显著。 图 17 2020 年博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图 18 2021 年博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图 19 2020 年硕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图 20 2021 年硕士生导师年龄结构 从专业技术职务来看,2021年具有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中, 拥有高级技术职称占比 99.2%,其中正高级占比 77.5%;具有硕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