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 对后人产生的启迪和影响 ■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对后人产生启迪和 影响,清代中期,戴震对理学的专制思想给予尖 锐的批判,指出所谓天理只是尊者、长者、贵者 用来压制打击贱者、幼者、卑者的工具,其实质 以理杀人 口明末清初和清代的思想家对于封建伦理纲常的批 判,是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迈向近现代社会的先 声。鸦片战争后,在社会巨大变革的带动下,传 统伦理道德正式开始向近现代社会演进,直至今 日,这一演进还在继续
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 对后人产生的启迪和影响 ◼ 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对后人产生启迪和 影响,清代中期,戴震对理学的专制思想给予尖 锐的批判,指出所谓天理只是尊者、长者、贵者 用来压制打击贱者、幼者、卑者的工具,其实质 是“以理杀人” 。 ◼ 明末清初和清代的思想家对于封建伦理纲常的批 判,是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迈向近现代社会的先 声。鸦片战争后,在社会巨大变革的带动下,传 统伦理道德正式开始向近现代社会演进,直至今 日,这一演进还在继续
第二节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的主干是儒家伦理道德。几千年来,中华 民族在道德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规 范,这些规范用专门的术语表示,每一个 规范都有其独特的内涵
第二节 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 的主干是儒家伦理道德。几千年来,中华 民族在道德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规 范,这些规范用专门的术语表示,每一个 规范都有其独特的内涵
常见的伦理道德规范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它作为最高 的道德准则。 义”,指公正、合理、应当做的,亦可泛指仁义道 礼”,原指宗教祭祀的礼节、仪式,后引申为符合 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 “智”相通,指聪明、智慧,也指知道 见解、知 “信”,指诚实,讲信用 孝”,指对父母和长辈要孝顺。 “悌”,指对兄长要敬重、服从 原义是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指忠于 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 “恕”,意为原谅、宽容,从自己推想到别人
常见的伦理道德规范 ◼ “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它作为最高 的道德准则。 ◼ “义”,指公正、合理、应当做的,亦可泛指仁义道 德。 ◼ “礼”,原指宗教祭祀的礼节、仪式,后引申为符合 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 ◼ “知”,与“智”相通,指聪明、智慧,也指知道、 见解、知识、学识。 ◼ “信”,指诚实,讲信用。 ◼ “孝”,指对父母和长辈要孝顺。 ◼ “悌”,指对兄长要敬重、服从。 ◼ “忠”,原义是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指忠于 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 ◼ “恕”,意为原谅、宽容,从自己推想到别人
节”,指气节、节操。 “勇”,指勇猛、果敢。 “毅”,指坚强、果断。 “恭”,指恭敬、谦逊。 “宽”,指宽厚、器量大 敏”,指勤恳、奋勉 “惠”,指关心他人,给人以好处。 “温”,指温顺、平和 良”,指善良、友好 指俭朴、节俭 ■“让”,指谦让、礼让。 口“廉”,指清廉、廉洁。 ■“耻”,指知耻、自检。 “和”,指和睦、和谐。 ■“中庸”,指不偏不倚,允当适中
◼ “节”,指气节、节操。 ◼ “勇”,指勇猛、果敢。 ◼ “毅”,指坚强、果断。 ◼ “恭”,指恭敬、谦逊。 ◼ “宽”,指宽厚、器量大。 ◼ “敏”,指勤恳、奋勉。 ◼ “惠”,指关心他人,给人以好处。 ◼ “温”,指温顺、平和。 ◼ “良”,指善良、友好。 ◼ “俭”,指俭朴、节俭。 ◼ “让”,指谦让、礼让。 ◼ “廉”,指清廉、廉洁。 ◼ “耻”,指知耻、自检。 ◼ “和”,指和睦、和谐。 ◼ “中庸”,指不偏不倚,允当适中
成组形式的伦理道德规范 仁、义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恭、宽、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 口忠、孝、节、义
成组形式的伦理道德规范 ◼ 仁、义、礼、智 ◼ 礼、义、廉、耻 ◼ 孝、悌、忠、信 ◼ 恭、宽、信、敏、惠 ◼ 温、良、恭、俭、让 ◼ 忠、孝、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