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影响酶产生的一些因素 菌种的产酶性能是决定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但 是发酵工艺条件对产酶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1)温度一般发酵温度比种子培养时略高些,这 样对产酶有利。 (2)pH可用糖或淀粉调节,pH低则可用氨来调节
3、影响酶产生的一些因素 菌种的产酶性能是决定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但 是发酵工艺条件对产酶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1)温度 一般发酵温度比种子培养时略高些,这 样对产酶有利。 (2)pH 可用糖或淀粉调节,pH低则可用氨来调节
(3)通气(供氧)临界氧浓度。氧必须是溶解于培 养基中的氧 (4)搅拌增加液体湍流速度,减少气泡周围液膜 厚度。有利于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5)泡沫和消沫剂由于培养基中蛋白质分子排在 气泡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聚集成泡沫层之故 (6)添加诱导剂和抑制剂诱导酶诱导酶的合成, 诱导酶是该酶作用底物或者是其类似物。抑制剂促进 酶的形成。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3)通气(供氧)临界氧浓度 。氧必须是溶解于培 养基中的氧 。 (4)搅拌 增加液体湍流速度 ,减少气泡周围液膜 厚度 。有利于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5)泡沫和消沫剂 由于培养基中蛋白质分子排在 气泡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聚集成泡沫层之故 。 (6)添加诱导剂和抑制剂 诱导酶诱导酶的合成, 诱导酶是该酶作用底物或者是其类似物。抑制剂促进 酶的形成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一)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1、机械处理 用绞肉机绞,一般细胞并不破碎。有的酶必须细胞 破碎后才能有效地提取,在实验室常用的是玻璃匀浆 器和组织捣碎器。 反复冻融 冷到-10℃左右,再缓慢溶解至室温,如此反复多次 由于细胞中冰晶的形成,及剩下液体中盐浓度的增高, 能使细胞中颗粒及整个细胞破碎,从而使某些酶释放 出来
第二节酶类药物的提取和纯化 一、生物材料的预处理 (一)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1、机械处理 用绞肉机绞,一般细胞并不破碎 。有的酶必须细胞 破碎后才能有效地提取,在实验室常用的是玻璃匀浆 器和组织捣碎器。 2、反复冻融 冷到-10℃左右,再缓慢溶解至室温,如此反复多次。 由于细胞中冰晶的形成,及剩下液体中盐浓度的增高, 能使细胞中颗粒及整个细胞破碎,从而使某些酶释放 出来
3、丙酮粉 组织经丙酮迅速脱水干燥制成丙酮粉,不仅可减 少酶的变性,同时因细胞结构成份的破碎使蛋白质 与脂质结合的某些化学键打开,促使某些结合酶释 放到溶液中,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糜或匀浆悬浮于 00mo/L,pH6.5的磷酸缓冲液中,在0℃下一边搅 拌,一边徐徐倒入10倍体积的-15℃无水丙酮内,10 分钟后,离心过滤取其沉淀物,反复用冷丙酮洗几次 真空干燥即得丙酮粉。丙酮粉在低温下可保存数年
3、丙酮粉 组织经丙酮迅速脱水干燥制成丙酮粉,不仅可减 少酶的变性,同时因细胞结构成份的破碎使蛋白质 与脂质结合的某些化学键打开,促使某些结合酶释 放到溶液中,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糜或匀浆悬浮于 0.0lmol/L,pH6.5的磷酸缓冲液中,在0℃下一边搅 拌,一边徐徐倒入10倍体积的-15℃无水丙酮内,10 分钟后,离心过滤取其沉淀物,反复用冷丙酮洗几次, 真空干燥即得丙酮粉。丙酮粉在低温下可保存数年
(二)微生物的预处理 要是酶是胞外酶,则可除去菌体后再直接从发酵 液中吸附提取酶。但对胞内酶则需将菌体细胞破壁, 制成无细胞的悬液后再行提取。 菌体用生理盐水洗涤除去培养基后,应深冻保存。 干燥法,因为干燥常能导致细胞自溶,增加酶的 释放,从而在后处理中破壁不必太剧烈就能达到预期 目的。 1、干燥法:①空气干燥25~30℃②真空干燥还 原剂作保护剂③冷冻干燥对较敏感的酶宜用此法 2、机械法:常用的方法有研磨法,组织匀浆法,超 声波法,高压匀浆法等
(二)微生物的预处理 要是酶是胞外酶,则可除去菌体后再直接从发酵 液中吸附提取酶。但对胞内酶则需将菌体细胞破壁, 制成无细胞的悬液后再行提取。 菌体用生理盐水洗涤除去培养基后,应深冻保存。 干燥法,因为干燥常能导致细胞自溶,增加酶的 释放,从而在后处理中破壁不必太剧烈就能达到预期 目的。 1、干燥法: ①空气干燥 25~30℃ ②真空干燥还 原剂作保护剂 ③冷冻干燥对较敏感的酶宜用此法。 2、机械法:常用的方法有研磨法,组织匀浆法,超 声波法,高压匀浆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