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防水工程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防水工程的有关基本知识和有关技术术语概念。 掌握地下防水工程结构自防水、卷材防水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要点以及屋面防水 工程卷材防水、刚性防水施工方法和主要的技术措施。 熟悉防水工程节点细部做法,同时应对照现行的国家有关防水工程《规范》。 8.1防水工程概述 8.1.1地下防水与屋面防水工程应遵守的原则: 防水工程在工业民用建筑房屋工程中主要包括地下防水工程和屋面防水工程两部分。 我国地下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原则是:“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所以,地下工程从工程规划、防水工程设计、防水材料选用、细部节点处理、 施工工艺等方面必须系统考虑。定级标准要准确、方案要可靠、施工方案要简便,经济上 要合理、技术要先进、环境方面要节能减少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和人们对居住条 件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占地面积,我国大中城市的房屋建筑高层如林。 中、高层建筑为了满足使用功能方面要求和减轻结构自重,±0.000以下设计有多层地下室, 可作为地下停车场,仓库,超市,设备用房等。因此,地下防水工程属隐敲工程,时时刻刻 受到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如果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地下水渗漏到地 下室内部,势必带来一系列问题,轻则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重则损坏设备和建筑物 产生不均匀沉降甚至破坏。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地下室存在氢污染,而氢是通过地下水渗 漏渗入地下工程内部聚积在地下工程内表面,必要时可加通风设施,所以,地下防水工程从 设计、施工等方面必须按相应规定办理是极为必要的,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必须把质量放在 首位。 屋面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应从选择防水材料、施工方法等方面着眼,应考虑对建筑物周 围环境影响以及建筑节能效果着手,遵循“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管理是 保证”的综合治理原则。 8.1.2防水工程按其构造做法分类 1、结构自防水 主要是依靠建筑物构件材料本身的厚度和密实性及构造措施做法,使结构构件即可
承重围护的作用,又可起到防水作用。如地下墙、底版、顶板等防水混凝土。 2、防水层防水 把防水材料铺贴在建筑物构件的迎水面或者背水和接缝处,起到防水的目的。如卷 材防水,涂膜防水,刚性防水层防水。 防水工程按所使用防水材料可分为柔性防水,如卷材、涂膜防水:刚性防水,如细 石混凝土防水屋面和自防水结构等。 8.1.3地下防水、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根据使用功能、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 等因素。按附表81、附表8-3选用。平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 用工程以及对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按不同等级进行设防,见附表82。 表8.1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及适用范围 防水等级 标准 适用范围 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因有少量 湿渍会是物品变质、失效的储物场 一级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所及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 及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极重要的 战备工程 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工业与民用建筑: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 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在有少量湿 积(包括顶板、墙面、地面)的1y1000:任意100 渍的情况下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 防水面积上湿渍不超过1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 级 的储物场所及基本不影响着被正 积不大于0.1m 常运转和工程安全运营的部位:重 其他地下工程: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 要的战备工程 的6/1000:任意100m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 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 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人员临时活动的场所:一般战备工 三级 任意100m防水面积上的漏水点数不超过7处, 单个漏水点的最大漏水不大于2.5L/d,单个湿渍的 程 最大面积不大于0.3m 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 四级 对渗漏水无严格要求的工程 整个工程平均漏水量不大于2/m·d:任意100 m防水面积的平均漏水量不大于4/m2·d
表8.2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屋面防水等级 项目 I级 Ⅱ级 Ⅲ级 IV级 建筑物 对特别重要或对防水 重要的建筑和高层 非永久性的建 般的建筑 类别 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建筑 筑 防水层 合理使 25年 15年 10年 5年 用年限 设防 三道或三道以上 二道防水设防 道防水设防 道防水设防 要求 防水设防 宜选用高聚物改性 宜选用高聚物改性 沥青防水卷材、合成 宜选用合成高分子 沥青防水卷材、合成 高分子防水卷材、三 防水层 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 高分子防水卷材、金 毡四油沥青防水卷 可选用二毡三 选用 沥青防水卷材、金属板 属板材、合成高分子 材、金属板材、高聚 油沥青防水卷材、 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 防水涂料、高聚物改 物改性沥青防水涂 高聚物改性沥青 材料 料、细石防水混凝土等 性沥青防水涂料、细 料、合成高分子防水 防水涂料等材料 材料 石防水混凝土、平瓦、 涂料、细石防水混凝 油毡瓦等材料 土、平瓦、油毡瓦等 材料 注:1本规范中采用的沥青均指石油沥青,不包括煤沥青和煤焦油等材料。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和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系限制使用材料 3 在【、Ⅱ级屋面防水设防中,如仅作一道金属板材时,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对附表8-2中“一道防水设防”应正确理解,它是指具有单独防水能力的一道防水层次。 表8.3 明挖法地下工程防水设防 工 程部 必 体 施工缝 后浇带 变形缝 位 今 防 防 防 塑 金 遇 中 外 外 外 膨 遇 外 防 中 外 可 防 外 ) 遇 贴 涂 水 埋 卸 防 水 水 水 水 水 胀 水 贴 水 涂料 防 板 膨胀止水 式 式 防 防 式 贴防 水措 凝 浆 材 胀 板 施 止水带 止水带 水砂 混凝上 涂料 止水 止水带 嵌缝材料 式 止 水带 止水带 式止水带 嵌缝材料 水卷材 涂防水涂料 水膨账止 水 条
应 应 应 应选一至二种 应选二种 选 应选二种 选 应选二种 级 选 防 应 应 应选 应 应选一种 应选一至二种 级 选 选 至二种 选 应选一至二种 级 修 宜选 应 应 宜选一至二种 级 选 宜选一·种 宜选一至二种 选 选 至二种 注:附表8.1、8.2、8.3、选自《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地下工程的设防标高确定: 地下防水工程的防水设计,应考虑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的作用,以及由人为因 素对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将会引起建筑物附近水文地质改变,对地下工程造成一定 的影响,所以,地下工程不能单纯以地下最高水位来确定工程防水标高,对于单建式地下工 程应采用全封闭、部分封闭防排水。对于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设防高度,为保 地下工程的正常使用,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全封闭、部分封闭是指防水层的 封闭程度,部分封闭只在地层渗透性较好时采用。 8.2地下防水工程 8.2.1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外加剂,掺混合料配制而 成的,使其抗渗等级大于S6。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附表8-4的要求。 附表8.4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 工程埋置深度(m) 设计抗渗等级 <10 S6 1020 58 2030 S10 30~40 S12 注:本表选自(GB50108-2001)适用于IV、V级围岩(土层及软弱围岩) 1、防水混凝土适用范围 防水混凝土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地下室、地下水泵房、水池、水塔、大型
设备基础、沉箱、地下连续墙等防水建筑。 防水混凝土不适用于裂缝开展宽度大于0.2mm,并有贯通的裂缝混凝土结构。这是因 为防水混凝土厚度在不小于250mm时,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宽度小于0.2mm时,不致 于造成影响使用的明显渗漏,小于0.1mm的防会混凝土裂缝在微渗情况下,有“自愈”能 力。对于个别特殊重要工程,薄壁结构或处在侵蚀性水中的结构裂缝允许宽度应控制在 0.1~0.15mm。防水混凝土结构不可能没有裂缝,但裂缝宽度控制太小,如在0.1mm以内, 则结构配筋率增大,造价提高,钢筋稠密,混凝土浇注困难,出现振捣不密实等缺陷,反而 对混凝土抗渗性不利。遭受剧烈振动或冲击结构不适用于防水混凝土结构,原因是振动和 冲击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的情况下,这时就 会出现结构裂缝,产生渗漏现象。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一般应控制在 50~60℃以下,最好接近常温。这主要是因为防水混凝土抗渗性随着温度提高而降低,温度 越高降低越明显。温度升高,混凝土硬化后其残留内部的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产生许多 毛细孔,形成渗水通路,加之,水泥与水的水化作用,导致水泥凝胶破裂、干缩,混凝土内 部组织结构破坏,抗渗性能严重降低。另外,若防水混凝土处于有害的侵蚀性介质中,则 防水混凝土的耐蚀系数(为混凝土试块分别在侵蚀性介质中与在水中养护六个月的抗折强度 之比)不应小于0.8,这是因为我国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受污染比较严重,混凝土并非 是永性材料,钢筋的侵蚀破坏不容忽视。特别是中、高层建筑增多、投资大、要求使用年限 长、防水等级大多为一级防水,所以必须采取多道防水措施。 2、普通防水混凝土 普通防水混凝土是一种富砂浆混凝土,它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在粗骨料周围(通过调整 和控制配合比的方法)形成一定浓度和良好的质量砂浆包裹层,混凝土硬化后,骨料和骨 料之间孔隙被具有一定密度的水泥砂浆填充,并切断混凝土内部沿粗料表面连通毛细渗水通 路,提高自身密实度和抗渗性的一种混凝土。而且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 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1)影响普通防水混凝土抗渗性的主要因素 ①水灰比的影响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水灰比过大或过小,均对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不利。水灰比过 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多余水蒸发,将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孔隙和毛细管通路:水灰比 过小,和易性差,拌合和浇捣不良同样会使混凝土内部出现孔隙,而降低混凝土的抗 渗性。同时水灰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②水泥用量的影响 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20kg/m3(包括细粉料在内):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小 于280kg/m3。对于防水混凝土无论从强度和抗渗要求来讲,均应有一个水泥用量最小 值限制。水泥用量过少,则水泥砂浆不能充分包裹砂子表面,严重影响混凝土拌合质量, 而且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孔隙,影响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在考虑水泥用量的同时,可以适当在混凝土里面掺一些活性细粉掺合料,如火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