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浦启夫 、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湍急/揣摩 峭拔/讥诮 隧洞/深 邃.淀 栈道/便笺 绯闻/诽谤 舷梯/琴弦 启碇/沉 绚丽/徇私 C.永诀/抉择 蜗行/水涡 砂砾/闪 烁.跎 对峙/侍奉 怄气/讴歌 迸发/摒弃 嵯峨/蹉 痉挛/巨擘 答案:D(D项:u/ ou beng/ bing cu6/cuo1uan/bo;A项: tuan/chuai gido/gido sui/sui zhan/jian; B I fei/fei xiN/xian ding/didn xuan/ xun; C项 jue/ jue wo/wo 11/shuo zhi/sh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婉转 羁縻 蹩进 涣然冰释 B.侪辈瞋目 赋与 出类拔粹 C.攻讦 勤力 自栩 不可思义 D.缙绅 瘠薄 木纳 粉装玉琢 答案:A(B.赋予、出类拔萃C.自诩、不可思议D.木讷、粉妆玉琢)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富有特色的建筑,门庭若市的剧院,引人入胜的画廊,内容丰富的博物馆,绿树 成荫的街道,构成了墨尔本典雅的风格。商业区分布均匀,各类银行、店铺、商 场、饭店鳞次栉比。在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世界级的歌剧、时尚的音乐剧和音乐 会等令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被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墨尔本当仁不让! A.门庭若市 B.鳞次栉比 C.流连忘 返 D.当仁不让 答案:D(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此处应 为“当之无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养老“双轨制”,造成事业机关单位与企业养老经费差距很大,国家已采取 多种措施,积极推行养老“双轨制”所导致的不合理问题的解决 B.观摩了射阳县四明镇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场会后,对我们乡镇干部受到了很 大的启发,增强了搞好城镇化建设的信心 C.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质 量的提高,更要关注精神生活的充实 D.近几年,驻盐各高校已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新路,不断加强 各自的办学特色,以吸引优秀学生。 答案:C(A项“推行”与“解决”搭配不当,“推行”改为“推动”;B项“对” 多余,应删除;D项成分残缺,在“探索”后增加“培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江苏省盐城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 浦启夫 一、语言文字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湍急╱揣摩 峭拔╱讥诮 隧洞╱深 邃 栈道╱便笺 B.绯闻╱诽谤 舷梯╱琴弦 启碇╱沉 淀 绚丽╱徇私 C.永诀╱抉择 蜗行╱水涡 砂砾╱闪 烁 对峙╱侍奉 D.怄气╱讴歌 迸发╱摒弃 嵯峨╱蹉 跎 痉挛╱巨擘 答案:D(D 项:òu╱ōu bèng╱bìng cuó╱cuō luán╱bò;A 项: tuān╱chuǎi qiào╱qiào suì╱suì zhàn╱jiān;B 项: fēi╱fěi xián╱xián dìng╱diàn xuàn╱xùn;C 项: jué╱jué wō╱wō lì╱shuò zhì╱s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A.婉转 羁縻 蹩进 涣然冰释 B.侪辈 瞋目 赋与 出类拔粹 C.攻讦 勠力 自栩 不可思义 D.缙绅 瘠薄 木纳 粉装玉琢 答案:A(B. 赋予、出类拔萃 C. 自诩、不可思议 D. 木讷、粉妆玉琢)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富有特色的建筑,门庭若市的剧院,引人入胜的画廊,内容丰富的博物馆,绿树 成荫的街道,构成了墨尔本典雅的风格。商业区分布均匀,各类银行、店铺、商 场、饭店鳞次栉比。在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世界级的歌剧、时尚的音乐剧和音乐 会等令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被评为世界最宜居城市,墨尔本当仁不让! A. 门庭若市 B.鳞次栉比 C. 流连忘 返 D. 当仁不让 答案:D(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此处应 为“当之无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养老“双轨制”,造成事业机关单位与企业养老经费差距很大,国家已采取 多种措施,积极推行养老“双轨制”所导致的不合理问题的解决。 B.观摩了射阳县四明镇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现场会后,对我们乡镇干部受到了很 大的启发,增强了搞好城镇化建设的信心。 C.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质 量的提高,更要关注精神生活的充实。 D.近几年,驻盐各高校已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新路,不断加强 各自的办学特色,以吸引优秀学生。 答案:C(A 项“推行”与“解决”搭配不当,“推行”改为“推动”;B 项“对” 多余,应删除;D 项成分残缺,在“探索”后增加“培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 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秦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魏征,字玄成,巨鹿人,唐代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等职,《谏太宗十思疏》 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疏”是古代大臣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 年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庄子》 分内、外、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答案:A(左丘明是鲁国人) 6.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距关,毋内诸侯 设九宾于廷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主辱,臣死有余僇 C.因击沛公于坐 来我道夫先路 D.敛赀财以送其行 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D(“宁许以负秦曲”无通假字) 7.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道芷阳间行 B.左右欲刃相如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答案:C(都是名词作状语,AB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故燕王欲结于君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欲呼张良与俱去 C.虽董之以严刑 D.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案:C(都是介词结构后置的句子;A项被动句;B项省略句;D项定语后置句) 9.请结合《老王》这篇课文,联系语境,说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 不是要钱。” 参考答案:我是来向你们表示感谢的—感谢你们这些年来对我的关心与照顾 10.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结构和修辞特点,以“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 颜”为开头,另写一段话。(4分)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 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洁白而朴 素的银装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 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秦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B.魏征,字玄成,巨鹿人,唐代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等职,《谏太宗十思疏》 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疏”是古代大臣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 年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庄子》, 分内、外、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答案:A(左丘明是鲁国人) 6.下列各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A.距关,毋内诸侯 设九宾于廷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主辱,臣死有余僇 C.因击沛公于坐 来我道夫先路 D.敛赀财以送其行 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D(“宁许以负秦曲”无通假字) 7.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道芷阳间行 B.左右欲刃相如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答案:C(都是名词作状语,ABD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故燕王欲结于君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欲呼张良与俱去 C.虽董之以严刑 D.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案:C(都是介词结构后置的句子;A 项被动句;B 项省略句;D 项定语后置句) 9.请结合《老王》这篇课文,联系语境,说出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 分)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 不是要钱。” 参考答案:我是来向你们表示感谢的——感谢你们这些年来对我的关心与照顾。 10.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结构和修辞特点,以“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 颜”为开头,另写一段话。(4 分)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 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洁白而朴 素的银装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 颜 参考答案:春天,它淡雅温润,清新可爱;夏天,它容光焕发,淡妆浓抹总相 宜;秋天,它成熟稳重,总是露出自信的微笑;冬天,它端庄沉静,在白雪覆 盖中自有一种威严。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 也,性也,命也,一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 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 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 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 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 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 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 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 考索于影响③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砼砼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 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 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 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 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 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 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 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 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 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 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 指关于六经的传闻、注释。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 著:著作 B.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 籍:登记 C.以涂天下之耳目 涂:掩蔽 D.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 拓:扩建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容 颜。 参考答案:春天,它淡雅温润,清新可爱;夏天,它容光焕发,淡妆浓抹总相 宜;秋天,它成熟稳重,总是露出自信的微笑;冬天,它端庄沉静,在白雪覆 盖中自有一种威严。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 也,性也,命也,一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 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 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 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 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 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 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 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 考索于影响③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 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 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 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 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 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 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 新之,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 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 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 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 指关于六经的传闻、注释。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 著:著作 B. 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 籍:登记 C. 以涂天下之耳目 涂:掩蔽 D. 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 拓:扩建
答案:A(应当用作动词,发扬,弘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 今日之事何如 C.牵制于文义之末 而君幸于赵王 D.请予一言以谂多士 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C(C项“于”都表被动,译成“被”;A项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 然后;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却;B项前一个“之”助词,处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助词,译作“的”;D项前一个“以”表目的连词, 来”;后一个介词,“因为 13.下列句子中,全都不属于“尊经”的一组是(3分) ①徒考索于影响之间②尚功利,崇邪说 ③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 ④没溺于浅闻小见 ⑤慨然悼末学之支离⑥侈淫辞,竞诡辩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谷案:B(③是对家业的评价;⑤是知府痛惜学风的颓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尊经阁落成之时,应南大吉郡守的邀请劝诫广大的读书人尊崇六经, 进而加强人文修养 B.古人著述六经是受富人的启发,因为富人为防止后人把家产弄得遗亡丢失, 便把家里所有的财产登记造册。 C.作者对那种不从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六经的内容实质的人表示不认可,认为他 们并非尊崇六经。 D.南大吉郡守十分尊崇六经,认为六经归于正途,百姓才不会有邪恶的事情发 生 答案:B(古人著述六经并不是受富人的启发,与富人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3分) 答案:所以六经是我们心中的账册,六经的实际内容,都具备于我们心中 “实”“具”各1分,句意1分) (2)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4分) 答案: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 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得”“庶”“尊”各1分,句意1分)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 答案: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佩带的玉来给项王示意,项王却沉默 没有回应
答案:A(应当用作动词,发扬,弘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 今日之事何如 C. 牵制于文义之末 而君幸于赵王 D. 请予一言以谂多士 以其无礼于晋 答案:C(C 项“于”都表被动,译成“被”;A 项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 然后;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却;B 项前一个“之”助词,处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助词,译作“的”;D 项前一个“以”表目的连词, “来”;后一个介词,“因为”) 13.下列句子中,全都不属于“尊经”的一组是(3 分) ①徒考索于影响之间 ②尚功利,崇邪说 ③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 ④没溺于浅闻小见 ⑤慨然悼末学之支离 ⑥侈淫辞,竞诡辩 A. ①②⑤ B.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B(③是对家业的评价;⑤是知府痛惜学风的颓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在尊经阁落成之时,应南大吉郡守的邀请劝诫广大的读书人尊崇六经, 进而加强人文修养。 B.古人著述六经是受富人的启发,因为富人为防止后人把家产弄得遗亡丢失, 便把家里所有的财产登记造册。 C.作者对那种不从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六经的内容实质的人表示不认可,认为他 们并非尊崇六经。 D.南大吉郡守十分尊崇六经,认为六经归于正途,百姓才不会有邪恶的事情发 生。 答案:B(古人著述六经并不是受富人的启发,与富人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3 分) 答案:所以六经是我们心中的账册,六经的实际内容,都具备于我们心中。 (“实”“具”各 1 分,句意 1 分) (2)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4 分) 答案: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 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得”“庶”“尊”各 1 分,句意 1 分)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 分) 答案: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佩带的玉来给项王示意,项王却沉默 没有回应
附参考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 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 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 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 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发扬,这才是尊重《礼》 大抵古代圣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 担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 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 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 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 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 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 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被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牵制,鄙陋地以 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 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 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 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 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 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 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 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 治理民政之暇,就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 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 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 写一篇文章,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 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 尊重六经的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 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 花不语,笑人痴 (1)上片首句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案:景物特点:清幽澹远(悠远、晴明、安闲平静也可);表现词人孤独、 寂寞的情怀。(特点1分,感情1分)
附参考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 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 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 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 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发扬,这才是尊重《礼》。 大抵古代圣人匡扶人间正道、担心后世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 担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 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 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 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 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 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 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被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牵制,鄙陋地以 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 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 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 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 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 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 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 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 治理民政之暇,就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 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 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 写一篇文章,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 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 尊重六经的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癸酉春社 【宋】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 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 花不语,笑人痴。 (1)上片首句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 分) 答案:景物特点:清幽澹远(悠远、晴明、安闲平静也可);表现词人孤独、 寂寞的情怀。(特点 1 分,感情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