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一、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1.在西方经济文献中,人们通常是把通货膨胀与现代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2.但在中国,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却是极为古老的: “交子”、“关子”、“会子”;“中统元宝钞”、“至元通行宝钞”和“中 统元宝交钞”;“大明宝钞”. 二、对通货膨张概念诠释的演变 1.苏联对通货膨胀定义的特点是:将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货币必要量作为衡量 纸币是否过多的标准;单纯与弥补财政赤字挂钩:断言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 的现象。 2.改革开放后以后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二:一种强调通货 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区别:另一种认为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这二者分开是非常困 难的,二者可以等同使用。 三、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 在西方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 续地上涨。 1.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 2.强调“货币价格”,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 3.强调“总水平”,即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 4强调“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 此外,还有其他的种种界说. 四、通货膨胀的度量 1.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实际 都是使用物价指数。通常说通货膨胀率多大,就是指物价指数上涨多少。 2.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 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2)批发物价指数PI 3)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deflator 此外,还有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等。 第1页共13页
第十五章 第 1 页 共 13 页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一、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 1.在西方经济文献中,人们通常是把通货膨胀与现代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2. 但在中国,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却是极为古老的: “交子”、“关子”、“会子”;“中统元宝钞”、“至元通行宝钞”和“中 统元宝交钞”; “大明宝钞”. 二、对通货膨胀概念诠释的演变 1. 苏联对通货膨胀定义的特点是:将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货币必要量作为衡量 纸币是否过多的标准;单纯与弥补财政赤字挂钩;断言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 的现象。 2. 改革开放后以后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二:一种强调通货 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区别;另一种认为将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这二者分开是非常困 难的,二者可以等同使用。 三、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 在西方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 续地上涨。 1.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 2.强调“货币价格”,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 3.强调“总水平”,即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 4.强调“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 此外,还有其他的种种界说•••••• 四、通货膨胀的度量 1. 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实际 都是使用物价指数。通常说通货膨胀率多大,就是指物价指数上涨多少。 2. 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 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CPI 2)批发物价指数 WPI 3)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deflator 此外,还有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等
第十五章 其中核心价格指数 1)。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最大,而这两者价格 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 2).因此,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 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如果丝毫引不起总供给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 第2页共13页
第十五章 第 2 页 共 13 页 其中核心价格指数 1). 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最大,而这两者价格 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 2). 因此,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 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 如果丝毫引不起总供给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
第十五章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说 1.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 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方面: 1)实际因素,如投资需求增: 2)货币因素,或货币需求减少,或货币供给增加过快 3.这样的分析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假定前提的。 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以不动: 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 二、成本推动说 1.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2.成本推动原因有二: 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 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 3.成本推进理论模型在于论证: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条件下也能产生物价上 涨。所以,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 既然存在这样的前提,当物价水平上涨时,取得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 产出的下降,相应的则必然是就业率的降低。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均衡是非充分就 第3页共3页
第十五章 第 3 页 共 13 页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说 1.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 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 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方面: 1)实际因素,如投资需求增; 2)货币因素,或货币需求减少,或货币供给增加过快。 3. 这样的分析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假定前提的。 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以不动; 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 二、成本推动说 1. 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2. 成本推动原因有二: 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 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 3. 成本推进理论模型在于论证: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条件下也能产生物价上 涨。所以,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 既然存在这样的前提,当物价水平上涨时,取得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 产出的下降,相应的则必然是就业率的降低。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均衡是非充分就
第十五登 P 三、供求混合推动说 1.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竞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 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 中有推、推中有拉”。 2.当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存在时,就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 期缓解矛盾。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生 活的现实。 四、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 1.改革开放后,物价持续上涨的事实推动了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探 第4页共13页
第十五章 第 4 页 共 13 页 业的均衡。 4. 这种理论也试图用来解释“滞胀”。 三、供求混合推动说 1. 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 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 中有推、推中有拉”。 2. 当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存在时,就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 期缓解矛盾。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生 活的现实。 四、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 1. 改革开放后,物价持续上涨的事实推动了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探
第十五章 讨。 2.提出了一些较有特色的假说:中国的需求拉上说:中国的成本推动为主 说:;结构说:体制说:摩擦说:混合类型说,等等。 3.种种假说的共同点,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注意到体制这个大背景 的变化对物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和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剖析,其意义主要不在于给出具体论 断,而在于开拓进一步探讨中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复杂形成机理之路。 第5页共13页
第十五章 第 5 页 共 13 页 讨。 2. 提出了一些较有特色的假说:中国的需求拉上说;中国的成本推动为主 说;;结构说;体制说;摩擦说;混合类型说,等等。 3. 种种假说的共同点,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注意到体制这个大背景 的变化对物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和作用。 4.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剖析,其意义主要不在于给出具体论 断,而在于开拓进一步探讨中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复杂形成机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