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在这一章,将货币供与求放在一起,并联系市场商品的总供求进行分析。 第一节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 ls=Md 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0: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 均衡状态。见图: M 0 M,-M 3.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 的直线。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见图: 第1页共10页
第十三章 第 1 页 共 10 页 第十三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在这一章,将货币供与求放在一起,并联系市场商品的总供求进行分析. 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 Ms=Md 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Ms≠Md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 r0;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 均衡状态。见图: 3.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 的直线。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见图:
第十三章 M 二、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 1.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以年度贷款增长率作为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替 代指标,以国民收入指标”代表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中的收入变量,贷款的年平均 增长率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和6.93%,前者快于后者几近1倍。 如果以1952年为基期,作图: 20 18 一一贷款一国民收入 8 6 2.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不足以证明货币供给大于 对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过多的判断,毋宁说是根据实际感受: 第2页共10页
第十三章 第 2 页 共 10 页 二、中国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状况 1.计划体制下的货币供求对比:以年度贷款增长率作为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替 代指标,以国民收入指标 Y 代表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中的收入变量,贷款的年平均 增长率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12.8%和 6.93%,前者快于后者几近 1 倍。 如果以 1952 年为基期,作图: 2. 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不足以证明货币供给大于 对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过多的判断,毋宁说是根据实际感受:
第十三章 一消费品数量少,花色品种单调。大多数必要消费品,或计划供应,或限 量供应: 一在生产品领域,计划分配的原材料、零配件,往往满足不了需要: 一无论是消费品还是生产品,都是“卖方市场”: 一在计划体制下的价格虽然绝大多数是官定的,但在集市,价格会上涨: 计划分配的物资也存在变相的上涨价格,等等。 三、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 1.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是传统计划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给决策本身只是总体经济扩张趋向的被动因素。 2.科尔内的“短缺”理论解释了投资饥渴和软预算约束如何使货币供求的失 衡难以避免。 四、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差异 1,差异主要表现在: )失衡是长期保持在货币供求过多的状态上,还是供给过多与供给不足的经 常交替: (2)能否直接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上: (3)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利率不仅是失衡的信号,而且有调节由失衡趋 向均衡的功能:在计划经济中,调节则主要靠直接的计划方法和行政性措施。 2.如何衡量货币多少 衡量货币是多还是少会有不同的显示,需综合考察。 仅凭借单一的信号判断均衡是否存在,很容易陷入片面性。 第3页共10页
第十三章 第 3 页 共 10 页 ——消费品数量少,花色品种单调。大多数必要消费品,或计划供应,或限 量供应; ——在生产品领域,计划分配的原材料、零配件,往往满足不了需要; ——无论是消费品还是生产品,都是“卖方市场”; ——在计划体制下的价格虽然绝大多数是官定的,但在集市,价格会上涨; 计划分配的物资也存在变相的上涨价格,等等。 三、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 1.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是传统计划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给决策本身只是总体经济扩张趋向的被动因素。 2.科尔内的“短缺”理论解释了投资饥渴和软预算约束如何使货币供求的失 衡难以避免。 四、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差异 1.差异主要表现在: ⑴失衡是长期保持在货币供求过多的状态上,还是供给过多与供给不足的经 常交替; ⑵能否直接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上; ⑶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利率不仅是失衡的信号,而且有调节由失衡趋 向均衡的功能;在计划经济中,调节则主要靠直接的计划方法和行政性措施。 2.如何衡量货币多少 衡量货币是多还是少会有不同的显示,需综合考察。 仅凭借单一的信号判断均衡是否存在,很容易陷入片面性
第十三章 第二节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 一、市场总供求 1.在商品、服务市场上: 市场总供给AS,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 总需求A机,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2.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二、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1.市场总需求,其构成有四:消费需求G投资需求人、政府支出G出口需 求X。设总需求为D则: D-C+I+G+X 2.总需求的载体是货币。如果由货币供给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 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于银行贷款调节货币供给规模,从而也说明银行 信用的掌握也适当。 3.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 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 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银行 信用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给过 多并从而造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 这两种情况在我国经济中都曾发生过。 三、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1.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 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 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2.然而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 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也取决于 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3.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微观的货币需求,其总和,在实际 上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第4页共10页
第十三章 第 4 页 共 10 页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 一、市场总供求 1.在商品、服务市场上: 市场总供给 AS, 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 总需求 AD, 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2.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二、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1. 市场总需求,其构成有四:消费需求 C、投资需求 I、政府支出 G、出口需 求 X。设总需求为 D,则: D=C+I+G+X 2.总需求的载体是货币。如果由货币供给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 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于银行贷款调节货币供给规模,从而也说明银行 信用的掌握也适当。 3.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 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 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银行 信用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给过 多并从而造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 这两种情况在我国经济中都曾发生过。 三、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1.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 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 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2.然而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 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也取决于 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3.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微观的货币需求,其总和,在实际 上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第十三章】 四、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 一一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一一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一一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一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 一一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 实现均衡目标。 2.以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见图: AD 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紧密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 但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 ()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 货币供给=现实流通的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 市场需求=现实流通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2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些货币需求也 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 第5页共10页
第十三章 第 5 页 共 10 页 四、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1.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 ——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 实现均衡目标。 2. 以 MS、Md、AS、AD 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见图: 3.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紧密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 但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 ⑴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 ⑵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些货币需求也 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