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崔与 之都尽力快速回奏。(“孰”“疾”、“罢行”、“用舍”每译对一处各1分, 语句顺畅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答案】B。 【解析】“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表述有误,词中“满城似愁风雨”是 写元宵节满城本无风雨却如有风雨,冷落不堪,词人借此表达了国土沦亡后的悲 伤之情 15.【参考答案】(1)对比。上阙以临安今昔不同的春景春事特别是元宵况味 (昔日“香尘暗陌,华灯明昼”,今日“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穿插对比, 抒发国家衰亡的哀痛。(2)用典。下阙用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月夜里思念鄘 州的亲人的典故,抒发乱离流落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3)反衬(以乐景衬哀 情)。“空相对”三句,以“满村社鼓”的乐景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临安沦陷 后的寂寞悲苦心情。(4)情景交融。“禁苑娇寒,湖堤倦暖”,既是描写昔日 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也是借景抒发对往昔临安太平景象的深情眷恋, “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景中含情,满城都处在宵禁之中,风雨之中,饱 含词人的忧虑之情、凄苦之情。(答对一点得2分,指出表现手法1分,结合词 的内容分析如何借助表现手法抒发情感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其他角度言之成 理,也可酌情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答案】(1)临溪而渔山肴野蔌(2)子无良媒士贰其行(3)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每空1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A(说明:因A项陈述与原文相同,所以此题计分处理时无论选哪 项均计3分) 【解析】承接上文,句子的主语应该为“它”,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因而” 强调因果关系,“从而”也表示因果关系,但更侧重强调事情的结果或者进一步 的行动,故而应用“从而”更恰当:“普及化”“大众化”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 系。故选A 18.【答案】B 【解析】综合本文两段段意,旨在论述语文教育中应辩证继承文化传统。根据上 文“我们欣喜地看到”,下句应以“语文教师”为陈述对象,陈述的内容为目前 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皇帝)就拿哪些政事应当停止,哪些人才应当重用的事来询问他。崔与 之都尽力快速回奏。(“孰”“疾”、“罢行”、“用舍”每译对一处各 1 分, 语句顺畅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答案】B。 【解析】“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表述有误,词中“满城似愁风雨”是 写元宵节满城本无风雨却如有风雨,冷落不堪,词人借此表达了国土沦亡后的悲 伤之情。 15.【参考答案】(1)对比。上阙以临安今昔不同的春景春事特别是元宵况味 (昔日“香尘暗陌,华灯明昼”,今日“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穿插对比, 抒发国家衰亡的哀痛。(2)用典。下阙用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月夜里思念鄜 州的亲人的典故,抒发乱离流落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3)反衬(以乐景衬哀 情)。“空相对”三句,以“满村社鼓”的乐景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临安沦陷 后的寂寞悲苦心情。(4)情景交融。“禁苑娇寒,湖堤倦暖”,既是描写昔日 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也是借景抒发对往昔临安太平景象的深情眷恋。 “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景中含情,满城都处在宵禁之中,风雨之中,饱 含词人的忧虑之情、凄苦之情。(答对一点得 2 分,指出表现手法 1 分,结合词 的内容分析如何借助表现手法抒发情感 1 分,答对三点得满分。其他角度言之成 理,也可酌情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答案】(1)临溪而渔 山肴野蔌(2)子无良媒 士贰其行(3)位卑则足 羞 官盛则近谀(每空 1 分,共 6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答案】A(说明:因 A 项陈述与原文相同,所以此题计分处理时无论选哪 项均计 3 分) 【解析】承接上文,句子的主语应该为“它”,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因而” 强调因果关系,“从而”也表示因果关系,但更侧重强调事情的结果或者进一步 的行动,故而应用“从而”更恰当;“普及化”“大众化”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 系。故选 A。 18.【答案】B 【解析】综合本文两段段意,旨在论述语文教育中应辩证继承文化传统。根据上 文“我们欣喜地看到”,下句应以“语文教师”为陈述对象,陈述的内容为目前 语文教学活动中对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9.【答案】D 【解析】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词意指喻 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 效;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建设:建立、设置;陈设布置: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建构 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遮蔽:遮挡;挡住某物不易显露,可用于抽象的 事物:遮掩:掩饰、隐瞒,常用于具体的事物。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变通, 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扬汤止沸:把锅 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参考示例】“忝列”改为“荣列”;“不良”改为“不才”“不佞”或“不 肖”;“赐教”改“聆教”;“也许”改“难免”;“禀告”改为“批评指正” 21.【参考示例】 内容:华为公司L0G0,由上方的八瓣散开的花瓣图案和下方的 HUAWEI拼音文字 组成。(2分) 寓意:散开的花瓣如光芒四射的太阳,寓意着光明、热情和希望,象征着华为公 司蒸蒸日上;八瓣花瓣呈对称状,寓意和谐发展;花瓣向四周散开,寓意开放合 作;整体标识图案饱满大方,寓意稳健发展。(答对任意两点即给4分)。说明: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若答其它寓意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高三每日一练(2)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 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 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 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 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 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 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19.【答案】D 【解析】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词意指喻 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 效;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建设:建立、设置;陈设布置;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建构: 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遮蔽:遮挡;挡住某物不易显露,可用于抽象的 事物;遮掩:掩饰、隐瞒,常用于具体的事物。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变通, 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扬汤止沸:把锅 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参考示例】“忝列”改为“荣列”;“不良”改为“不才”“不佞”或“不 肖”;“赐教”改“聆教”;“也许”改“难免”;“禀告”改为“批评指正”。 21.【参考示例】 内容:华为公司 LOGO,由上方的八瓣散开的花瓣图案和下方的 HUAWEI 拼音文字 组成。(2 分) 寓意:散开的花瓣如光芒四射的太阳,寓意着光明、热情和希望,象征着华为公 司蒸蒸日上;八瓣花瓣呈对称状,寓意和谐发展;花瓣向四周散开,寓意开放合 作;整体标识图案饱满大方,寓意稳健发展。(答对任意两点即给 4 分)。说明: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若答其它寓意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高三每日一练(2)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 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 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 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 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 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 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 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 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 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n,免除)养。耆年老齿, 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埚(揭:e,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 有旧石蝎,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 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 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 /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 /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 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 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 士人 B.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 教化。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 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 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 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n,免除)养。耆年老齿, 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 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 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 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 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 /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 /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C.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 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 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 士人。 B. 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C.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 教化。 D. 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 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 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 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 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 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答案】10.A 11.D 12.A 13.(1)东方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粮价一天天 上涨。 (2)酒不过是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进食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 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 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 除法。本题“清约”是“莅官”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BD项:“服玩”与“车 马”是并列关系,都是“累积”的宾语,排除B项。故答案为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 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D项,太祖,非谥号,是庙号。两者不同: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
A. 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 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 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 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 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 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 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 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答案】10. A 11. D 12. A 13. (1)东方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粮价一天天 上涨。 (2)酒不过是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进食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 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 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 除法。本题“清约”是“莅官”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 BD 项;“服玩”与“车 马”是并列关系,都是“累积”的宾语,排除 B 项。故答案为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 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 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D 项,太祖,非谥号,是庙号。两者不同: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
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故答案 为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 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 “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错,原文说“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转”,改 换任地,或转换官职,并不一定是贬职。故答案为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 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凋”,凋敝 “踊”,高涨;“成”,使……上涨。(2)“利”,好处,此处指“得到享受” “资”,凭借,必备(之物);息游费:息,停止,指“杜绝”:游费,指“游 资交易”。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 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未成年时,本州 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而被 罢免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当时三吴发生 水灾,粮价昂贵,百姓饥饿。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吩咐部属献计献策,解决百姓的 疾苦,沈亮献策说:“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 使价格一天天上涨。朝廷应该命令下属,查明贫富的虚实情况,命令广有积蓄的 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来,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 是可推行于千百年间的好方法,暂时适宜用于这一个时期。另外,因为淮河流域 今年丰收,城镇富裕,土地肥沃,麦子已经丰收,粟米也将成熟,可以分出一部 分抵税,在互市交换,凡是三吴的饥民,就借贷给他们钱财,让强壮劳力转运粮 食,来赡养年老衰弱的人(帮助渡过难关)。酒只是喝着舒服(酒不过是喉舌的 享受之物),但并非必须进食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 他的这些建议立即都被采纳实行 襄阳与边关相接,从江左建制以来,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元嘉二十二年,世祖 出外担任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是
为之所立的称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故答案 为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 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A 项, “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错,原文说“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转”,改 换任地,或转换官职,并不一定是贬职。故答案为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 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凋”,凋敝; “踊”,高涨;“成”,使……上涨。(2)“利”,好处,此处指“得到享受”; “资”,凭借,必备(之物);息游费:息,停止,指“杜绝”;游费,指“游 资交易”。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 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 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未成年时,本州 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而被 罢免官职,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当时三吴发生 水灾,粮价昂贵,百姓饥饿。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吩咐部属献计献策,解决百姓的 疾苦,沈亮献策说:“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 使价格一天天上涨。朝廷应该命令下属,查明贫富的虚实情况,命令广有积蓄的 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来,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 是可推行于千百年间的好方法,暂时适宜用于这一个时期。另外,因为淮河流域 今年丰收,城镇富裕,土地肥沃,麦子已经丰收,粟米也将成熟,可以分出一部 分抵税,在互市交换,凡是三吴的饥民,就借贷给他们钱财,让强壮劳力转运粮 食,来赡养年老衰弱的人(帮助渡过难关)。酒只是喝着舒服(酒不过是喉舌的 享受之物),但并非必须进食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 他的这些建议立即都被采纳实行。 襄阳与边关相接,从江左建制以来,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元嘉二十二年,世祖 出外担任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