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卧爱分贸多本芳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ECON2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学、国贸二学位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或第二学期(特指二学位) 学分:3学分 主讲教师:董虹、刘晓惠、孙华妤、赵忠秀、孙玉琴等 考核方式:闭卷 指定教材: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版,2003年 教学目的: 国际经济学这门课要求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了解经济体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 系,和开放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及其运行方式: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要素在国际间流 动的决定因素、理论模型、运行机制和政策含义:以达到可以应用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的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学的分支 以经济学分析方法为基础,和现代经济学一起产生,20世纪50年代独立为一门学科。 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关系 经济体,非政治概念。 三、开放经济的一般规律 对外活动,涉及外部变动对内部的影响,及其反作用。 四、国际经济活动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要素国际间流动等活动 五、国际间的合作和竞争 竞争为主流,合作是趋势。 六、目标 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和各国福利的提高。 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国际贸易纯理论 理论一般包括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的方式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等内容。 二、国际贸易政策 包括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等。 三、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包括资本、劳动、技术、信息等在国际间流动的成因、福利分析。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主 分析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ECON2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经济学、国贸二学位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或第二学期(特指二学位) 学 分:3 学分 主讲教师:董虹、刘晓惠、孙华妤、赵忠秀、孙玉琴等 考核方式:闭卷 指定教材:Dominick Salvatore 《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八版,2003 年 教学目的: 国际经济学这门课要求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了解经济体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 系,和开放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及其运行方式;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要素在国际间流 动的决定因素、理论模型、运行机制和政策含义;以达到可以应用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的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课时:1 周,共 2 课时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学的分支 以经济学分析方法为基础,和现代经济学一起产生,20 世纪 50 年代独立为一门学科。 二、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关系 经济体,非政治概念。 三、 开放经济的一般规律 对外活动,涉及外部变动对内部的影响,及其反作用。 四、 国际经济活动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要素国际间流动等活动 五、 国际间的合作和竞争 竞争为主流,合作是趋势。 六、 目标 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和各国福利的提高。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 国际贸易纯理论 理论一般包括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的方式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等内容。 二、 国际贸易政策 包括国际贸易政策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等。 三、 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包括资本、劳动、技术、信息等在国际间流动的成因、福利分析。以完全竞争市场为主 分析
制卧价贸易+考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四、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 涉及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福利分析、主要案例分析。 五、经济发展 涉及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和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六、跨国公司 七、国际经济秩序 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概况和改革的需要。 八、汇率决定 探讨汇率值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所涉及的因素。 九、国际收支 研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和方式。 十、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介绍开放经济的规律和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的方法。 第三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三、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五、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六、 吸收和评价相结合 思考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课时:1-2周,共4课时 第一节绝对利益学说 一、重商主义 基本内容:一国财富的标准,对外贸易的态度,静态的世界观 二、绝对利益学说 按照劳动价值论和完全竞争的假设,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绝对优势产品可以实现完全专业 化分工,并出口换回绝对劣势的产品。贸易是双赢的。贸易价格应该位于两国封闭时的价格 之间。 第二节比较利益学说 一、假设条件 一共8项条件,其中单一要素经济、机会成本不变、2×2模型最重要 二、理论内容 技术上的比较优势是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他结论与绝对利益基本相同,绝对优势理 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 三、图形分析 第三节实证分析和理论扩展 一、多国多产品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在多国多产品的情况下也成立。 二、实证分析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四、 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 涉及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福利分析、主要案例分析。 五、 经济发展 涉及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和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六、 跨国公司 七、 国际经济秩序 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概况和改革的需要。 八、 汇率决定 探讨汇率值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所涉及的因素。 九、 国际收支 研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和方式。 十、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 介绍开放经济的规律和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的方法。 第三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二、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三、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五、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六、 吸收和评价相结合 思考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 比较优势理论 课时:1-2 周,共 4 课时 第一节 绝对利益学说 一、重商主义 基本内容:一国财富的标准,对外贸易的态度,静态的世界观 二、绝对利益学说 按照劳动价值论和完全竞争的假设,劳动生产率方面的绝对优势产品可以实现完全专业 化分工,并出口换回绝对劣势的产品。贸易是双赢的。贸易价格应该位于两国封闭时的价格 之间。 第二节 比较利益学说 一、假设条件 一共 8 项条件,其中单一要素经济、机会成本不变、2×2 模型最重要 二、理论内容 技术上的比较优势是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他结论与绝对利益基本相同,绝对优势理 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例。 三、图形分析 第三节 实证分析和理论扩展 一、多国多产品模型 比较优势理论在多国多产品的情况下也成立。 二、实证分析
制卧爱分贸多本考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思考题: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 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 第三章标准贸易模型 课时:3周,共2课时 第一节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的定义和特征,机会成本递增的性质。生产点是PPF与价格线的切点。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与个人无差异曲线的性质相同。消费点是CIC与价格线的切点。 三、封闭经济的均衡 国内封闭均衡点位于PPF和CIC的切点,切点所在切线的斜率为封闭时的国内价格。 第二节贸易产生 两个国家由于比较优势产品不同,PPF曲线形状不同。无论CIC曲线的形状是否不同, 只要封闭时的国内价格不同,贸易就会产生。生产会偏向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消费摆脱国 内资源的限制,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无论是否小国)。 第三节贸易所得 贸易利益来源于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第四节贸易利益的分配 参与国际贸易,出口国的国内产品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进口的国内替代品生产者 受损,消费者获利:两国的贸易利益分配比例取决于封闭时的国内价格和贸易价格的差距。 第五节提供曲线 一般均衡分析国际贸易的均衡实现。 思考题: 1.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贸易是否会产生? 2.贸易价格如何实现的? 3.2×2模型的贸易利益分配的福利分析结果如何? 第四章要素禀赋论 课时:3-4周,共3课时 第一节假设条件 一共11项假设前提,其中重要的是2×2×2模型,技术相同,偏好相同,同一产品属 于同一密集型产品。 第二节H-0定理内容 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产生贸易。一国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稀缺要素密集 型产品。 第三节H-0-S定理 国际贸易导致同质要素相对和绝对报酬相等。 第四节里昂剔夫之谜 验证美国贸易模式是否符合要素禀赋论时,产生里昂剔夫之谜。对于此有多种解释,如 劳动生产率、偏好、关税结构、多要素、人力资本理论等。 思考题: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思考题: 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 2.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 第三章 标准贸易模型 课时:3 周,共 2 课时 第一节 封闭经济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 的定义和特征,机会成本递增的性质。生产点是 PPF 与价格线的切点。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与个人无差异曲线的性质相同。消费点是 CIC 与价格线的切点。 三、封闭经济的均衡 国内封闭均衡点位于 PPF 和 CIC 的切点,切点所在切线的斜率为封闭时的国内价格。 第二节 贸易产生 两个国家由于比较优势产品不同,PPF 曲线形状不同。无论 CIC 曲线的形状是否不同, 只要封闭时的国内价格不同,贸易就会产生。生产会偏向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消费摆脱国 内资源的限制,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无论是否小国)。 第三节 贸易所得 贸易利益来源于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第四节 贸易利益的分配 参与国际贸易,出口国的国内产品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进口的国内替代品生产者 受损,消费者获利;两国的贸易利益分配比例取决于封闭时的国内价格和贸易价格的差距。 第五节 提供曲线 一般均衡分析国际贸易的均衡实现。 思考题: 1.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贸易是否会产生? 2. 贸易价格如何实现的? 3. 2×2 模型的贸易利益分配的福利分析结果如何? 第四章 要素禀赋论 课时:3-4 周,共 3 课时 第一节 假设条件 一共 11 项假设前提,其中重要的是 2×2×2 模型,技术相同,偏好相同,同一产品属 于同一密集型产品。 第二节 H-O 定理内容 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产生贸易。一国出口其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稀缺要素密集 型产品。 第三节 H-O-S 定理 国际贸易导致同质要素相对和绝对报酬相等。 第四节 里昂剔夫之谜 验证美国贸易模式是否符合要素禀赋论时,产生里昂剔夫之谜。对于此有多种解释,如 劳动生产率、偏好、关税结构、多要素、人力资本理论等。 思考题:
制卧份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1.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试比较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3.里昂剔夫之谜是指什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第五章新贸易理论 课时:4-5周,共2课时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机会成本递减也可以产生贸易。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但专业化方向不确定,贸易模式 不确定。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不完竞争市场所产生的贸易为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为规模经济和差 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有两种指数表示。 第三节需求偏好相似论 一国出口的产品最有可能是该国代表性需求产品。人均收入水平接近,需求结构相似, 重叠需求部分产品多。重叠需求部分产品多,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大。 第四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前身为技术差距论。产品一般分为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消亡期几个阶段。属于动 态国际贸易理论,也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技术因素对周期的长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五节运输成本和国际贸易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有阻碍作用,运输成本越大,贸易的可能越小。运输成本对需求和 供给弹性小的国家的影响大。 第六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会阻止后进国家进入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后进国家过早开放市场可能遭到 损失。 思考题: 1.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2.需求偏好相似论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 3.在产品生命周期的那些阶段贸易可以产生?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4.运输成本对不同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国家的影响怎样? 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课时:5周,共2课时 第一节要素增长与PPF 要素增长会导致PP℉向外扩张。要素增长分为中性增长,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和 偏向进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三种类型。 第二节技术进步与PPF 技术进步分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 导致PPF外移。 第三节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另一种产品产量的下降。“荷兰病”正是 该理论的现实表现。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促进贸易,福利增加:偏向进口部门 要素的增长会减少贸易量,甚至改变贸易方向,福利增加。 第四节出口贫困化增长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1.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 试比较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3. 里昂剔夫之谜是指什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第五章 新贸易理论 课时:4-5 周,共 2 课时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机会成本递减也可以产生贸易。实现完全专业化分工,但专业化方向不确定,贸易模式 不确定。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不完竞争市场所产生的贸易为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为规模经济和差 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有两种指数表示。 第三节 需求偏好相似论 一国出口的产品最有可能是该国代表性需求产品。人均收入水平接近,需求结构相似, 重叠需求部分产品多。重叠需求部分产品多,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大。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前身为技术差距论。产品一般分为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消亡期几个阶段。属于动 态国际贸易理论,也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技术因素对周期的长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五节 运输成本和国际贸易 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有阻碍作用,运输成本越大,贸易的可能越小。运输成本对需求和 供给弹性小的国家的影响大。 第六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会阻止后进国家进入该产品的世界市场。后进国家过早开放市场可能遭到 损失。 思考题: 1.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2. 需求偏好相似论如何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 3.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那些阶段贸易可以产生?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4. 运输成本对不同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国家的影响怎样? 第六章 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课时:5 周,共 2 课时 第一节 要素增长与 PPF 要素增长会导致 PPF 向外扩张。要素增长分为中性增长,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和 偏向进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三种类型。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 PPF 技术进步分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 导致 PPF 外移。 第三节 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另一种产品产量的下降。“荷兰病”正是 该理论的现实表现。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促进贸易,福利增加;偏向进口部门 要素的增长会减少贸易量,甚至改变贸易方向,福利增加。 第四节 出口贫困化增长
制卧份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大国要素增长,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型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福利变化不确定:偏向进口部门要素的 增长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福利增加。 出口贫困化增长出现的条件是大国,偏向出口部门要素增长:该产品的世界市场需求价 格弹性极小:该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出口部门的增长。 第五节需求变动和国际贸易 需求变动也可以对国际贸易的动态情况产生影响,如恩格尔定律,需求偏好相似论的动 态形式和示范效应。 思考题: 1.试解释非工业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2.试说明出口贫困化增长产生的原因和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关税 课时:6周,共3课时 第一节小国关税的分析 小国关税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贸易量下降。生产者 获利,消费者受损,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出口国利益不变,世界福利受 损。 第二节大国关税的分析 大国关税会导致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贸易价格下降,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 贸易量下降。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国民福利总体变化不确定。出 口国利益受损,世界福利受损。对进口国来讲,存在最优关税。 第三节有效关税 一国一整套贸易壁垒所导致的价值增值增加的百分比为有效保护率。一般来讲,当原料 的税率低于成品的税率的时候,有效关税率会高于名义关税率。各国的关税结构一般为瀑布 型关税结构。 思考题: 1.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影响如何? 2.大国关税和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的区别在哪里? 3 一国如何确定自己的关税结构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产业? 第八章非关税壁垒 课时:7-8周,共6课时 第一节进口配额 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贸易量下降。 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大国情况下由于世界市场价格下降,总体福 利变化不确定。 进口配额的福利分析结果与进口关税相同。但是由于运行的规律、许可证的发放、需求 低估、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导致现实中配额的损失会更大。 第二节出口税和自愿出口安排 出口税和自愿出口安排会导致国内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量下降,消费量上升,生产者 受损,消费者获利,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大国时不确定)。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与进口税 和进口配额的关系相同。 第三节出口补贴
《国际经济学》 教学大纲 大国要素增长,会导致该要素密集型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下降。 偏向出口部门要素的增长会引起贸易条件恶化,福利变化不确定;偏向进口部门要素的 增长会引起贸易条件改善,福利增加。 出口贫困化增长出现的条件是大国,偏向出口部门要素增长;该产品的世界市场需求价 格弹性极小;该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出口部门的增长。 第五节 需求变动和国际贸易 需求变动也可以对国际贸易的动态情况产生影响,如恩格尔定律,需求偏好相似论的动 态形式和示范效应。 思考题: 1. 试解释非工业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2. 试说明出口贫困化增长产生的原因和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 关税 课时:6 周,共 3 课时 第一节 小国关税的分析 小国关税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贸易量下降。生产者 获利,消费者受损,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出口国利益不变,世界福利受 损。 第二节 大国关税的分析 大国关税会导致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贸易价格下降,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 贸易量下降。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政府获得关税收入,国民福利总体变化不确定。出 口国利益受损,世界福利受损。对进口国来讲,存在最优关税。 第三节 有效关税 一国一整套贸易壁垒所导致的价值增值增加的百分比为有效保护率。一般来讲,当原料 的税率低于成品的税率的时候,有效关税率会高于名义关税率。各国的关税结构一般为瀑布 型关税结构。 思考题: 1. 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影响如何? 2. 大国关税和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的区别在哪里? 3. 一国如何确定自己的关税结构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自身产业? 第八章 非关税壁垒 课时:7-8 周,共 6 课时 第一节 进口配额 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会导致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生产量上升,消费量下降,贸易量下降。 生产者获利,消费者受损,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大国情况下由于世界市场价格下降,总体福 利变化不确定。 进口配额的福利分析结果与进口关税相同。但是由于运行的规律、许可证的发放、需求 低估、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导致现实中配额的损失会更大。 第二节 出口税和自愿出口安排 出口税和自愿出口安排会导致国内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量下降,消费量上升,生产者 受损,消费者获利,国民福利总体下降(大国时不确定)。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与进口税 和进口配额的关系相同。 第三节 出口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