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号:20666B05y 2,课程属性:必修 3,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4.学时学分:总学时70,总学分4,实验学时30,实验学分1.5。 5.实验应开学期:春季 6.先修课程:动物学,生物学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各种类群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生活 方式、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重点介绍作为饵料和生物环境的作用和意义。课程教学的目 的是为了改造和控制水体的生物,提高水体生物生产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 观点认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现象规律,进而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各类 群的形态特征及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的一般调查技术,为提高鱼产力、维持水域生态 平衡以及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 造福人类。 二、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实验目的:进一步巩固、消化课堂所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 的学习及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水域生态系统中常见水生生物种类的形态特 征、繁殖方法、生态分布等主要生物学习性。 基本要求:学会不同水生生物的鉴定方法,识别常见及经济水生生物种类并掌握其分类地 位;掌握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水生生物的定性、定量调查方法了解水生生物与渔业生 产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内容:基本技能操作;常见水生生物种类的识别。 实验成绩单列,计算课程总成绩时,按理论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的比例计 算。 记分形式:以百分制计分;教学实习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录成绩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水生生物学实验项目一览表
水生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号:20666B0sy 2.课程属性:必修 3.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4.学时学分:总学时 70,总学分 4,实验学时 30,实验学分 1.5。 5.实验应开学期:春季 6.先修课程:动物学,生物学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各种类群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生活 方式、地理分布及经济意义,重点介绍作为饵料和生物环境的作用和意义。课程教学的目 的是为了改造和控制水体的生物,提高水体生物生产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 观点认识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现象规律,进而使学生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各类 群的形态特征及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的一般调查技术,为提高鱼产力、维持水域生态 平衡以及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 造福人类。 二、实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实验目的:进一步巩固、消化课堂所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 的学习及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水域生态系统中常见水生生物种类的形态特 征、繁殖方法、生态分布等主要生物学习性。 基本要求:学会不同水生生物的鉴定方法,识别常见及经济水生生物种类并掌握其分类地 位;掌握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水生生物的定性、定量调查方法;了解水生生物与渔业生 产的相互关系。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内容:基本技能操作;常见水生生物种类的识别。 实验成绩单列,计算课程总成绩时,按理论考试成绩占 70%、实验成绩占 30%的比例计 算。 记分形式:以百分制计分;教学实习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录成绩。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水生生物学实验项目一览表
号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实验要求适用专业 学时 1水生生物标本制作与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验证必做水产养殖4 2门、甲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验证 必做 水产养殖4 3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验证必做 水产养殖4 4绿藻门、轮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验证 必做水产养殖 4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动物习见种类鉴别验证 必做 水产养殖 6技角类、挠足类及其它浮游动物习见种类鉴别验证 4 7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虾蟹类习见综合 必做水产养殖 必做 水产养殖 6 种类鉴别 池塘水体浮游生物调查分析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水生生物标本制作与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制作水样标本片; (2)了解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3)识别习见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的常见种类。 2,实验内容 (1)水生生物标本制作操作; (2)蓝藻门中微囊藻、蓝纤维藻、隐球藻、隐杆藻、色球藻、腔球藻、平裂藻、螺旋 藻、颤藻、胶鞘藻、项圈藻、束丝藻、念珠藻、鱼腥藻、蓝隐藻,甲藻门中的沟环藻、角 甲藻、多甲藻,隐藻门中的隐藻裸藻门中的裸藻、扁裸藻、囊裸藻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2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 型 实验要求适用专业 学时 1 2 3 4 5 6 7 水生生物标本制作与蓝藻门、隐藻门、裸藻 门、甲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绿藻门、轮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动物习见种类鉴别 枝角类、挠足类及其它浮游动物习见种类鉴别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虾蟹类习见 种类鉴别 池塘水体浮游生物调查分析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综合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4 4 4 4 4 4 6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 水生生物标本制作与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制作水样标本片; (2)了解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的主要形态特征; (3)识别习见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的常见种类。 2.实验内容 (1)水生生物标本制作操作; (2)蓝藻门中微囊藻、蓝纤维藻、隐球藻、隐杆藻、色球藻、腔球藻、平裂藻、螺旋 藻、颤藻、胶鞘藻、项圈藻、束丝藻、念珠藻、鱼腥藻、蓝隐藻,甲藻门中的沟环藻、角 甲藻、多甲藻,隐藻门中的隐藻,裸藻门中的裸藻、扁裸藻、囊裸藻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 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 2 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6.考核要求 根据学生标本制作优劣、鉴认习见蓝藻种数的多少及实验报告质量评分。17种标本中能 熟练鉴认15种者为优秀,12种为良好,10种为及格,10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绘6个所观察到的藻种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比较蓝藻门、隐 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的形态特征。 实验二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的主要形态结构与特征; (2)识别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常见种类。 2,实验内容 金藻门中的单鞭金藻、鱼鳞藻、惊鞭金藻、锥囊藻、黄群藻;黄藻门中的黄丝藻:硅藻门 中的直链藻、针秆藻、桥湾藻、异端藻、双缝藻、舟形藻、双菱藻、小环藻、圆筛藻、等 片藻、羽纹藻、钟罩藻、黄群藻、黄丝藻、三毛金藻、金藻、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2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碘液2套、解剖针(1根/人)、镊子。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6.考核要求 根据实验报告质量及鉴认各门习见隐藻、甲藻、金藻、黄藻、裸藻种数的多少评分。16 种标本中能熟练鉴认14种者为优秀,12种为良好,10种为及格,10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绘6个所观察到的藻种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并绘图说明硅藻 的一般构造。 实验三绿藻门、轮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6.考核要求 根据学生标本制作优劣、鉴认习见蓝藻种数的多少及实验报告质量评分。17 种标本中能 熟练鉴认 15 种者为优秀,12 种为良好,10 种为及格,10 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绘 6 个所观察到的藻种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比较蓝藻门、隐 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的形态特征。 实验二 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的主要形态结构与特征; (2)识别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常见种类。 2.实验内容 金藻门中的单鞭金藻、鱼鳞藻、惊鞭金藻、锥囊藻、黄群藻;黄藻门中的黄丝藻;硅藻门 中的直链藻、针秆藻、桥弯藻、异端藻、双缝藻、舟形藻、双菱藻、小环藻、圆筛藻、等 片藻、羽纹藻、钟罩藻、黄群藻、黄丝藻、三毛金藻、金藻、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 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 2 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碘液 2 套、解剖针(1 根/人)、镊子。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6.考核要求 根据实验报告质量及鉴认各门习见隐藻、甲藻、金藻、黄藻、裸藻种数的多少评分。16 种标本中能熟练鉴认 14 种者为优秀,12 种为良好,10 种为及格,10 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绘 6 个所观察到的藻种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并绘图说明硅藻 的一般构造。 实验三 绿藻门、轮藻门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绿藻门、轮藻门的主要形态结构与特征, (2)识别绿藻门、轮藻门的习见种类, 2.实验内容 绿藻门等的形态结构特点,识别常见种类,加碘液观察绿藻的同化产物—淀粉。 绿藻门中的衣藻、桑椹藻、盘藻、实球藻、空球藻、团藻、球囊藻、胶囊藻、多芒藻、绿 球藻、小球藻、四角藻、蹄形藻、月牙藻、纤维藻、卵囊藻、胶网藻、集星藻、水网藻、 盘星藻、栅栏藻、十字藻、微芒藻、空星藻、刚毛藻、基枝藻、新月藻、鼓藻、角星鼓、 角丝鼓藻、水绵、双星藻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2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碘液2套、解剖针(1根/人)、镊子4把。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6.考核要求 根据实验报告质量及鉴认习见绿藻种数的多少评分。30余种标本中能熟练鉴认25种为优 秀,20种为良好,15种为及格,15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绘6个所观察到的藻种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比较轮藻和丽藻的 结构特征。 实验四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动物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识别并掌握原生动物中常见淡水浮游种类的形态结构特征; (2)识别轮虫动物常见淡水浮游种类,掌握轮虫类的主要特征; (3)了解腔肠动物常见淡水浮游种类及特征。 2,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各纲各目的代表种属,掌握其形态结构并了解分类地位。观 察轮虫活体、固定标本的形态结构,学会轮虫咀嚼器的观察方法,并识别常见种类
(1)掌握绿藻门、轮藻门的主要形态结构与特征; (2)识别绿藻门、轮藻门的习见种类。 2.实验内容 绿藻门等的形态结构特点,识别常见种类,加碘液观察绿藻的同化产物——淀粉。 绿藻门中的衣藻、桑椹藻、盘藻、实球藻、空球藻、团藻、球囊藻、胶囊藻、多芒藻、绿 球藻、小球藻、四角藻、蹄形藻、月牙藻、纤维藻、卵囊藻、胶网藻、集星藻、水网藻、 盘星藻、栅栏藻、十字藻、微芒藻、空星藻、刚毛藻、基枝藻、新月藻、鼓藻、角星鼓、 角丝鼓藻、水绵、双星藻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 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 2 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碘液 2 套、解剖针(1 根/人)、镊子 4 把。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6.考核要求 根据实验报告质量及鉴认习见绿藻种数的多少评分。30 余种标本中能熟练鉴认 25 种为优 秀,20 种为良好,15 种为及格,15 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绘 6 个所观察到的藻种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比较轮藻和丽藻的 结构特征。 实验四 原生动物、腔肠动物、轮虫动物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识别并掌握原生动物中常见淡水浮游种类的形态结构特征; (2)识别轮虫动物常见淡水浮游种类,掌握轮虫类的主要特征; (3)了解腔肠动物常见淡水浮游种类及特征。 2.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各纲各目的代表种属,掌握其形态结构并了解分类地位。观 察轮虫活体、固定标本的形态结构,学会轮虫咀嚼器的观察方法,并识别常见种类
原生动物具体属种:主要观察变形虫、表壳虫、太阳虫、栉毛虫、板壳虫、斜管虫、漫游 虫、草履虫、喇叭虫、弹跳虫、急游虫、侠盗虫、筒壳虫、尖毛虫、尾棘虫、尾枝虫、游 仆虫、单缩虫、聚缩虫、累枝虫等习见种类。 轮虫具体属种的观察:臂尾轮虫、裂足轮虫、龟甲轮虫、晶囊轮虫、多肢轮虫、巨腕轮 虫、三肢轮虫、聚花轮虫、狭甲轮虫、鞍甲轮虫、腔轮虫、单趾轮虫、同尾轮虫、异尾轮 虫等。 腔肠动物淡水种类中的桃花水母。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2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镊子、放大镜(1个/2人)。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6.考核要求 根据实验报告质量及鉴认习见种类数的多少评分。40种标本中能熟练鉴认30种者为优 秀.25种为良好,20种为及格.20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各绘4个所观察到的原生动物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轮虫的头 冠、咀嚼器的型式和特点。 实验五枝角类、挠足类及其它浮游动物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枝角类、挠足类、腔肠动物、小型甲壳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 (2)识别枝角类、挠足类、腔肠动物、小型甲壳动物习见种类。 2.实验内容 枝角类中的金氏薄皮氵蚤、秀体氵蚤、仙达氵蚤、蚤状氵蚤、船卵氵蚤、裸腹氵蚤、低额 氵蚤、大眼氵蚤、泥氵蚤、粗毛氵蚤、象鼻氵蚤、基合氵蚤、盘肠氵蚤、尖额氵蚤、平直 氵蚤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腔肠动物中的桃花水母
原生动物具体属种:主要观察变形虫、表壳虫、太阳虫、栉毛虫、板壳虫、斜管虫、漫游 虫、草履虫、喇叭虫、弹跳虫、急游虫、侠盗虫、筒壳虫、尖毛虫、尾棘虫、尾枝虫、游 仆虫、单缩虫、聚缩虫、累枝虫等习见种类。 轮虫具体属种的观察:臂尾轮虫、裂足轮虫、龟甲轮虫、晶囊轮虫、多肢轮虫、巨腕轮 虫、三肢轮虫、聚花轮虫、狭甲轮虫、鞍甲轮虫、腔轮虫、单趾轮虫、同尾轮虫、异尾轮 虫等。 腔肠动物淡水种类中的桃花水母。 3.仪器和试剂 显微镜(1 台/人)、载玻片和盖玻片各 2 套(盒)、吸管、纱布若干、擦镜纸、白瓷盘4 个、培养皿2个、镊子、放大镜(1 个/2 人)。 4.实验步骤 采样,制片,显微观察,绘图。 5.教学方式 借鉴多媒体课件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动手操作,鉴别种类,完成作业。 6.考核要求 根据实验报告质量及鉴认习见种类数的多少评分。40 种标本中能熟练鉴认 30 种者为优 秀,25 种为良好,20 种为及格,20 种以下为不及格。 7.实验报告要求 各绘 4 个所观察到的原生动物形态图,要求独立完成,内容真实,图纸工整。轮虫的头 冠、咀嚼器的型式和特点。 实验五 枝角类、挠足类及其它浮游动物习见种类鉴别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枝角类、挠足类、腔肠动物、小型甲壳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 (2)识别枝角类、挠足类、腔肠动物、小型甲壳动物习见种类。 2.实验内容 枝角类中的金氏薄皮氵蚤、秀体氵蚤、仙达氵蚤、蚤状氵蚤、船卵氵蚤、裸腹氵蚤、低额 氵蚤、大眼氵蚤、泥氵蚤、粗毛氵蚤、象鼻氵蚤、基合氵蚤、盘肠氵蚤、尖额氵蚤、平直 氵蚤等习见种类的鉴别; 腔肠动物中的桃花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