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匹致学天羚石芯涮∥ 张春林编著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2015年编印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 教学大纲 张春林编著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2015 年编印
目录 课程说明…1 前言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4 专题一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7 专题二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10 专题三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12 专题四清末立宪思潮…15 专题五晚清革命思潮…17 专题六五四时期的民主思潮…20 专题七无政府主义思潮…24 专题八国家主义思潮…28 专题九自由主义思潮…32 专题十新儒家政治哲学…36
目 录 课程说明················································································ 1 前言 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4 专题一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 7 专题二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10 专题三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12 专题四 清末立宪思潮···························································· 15 专题五 晚清革命思潮···························································· 17 专题六 五四时期的民主思潮··················································· 20 专题七 无政府主义思潮························································· 24 专题八 国家主义思潮···························································· 28 专题九 自由主义思潮···························································· 32 专题十 新儒家政治哲学························································· 36
课程说明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PoliticalThoughtsinChina 课程号:40501027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面向政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 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中国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全面系统的 介绍:2、梳理清楚贯穿于各种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及其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3、 客观分析评价这些政治思潮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演变产生的影响作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 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背景,对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 认识,对贯窜于各政治思潮中的重要政治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发展有清晰认识,进 而能够深入把握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特征。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学时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讲解学习,主要内容 包括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 析,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的立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潮,国家主义思潮,西化自由主义思潮,保守 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近代以来产生的重要政治 思潮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对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状貌特征有宏观整体 的把握。 三、课程进度表
- 1 - 课程说明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PoliticalThoughtsinChina 课程号:40501027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面向政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 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中国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全面系统的 介绍;2、梳理清楚贯穿于各种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及其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3、 客观分析评价这些政治思潮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演变产生的影响作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 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背景,对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 认识,对贯窜于各政治思潮中的重要政治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发展有清晰认识,进 而能够深入把握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特征。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 学时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讲解学习,主要内容 包括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 析,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的立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潮,国家主义思潮,西化自由主义思潮,保守 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近代以来产生的重要政治 思潮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对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状貌特征有宏观整体 的把握。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学时 备注 1. 前言(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3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 2. 潮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 3 4.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5. 清末的立宪思潮 3 6. 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3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3 8. 无政府主义思潮 3 9. 国家主义思潮 3 10.西化自由主义思潮 3 11.保守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 12.讨论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的重点是近代以来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问题,政治思 想家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努力和理论探索,诸如: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立 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五四前后传入中国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及 国家主义思潮等进行重点介绍分析。 难点:力图从政治哲学、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进行 细致分析梳理,并对某些重要政治观点进行深入比较分析。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课下预读,教师课堂讲授和研讨相结合。 教学手段:1.传统讲授:2.课堂研讨:3.多媒体课件。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2
- 2 - 周次 课程内容 学时 备注 1. 前言(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3 2.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 潮 3 3.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 3 4.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3 5. 清末的立宪思潮 3 6. 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3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3 8. 无政府主义思潮 3 9. 国家主义思潮 3 10. 西化自由主义思潮 3 11. 保守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 3 12. 讨论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的重点是近代以来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问题,政治思 想家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努力和理论探索,诸如: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立 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五四前后传入中国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及 国家主义思潮等进行重点介绍分析。 难点:力图从政治哲学、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进行 细致分析梳理,并对某些重要政治观点进行深入比较分析。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课下预读,教师课堂讲授和研讨相结合。 教学手段:1.传统讲授;2.课堂研讨;3.多媒体课件。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30%,期末论文占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以推荐的参考书目为主,同时针对具体内容提供其他相关参阅文献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年)》,吉林教育出版社 4.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执笔:张春林审稿:XXX审定:XX×X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 ,3
- 3 -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 30%,期末论文占 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以推荐的参考书目为主,同时针对具体内容提供其他相关参阅文献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 年)》,吉林教育出版社 4.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年版 5.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0 年版 执笔:张春林 审稿:×××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