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讲课6学时) 第1次课: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学时: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2.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并能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三、重点: 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基尔霍夫定律; 四、难点: 基本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1.3.1、1.3.5 七、教学内容 1.1电路模型 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举例:如日光灯电路) (1)电路的作用 ①电能的传输与转换,如电力系统 ②传递和处理信号,如扩音机 (2)电路的组成部分 ①电源:是供应电能的设备。如发电厂、电池等 ②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设备。如电灯、电机等 ③中间环节: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起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如变压器、输 电线等。 2、电路的模型 由理想化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即是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 手电筒的电路模型 1.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1、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有电流l;电压b电动势E。(通过回顾提问相关概念) 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1)参考方向: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常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又称 正方向 (2)选定正方向的原因:在分析一些复杂电路,往往不知道某一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第 1 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讲课 6 学时) 第 1 次课: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一、学时:2 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2.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并能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三、重点: 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基尔霍夫定律; 四、难点: 基本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1.3.1、1.3.5 七、教学内容: 1.1 电路模型 1、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举例:如日光灯电路) (1)电路的作用 ①电能的传输与转换,如电力系统。 ②传递和处理信号,如扩音机。 (2)电路的组成部分 ①电源:是供应电能的设备。如发电厂、电池等。 ②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设备。如电灯、电机等 ③中间环节: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起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如变压器、输 电线等。 2、电路的模型 由理想化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即是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 1.2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1、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有电流 I;电压 U;电动势 E。(通过回顾提问相关概念) 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1)参考方向: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常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为电流的参考方向,又称 正方向。 (2)选定正方向的原因:在分析一些复杂电路,往往不知道某一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为计算分析方便,故假定一正方向。 (3)参考方向选定后,电压、电流才有正负之分。 3、欧姆定律(回顾接触过的有关正方向的知识) (1)内容:流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R=2 (2)应用条件 ①先标注正方向,当、I相反时,表达式带负号 ②正方向选定后,电压、电流有正值和负值之分。 ③适用于线性电路 1.3电源有载工作、开路、短路 K U (a)电源的有载工作 b)电源短路 1、电源的有载工作,如上图(a) (1)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提问) E Ro+r (2)功率的平衡:电源产生功率=负载取用功率+内阻及线路损耗功率 (3)电源与负载的判定 电源:U与Ⅰ的实际方向相反,电流从“+”流出,发出功率。 负载:Ⅰ实际方向相同,电流从“+”流入,取用功率 (4)额定值与实际值: 电源输出的功率和电流决定于负载的大小,当电气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时各个量 的值,称为额定值,电气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为实际值。实际值不一定等于其额定值。 2、电源的开路 当(a)图中的开关断开,电源则处于开路状态,其特点为: =0,U=U0=E 3、电源的短路 如上图(b),其特点为: U=0,=s= 短路通常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应尽力预防。 1.4基尔霍夫定律(由上述有载工作的情况引入:元件一受自身伏安关系的约束 二受连接方式的约束,我们把这种约束关系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1、基本概念 (1)支路:电路中的每一分支 (2)节点: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支路相连接的点 (3)回路:由一条或多条支路所组成的闭合路径
为计算分析方便,故假定一正方向。 (3)参考方向选定后,电压、电流才有正负之分。 3、欧姆定律(回顾接触过的有关正方向的知识) (1)内容:流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 I U R = (2)应用条件: ①先标注正方向,当 U、I 相反时,表达式带负号。 ②正方向选定后,电压、电流有正值和负值之分。 ③适用于线性电路。 1.3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短路 1、电源的有载工作,如上图(a) (1)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提问) R R E I + = 0 (2)功率的平衡:电源产生功率=负载取用功率+内阻及线路损耗功率 (3)电源与负载的判定: 电源:U 与 I 的实际方向相反,电流从“+”流出,发出功率。 负载:U、I 实际方向相同,电流从“+”流入,取用功率。 (4)额定值与实际值: 电源输出的功率和电流决定于负载的大小,当电气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时各个量 的值,称为额定值,电气设备所处的工作状态为实际值。实际值不一定等于其额定值。 2、电源的开路 当(a)图中的开关断开,电源则处于开路状态,其特点为: 3、电源的短路 如上图(b),其特点为: 短路通常是一种严重的事故,应尽力预防。 1.4 基尔霍夫定律(由上述有载工作的情况引入:元件一受自身伏安关系的约束, 二受连接方式的约束,我们把这种约束关系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 1、基本概念 (1)支路:电路中的每一分支。 (2)节点: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支路相连接的点。 (3)回路:由一条或多条支路所组成的闭合路径。 I = 0,U = U0 = E 0 0, R E U I I = = S =
(4)网孔:不含交叉支路的回路 2、电流定律(以多分支水流来说明) (1)表述:它描述了连接在同一节点上,各支路电流之间的约束关系,反映了电流的 连续性,可缩写为KVL。即在任一瞬间,流入某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 之和。数学关系式为: ∑l=∑I出或∑/=0 (2)例:电路如图列电流方程 或1+l2-3=0 Ry h12 KCL的扩展应用 (3)结论:电流定律可由一个结点引申到闭合面或闭合体 3、电压定律 (1)表述:它基是用来确定一个回路内各部分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可叙述为:在任 瞬时,沿任,闭全回路绕行周,回路中各支路(或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缩 写为KⅥL。其数学表达式为: ∑U=0 (2)例:电路如图列电压方程 E-U+U =0 P12页例1.4.2 4、应用范围 具有普遍性,任一瞬时,任何元件构成的电路。但应注意:使用之前,要在图上标注 正方向,各式前的正、负号是由选定后的确正方向确定的。 问题讨论 ◇根据日常观察,电灯在深夜要比黄昏时亮一些,为什么?
(4)网孔:不含交叉支路的回路。 2、电流定律(以多分支水流来说明) (1)表述:它描述了连接在同一节点上,各支路电流之间的约束关系,反映了电流的 连续性,可缩写为 KVL。即在任一瞬间,流入某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 ........................... 之和..。数学关系式为: ∑I 入=∑I 出 或 ∑I = 0 (2)例:电路如图列电流方程 I1+I2=I3 或 I1+I2-I3=0 3 31 23 2 23 12 1 12 31 i i i i i i i i i = − = − = − (3)结论:电流定律可由一个结点引申到闭合面或闭合体。 3、电压定律 (1)表述:它基是用来确定一个回路内各部分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可叙述为:在任.. 一瞬时,沿任一闭全回路绕行一周 ...............,回路中各支路(或各元件)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 .....................。缩 写为 KVL。其数学表达式为: ∑U = 0 (2)例:电路如图列电压方程 E-U2+U1 =0 P12 页例 1.4.2 4、应用范围 具有普遍性,任一瞬时,任何元件构成的电路。但应注意:使用之前,要在图上标注 正方向,各式前的正、负号是由选定后的确正方向确定的。 ➢ 问题讨论 根据日常观察,电灯在深夜要比黄昏时亮一些,为什么? I1 I2 I3 a U1 E1 U2
第2次课 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源的等效变换 学时:2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分析、计算电路的方法。 2、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等效转换 重点 应用叠加原理分析计算电路; 四、难点: 电流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1.7.1、1.8.3 七、教学内容 1.6支路电流法 定义 支路电流法即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对结点和回路列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下面 以下图电路为例,来说明支路电流法的具体应用 【例1】已知E1=90V,E2=60V,R1=69,R2=129,R3=369,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 路电流 R1 Rz ①E 支路电流法 【解】在电路图上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选取绕行方向。应用KCL 和KVL列方程如下(提问方式) 1R1+l3R3=E1 12R2+l3R3=E2 代入已知数据得 6l1 +3 解方程可得 1=3(A),2=-1(A),l3=2(A)。 2是负值,说明电阻R2上的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选参方向相反。 2、步骤 (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对N个节点,可列出(N-1)个独立的KCL方程 (3)选取(b-N+1)个(对于平面电路可选网孔数)回路,列写出(b一N+1)个 独立的KVL方程
第 2 次课 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学时:2 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分析、计算电路的方法。 2、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等效转换 三、重点: 应用叠加原理分析计算电路; 四、难点: 电流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 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或胶片投影或传统方法。 六、习题安排: 1.7.1、1.8.3 七、教学内容: 1.6 支路电流法 1、定义 支路电流法即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对结点和回路列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的方法。下面 以下图电路为例,来说明支路电流法的具体应用。 【例 1】已知 E1=90V,E2=60V,R1=6Ω,R2=12Ω,R3=36Ω,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 路电流。 【解】在电路图上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选取绕行方向。应用 KCL 和 KVL 列方程如下(提问方式) I 1 + I 2 − I 3 = 0 1 1 3R3 E1 I R + I = 2 2 3R3 E2 I R + I = 代入已知数据得 I 1 + I 2 − I 3 = 0 6I 1 + 36I 3 = 90 12I 2 + 36I 3 = 60 解方程可得 I1=3(A),I2=-1(A),I3=2(A)。 I2 是负值,说明电阻 R2 上的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选参方向相反。 2、步骤 (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对 N 个节点,可列出(N-1)个独立的 KCL 方程; (3)选取(b-N+1)个(对于平面电路可选网孔数)回路,列写出(b-N+1)个 独立的 KVL 方程;
(4)联立求解(N-1)个KCL方程和(b-N+1)个独立的KVL方程,就可以求出 b个支路电流 (5)校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特点 支路电流法理论上可以求解任何复杂电路,但当支路数较多时,需求解的方程数也较 多,计算过程繁琐 1.7叠加定理 1、内容 对于线性电路而言: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应等于电路中每一个电源单独 作用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这就是叠加原理。(电压源除去时短接 电流源除去时开路,但所有电源的内阻保留不动)。 【例2】试用叠加原理计算下图中129电阻上的电流b。 62 12Q (c) 【解】根据叠加原理可将图(a)等效为图(b)和图(c)的叠加。其中图(b)是电压 源独立作用的电路;图(c)是电流源独立作用的电路 对(b)图 ±(A) 6+123 对(c)图 6 6+12 根据叠加原理 l=/3+/"3=4+5 33 3(A) 2、注意事项 (1)叠加原理只适用计算线性电路,不适用计算非线性电路 (2)进行代数求和时,要注意它们的参考方向。参考方向相同时取正;参考方向相反 时取负 (3)将复杂电路化为单电源电路时,所谓的其余“电压源”不作用,就是在把该“恒 压源”用短路代替(实际电压源看成恒压源与电阻串联);“电流源”不作用就是把该“恒流 源”用开路代替(实际电流源看成恒流源与电阻并联)。其内阻不变。 (4)叠加原理只适用电压和电流的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电功率。 1.8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1、电压源 用恒定电压和内阻串联的模型表示,如下图(a)所示。它向外电路提供的电压 电流关系为 U=U.-IR 2、电流源 用恒定电压和内阻串联的电路模型来表示,如图(b)所示。其电压、电流关系为:
(4)联立求解(N-1)个 KCL 方程和(b-N+1)个独立的 KVL 方程,就可以求出 b 个支路电流。 (5)校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特点 支路电流法理论上可以求解任何复杂电路,但当支路数较多时,需求解的方程数也较 多,计算过程繁琐。 1.7 叠加定理 1、内容 对于线性电路而言: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应等于电路中每一个电源单独 ........................... 作用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 ...................数和..,这就是叠加原理。(电压源除去时短接; 电流源除去时开路,但所有电源的内阻保留不动)。 【例 2】 试用叠加原理计算下图中 12Ω电阻上的电流 I3。 【解】根据叠加原理可将图(a)等效为图(b)和图(c)的叠加。其中图(b)是电压 源独立作用的电路;图(c)是电流源独立作用的电路。 对(b)图 3 4 6 12 24 3 / = + I = (A) 对(c)图 3 5 5 6 12 6 3 // = + I = (A) 根据叠加原理 3 3 5 3 4 3 // 3 / I 3 = I + I = + = (A) 2、注意事项 (1)叠加原理只适用计算线性电路,不适用计算非线性电路; (2)进行代数求和时,要注意它们的参考方向。参考方向相同时取正;参考方向相反 时取负。 (3)将复杂电路化为单电源电路时,所谓的其余“电压源”不作用,就是在把该“恒 压源”用短路代替(实际电压源看成恒压源与电阻串联);“电流源”不作用就是把该“恒流 源”用开路代替(实际电流源看成恒流源与电阻并联)。其内阻不变。 (4)叠加原理只适用电压和电流的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电功率。 1.8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1、电压源 用恒定电压和内阻串联的模型表示,如下图(a)所示。它向外电路提供的电压、 电流关系为: S o U =U − IR 2、电流源 用恒定电压和内阻串联的电路模型来表示,如图(b)所示。其电压、电流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