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基本放大电路(讲课8学时,共4次课) 第1次课 共射放大电路组成与分析 、学时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看懂基本交流放大、了解其元件作用并有数量级概念 2、了解图解法,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重点 1、微变等效电路法 2、计算单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和电压放大倍数Au 四、难点: 微变等效电路法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习题安排:10.2.3、10.2.5 教学内容 10.1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1、电路图(如图101.1 2、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1)三极管T:“放大”作用 (2)EB、EC:提供放大导通的外部条件 (3)RB:调节合适的静态工作值 (4)Rc:把电流放大转变为电压放大 (5)C1、C2通交隔直使0、面与放大器无直接影响 图10.1.1基丰共射放大申路 10.2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l、静态分析 (1)解析法(已知β) 断开电容支路得到直流通路如图10.12由此电路得: RB VcE=VcC-Rclc (2)图解法(已知特性曲线) 由:cE=cc-Rclc可得直流负载线方程
第 10 章 基本放大电路(讲课 8 学时,共 4 次课) 第 1 次课 共射放大电路组成与分析 一、学时:2 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 看懂基本交流放大、了解其元件作用并有数量级概念 2、 了解图解法,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三、重点: 1、 微变等效电路法 2、计算单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值和电压放大倍数 Au 四、难点: 微变等效电路法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习题安排:10.2.3、10.2.5 七、教学内容: 10.1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1、 电路图(如图 10.1.1) 2、 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1)三极管 T:“放大”作用 (2)EB、EC: 提供放大导通的外部条件 (3)RB: 调节合适的静态工作值 (4)RC:把电流放大转变为电压放大 (5)C1、C2 通交隔直使 u0、ui 与放大器无直接影响 10.2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1、静态分析 (1) 解析法(已知) 断开电容支路得到直流通路如图 10.1.2 由此电路得: IB = B CC BEQ R V −V IC = IB VCE = VCC-RCIC (2)图解法(已知特性曲线) 由:VCE = VCC-RCIC可得直流负载线方程:
上/mk直流负载就 R 图10.1.2图10.1.13)的直流通蹄 图10.1.3用图解法确定諦悫工作点 l (直流负载线) Ro Rc R 已知输出特性曲线、交点Q即求。 2、动态分析 图10.2.3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图10.2.4(a)三极管的微变等效模型 (1)微变等效电路法: ①近似线性化 三极管可视为一个动态电阻 E 和一个受控电流源组合 rbe=300+(1+6)
IC= C CC CE C R V U R − + 1 (直流负载线) IB= B CC BE R V −V 已知输出特性曲线、交点 Q 即求。 2、 动态分析: (1)微变等效电路法: ①近似线性化 B BE I U = be r 三极管可视为一个动态电阻 和一个受控电流源组合 r be=300+(1+) E I 26
②微变等效电路(如图10.2.4(b)所示) ③求Au BR.ib R2=RC∥R2负号表示相位相反 ④求n F=RB∥rh2≈he较小不宜做输入级 ⑤求 6≈Rc较高,不宜做输出级 (2)图解法(了解) iE/FA I mAi c/mA,直流负载燃0 (a图10.2.7交流放大电路有输入信号时的图解分析 已知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做交流负载线,斜率为· 根据坐标值读数与lbe幅值之比为Au (此法不够准确) 例题讨论 在图10.1.1中,Cc=12VRc=4K92RB=300Kg=37.5R=4Kg,试求静态工作点 电压放大倍数。 令已知图示电路中晶体管的β=100,rbe=1kg (1)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UcEQ=6V,估算Rb约为多少千欧 (2)若测得U,和U的有效值分别为1mV和100mV,则负载电阻RL为 多少千欧
②微变等效电路(如图 10.2.4(b)所示) ③求 Au Au= be L be b L b i r R r i R i u u ' ' 0 = − − = RL RC RL // ' = 负号表示相位相反 ④求 ri i B be be r = R // r r 较小 不宜做输入级 ⑤求 r0 RC r0 较高, 不宜做输出级 (2)图解法(了解) 已知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做交流负载线,斜率为 ' 1 RL − 根据坐标值读数 uce与 ube幅值之比为 Au (此法不够准确) ➢ 例题讨论: 在图 10.1.1 中,VCC=12V,RC=4K,RB=300K,=37.5,RL=4K,试求静态工作点、 电压放大倍数。 已知图示电路中晶体管的 =100,rb e=1kΩ 。 (1) 现已测得静态管压降 UCE Q =6 V,估 算 Rb 约为 多 少千 欧 ; (2)若测 得 Ui 和 Uo 的有 效值 分 别为 1mV 和 10 0mV,则负 载 电 阻 RL 为 多少千欧?
RIo 解:(1)求解R R =21A B (2)求解R 4=- 100 =-2AR lkQ 1R1=1.5k2 R。R1
解 :(1)求解 Rb − = = = = − = 565k 20μA 2mA BQ CC BEQ b CQ BQ c CC CEQ CQ I V U R I I R V U I (2)求解 RL: + = = = − = − = − = 1 1.5k 1 1 1k 100 L c L ' L be ' L i o R R R R r R A U U Au u
第2次课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学时:2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 2、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条件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理解射极旁路电容的作用 、重点 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条件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四、难点 理解射极旁路电容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习题安排:10.3.,2、10.24 七、教学内容 10.3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1.静态工作点的不稳定原因: 个↑→→lcEo↑→l↑、U、Q升高 当Q过高输出10出现饱和失真 解决方法 (1)恒温措施:难 (2)反馈法:一利用l等,反馈给l,再由lB对lc进行负反馈控制,实 现稳定 (3)补偿法:一利温度敏感元件,在/B侧适当补偿 3.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Ucc Ro ucE UBI C 图10.3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1)原理:T↑→l↑→o↑→h↑→UBE↓(=VB-h↑)→lBlo (2)工作点稳定的条件 ①:2>>lB 应用:Rg1的静态电流l1与Ra1的静态电流l近似为Rg1、R2串联支路的电流 Vc因此V=hR=、cRB2 1+RB2
第 2 次课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一、学时:2 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 2、 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条件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3、 理解射极旁路电容的作用 三、重点: 掌握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条件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四、难点 理解射极旁路电容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习题安排:10.3.2、10.2.4 七、教学内容: 10.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1. 静态工作点的不稳定原因: T→→ICEO→IC、UCE、Q 升高 当 Q 过高输出 u0 出现饱和失真 2.解决方法: (1) 恒温措施:难 (2) 反馈法:⎯ 利用 IC等,反馈给 IB,再由 IB对 IC进行负反馈控制,实 现稳定 (3) 补偿法:⎯ 利温度敏感元件,在 IB侧适当补偿 3.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图 10.3.1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1) 原理:T→ICQ→IEQ→VE→UBE(=VB-VE)→IB→ICQ (2) 工作点稳定的条件: ①: I2>> IB 应用: RB1 的静态电流 I1 与 RB1 的静态电流 I1 近似为 RB1、RB2 串联支路的电流 I1=I2= B1 B2 CC R R V + ,因此 VB= I2RB2= B1 B2 CC R R V + RB2 RE RC CE + RB2 C1 es +Ucc uCE T UBE RL U0 - + - C2 + + - - + ic iB + + + ui RS R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