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汝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请将班级、姓名、考号一一填入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2、全卷共150分,时限为150分钟 3、答案一律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4、只交答题卷。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城阕 寥廓(kuo)踟蹰( zhi zhu) 天生我才必有用 B、迤逦(yil)赢洲 沸(f)反盈天树倒猢狲散 C、黍(s)离之悲指摘 訾詈(zili) 过涂门而大嚼 溽(r)暑 狼藉 颤(chan)动 春宵一刻值千金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4月21日,央视报道,全国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升至167人,有18人因医 治无效而死亡。听到这石破天惊的新闻,我不由得为现代人类正陷入生存困境而 悲哀 B重庆某地一位县属部门领导深夜仍滞留于赌博场所,被夜巡民警发现后,说自 己早出晚不归,是在深入基层搞调査硏究,这一解释实在匪夷所思。 C.库区建设应有全局观念,既要考虑到各区县产业的合理布局,更要考虑经济发 展与库区环境的关系,只顾及本区县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这种且无全生的发展方 式,最终会给库区带来负面影响。 D.名导张艺谋借武隆美丽山水,以生花之笔,于桃园大峡谷为我们奉献了一台 台名为“印象武隆”的实景歌会,幽静的山谷里响起了久违的川江号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毋容置疑,对古汉语、鉴赏技巧的熟练掌握,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走进《春 江花月夜》的艺术世界。 B.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统计测量技术,实现了在不受传统光学散射的极 限限制的情况下相邻发光物体进行测量和分辨,其精度可以达到纳米量级 C.4月20日早晨8时2分,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地震,震中芦山县震级为7级 房屋都倒塌殆尽,公路严重塌方,通讯暂时中断,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D.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已正式实施,不少司机对“规定”中“新 手”驾车上髙速公路需“老手”陪驾的要求有误解,认为“新手”是指刚领驾照 的司机。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在全球持续动荡、国内惊恐萧条的大环境中,让中国经济再次启 动,这是最大的道德正义。可是,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所谓的“道德正义”到底在 哪里?
- 1 - 忠县汝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请将班级、姓名、考号一一填入答题卷上指定的位置; 2、全卷共 150 分,时限为 150 分钟; 3、答案一律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4、只交答题卷。 一、(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城阕 寥廓(kuò) 踟蹰(zhí zhú) 天生我才必有用 B、迤逦(yǐ lǐ) 赢洲 沸(fú)反盈天 树倒猢狲散 C、黍(sú)离之悲 指摘 訾詈(zǐ lì) 过涂门而大嚼 D、溽(rù)暑 狼藉 颤(chàn)动 春宵一刻值千金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4 月 21 日,央视报道,全国 H7N9 禽流感疑似患者升至 167 人,有 18 人因医 治无效而死亡。听到这石破天惊的新闻,我不由得为现代人类正陷入生存困境而 悲哀。 B.重庆某地一位县属部门领导深夜仍滞留于赌博场所,被夜巡民警发现后,说自 己早出晚不归,是在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这一解释实在匪夷所思。 C.库区建设应有全局观念,既要考虑到各区县产业的合理布局,更要考虑经济发 展与库区环境的关系,只顾及本区县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这种目无全牛的发展方 式,最终会给库区带来负面影响。 D. 名导张艺谋借武隆美丽山水,以生花之笔,于桃园大峡谷为我们奉献了一台 台名为“印象武隆”的实景歌会,幽静的山谷里响起了久违的川江号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毋容置疑,对古汉语、鉴赏技巧的熟练掌握,决定了学生能否真正走进《春 江花月夜》的艺术世界。 B.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统计测量技术,实现了在不受传统光学散射的极 限限制的情况下相邻发光物体进行测量和分辨,其精度可以达到纳米量级。 C.4 月 20 日早晨 8 时 2 分,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地震,震中芦山县震级为 7 级, 房屋都倒塌殆尽,公路严重塌方,通讯暂时中断,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D.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已正式实施,不少司机对“规定”中“新 手”驾车上高速公路需“老手”陪驾的要求有误解,认为“新手”是指刚领驾照 的司机。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学者认为,在全球持续动荡、国内惊恐萧条的大环境中,让中国经济再次启 动,这是最大的道德正义。可是,我实在看不出这个所谓的“道德正义”到底在 哪里?
B.鲍照云:“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 泣。”(《登大雷岸与妹书》)景之凄迷,令人悲忧。 C.北半球36度纬线横穿重庆版图,重庆确为迷人之地:山峦奇秀,碧波漾漾 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小伙帅气,小妹靓丽,真令外地游客惊叹,流连忘返呀。 D.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可作为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主旨的重 要方法,至于要把握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则不妨运用桐城派刘大櫆所谓的“因 声求气”之法。 二、(本大题共3个小题,3分+3分+5分,共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非常)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 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 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 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 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 妻闻之,中夜(半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 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 某些施行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 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 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 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 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 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或谈玄挥麈(zh 追古代动物之一,其尾可做拂尘),或登高临远,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 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不过,“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变故)”, 政治黑暗,政局动荡,令人郁闷而几乎窒息。人们乐于借助于“啸”,流露或宣 泄心中的喜悲。卓荦不群(卓越超群)的名士主张“越名教(儒教,即儒家学说) 而任自然”,由达生(通达生命的本义,不受世俗约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隐 居)。“啸”,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 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 《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yi)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 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 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陶氏 《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 已尽在其中。自然而然,借助于“啸”,可以由表及里,一窥倨傲狂放的灵魂和 达观睿智的识见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
- 2 - B.鲍照云:“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 泣。”(《登大雷岸与妹书》)景之凄迷,令人悲忧。 C.北半球 36 度纬线横穿重庆版图,重庆确为迷人之地:山峦奇秀,碧波漾漾; 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小伙帅气,小妹靓丽,真令外地游客惊叹,流连忘返呀。 D.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可作为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主旨的重 要方法,至于要把握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则不妨运用桐城派刘大櫆所谓的“因 声求气”之法。 二、(本大题共 3 个小题, 3 分+3 分+5 分,共 11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5——7 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非常)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 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 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 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 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 妻闻之,中夜(半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 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 某些施行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 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 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 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 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 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或谈玄挥麈(zh ǔ古代动物之一,其尾可做拂尘),或登高临远,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 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不过,“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变故)”, 政治黑暗,政局动荡,令人郁闷而几乎窒息。人们乐于借助于“啸”,流露或宣 泄心中的喜悲。卓荦不群(卓越超群)的名士主张“越名教(儒教,即儒家学说) 而任自然”,由达生(通达生命的本义,不受世俗约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隐 居)。“啸”,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 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 《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yǐ)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 种动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 纵情任独往”,陶渊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陶氏 《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 已尽在其中。自然而然,借助于“啸”,可以由表及里,一窥倨傲狂放的灵魂和 达观睿智的识见。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
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 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 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 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 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 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残存,遗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 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 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 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 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 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 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较大增删,适加注释) 5.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名士虽没有首倡“啸”,但非常欣赏“啸”的姿态,因此吟啸在晋代颇 为流行。 B.“啸”于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它不是哼哼唉唉,而是有音律感的吹。 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啸”虽在唐代之后存在,但从本质上看,已经不是魏晋时代的“啸”了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 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 进入文士的生活圈,成为名士风度的组成部分 C.于大庭广众之中的“吟啸”之举,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魏晋名士对世俗约束的 突破和对自然的追求。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出 荦卓不群的一代风流的气质 7.余秋雨先生在《遥远的绝响》中认为,名士阮籍在隐士孙登面前长啸,便完 成了一次交流。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为什么通过“啸”就可以交流。(5分) 三、(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
- 3 - 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 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 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 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 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 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残存,遗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 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 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 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 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 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对魏 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较大增删,适加注释) 5.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魏晋名士虽没有首倡“啸”,但非常欣赏“啸”的姿态,因此吟啸在晋代颇 为流行。 B.“啸”于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它不是哼哼唉唉,而是有音律感的吹。 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啸”虽在唐代之后存在,但从本质上看,已经不是魏晋时代的“啸”了。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 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 进入文士的生活圈,成为名士风度的组成部分。 C.于大庭广众之中的“吟啸”之举,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魏晋名士对世俗约束的 突破和对自然的追求。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出 荦卓不群的一代风流的气质。 7.余秋雨先生在《遥远的绝响》中认为,名士阮籍在隐士孙登面前长啸,便完 成了一次交流。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为什么通过“啸”就可以交流。(5 分) 三、(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
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 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 意往,而余已治筇②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 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 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③极。有土坯醜礓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 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 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⑤摩天,崭绝中断,两崖 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 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 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 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 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 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 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 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 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筇( qIong:一种可做手杖的竹子;竹手杖。③:“山 顶。④魂礓( kui lei):累积而成的石块。⑤齦腭(ine):牙龈,上腭。此处指 山形怪异奇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B.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距离。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知道,懂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B.①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 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
- 4 - 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 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 意往,而余已治筇②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 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 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③极。有土坯磈礧④,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 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 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齦腭⑤摩天,崭绝中断,两崖 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 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 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 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 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 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 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 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 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筇(qióng):一种可做手杖的竹子;竹手杖。③:“山 顶。④磈礧(kuǐ lěi):累积而成的石块。⑤齦腭(yín é):牙龈,上腭。此处指 山形怪异奇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 B.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距离。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知道,懂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①辛丑秋,将之江阴 ②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B. ①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 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 ①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 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
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山 C.沈德潜冋张少弋、叶中理游虞山,见到不少奇异景象,但二十来天春雨绵绵, 使他们不能再次前往游赏。 D.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 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四、(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3分) 11.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7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3分)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4分) (2)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 不可得而得之甚艰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7分) 出关 清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此诗是诗人随安郡王出塞前往归化城,出居庸关时所作。旆(pei),旗帜边缘 的饰条,也泛指旌旗。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所。争,通“怎”。 (1)有人将第二句中的“翻”改为“拂”,这一改动极不成功,为什么?(3分) (2)沈德潜于《清诗别裁》中评价此诗末两句时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 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写到者。”末两句好在哪里?(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6)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五、(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23分)
- 5 - 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游山。 C.沈德潜同张少弋、叶中理游虞山,见到不少奇异景象,但二十来天春雨绵绵, 使他们不能再次前往游赏。 D.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 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四、(本大题共 3 个小题,共 23 分) 11. 翻译和断句(10 分) (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7 分) ①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3 分) ②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4 分) (2)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涉 而 即 得 得 而 辄 尽 者 始 焉 欣 欣 继 焉 索 索 欲 求 余 味 而 了 不 可 得 而 得 之 甚 艰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7 分) 出关 清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此诗是诗人随安郡王出塞前往归化城,出居庸关时所作。 旆(pèi),旗帜边缘 的饰条,也泛指旌旗。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所。 争,通“怎”。 (1)有人将第二句中的“翻”改为“拂”,这一改动极不成功,为什么?(3 分) (2)沈德潜于《清诗别裁》中评价此诗末两句时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 万口流传,此唐人边塞诗未曾写到者。”末两句好在哪里?(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 (1)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4) 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5)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6) 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五、(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2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