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化学分析 目的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定量分 析的一般程序 2.掌握误差的分类、来源、减免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 其表示方法 3.了解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方式 4.掌握有效数学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5.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指示剂、 滴定终点、滴定误差 6.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滴定方式、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 求 7.掌握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8.掌握滴定分析计算方法 重点: 误差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减免方法:有效数字在分析实践中的运 用;标准溶液的表示方法及配制、标定方法;滴定分析计算 难点: 分析数据的处理和有效数字的计算:滴定度的计算。 课堂组织: ·容量分析的体系通常沿用四类滴定分章讲述,即先介绍平 衡,再讲滴定曲线、指示、误差应用。本课程分别将平衡和滴定 作统一处理,以便学生掌握各类化学平衡和各类滴定分析和处理 1
的统一的方法原理。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各种化学平衡与滴 定分析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6-1分析化学概述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定义:分析化学学科是一门发展并运用各种方法、仪器及 技术,以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里获得物质组成及性质的信息的 门科学。即研究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信息,分析方法及相关 理论的科学—化学中的信息科学,降低系统的不确定度。 分析化学的全部内容就在于:吸取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包括化学、物理、数学、电子学、生物学等等),利用物质的一 切可以利用的性质,建立表征测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最大限度 地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获取物质的结构和质量信息。 2.分析化学是”表征与量测”的科学。分析化学的任务可以表示为: ①确定物质的组成 ②测量各组分的含量 ③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 3.分析化学的作用: 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分子科学、遗传密码破译等。化学计 量学。 在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新物质结构鉴定:结构与性能关系。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作用:自动控制中的连续检测(传感器)。 分析化学与社会:药品、食品、饮料、化妆品质量检测。 环境:环境质量实时连续检测、发布。 体育:兴奋剂检测。 2
破案:痕量分析。 考古:无损年代测定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分析任务、测量原理、分析工作的性质、分析对象以及试样 的量或组分的含量的不同,分析化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分析目的和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组成成分的分析(如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脂肪 铁、钙) 定量分析:测定试样中有关组分的含量。(计算机芯片硅 99.9999999%) 结构分析: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2.按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对象为无机物,主要是元素分析: 有机分析:对象为有机物,不仅有元素分析,主要是官能团分析 和结构分析。 3.按分析原理分类: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 典分析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又叫容 量分析法。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 法,这类方法通常需要较特殊的仪器,通常称为仪器分析法 4.按分析试样的用量分类: 试样质量 试液体积 常量分析 >0.1g >10m1 半微量分析0.010.1g 1~10ml 微量分析 0.110mg 0.011m1
超微量分析〈0.1mg >0.01m 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从未知、无序走向确定、有序的过 程,试样的多样性也使分析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所谓基本步骤, 也只是各种分析过程中的共性部分,只能进行一般性指导。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大体分为四个步骤:取样一试样的分解 测定一数据处理 §6-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error)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的任务是准确测定试样组 分的含量,因此必须使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不准确的分 析结果可以导致生产上的损失、资源的浪费、科学上的错误结论。 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 析工作者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测得的结果不可能和真实含 量完全一致:即使是技术很熟练的分析工作者,用最完善的分析 方法和最精密的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会 完全一样。这说明客观上存在着难于避免的误差。 例如,设有一铁的标准样品,其含铁的标准值为T。对这一 铁标准样品进行分析,即使采用最可靠的方法,使用最精密的仪 器,由最有经验的分析工作者进行测定,所得的结果也不可能与T 完全一致:由同一有经验的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 所得的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人们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不仅要得到被测组分的含量, 而且必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程 4
度),检查产生误差的原因,采取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 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一、误差的来源及特点: 来源:取样、制样、测定中都可产生误差。 定义: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数值差叫误差。 特点:不可避免,但可减少。 二、误差的分类: A.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定义:由某种固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在理论上讲是可以测 定的,又称可测误差。 ☆特点:具有单向性(偏低或偏高)和重现性(系统误差的正 负、大小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系统误差存在与否决定分析结 果的准确度 ☆分类 1).方法误差,由分析方法自身不足所造成的误差。如,重量 分析法中,沉淀的溶解度大,沉淀不完全引起的分析结果偏低: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不适合,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符 合引起的误差。 2),仪器误差,由测量仪器自身的不足所引起的误差。如,容 量仪器体积不准确:分光光度计的波长不准确。 3),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引起的误差。如,试剂和蒸馏水 含有待测组分,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 4),操作误差,由分析人员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如分析 人员掌握的分析操作与正确的分析操作有差别:分析人员对颜 色敏感度的不同等